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做好“名”字文章
——志超与宏亮、洪杰谈如何纂修湖湘名谱
(2014年10月16日、11月19日)
志超:今年5月24日,在湘潭赵氏宗亲群周年庆典活动上,协成书记提出了“把中湘衡汑赵氏五修族谱修成湖湘名谱”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确实鼓舞人心。但到底怎样才能修成“湖湘名谱”呢?我想跟二位着重谈谈这个问题。
宏亮、洪杰:好的,秘书长!
一、什么叫谱牒及谱牒的组织结构
志超:要修成名谱,首先要弄清什么叫谱牒及谱牒的组织结构。
洪杰:这个我也只是略知一二。
志超:谱牒是中华文化圈中特有的一个档案种类。谱牒是记载宗族人物世系及其事迹的档案,一般称作家谱、族谱或宗谱。“谱牒”一词源于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本于兹,于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广雅》说:“谱,牒也。”《玉篇》说:牒,“谱也”。也就是说,谱与牒是同义词。明代学者方孝孺说:“谱者,普也,普载祖宗远近、姓名、讳字、年号;谱者,布也,敷布远近,百世之纲纪,万代之宗派源流。”清代著名档案学家章学诚认为:“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总之,谱牒体现了档案学、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的旨要,在历史上曾起到“明血统、序昭穆”的作用,记载家族历史,传承文脉,追思祖德,是中华民族尊重祖先的一种美德。
宏亮:那么,谱牒的组织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志超:谱牒主要由表、牒、图、传等形式组成,内容为族姓源流,世系辈字,郡望支派,移住始末,恩荣表述(制诰、族节、恩例、进士),祠堂家墓(族规、祠产、义庄),家传著述和家训家规等等。随着时代的进步,谱牒逐渐增加了本家族重要人物的事迹、一定历史时期与家族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事件,以及风俗习惯、名胜古迹、年节来历等等。谱牒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有关家族发展过程的方方面面,堪称一个家族的“百科全书”。弄清楚谱牒的组织结构,就知道要从哪些方面着笔了?
洪杰:听说口述谱牒也算作族谱中的一种?
志超:口述谱牒是文字产生前最为古老的一种谱牒,它通过人们的口传心授将宗族的世代谱系传承下来。我国古籍文献中记载的上古传说时代的家族世系,例如《史记》中记载黄帝各支系的《五帝本纪》等,就是口述谱牒。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口述谱牒更为普遍。这有点像我们的民间文学,只是相对有根有据。
二、谱牒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洪杰:谱牒应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志超:说得对!谱牒是中华文化圈中特有的一个档案种类。除中国外,受中国文化影响较大的一些国家,如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等国亦存在谱牒和谱牒学。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档案原件——商代甲骨文档案,大量内容是商王世系的记载,因此可资证明,中国自从有文字以来,即出现了谱牒,谱牒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档案之一。尚未发现还有哪种档案比谱牒影响更加广泛,历史更加悠久。
宏亮:那家谱与方志是一回事吗?
志超:家谱是地方志以外一个重大的史料宝库。家谱与方志历来经常被相提并论,如果从今人重视其史料价值来看,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如果从渊源来看,则两者差异很大。方志的源头很远,有人以为从《越绝书》那样的著作出现就可以算是开端了,其实,如果以六朝群出的地记为标志,会更合适些。唐代北宋图经的出现,则是方志的官书化,此后修撰地方志就是官方的正式行为。南宋以后,以“志”为名的地方志正式登场,一直延续到今天。地方志与一统志的配合,使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地理现象资料得以保存,为我们今天的历史地理学术研究提供了厚实稳妥的基础。家谱的情况则有些不同。唐以前只有皇帝才能立庙,只有皇族才有族谱玉牒。宋以后,高官名宦也立宗祠,修家谱,这虽然是僭越,但礼崩乐坏本是历史正常的发展进程。再往后,就是礼下庶人,连普通老百姓也都开始修谱了。于是,明清以后就出现了数量巨大的家谱,于研究人口史、社会史以至文化史都有莫大的意义,的确是地方志以外一个重大的史料宝库。
