湘潭赵氏族谱网>>新闻信息

敬彝之声笫10期

敬彝之声

   ★第3期(总第10期)★

    (内部资料,妥善保存)

中湘衡赵氏五修族谱纂修处编                201531

【修谱要闻】

凝心聚力修家乘  尊祖敬宗启后昆


201528上午,在湘潭县杨嘉桥镇新街和平家菜馆举行中湘衡赵氏2015年修谱工作迎春座谈会,回顾总结2014年修谱工作,交流心得体会,表彰先进个人,研究布署2015年工作,50多位宗亲和特邀嘉宾参加了当天的座谈会。

座谈会由中湘衡赵氏编纂委员会副主任鸿斌教授主持,编纂委员会主任志超作了《攻坚克难起好步,再接再厉谋新篇》的工作报告。2014年,广大修谱宗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创立了湘潭赵氏宗亲QQ群、湘潭赵氏族谱网和《敬彝之声》通讯,广泛深入宣传发动;制定了募捐细则、修谱凡例等20多项规章制度,搭建了编纂委员会、监事会、纂修处和赵氏文化研究会四套班子,促进了修谱工作规范化;进村入户抓好信息征录,目前共征集信息表1577份,共计12000余人;广泛筹集修谱资金,目前共收到捐款120200元。2015年是推进五修谱工作的关键一年,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编好刊物,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多方重视和支持;继续采录信息,查漏补缺,消除征集工作“盲区”;广纳贤才,充实修谱工作力量;广辟渠道,全面动员,千方百计筹措修谱资金;致力文化和学术研究,初步完成新谱编撰工作;加强联谊,注重沟通,凝聚修谱工作合力;重视自学,整章建制,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为如期如质完成五修谱任务打好基础。

鸿斌教授宣读了表彰通报,共表彰了宏亮等30位宗亲,表扬了在和老人等32位宗亲。随后,耀国、在和、志超为表彰对象一一颁奖。

会上,编纂委员会委员赵瑾宣读了顾问、编委会及纂修处、各联系点和赵世文化研究会(筹)成员名单。随后,与会宗亲中辈分最高的三位长者耀国、志华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在和老人向志超颁发编委会主任证书,志超、宏亮向其他相关人员颁发了聘书和证书。接着,志超发表了简短的讲话,他说,证书既是荣誉,更是责任,接过的是千斤重担。今后将忠诚履职,尽心尽力,团结和带领大家一道扎实工作,无私奉献,为圆满完成五修族谱任务而奋斗。

纂修处副主任洪杰宣读了编纂委员会工作条例,纂修处专职副主任宏亮报告了信息采集登录情况,剑国报告了财务工作情况。五修族谱受聘主撰罗和平先生简要介绍了修谱纲要,并表示全力以赴编好新谱。监事会副主任在清代表监事会发言,樟树房联系点负责人耀国和洪坪村联系点负责人利华分别作了表态发言,表示不图名、不为利,继续加油鼓劲,不松劲不泄气,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共同努力把谱修好。

首席顾问协成因有重要事务在身,未能莅临座谈会指导,特意委托儿子赵瑾来潭参加会议。协成书记对2014年纂修处取得的显著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奋战修谱一线、做了大量扎实工作的宗亲们表示感谢,并希望新的一年,广大宗亲要团结一心,齐心协力修好族谱,修成名谱。新加入修谱队伍的在成、子科和从衡阳赶过来的延斌也发表了感言,他们一致表示,有一分光发一分热,竭尽全力支持族谱纂修工作。

会上,大家还踊跃捐款,以实际行动支持修谱。上海的赵毅再捐款1万元,争光、正和、在和、在诚、永新、迪文、剑国等也相继捐款。

座谈会后,大家一起合影留念,并共进午餐。                         (洪 杰)

 

省亲祭祖叙乡情  商修族谱报桑梓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赵阳宗亲一行回乡省亲祭祖


2015222,农历乙未大年初四,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一组副组长兼巡视员、三农问题专家赵阳,中国对外经贸大学教授田秀娟,青年科学家赵柏闻,陕西省榆林市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赵南平,榆林市第二医院西沙分院院长张玉清教授等十余位宗亲回乡祭祖省亲,志超、鸿斌、子科、宏亮、永新、洪杰、争光、大拥军、赵鹏、正春、在强等宗亲参与陪同,大家齐聚一堂,互致新春祝福,畅叙故土亲情,共商修谱大计。

春节是万家团圆、共享天伦的美好时刻,赵阳一行从北京、陕西、岳阳等地,不远千里回到了祖居地——湘潭县杨嘉桥镇,尽管这里不是他们的出生地,有的甚至是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但是赤子的念想、桑梓的情怀,让他们归心似箭。赵阳一行先行来到叔父锡林老人家,早早在此等候在潭宗亲燃放起了鞭炮,用这种古老而朴素的方式热忱地欢迎远道而来的贵客。赵阳和赵南平夫妇还给族人们送上新春的美好祝福和精心准备的年货。大家在一起嘘寒问暖,家长里短,畅叙亲情,抒发乡情,其乐融融,其情切切。

