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赵氏族谱网>>文化衣冠

 主题:【谱牒研究】 续撰序

耘斋主人  发表于2014-11-01 09:09:43.0


 

续撰序 赵朝春 赵出天水,派衍四方,各成一邑一乡之族,有望族焉,有寒族焉,且籍分军民,户口多寡之殊焉。邂逅相遇,尽目之为途人,即询之皆赵,则曰同姓不宗。然溯厥由来,畴知非一家耶?以一身一家分而至于途人,势无可如何者也。今环顾族人,幸未至为途人,将何以保其长相亲而不疏哉?要非修谱不为功,谱不修则代不清,代不清则昭穆混,即其所自出者日益忘矣,他日孝子慈孙追溯无由,良可慨焉。此余所以汲汲务修谱也。思吾族自文敏公孟頫四传至殿先公,由浙来潭迄今二百余载,代传十四五矣。越世远则派益繁,先昭先穆几茫乎莫识,遑恤我后哉?尝叹人之有祖,犹木有本,水有源也,未有木无本可成茂林,水无源可成巨壑。水木且然,而况于人乎?余父闻而喟然曰:汝小子其有本源之思乎?居,吾语汝:某人之父,某公之孙,某房之子,某祖所生,生于何日,某公之墓于何山某郡某邑,系某祖分支,某基某业系某某所创,非无稽之言也。固本正公之撰述以贻后人者,吾以其牒授汝,可从此续编焉,以继承先志。余喂喂惟命,更为连环编次,遂成续谱,以示诸后人,且与族人共立宗祠于六世祖茔之旁,春秋祭祀,庶几本支百世相传不替焉,云尔。 明万历庚寅年孟冬月朔 十世孙朝春敬撰 【请大家点评此序】

 


 

赵永红  发表于2014-11-01 11:14:58.0


 

《中湘衡托赵氏族谱.续撰序》 赵朝春 撰 赵出天水,派衍四方,各成一邑一乡之族,有望族焉,有寒族焉,且籍分军民,户口多寡之殊焉。邂逅相遇,尽目之为途人,即询之皆赵,则曰同姓不宗。然溯厥由来,畴知非一家耶?以一身一家分而至于途人,势无可如何者也。今环顾族人,幸未至为途人,将何以保其长相亲而不疏哉?要非修谱不为功,谱不修则代不清,代不清则昭穆混。即其所自出者日益忘矣,他日孝子慈孙追溯无由,良可慨焉。此余所以汲汲务修谱也。思吾族自文敏公孟頫四传至殿先公,由浙来潭迄今二百余载,代传十四五矣。越世远则派益繁,先昭先穆几茫乎莫识,遑恤我后哉?尝叹人之有祖,犹木有本,水有源也,未有木无本可成茂林,水无源可成巨壑。水木且然,而况于人乎?余父闻而喟然曰:汝小子其有本源之思乎?居,吾语汝:某人之父,某公之孙,某房之子,某祖所生,生于何日,某公之墓于何山某郡某邑,系某祖分支,某基某业系某某所创,非无稽之言也。固本正公之撰述以贻后人者,吾以其牒授汝,可从此续编焉,以继承先志。余喂喂惟命,更为连环编次,遂成续谱,以示诸后人。且与族人共立宗祠于六世祖茔之旁,春秋祭祀,庶几本支百世相传不替焉,云尔。 明万历庚寅年孟冬月朔 十世孙朝春敬撰 (原载《中湘衡托赵氏族谱》四修谱卷一,敬彝堂刊) (赵毅标点)


 

耘斋主人  发表于2014-11-01 11:15:30.0


 

【耘斋主人评点】 明朝万历年间,衡托赵氏先人、十世祖朝春公纂修《中湘衡托赵氏族谱》一修谱时,曾写下这篇《续撰序》。该序主要阐述纂修族谱的重要性以及奉命续谱的经过。序中首先指出:“赵出天水,派衍四方,各成一邑一乡之族,有望族焉,有寒族焉”,然“邂逅相遇,尽目之为途人”。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不容忽视。究其原因,是没有纂修族谱的缘故,因为“谱不修则代不清,代不清则昭穆混”。怎样才能使族人不至成为“途人”,并“保其长相亲而不疏”?惟有修谱。此时,衡托赵氏始祖殿先公“由浙来潭迄今二百余载,代传十四五矣”,“先昭先穆几茫乎莫识”。朝春公深感修谱的紧迫性,真是刻不容缓!这也是作者“汲汲务修谱”的重要原因。 追根溯源,乃人之本性;饮水思源,乃人之美德。因此,序中进一步强调了族谱对于帮助人们追本溯源、认祖归宗的功能作用:“尝叹人之有祖,犹木有本,水有源也,未有木无本可成茂林,水无源可成巨壑。水木且然,而况于人乎?”此比方形象生动,切中肯綮。 接着,朝春公谈到父亲关于修谱对他的教诲。父亲还亲授先人撰述的谱稿,嘱其续编家谱。朝春公不负父亲重托,“继承先志”,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毅然挑起修谱重任,“连环编次,遂成续谱”,终于成就了惠及子孙的家族大业。真可谓功不可没,善莫大焉!


用图文文章回复 用所见即所得文章回复
用 户 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标    题  
标题图标  
无图标 原创 转贴 文章 问题 主意 请进 注意
你好 赞扬 反对 喜欢 不爽 有趣 无聊 好奇 疲倦
摆谱 高兴 忧愁 吐舌 发愁 挤眼 生气 大笑 大哭
晕倒 弱智 急死 鬼脸 羞涩 傻笑 伤心 痛苦 恶魔
文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