洪杰:秘书长,下面想请您谈谈修谱与文化的联系。
志超:行。家谱研究者励双杰在其《中国家谱藏谈》著作中谈到:对修谱的重视,反映了中国人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心理。前人对家谱的理解是,“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古今士大夫必详其谱系者,所以辨昭穆、别亲疏,俾其后裔起尊祖敬宗之念,敦孝友雍睦之行”(王禧《常州董墅王氏宗谱序》)。中国家谱由来悠远,溯其端绪,几乎与中国进入文明社会同时。数千年来,家谱在不同时代显现出不同的形态,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宋代是中国家谱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由于赵宋凭才学取士,不矜门胄,家谱的功能从以往别选举、定婚姻、明贵贱的社会政治功能转变为尊祖、敬宗、收族的伦理道德教化功能,编纂方式也由过去主要由官府修撰发展为私家修撰。著名学者欧阳修、苏洵分修《欧阳氏谱图》、《苏氏族谱》,总结前人修谱例则,另创谱法,或直书,或横缀,世称欧、苏体,最为后人推崇,从而奠定了后世修谱的基本体例格局。
宏亮:当下,我们进一步强调修谱的目的和意义,也是一件蛮重要的事情。
志超:确实,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名人有传,这构成了我国珍贵的文化财富。完整的谱牒,记载了本家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不仅仅“记载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还记载和家族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与本家族相关的地方风俗习惯、名胜古迹、年节来历等,无疑具有难能可贵的史料价值。关于谱牒的史学价值,可以举一个例子。张伟先生在其专著《尘封的珍书异刊》中有一篇《<北岭徐氏宗谱>中的世博会文献》,通过对光绪十年刊《北岭徐氏宗谱》中记载的徐荣村咸丰元年(1851)在伦敦世博会以“荣记湖丝”参展并一举荣获金银大奖的史实,把中国与世博会的渊源一下子前推了16年。他说:“《北岭徐氏宗谱》为后人保留了很多难得的第一手史料,其中关于中国参加1851年伦敦首届世博会并获奖的第一手文献,更是弥足珍贵,这套家谱也因此成为极具历史意义的近代谱牒中的珍藏品。”家谱对正史之补正,于此可见一斑。
三、修谱要求实存真克服流弊
洪杰:修谱中我们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志超:修谱要防止标榜,即防止以历史名人来抬高本族身价。利用旧谱应以谱中所载的近代事为参考,而不可对其溯源过远的材料当真。因为某些历史资料往往是为了给家族脸上贴金而装饰上去的。任何时代甚至任何文化都有以高贵出身为荣,以祖先的光辉来抬高自身的欲望,只是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标准罢了。譬如澳大利亚现代化以后,有些人就到图书馆或档案馆去,将自己不光荣的犯罪的祖先的纪录毁掉。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家谱中往往把历史名人扯来做自己的祖先,这多半靠不住。姓孔的未必都出自孔老夫子,姓柳的不见得都是柳下惠的后代。许多学者推崇方志与家谱主要就是因为它们的史料意义,而不在于别的价值。因为古代文献存留远较现代为少,所以我们都应该珍惜,并好好加以利用。
宏亮:修谱真还要注意这个问题,对家族源流一定要考证清楚,防止自我标榜,以讹传讹。
洪杰:那么,您说修谱中会不会导致哪些弊端出现呢?
志超:确实,修谱的流弊很多。中国人认祖归宗,靠的是姓氏祖谱,皇室的玉牒、百姓的祖谱家谱,就是岁月传承的家世档案,直到今天,国人在对组织和管理机关填写有关申报表格的时候,还保留有“籍贯”一栏,籍贯实际上就代表着祖居地望的意味,它和姓氏一起构成了个人的人文地理记忆。家谱既然作为家族文献,免不了还带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官修则可假他手粉饰家族,自修则更可自我方便作伪。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是儒家文化,则自觉不自觉地按照儒家礼制来重塑祖先形象,规范祖先言行,掩盖祖先劣迹,抹去不良影响以获得主流文化的认同,所以中国家谱最大的流弊就是作伪,尤以宋代以后,明、清两代为烈。
宏亮:我们怎样辨别和克服那些弊端呢?