随后,赵阳一行顶着料峭寒风,踏着泥泞的山路,上山祭扫祖坟。在祖坟前,宗亲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举行简单而凝重的祭祀活动,焚香、烧纸、燃鞭、献祭、跪拜,大家把对祖先的思念和缅怀融进了虔诚的祈祷中。
   
读山诗社是当地有影响力的文艺组织,在地方文史发掘和研究方面颇有建树。赵阳一行早有耳闻,专程前来拜访考察,在诗社在社长刘安定、执行社长吴正兴和诗人罗和平等陪同下,参观了读山诗社创作基地,与家乡文艺界人士一起互道新年祝辞,进行诗文唱和。读山诗社的友人们用自家腊肉、园中菜蔬,自己动手,接待了远方归来的贵客。赵阳一行对读山诗社的文史成就深为褒奖,勉励有加。他说,杨嘉桥镇文
深厚、文脉渊源、文人辈出,今后要继续传承文脉、繁荣文艺、弘扬文明,把杨嘉桥镇这张地方文史名片擦得更亮、做得更好。

午餐后,赵阳一行来到荆州中学拜谒衡赵氏宗祠旧址,详细了解赵氏先祖们和宗祠的奇闻故事,并一同在学校大门前的宗祠遗迹——抱鼓石前合影留念。
   
赵阳一行不顾车马劳顿又驱车抵达雨湖区平政路159号,饶有兴趣地参观了中湘衡
赵氏五修族谱纂修处文化展陈,并和纂修处工作人员一同探讨修谱。志超简要介绍了去年以来的修谱工作,并和鸿斌、宏亮代表中湘衡赵氏五修族谱编委会向赵阳颁发了顾问聘书。赵阳充分肯定了修谱工作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巨大成绩,对宗亲们身处一线,团结一心,无私奉献,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修谱工作表达敬意。他表示今后将竭尽所能,履行好编委职责,对五修族谱工作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他号召大家要进一步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继续发扬实干作风、奉献精神,扎扎实实干好修谱的各项工作,敢于战胜修谱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确保圆满完成中湘衡赵氏五修谱任务。                       (洪 杰)

     

赵阳(右二)与夫人田秀娟及堂姐南平(右一)在祭祖       赵阳之子赵柏闻(右三)在祭祖

       

赵阳(左一)到读山诗社创作基地黑山庙考察      赵阳(左二)到衡赵氏宗祠旧址参观

     

赵阳(右四)到市区五修谱纂修处参观   赵阳(右三)欣然出任衡赵氏五修谱编委会顾问


【修谱简讯】

衡汑赵氏五修族谱近期修谱动态

*2月8修谱工作座谈会结束后,衡汑赵氏各房宗亲备受鼓舞,热情高涨地投入到新一轮修谱工作。洪坪村金河组宗亲长林、洪坪村茅屋组宗亲正良分别表示,要把赵洪典家、羊鹿坪车塘湾宗亲家的信息登录上来。215日,长林来到车塘湾,登录了6户信息,并准备利用春节拜年的机会,把余下的宗亲信息登录上来。宗亲凯辉近期正抓紧时间,利用纂修处提供的四修族谱部分资料,埋头将收上来的宗亲信息一一对照四修谱联接上祖宗。在信息采集中,宗亲们还克服了一些困难。比如,长林在入户登录宗亲信息时,碰到有些人只提供姓名不提供其他信息的情况,利华等宗亲便主动站出来,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不厌其烦地宣传续修续谱的意义,以争取更多宗亲的支持和参与,力争做到登录信息“不漏掉一户”。

*2月27,为落实2月8修谱工作座谈会议精神,宏亮专程前往杨嘉桥梅林巷罗和平先生家,商量五修族谱谱稿的撰写事宜,正式启动修撰工作。此前,编纂委员会研究决定成立总纂室,任命宏亮为主任,争光为副主任,并聘请罗和平先生为主撰,组成专门的修撰班子。2829日,罗和平先生闻风而动,迅速起草了《五修谱序初稿》及《修谱的意义》等文稿。     (宏 亮)

 

【芳名录】

中湘衡汑赵氏五修族谱捐款名单

201528日)

  毅(上海,樟树房锦字辈)10000  

赵争光(樟树房锦字辈)2000

赵正和(河边房治字辈)1800  

赵在诚(樟树房在字辈)1000

赵在和(樟树房在字辈)1000  

赵永新(女,河边房治字辈)1000

赵迪文(伯塘房耀字辈)200  

赵剑国(伯塘房在字辈)200

  17200

 

