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赵氏族谱网>>文化衣冠

 主题:突出做好“名”字文章

耘斋主人  发表于2015-05-10 00:18:17.0


 

突出做好“名”字文章

——志超与宏亮、洪杰谈如何纂修湖湘名谱

20141016日、1119日)

 

志超:今年524日,在湘潭赵氏宗亲群周年庆典活动上,协成书记提出了“把中湘衡赵氏五修族谱修成湖湘名谱”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确实鼓舞人心。但到底怎样才能修成“湖湘名谱”呢?我想跟二位着重谈谈这个问题。

宏亮、洪杰:好的,秘书长!

 

一、什么叫谱牒及谱牒的组织结构

志超:要修成名谱,首先要弄清什么叫谱牒及谱牒的组织结构。

洪杰:这个我也只是略知一二。

志超:谱牒是中华文化圈中特有的一个档案种类。谱牒是记载宗族人物世系及其事迹的档案,一般称作家谱、族谱或宗谱。“谱牒”一词源于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本于兹,于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广雅》说:“谱,牒也。”《玉篇》说:牒,“谱也”。也就是说,谱与牒是同义词。明代学者方孝孺说:“谱者,普也,普载祖宗远近、姓名、讳字、年号;谱者,布也,敷布远近,百世之纲纪,万代之宗派源流。”清代著名档案学家章学诚认为:“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总之,谱牒体现了档案学、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的旨要,在历史上曾起到“明血统、序昭穆”的作用,记载家族历史,传承文脉,追思祖德,是中华民族尊重祖先的一种美德。

宏亮:那么,谱牒的组织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志超:谱牒主要由表、牒、图、传等形式组成,内容为族姓源流,世系辈字,郡望支派,移住始末,恩荣表述(制诰、族节、恩例、进士),祠堂家墓(族规、祠产、义庄),家传著述和家训家规等等。随着时代的进步,谱牒逐渐增加了本家族重要人物的事迹、一定历史时期与家族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事件,以及风俗习惯、名胜古迹、年节来历等等。谱牒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有关家族发展过程的方方面面,堪称一个家族的“百科全书”。弄清楚谱牒的组织结构,就知道要从哪些方面着笔了?

洪杰:听说口述谱牒也算作族谱中的一种?

志超:口述谱牒是文字产生前最为古老的一种谱牒,它通过人们的口传心授将宗族的世代谱系传承下来。我国古籍文献中记载的上古传说时代的家族世系,例如《史记》中记载黄帝各支系的《五帝本纪》等,就是口述谱牒。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口述谱牒更为普遍。这有点像我们的民间文学,只是相对有根有据。

 

二、谱牒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洪杰:谱牒应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志超:说得对!谱牒是中华文化圈中特有的一个档案种类。除中国外,受中国文化影响较大的一些国家,如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等国亦存在谱牒和谱牒学。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档案原件——商代甲骨文档案,大量内容是商王世系的记载,因此可资证明,中国自从有文字以来,即出现了谱牒,谱牒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档案之一。尚未发现还有哪种档案比谱牒影响更加广泛,历史更加悠久。

宏亮:那家谱与方志是一回事吗?

志超:家谱是地方志以外一个重大的史料宝库。家谱与方志历来经常被相提并论,如果从今人重视其史料价值来看,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如果从渊源来看,则两者差异很大。方志的源头很远,有人以为从《越绝书》那样的著作出现就可以算是开端了,其实,如果以六朝群出的地记为标志,会更合适些。唐代北宋图经的出现,则是方志的官书化,此后修撰地方志就是官方的正式行为。南宋以后,以“志”为名的地方志正式登场,一直延续到今天。地方志与一统志的配合,使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地理现象资料得以保存,为我们今天的历史地理学术研究提供了厚实稳妥的基础。家谱的情况则有些不同。唐以前只有皇帝才能立庙,只有皇族才有族谱玉牒。宋以后,高官名宦也立宗祠,修家谱,这虽然是僭越,但礼崩乐坏本是历史正常的发展进程。再往后,就是礼下庶人,连普通老百姓也都开始修谱了。于是,明清以后就出现了数量巨大的家谱,于研究人口史、社会史以至文化史都有莫大的意义,的确是地方志以外一个重大的史料宝库。

洪杰:秘书长,下面想请您谈谈修谱与文化的联系。
志超:行。家谱研究者励双杰在其《中国家谱藏谈》著作中谈到:对修谱的重视,反映了中国人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心理。前人对家谱的理解是,“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古今士大夫必详其谱系者,所以辨昭穆、别亲疏,俾其后裔起尊祖敬宗之念,敦孝友雍睦之行”(王禧《常州董墅王氏宗谱序》)。中国家谱由来悠远,溯其端绪,几乎与中国进入文明社会同时。数千年来,家谱在不同时代显现出不同的形态,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宋代是中国家谱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由于赵宋凭才学取士,不矜门胄,家谱的功能从以往别选举、定婚姻、明贵贱的社会政治功能转变为尊祖、敬宗、收族的伦理道德教化功能,编纂方式也由过去主要由官府修撰发展为私家修撰。著名学者欧阳修、苏洵分修《欧阳氏谱图》、《苏氏族谱》,总结前人修谱例则,另创谱法,或直书,或横缀,世称欧、苏体,最为后人推崇,从而奠定了后世修谱的基本体例格局。
宏亮:当下,我们进一步强调修谱的目的和意义,也是一件蛮重要的事情。