志超:修谱要克服以下种种流弊,今人徐建华在《中国的家谱》一书中总结了中国家谱作伪的六方面表现,可谓切中肯綮:
第一, 在姓氏朔源上攀龙附凤,以上古和汉唐以来的帝王将相、贵胄名臣为本氏族始祖或远祖,乱人他人做祖先,这连谱学大师欧阳修、苏殉等人都不能免俗。以明、清两代为例,通常林姓上朔至比干,陈姓上朔至南朝陈武帝陈霸先,李姓为李耳、黄帝,萧姓为萧何,赵姓为宋代帝室等,不一而足;
第二,为提高家族地位,乱标地望。所以王姓必琅铘,李必陇西,张必清河,刘必彭城,周必汝南,顾必武陵,朱必沛国,钟必颖川,应已成为通例;
第三,世系虽远,却不可靠。名清以来的家谱,通常将家族远祖或始祖上溯至远古,历代世系又十分清晰,甚至数十代、上百代代代不乱。一个家族十代八代延续完全有可能,十代以上就应该存疑义,而上百代的连续记录又怎么能够靠得住呢?这是因为后代续修家谱,大多来源于记忆,附会或抄录史书、志书和其他图书,这些资料的来源本身就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
第四,在一些迁入异地发展的家族中,大多在始迁祖身上大做文章。最典型的例子,宋朝以前的家谱中记录家族中的功名、官爵且显赫的特别的多,而到了明清以后则十分稀少,这是因为明清以前的资料稀少,可尽情作伪,明清以后对科举和官员履历可证明的资料太多,作伪则容易暴露;
第五,书善不书恶。在几乎所有的家谱凡例中,都有家谱写法的“不书”条目,即不让入谱的标准,大多是“不道、乱伦、乱宗、绝义、辱先”等,这样就使得所有的家谱中就只有好人而见不到坏人,“我到坟前愧姓秦”大约就是如此。历史上的大奸大恶之徒,如李林甫、秦桧都是既没有祖先父母,也没有子孙后人,从哪里来的也不知道,非常有趣;
第六,为了炫耀目的,借助有地位名人为族谱增光,比如收入一些皇帝的赐文,如圣旨、敕书、上谕、赐诗,以及一些官方文书,如告示、公文之类,同时宴请历代外姓名臣硕儒写序作跋、书写题词、赞词、颂诗等,其间伪造或篡改,移花接木改头换面的代笔之作屡见不鲜。
四、修名谱要在“名”上做好文章
洪杰:秘书长,衡托赵氏族谱五修工作己经进行半年多了,宗亲族老人期望很高。按照您和协成书记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把赵氏族谱修成,而且要修成名谱——湖湘名谱。怎么才能保证修出名谱呢?
志超:要把衡托赵氏五修族谱修成湖湘名谱,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要掌握上述修谱知识和要求外,还必须具备名人、名迹、名事、名文、名编等要素。这些“名”构成了修成湖湘名谱的重要因素。至于这些因素,目前我们已基本具备,为修名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罗(一笑)。
宏亮、洪杰:您具体说说我们已具备哪些因素?
志超:要修名谱,目前衡托赵氏已具备一些基本条件。
历史条件主要有:一、衡托赵氏历史上涌现了一大批英才,当今依然人才济济;二、衡托赵氏先人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留下了辉煌的足迹;三、衡托赵氏有着良好的精神,勤劳、俭朴、爱国、敬业、崇文、厚生……家风良好,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有待后人整理、抒写;四是衡托赵氏历来崇德尚文,先人留下了许多名篇丽句,尤其是三、四修谱收录了大量的文稿,如谱序、跋、凡例、传记、艺文等等,都是我们修好今谱的学习典范。
现实条件主要有:一、衡托赵氏族人认识统一,已达成修谱共识,许多热心人士倡导并参与此事,尤其经过一年多来广泛的宣传发动,形成了良好的修谱氛围,广大宗亲积极支持修谱,涌现了一批志愿者;二、族内外有一批懂得文学、历史和编辑知识的文化人,其中不乏文艺名家、大手笔,专业水平比较高,只要充分发挥其作用,是完全能共担此任的;三、族内有一批有经济实力的人士,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他们支持修谱,愿意解囊资助;四、目前有一支比较扎实的纂修队伍,经过3月8日以来近八个月的努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收集了万余名宗亲信息并接上老谱,为纂修名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宏亮:您说的没错,修名谱确实要做好“名”字文章。但是,大家也感觉目前困难不小,压力很大。
志超:修族谱,尤其修名谱,肯定有困难、有压力。我们的目标是,不仅要修成谱,而且要修好谱、修名谱,所以压力肯定是很大的。
目前的困难,我分柝主要有:一缺人,缺少修谱专职人员;二缺钱,缺乏雄厚的资金实力;三缺资料,宗亲信息不全、不准;四缺缺乏修谱经验。还有少数人可能缺乏大局观念和奉献精神。但是,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竭诚尽智,就没有完不成的任务,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宏亮:是的。有你和协成书记牵头,众人配合,运筹帷幄,统一调度,是不愁修不成名谱的。
志超:大家一起努力吧!
五、下一步期待大家共同努力再接再励
洪杰:秘书长,下一步修谱工作有什么打算?
志超: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很多,主要有:一、继续办好《敬彝之声》,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共识;二、尽快草拟修谱大纲,搭建编纂工作班子,着手谱稿撰写;三、拾遗补阙,继续广泛深入收集资料,力求宗亲信息真实、准确、齐全;四、继续网罗族内人才,扩大编委会,凝聚更多的修谱正能;五、积极筹募资金,为修谱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最近,我们做了几件事情,就是对以上思路的落实。一是10月中旬将纂修处进行了一番书画布置,使修谱工作的环境得到了改善,文化氛围更浓了;二是10月19日纂修处人员专程到杨嘉桥看望慰问了各联系点修谱人员,充分肯定了他们的成绩,并商量布置了下步工作;三是10月底应协成书记邀请组织部分修谱人员赴岳阳寻亲访问,商讨了修谱事宜。为了修成名谱,我强调,下一步还要加强联络工作,广泛联系族内知名人士,尽量把族内能人吸纳进来;同时,我们也欢迎像罗和平先生这样的族外热心人士参与进来,襄赞五修族谱。为此我们要做好摸底工作,建立知名人士档案,加强联络,便于聚合力量,共襄盛举。在此基础上,将来还可以考虑成立湘潭赵氏宗亲联谊会(或赵氏文化研究会)。
宏亮:秘书长,根据您的要求,修名谱要突出名人,即在记述古代名人事迹的同时,要客观记载当今族内知名人士及其业绩。您说,怎样做好这一工作?