【修谱要闻】

攻坚克难起好步 再接再厉谋新篇

——2015年中湘衡汑赵氏五修族谱工作意见

2015年是推进中湘衡汑赵氏五修谱工作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的要求,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就做最好,干就干一流,自我加压,奋发进取,乘势而上,推动修谱工作取得新的成效,为如期实现五修谱目标打下坚实基础。经过研究,今年主要抓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宣传,编好刊物,争取多方重视和支持。利用各种形式继续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工作,争取社会知名人士和广大宗亲的支持,特别是要注重引导和消除一些负面的情绪,在争取“最大公约数”中形成修谱的共识。按照每个月编一期的目标,继续高质量地编印好《敬彝之声》,发挥好刊物的宣传推介作用,要注重采编和宣传修谱一线的好人好事,弘扬修谱主旋律,传播修谱正能量。要进一步加强湘潭赵氏宗亲QQ群和湘潭赵氏族谱网的建设和集中统一管理,充分发挥两个宣传阵地凝聚人心、汇集智慧的作用。

2.采录信息,查漏补缺,消除征集工作“盲区”。按照“应收尽收”的原则,适时开辟新的联络点,重新分解任务,调配人员力量,继续深入做好上门征集资料工作,同时要扎实推进查漏补缺工作,对于一些不合格的信息表,要坚决“返工”、“补火”,力争不漏掉一户信息,力保登录信息全面、准确、真实。下一步,还要着重完善族内知名人士的登记信息,启动知名人士个人传记的撰写整理,确保信息采录工作质效。

3.网罗人才,广纳贤才,充实修谱工作力量。从今年开始,要全面启动族谱撰写、编修工作了。目前,最紧缺的人才就是电脑录入和新谱编写人员。我们要本着“海纳百川、有容纳大”的胸襟和“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气度,广泛联络团结宗亲中的有识之士,继续招募志愿者;要发动理事会成员和各联系点发现和推荐人才,并且积极联系专家、学者和社会从、待业人员中热心家族事业并有一定专业水平或技能的人员,进一步配齐配强电脑录入和编写人员力量,为修谱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4.广辟渠道,全面动员,千方百计筹措修谱资金。全面铺开族谱征订工作,参考其他姓氏修谱成本,科学测算修谱成本价格,组织全面的走访调查,做好族谱征订宣传发动和摸底工作,千五百计筹集印刷资金,为修好族谱提供物质保障。各修谱联系点负责人要像在清、正春一样深入基层,走村串户,调查研究,摸底登记订购族谱的情况。条件成熟的话,可联系和动员族内艺术家及湘潭书画界朋友作点贡献,争取年内组织一次赵氏宗亲书画作品拍卖会,以筹措部分修谱资金。同时,还要管好钱、用好钱,厉行节约,民主理财,争取把每一分钱都用在钢刃上。

5.全面铺开修撰工作,基本完成谱稿写作。遴选和组建一支扎实的编撰队伍,认真研究旧谱,尽快拿出五修谱大纲,组织专门人员着手实质性的编撰工作。注重广泛收集赵氏旧居民点的相关文物资料,收集整理中湘衡赵氏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资料。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赵宋文化和学术研究,广泛联系族内专家、学者,争取他们的支持与指导,一同探寻赵氏源流,厘清家族历史,解答疑难问题,力争推出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文稿,为纂修新谱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成立总纂室,配备专人负责,聘请专业人员担任主撰、协撰,组成强有力的专业班子,全面铺开修谱工作,争取年底前基本完成谱稿的纂修工作。纂修处其他工作人员要密切配合,认真做好相关协调、服务,为纂修族谱营造良好的氛围。

6.加强联谊,注重沟通,凝聚修谱工作合力。进一步加强同中湘衡赵氏在外地的宗亲及本地知名人士的联络,充分借助社会资源,有效利用元旦、春节、元宵、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十一等重要节假日,举行几次有实质内容和实际效果的宗亲联谊活动,进一步密切关系,增进感情,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修谱凝聚更多的正能。

7.重视自学,整章建制,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修谱工作任重而道远,关键在于修谱工作队伍建设。无论编纂委员会,还是监事会、纂修处、赵氏文化研究会(筹)都要搞好自身建设;特别是编纂委员会及纂修处要带头搞好自身建设,编委成员及工作人员要以身作则,认真履职,恪尽职守。要继续抓好修谱工作制度的完善、修订工作,同时要抓好制度的落实,细节决定成败,关键在于落实。今后,我们做任何一项修谱工作,都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落实。不仅要有似火的热情,有无私的奉献精神,还要有过硬的本领,有团结共事的风格。我们必须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地加强自学,勤奋工作,乐于奉献,顾全大局,努力把纂修处建设成为强有力的办事机构、广大宗亲信赖的“温馨娘家”。

(摘自志超201528在中湘衡赵氏2015年新春修谱工作座谈会上的报告)

 

【人物春秋】

赵在经

赵在经(1910—?),字道常,号西垣,湘潭县姜畲镇泉塘子(今属湘潭市雨湖区)人,中湘衡汑赵氏河边房二十二世嗣孙。清宣统二年(1910)已酉三月十四日已时生。自幼聪颖好学,有胆识。毕业于黄浦军校最后一期。在部队曾任团长。抗战胜利后,在经忧国忧民,不想参加内战,遂请假回老家养病,后病逝于老家。

(凯 辉)

