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先人—中湘衡托赵氏二十世祖赵东藩所作《中湘衡托赵氏族谱.四修序》,颇受启发,感慨良多。至少有如下五点感受:
一、修谱意义重大。“族之有谱也,犹国之有史也”。谱牒的功能可以“考世系、别亲疏”,“凡大宗小宗、左昭右穆,莫不有序,以凭后人稽考”。
二、衡托赵氏历来人才辈出。“我族殿先公,肇籍钱塘,卜居衡托数百余年,子孙蕃衍,代不乏人”。人丁兴旺,人才济济,难道还会缺乏修谱人才吗?
三、衡托赵氏修谱刻不容缓。“古人重谱之例,以三十年一修辑之”。方志为二十年一修,族谱为三十年一修。“程子有云:谱三十不修为不孝”。衡托赵氏已经91年没修谱了,可以三次续修了;再不修,恐将史料湮没,人亡史失,昭穆不分,且将背上“不孝”的骂名。
四、修谱要有耐心。俗话说,好事多磨。民国十年,衡托赵氏族中诸先辈商议四修族谱,“公举倬云,造成墨册”,“越明年冬,墨册完成,开局印刷”,讵料“倬云中废”。但修谱不能半途而废。于是,众族人推举东衍接手续撰。东衍果然不负众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尤其是殚精竭虑,“日夜辛勤,不敢有懈,精察详核,照卷捡修”,“其中讹错者易之,缺略者补之,生殁葬向均一一详察之”,其勤勉、严谨的修谱精神,令后人钦敬。
五、修谱必须同心协力。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衡汑赵氏四修谱是“族中诸先辈亘棠叔祖、桂林兄、雨田侄、光国叔、长龄叔、敬廷叔、近仁弟等合议的”,“商之族众,皆有同心”,并“赖众人踊跃从事”,群策群力,仅一年,“墨册完成”,即将付梓。如今,衡托赵氏中辍91多年的修谱已经启动,当务之急是聚智聚力,修好族谱。修谱是大家的事,每个人都要尽可能作点贡献。谱成之日,扪心自问,自己为修谱做了什么?出了钱吗?出了力吗?是不是对得起列祖列宗?假如你什么都没做,什么都没参与,会不会感到心中有愧呢?如果你想做一个“贤肖”子孙,“无负诸先之至意”,那就从现在起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参与进去。参与的方式多种多样,均为自愿,完全自由选择。“各人自扫门前雪”。起码一条,你要把自家的事办好。经常问一问自已,是否把家里情况弄清了?信息是否登录了?资料是否提供了?……总之,修谱要靠大家,并不是要各人出多少钱多少力,而是要大家都来关心、支持、配合,共襄盛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