志超:第一,必须明确指导思想,挖掘优秀人物的精神闪光点,弘扬正气,传递正能。族谱要突出记述赵氏人物中的国家栋梁之才及其业绩,让族谱所记载的优秀人物成为激励后人奋进的楷模,使中湘衡托赵氏五修族谱成为爱国爱家的乡土教材或传家宝。第二,进一步明确作为“名人”的具体对象,并积极做好信息集工作。具体来讲,职务在副县处级以上的行政人员、副团级以上的军人,职称在副高级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经济实力大约在千万元以上的企业人员,以及重大科技发明者、荣获省级以上荣誉称号的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道德模范,还有民间公认的能工巧匠、孝子义士、名医名师、武林高手及寿星等,皆可立传或入名录。为此,我们要整合力量,加强对他们的摸底和了解,做好信息采集和登录工作。对于粘亲带故的族外人士,不论什么人,只要热心修谱,就要欢迎他们的,就要团结他们。如白龙潭的述靓、赵莹,伍赵的国荣、延斌、赵强,回溪的洪杰、大拥军、国庆等,还有著名学者、上湘赵氏宗亲世荣先生,以及本土诗人罗和平、张钊、张笃庆、刘安定等,或是衡托赵氏近亲,或是衡托赵氏世交,都很热心,都是我们修谱的支持力量,应动加强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与帮助。这样才能团结一心,共襄盛举,真正把中湘衡托赵氏五修族谱修成湖湘名谱。
宏亮:编纂工作迫在眉睫,我们需要一个修谱指南之类的东西。
志超:我已考虑,目前正在编一套《敬彝堂修谱文丛》,包括《中湘衡托赵氏修谱文荟》、《中湘衡托赵氏修谱论坛》、《中湘衡托赵氏家族探源》。近半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谋划这个问题;近三个月来,我一直在夜以继日的查阅相关资料,写作有关文稿;最近还特意请了十多天工休假,闭门不出,集中精力突击此事,终于在大家的帮助下很快可以杀青了。
宏亮:修谱大纲出来了吗?
志超:我和罗和平老师商量后,初步拟了个修谱总目,还有待征求意见,逐步完善。中湘潭衡托赵氏五修族谱总目如下:
卷首 族谱文献
(谱序:初修序、二修序、三修序、四修序、五修序跋、历修族谱任事名录、历代纪元表等)
卷二 赵氏源流(含衡托赵氏字辈歌)
卷三 四房垂丝总图
卷四 河边二房垂丝
卷五 油铺三房垂丝
卷六 伯塘五房垂丝
卷七 樟树六房垂丝
卷八 历代人物传记
卷九 艺文撷英
五修族谱倡议书
编修凡例
祖先功名录
现代英名录
五修族谱编委会名录
入谱红丁统计
五修族谱捐资芳名名单
五修族谱发谱名单
祠宇图及楹联、墓图
(注:以上初步设计,内容可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删,卷次可视内容作调整)
洪杰:这个总目不错,您和和平老师费心了!
志超:不过,还可补充一些内容,结构也可适当作些调整。
宏亮:看来,修谱真不容易啊!按照这个编目,工作量很大,至少要作三年准备。可谓卷帙浩繁,规模宏大。
志超:是啊!要实现修谱目标,人员和经费是关键。首先是人。目前搭建的修撰工作架构是:我牵头,宏亮校长具体负责,罗和平先生主撰,争光协撰,洪杰等参与,鸿斌、赵毅、永红、赵波、永新及各修谱联系点负责人都将给予有力支持。目前主要是专职人员不够,还需广罗人才,继续物色热心的专业人员参与修谱。至于经费问题,主要请协成书记牵头,鸿斌教授、在清书记具体负责的监事会考虑,请永新和纂修处的人员具体做好联络、募集和管理使用工作。一定要保重纂修工作所需的各项经费!
宏亮、洪杰:有了这两个保障,我们纂修名谱就更有信心、有把握了!
志超:是的,纂修名谱任重道远。下一步的工作,期待大家共同努力,再接再励!(握手)
(冰 穗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