赵在绪

赵在绪(19131944),字培垣,号道乾,湘潭县姜畲镇泉塘子(今属湘潭市雨湖区)人,中湘衡汑赵氏河边房二十二世嗣孙。民国二年(1913)十二月十二日亥时生。自幼聪明勇敢,发愤读书。初中毕业于长沙长郡中学,学纺织。后准备去上海某工厂工作,时值“九一八”事变暴发,在绪毅然弃工从军,考入广州陆军学校。1935年毕业于陆军军事学院。“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奔赴抗日前线。八年抗战,转战南北,后随部转入湖南。1944年在湘西叙浦龙潭会战中阵亡,年仅31岁。                         (凯 辉)

 

【艺文撷英】

题衡汑赵氏文化研究会(筹)

赵术龙

宗亲联谊乐无涯,几许温馨入赵家?

谈笑声中容焕彩,龙蛇影外笔生花。

星辉望族源流远,酒馥名门品位佳。

欢聚同添新理念,放飞襟抱壮中华。

(作者系湘潭市诗词协会副主席,著名诗人)

读赵甄陶前辈诗集

陈湘魁

半世甄陶执铎鞭,风霜坎壈叹缘悭。

赤心欲作传灯炬,青眼难逢忧杞天。

笔动同嘤惊俗世,译通异域写真诠。

人间声价连城璧,犹焕文光耀斗垣。

注:赵甄陶先生又名赵璧,字连城。先生有诗句云:“青眼难逢白眼多”,“为师若可比传灯,我愿灯中为火炬”。

赠赵阳局长

罗和平

乙未初春新正谷旦(正月初四),中湘衡赵氏伯塘房二十二世嗣孙、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赵阳局长携眷属自北京返湘省亲谒祖,

畅叙乡情,拳拳孝思可钦可佩!诗以纪之。

供职中枢留政绩,逢年大衍见丰标。

沧波万里腾红旭,白鸟双飞乐碧霄。

籍肇钱塘先泽远,基开衡汑凤声遥。

省亲谒祖申虔敬,彝训谆谆协舜韶。

题中湘衡汑赵氏五修族谱

欧阳旦生

以论语治天下,赵氏千年风范在;

守清亷见寸心,名门万代俊贤多。

注:上联说赵氏“半部堂“本事;下联说赵氏“琴堂“本事。作者系中联学会会员

 贺中湘衡汑赵氏五修族谱纂修

耘斋主人

201424日)

秉敏公笔,继御史风,克绍先贤,传承千年文脉;

聚众人心,举全族力,倡修玉牒,丕振四海家声。

    衡汑苍苍,望紫气东来,先辈本钱塘正脉;

    金河汩汩,沿湘江北去,吾侪乃宋祖嫡传。

聚力凝心修玉牒;敬宗收族启家声。

垂裕后昆,马年开骏业;

恢宏先绪,衡汑展鸿图。

衡汑家声振;赵氏文运昌。

 

【修谱论坛】

再谈履职

 

2015227日)

什么叫履职?如何履职?履职就是履行职责、职能;履职就是想事,做事,做好事。

想事是做事的前提,也是做好事的前提。做计划、作安排就是想事,要做到长计划、短安排。如果连想都不去想,又怎么去做呢?又何谈把事做好呢?

只想不做也不行。既要想,更要做。有了好的想法即正确的工作思路,还要去实施,还要靠脚踏实地地去做,去认真抓好落实。否则,就会变成“空想社会主义者”,抑或“空头政治家”。古人讲,既要坐而论道,又要起而行之,是有道理的。这也叫知行合一吧。

28,中湘衡汑赵氏五修族谱编纂委员会在杨嘉桥镇新街召开2015年新春座谈会,总结去年修谱工作,布置今年修谱任务。会上,宣读了各纂修工作机构人员名单,并给相关人员颁发了聘书、证书。宗亲们一个个喜气洋洋,精神振奋,接过了红彤肜的聘书、证书,也接过了修谱的责任。这标志着中湘衡汑赵氏今年修谱工作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聚智聚能,修谱修身。修谱,检验一个人的能力,也考验一个人的品质。干事创业,需要的是务实创新奉献精神,纂修家谱也是如此。无论编委会,还是纂修处、监事会,抑或赵氏文化研究会的同仁,特别是各机构负责人,都应当牢记自身职责,认真履行义务;都要好好掂量一下手中的大红聘书、证书的份量。纂修处及其负责人尤其要带好这个头。责任在肩,义不容辞!

要说困难,人人都有困难,只是困难程度不同。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关键是怎样克服,怎样合理安排。所以,一定要做好工作计划。家庭生活有什么困难,大家设法帮助;修谱工作遇到困难,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决不能为困难所吓倒,更不能撂挑子撒手不管,置家国大事于不顾。

习主席教导我们: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修谱同样如此。去年我们围绕修谱做了大量的信息采集等基础性工作,今年我们要基本完成谱稿的编撰工作,任务相当艰巨;衡汑赵氏要实现三年修成名谱的目标,还需要大家不懈努力,共同奋斗。修成名谱,等是等不来的,喊也是喊不出来的,而是靠我们脚踏实地做出来。

我们需要的是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敬业精

神和脚踏实地、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而不是慷慨激昂、信誓旦旦的豪言壮语,更不是疲沓、散漫、漫无目标、杂乱无章的工作秩序。希望宗亲们尽快行动起来,还是那句话,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朝着一个目标不断迈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圆满完成今年修谱任务,如期实现纂修名谱的目标!

人勤春来早,修谱正当时。值此春节刚过、元宵节来临,想起“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古训,写了上面这段话,权作新春感言,并以此与各位宗亲共勉。

突出做好“名”字文章

——志超与宏亮、洪杰谈如何纂修名谱

20141016日、1119日)


28,志超()与宏亮()在修谱工作座谈会上

志超:今年524日,在湘潭赵氏宗亲群周年庆典活动上,协成书记提出了“把中湘衡汑赵氏五修族谱修成湖湘名谱”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确实鼓舞人心。但到底怎样才能修成“湖湘名谱”呢?我想跟二位着重谈谈这个问题。

宏亮、洪杰:好的,秘书长!

一、什么叫谱牒及谱牒的组织结构

志超:要修成名谱,首先要弄清什么叫谱牒及谱牒的组织结构。

洪杰:这个我也只是略知一二。

志超:谱牒是中华文化圈中特有的一个档案种类。谱牒是记载宗族人物世系及其事迹的档案,一般称作家谱、族谱或宗谱。“谱牒”一词源于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本于兹,于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广雅》说:“谱,牒也。”《玉篇》说:牒,“谱也”。也就是说,谱与牒是同义词。明代学者方孝孺说:“谱者,普也,普载祖宗远近、姓名、讳字、年号;谱者,布也,敷布远近,百世之纲纪,万代之宗派源流。”清代著名档案学家章学诚认为:“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总之,谱牒体现了档案学、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的旨要,在历史上曾起到“明血统、序昭穆”的作用,记载家族历史,传承文脉,追思祖德,是中华民族尊重祖先的一种美德。

宏亮:那么,谱牒的组织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志超:谱牒主要由表、牒、图、传等形式组成,内容为族姓源流、世系辈字、郡望支派、迁徙始末、恩荣表述(制诰、族节、恩例、进士)、祠堂家墓(族规、祠产、义庄)、家传著述和家训家规等等。随着时代的进步,谱牒逐渐增加了本家族重要人物的事迹、一定历史时期与家族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事件,以及风俗习惯、名胜古迹、年节来历等等。谱牒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有关家族发展过程的方方面面,堪称一个家族的“百科全书”。弄清楚谱牒的组织结构,就知道要从哪些方面着笔了?

洪杰:听说口述谱牒也算作族谱中的一种?

志超:口述谱牒是文字产生前最为古老的一种谱牒,它通过人们的口传心授将宗族的世代谱系传承下来。我国古籍文献中记载的上古传说时代的家族世系,例如《史记》中记载黄帝各支系的《五帝本纪》等,就是口述谱牒。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口述谱牒更为普遍。这有点像我们的民间文学,只是相对有根有据。

二、谱牒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洪杰:谱牒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志超:说得好!谱牒是中华文化圈中特有的一个档案种类。除中国外,受中国文化影响较大的一些国家,如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等国亦存在谱牒和谱牒学。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档案原件——商代甲骨文档案,大量内容是商王世系的记载,因此可资证明,中国自从有文字以来,即出现了谱牒,谱牒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档案之一。尚未发现还有哪种档案比谱牒影响更加广泛,历史更加悠久。

宏亮:那家谱与方志是一回事吗?

志超:家谱是地方志以外一个重大的史料宝库。家谱与方志历来经常被相提并论,如果从今人重视其史料价值来看,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如果从渊源来看,则两者差异很大。方志的源头很远,有人以为从《越绝书》那样的著作出现就可以算是开端了,其实,如果以六朝群出的地记为标志,会更合适些。唐代北宋图经的出现,则是方志的官书化,此后修撰地方志就是官方的正式行为。南宋以后,以“志”为名的地方志正式登场,一直延续到今天。地方志与一统志的配合,使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地理现象资料得以保存,为我们今天的历史地理学术研究提供了厚实稳妥的基础。家谱的情况则有些不同。唐以前只有皇帝才能立庙,只有皇族才有族谱玉牒。宋以后,高官名宦也立宗祠,修家谱,这虽然是僭越,但礼崩乐坏本是历史正常的发展进程。再往后,就是礼下庶人,连普通老百姓也都开始修谱了。于是,明清以后就出现了众多的家谱,于研究人口史、社会史以至文化史都有莫大的意义,的确是地方志以外一个重大的史料宝库。

洪杰:秘书长,下面想请您谈谈修谱与文化的联系。

志超:行。家谱研究者励双杰在其《中国家谱藏谈》著作中谈到:对修谱的重视,反映了中国人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心理。前人对家谱的理解是,“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古今士大夫必详其谱系者,所以辨昭穆、别亲疏,俾其后裔起尊祖敬宗之念,敦孝友雍睦之行”(王禧《常州董墅王氏宗谱序》)。中国家谱由来悠远,溯其端绪,几乎与中国进入文明社会同时。数千年来,家谱在不同时代显现出不同的形态,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宋代是中国家谱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由于赵宋凭才学取士,不矜门胄,家谱的功能从以往别选举、定婚姻、明贵贱的社会政治功能转变为尊祖、敬宗、收族的伦理道德教化功能,编纂方式也由过去主要由官府修撰发展为私家修撰。著名学者欧阳修、苏洵分修《欧阳氏谱图》《苏氏族谱》,总结前人修谱例则,另创谱法,或直书,或横缀,世称欧、苏体,最为后人推崇,从而奠定了后世修谱的基本体例和格局。

宏亮:当下,我们进一步强调修谱的目的和意义,也是一件蛮重要的事情。

志超:确实,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名人有传,这构成了我国珍贵的文化财富。完整的谱牒,记载了本家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不仅仅“记载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还记载和家族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与本家族相关的地方风俗习惯、名胜古迹、年节来历等,无疑具有难能可贵的史料价值。关于谱牒的史学价值,可以举一个例子。张伟先生在其专著《尘封的珍书异刊》中有一篇《<北岭徐氏宗谱>中的世博会文献》,通过对光绪十年刊《北岭徐氏宗谱》中记载的徐荣村咸丰元年(1851)在伦敦世博会以“荣记湖丝”参展并一举荣获金银大奖的史实,把中国与世博会的渊源一下子前推了16年。他说:《北岭徐氏宗谱》为后人保留了很多难得的第一手史料,其中关于中国参加1851年伦敦首届世博会并获奖的第一手文献,更是弥足珍贵,这套家谱也因此成为极具历史意义的近代谱牒中的珍藏品。家谱对正史之补正,于此可见一斑。

三、修谱要求实存真克服流弊

洪杰:修谱中我们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志超:修谱要防止标榜,防止以历史名人来抬高本族身价。利用旧谱,应以谱中所载的近代事为参考,而不可将其溯源过远的材料当真。因为谱上某些史料往往是为了给家族脸上贴金而装饰上去的。任何时代都有以高贵出身为荣,以祖先的光辉来抬高自身的欲望,只是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标准罢了。譬如澳大利亚现代化以后,有些人就到图书馆或档案馆去,将自己不光荣的犯罪的祖先的纪录毁掉。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家谱中往往把历史名人扯来做自己的祖先,这多半靠不住。姓孔的未必都出自孔老夫子,姓柳的不见得都是柳下惠的后代。许多学者推崇方志与家谱主要就是因为它们的史料意义,而不在于别的价值。因为古代文献存留远较现代为少,所以我们都应该珍惜,并好好加以利用。

宏亮:修谱真还要注意这个问题,对家族源流一定要考证清楚,防止自我标榜,以讹传讹。

洪杰:那么,您说修谱中会有哪些弊端出现呢?

志超:修谱的流弊很多。中国人认祖归宗,靠的是姓氏祖谱,皇室的玉牒、百姓的祖谱家谱,就是岁月传承的家世档案,直到今天,国人在对组织和管理机关填写有关申报表格的时候,还保留有“籍贯”一栏,籍贯实际上就代表着祖居地望的意味,它和姓氏一起构成了个人的人文地理记忆。家谱既然作为家族文献,免不了还带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官修则可假他手粉饰家族,自修则更可自我方便作伪。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是儒家文化,则自觉不自觉地按照儒家礼制来重塑祖先形象,规范祖先言行,掩盖祖先劣迹,抹去不良影响以获得主流文化的认同,所以中国家谱最大的流弊就是作伪,尤以宋代以后明、清两代为烈。

宏亮:我们怎样辨别和克服那些弊端呢?

志超:修谱要克服种种流弊。今人徐建华在《中国的家谱》一书中总结了中国家谱作伪的六方面表现,可谓切中肯綮:

第一, 在姓氏朔源上攀龙附凤。以上古和汉唐以来的帝王将相、贵胄名臣为本氏族始祖或远祖,乱将他人做祖先,这连谱学大师欧阳修、苏轼等人都不能免俗。以明、清两代为例,通常林姓上朔至比干,陈姓上朔至南朝陈武帝陈霸先,李姓为李耳、黄帝,萧姓为萧何,赵姓为宋代帝室等,不一而足。

第二,为提高家族地位,乱标地望。所以王姓必琅铘,李必陇西,张必清河,刘必彭城,周必汝南,顾必武陵,朱必沛国,钟必颖川,应已成为通例。

第三,世系虽远,却不可靠。明清以来的家谱,通常将家族远祖或始祖上溯至远古,历代世系又十分清晰,甚至数十代、上百代代代不乱。一个家族十代八代延续完全有可能,十代以上就应该存疑义,而上百代的连续记录又怎么能够靠得住呢?这是因为后代续修家谱,大多来源于记忆,附会或抄录史书、志书和其他图书,这些资料的来源本身就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

第四,在一些迁入异地发展的家族中,大多在始迁祖身上大做文章。最典型的例子,宋朝以前的家谱中记录家族中的功名、官爵且显赫的特别的多,而到了明清以后则十分稀少,这是因为明清以前的资料稀少,可尽情作伪,明清以后对科举和官员履历可证明的资料太多,作伪则容易暴露。

第五,书善不书恶。在几乎所有的家谱凡例中,都有家谱写法的“不书”条目,即不让入谱的标准,大多是“不道、乱伦、乱宗、绝义、辱先”等,这样就使得所有的家谱中就只有好人而见不到坏人,“我到坟前愧姓秦”大约就是如此。历史上的大奸大恶之徒,如李林甫、秦桧都是既没有祖先父母,也没有子孙后人,从哪里来的也不知道。

第六,为了炫耀目的,借助名人为族谱增光。比如收入一些皇帝的赐文,如圣旨、敕书、上谕、赐诗,以及一些官方文书,如告示、公文之类,同时宴请历代外姓名臣硕儒写序作跋、书写题词、赞词、颂诗等,其间伪造或篡改,移花接木改头换面的代笔之作屡见不鲜。

四、修名谱要在“名”上做好文章

洪杰:秘书长,衡汑赵氏族谱五修工作己经进行半年多了,宗亲族老期望很高。按照您和协成书记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把赵氏族谱修成,而且要修成名谱——湖湘名谱。怎么才能保证修出名谱呢?

志超:要把衡汑赵氏五修族谱修成湖湘名谱,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要掌握上述修谱知识和要求外,还必须具备名人、名迹、名事、名文、名编等要素。这些“名”构成了修成湖湘名谱的重要因素。至于这些因素,目前我们已基本具备,为修名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宏亮、洪杰:您具体说说,我们已具备哪些因素?

志超:要修名谱,目前衡汑赵氏还是具备一些基本条件。

历史条件主要有:一、衡汑赵氏历史上涌现了一大批英才,当今依然人才济济;二、衡汑赵氏先人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留下了辉煌的足迹;三、衡汑赵氏有着良好的家族精神,勤劳、俭朴、爱国、敬业、崇文、厚生……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有待后人整理、抒写;四是衡汑赵氏历来崇德尚文,先人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尤其是三、四修谱收录了大量文稿,如谱序、跋、凡例、传记、艺文等等,都是我们修好今谱的学习典范。

现实条件主要有:一、衡汑赵氏族人认识统一,已达成修谱共识,许多热心人士倡导并参与此事,尤其经过一年多来广泛的宣传发动,形成了良好的修谱氛围,广大宗亲积极支持修谱,涌现了一批志愿者;二、族内外有一批懂得文学、历史和编辑知识的专家学者,其中不乏文艺名家、大手笔,专业水平比较高,如充分发挥其作用,是完全能共担此任的;三、族内有一批有经济实力的人士,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他们支持修谱,愿意解囊资助;四、目前有一支比较扎实的纂修队伍,经过38日以来近八个月的努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收集了万余名宗亲信息并接上老谱,为纂修名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宏亮:您说的没错,修名谱确实要做好“名”字文章。但是,大家也感觉目前困难不小,压力很大。

志超:修族谱,尤其修名谱,肯定有困难、有压力。我们的目标是,不仅要修成谱,而且要修成好谱、名谱,所以压力肯定是很大的。

目前的困难,我分析主要有:一缺人,缺少修谱专职人员;二缺钱,缺乏雄厚的资金实力;三缺资料,宗亲信息不全、不准;四缺缺乏修谱经验。还有少数人缺乏大局观念和奉献精神。但是,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竭诚尽智,就没有完不成的任务,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宏亮:是的。有你和协成书记牵头,运筹帷幄,统一调度,有全体宗亲的共同努力,众人拾柴火焰高,是不愁修不成名谱的。

志超:大家一起努力吧!

五、下一步期待大家共同努力再接再励


28,志超与纂修处工作人员永春、剑国、

赵强、洪杰(右一)等在修谱工作座谈会上。

洪杰:秘书长,下一步修谱工作有什么打算?

志超: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很多,主要有:一是继续办好《敬彝之声》,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共识;二是尽快草拟修谱大纲,搭建编纂工作班子,着手谱稿撰写;三是拾遗补阙,继续广泛深入收集资料,力求宗亲信息真实、准确、齐全;四是继续网罗族内人才,扩大编委会,凝聚更多的修谱正能;五是积极筹募资金,为修谱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最近,我们做了几件事情,就是对以上思路

的落实。一是10月中旬将纂修处进行了一番书画布置,使修谱工作的环境得到了改善,文化氛围更浓了;二是1019日纂修处人员专程到杨嘉桥看望慰问各联系点修谱人员并进行了座谈,充分肯定了他们的成绩,商量布置了下步工作;三是10月底应协成书记邀请组织部分修谱人员赴岳阳寻亲访问,商讨了修谱事宜。为了修成名谱,我强调,下一步还要进一步加强联络工作,广泛联系族内知名人士,尽量把族内能人吸纳进来;同时,我们也非常欢迎像罗和平先生这样的族外热心人士参与进来,襄赞五修族谱。为此我们要做好摸底工作,建立知名人士档案,加强联络,便于聚合力量,共襄盛举。在此基础上,将来还可以考虑成立湘潭赵氏宗亲联谊会(或赵氏文化研究会)。

宏亮:秘书长,根据您的要求,修名谱要突出名人,即在记述古代名人事迹的同时,要客观记载当今族内知名人士及其业绩。您说,怎样做好这一工作?

志超:第一,必须明确指导思想,挖掘优秀人物的精神闪光点,弘扬正气,传递正能。族谱要突出记述赵氏人物中的国家栋梁之才及其业绩,让族谱所记载的优秀人物成为激励后人奋进的楷模,使中湘衡汑赵氏五修族谱成为爱国爱家的乡土教材或传家宝。

第二,进一步明确作为“名人”的具体对象,并积极做好信息征集工作。具体来讲,职务在副县处级以上的行政人员、副团级以上的军人,职称在副高级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经济实力大约在千万元左右的企业人员,以及重大科技发明者、荣获省级以上荣誉称号的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道德模范,还有民间公认的能工巧匠、孝子义士、名医名师、武林高手及寿星等,皆可立传或入名录。为此,我们要整合力量,加强对他们的摸底和了解,做好信息采集和登录工作。对于粘亲带故的族外人士,不论什么人,只要热心修谱,就要欢迎他们的,就要团结他们。如白龙潭的述靓、赵莹,伍赵的延斌、赵强,洄溪的大拥军、艳萍、国庆等,还有著名学者、上湘赵氏宗亲世荣先生,以及本土诗人罗和平、张钊、张笃庆、刘安定等,或是衡汑赵氏姻亲,或是衡汑赵氏世交,都很热心,都是我们修谱的依靠对象,应动加强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与帮助。这样才能团结一心,共襄盛举,真正把中湘衡汑赵氏五修族谱修成湖湘名谱。

宏亮:编纂工作迫在眉睫,我们需要编印一个修谱指南之类的东西。

志超:这个我已经考虑,目前正在编一套《敬彝堂修谱文丛》,包括《中湘衡汑赵氏修谱文荟》《中湘衡汑赵氏修谱论坛》《中湘衡汑赵氏家族探源》《中湘衡汑赵氏艺文撷英》。近半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谋划这个问题;近三个月来,我一直在夜以继日的查阅相关资料,写作有关文稿;最近还特意请了十多天工休假,每天足不出户,集中精力突击编写整理相关文稿,终于可以杀青了。谢谢大家的支持与帮助!

宏亮:修谱大纲出来了吗?

志超:近日,我和罗和平老师商量后,初步拟了个修谱总目,还有待征求意见,经补充后拿出详目。中湘潭衡汑赵氏五修族谱总目如下:

卷一:谱序(初修序、二修序、三修序、四修序、五修序跋)、历修族谱任事名录、历代纪元表等

卷二:赵氏源流(含衡汑赵氏字辈歌)

卷三:四房垂丝总图

卷四:河边二房垂丝

卷五:油铺三房垂丝

卷六:伯塘五房垂丝

卷七:樟树六房垂丝

卷八:历代人物传记

卷九:艺文撷英

卷十:五修族谱倡议书、编修凡例、祖先功名录、现代英名录、五修族谱编委会名录、入谱红丁统计、五修族谱捐资芳名名单、五修族谱发谱名单、祠宇图及墓图

(注:以上系初步设想,具体内容可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删)

洪杰:费心了!

志超:还可补充一些内容,结构也可适当作些调整。

宏亮:修谱真不容易啊!按照这个编目,工作量很大,至少要作三年准备。可谓卷帙浩繁,规模宏大!

志超:要实现修谱目标,人员和经费是关键。首先是人。目前搭建的修撰工作架构是:我牵头,宏亮校长具体负责,罗和平先生主撰,争光等协助,洪杰、永新等参与,鸿斌、赵毅、永红、赵波及各修谱联系点负责人都要给予支持帮助。目前主要是专职人员不够,还需广罗人才,继续物色热心的专业人员参与修谱。至于经费问题,主要请协成书记、鸿斌教授、在清书记负责的监事会考虑,请永新和纂修处的人员具体做好联络、募集和管理工作。一定要保重纂修工作所需的各项经费!

宏亮、洪杰:有了这“两个保障”,我们纂修名谱就更有信心、更有把握了!

志超:是的,纂修名谱任重道远。下一步的工作期待大家共同努力,再接再励!(握手)

(冰 穗整理)

 


 

 

 

 

发:全体编纂委员会委员、顾问,纂修处全体工作人员,各纂修联系点,修谱志愿者

主编:志超       副主编:洪杰、永新         责任编辑:宏亮、争光

电子文档发送QQ775863751421文印室) 联系电话:13117320705(宏亮) 18173220830(永新)

 敬彝之声10期修改稿.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