志超:确实,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名人有传,这构成了我国珍贵的文化财富。完整的谱牒,记载了本家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不仅仅“记载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还记载和家族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与本家族相关的地方风俗习惯、名胜古迹、年节来历等,无疑具有难能可贵的史料价值。关于谱牒的史学价值,可以举一个例子。张伟先生在其专著《尘封的珍书异刊》中有一篇《<北岭徐氏宗谱>中的世博会文献》,通过对光绪十年刊《北岭徐氏宗谱》中记载的徐荣村咸丰元年(1851)在伦敦世博会以“荣记湖丝”参展并一举荣获金银大奖的史实,把中国与世博会的渊源一下子前推了16年。他说:“《北岭徐氏宗谱》为后人保留了很多难得的第一手史料,其中关于中国参加1851年伦敦首届世博会并获奖的第一手文献,更是弥足珍贵,这套家谱也因此成为极具历史意义的近代谱牒中的珍藏品。”家谱对正史之补正,于此可见一斑。

 

三、修谱要求实存真克服流弊

洪杰:修谱中我们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志超:修谱要防止标榜,即防止以历史名人来抬高本族身价。利用旧谱应以谱中所载的近代事为参考,而不可对其溯源过远的材料当真。因为某些历史资料往往是为了给家族脸上贴金而装饰上去的。任何时代甚至任何文化都有以高贵出身为荣,以祖先的光辉来抬高自身的欲望,只是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标准罢了。譬如澳大利亚现代化以后,有些人就到图书馆或档案馆去,将自己不光荣的犯罪的祖先的纪录毁掉。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家谱中往往把历史名人扯来做自己的祖先,这多半靠不住。姓孔的未必都出自孔老夫子,姓柳的不见得都是柳下惠的后代。许多学者推崇方志与家谱主要就是因为它们的史料意义,而不在于别的价值。因为古代文献存留远较现代为少,所以我们都应该珍惜,并好好加以利用。

宏亮:修谱真还要注意这个问题,对家族源流一定要考证清楚,防止自我标榜,以讹传讹。

洪杰:那么,您说修谱中会不会导致哪些弊端出现呢?

志超:确实,修谱的流弊很多。中国人认祖归宗,靠的是姓氏祖谱,皇室的玉牒、百姓的祖谱家谱,就是岁月传承的家世档案,直到今天,国人在对组织和管理机关填写有关申报表格的时候,还保留有“籍贯”一栏,籍贯实际上就代表着祖居地望的意味,它和姓氏一起构成了个人的人文地理记忆。家谱既然作为家族文献,免不了还带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官修则可假他手粉饰家族,自修则更可自我方便作伪。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是儒家文化,则自觉不自觉地按照儒家礼制来重塑祖先形象,规范祖先言行,掩盖祖先劣迹,抹去不良影响以获得主流文化的认同,所以中国家谱最大的流弊就是作伪,尤以宋代以后,明、清两代为烈。

宏亮:我们怎样辨别和克服那些弊端呢?

志超:谱要克服以下种种流弊,今人徐建华在《中国的家谱》一书中总结了中国家谱作伪的六方面表现,可谓切中肯綮:
  
 第一, 在姓氏朔源上攀龙附凤,以上古和汉唐以来的帝王将相、贵胄名臣为本氏族始祖或远祖,乱人他人做祖先,这连谱学大师欧阳修、苏殉等人都不能免俗。以明、清两代为例,通常林姓上朔至比干,陈姓上朔至南朝陈武帝陈霸先,李姓为李耳、黄帝,萧姓为萧何,赵姓为宋代帝室等,不一而足;
   
第二,为提高家族地位,乱标地望。所以王姓必琅铘,李必陇西,张必清河,刘必彭城,周必汝南,顾必武陵,朱必沛国,钟必颖川,应已成为通例;
   
第三,世系虽远,却不可靠。名清以来的家谱,通常将家族远祖或始祖上溯至远古,历代世系又十分清晰,甚至数十代、上百代代代不乱。一个家族十代八代延续完全有可能,十代以上就应该存疑义,而上百代的连续记录又怎么能够靠得住呢?这是因为后代续修家谱,大多来源于记忆,附会或抄录史书、志书和其他图书,这些资料的来源本身就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
   
第四,在一些迁入异地发展的家族中,大多在始迁祖身上大做文章。最典型的例子,宋朝以前的家谱中记录家族中的功名、官爵且显赫的特别的多,而到了明清以后则十分稀少,这是因为明清以前的资料稀少,可尽情作伪,明清以后对科举和官员履历可证明的资料太多,作伪则容易暴露;
   
第五,书善不书恶。在几乎所有的家谱凡例中,都有家谱写法的“不书”条目,即不让入谱的标准,大多是“不道、乱伦、乱宗、绝义、辱先”等,这样就使得所有的家谱中就只有好人而见不到坏人,“我到坟前愧姓秦”大约就是如此。历史上的大奸大恶之徒,如李林甫、秦桧都是既没有祖先父母,也没有子孙后人,从哪里来的也不知道,非常有趣;
   
第六,为了炫耀目的,借助有地位名人为族谱增光,比如收入一些皇帝的赐文,如圣旨、敕书、上谕、赐诗,以及一些官方文书,如告示、公文之类,同时宴请历代外姓名臣硕儒写序作跋、书写题词、赞词、颂诗等,其间伪造或篡改,移花接木改头换面的代笔之作屡见不鲜。

 

四、修名谱要在“名”上做好文章

洪杰:秘书长,衡托赵氏族谱五修工作己经进行半年多了,宗亲族老人期望很高。按照您和协成书记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把赵氏族谱修成,而且要修成名谱——湖湘名谱。怎么才能保证修出名谱呢?

志超:要把衡托赵氏五修族谱修成湖湘名谱,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要掌握上述修谱知识和要求外,还必须具备名人、名迹、名事、名文、名编等要素。这些“名”构成了修成湖湘名谱的重要因素。至于这些因素,目前我们已基本具备,为修名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罗(一笑)。

宏亮、洪杰:您具体说说我们已具备哪些因素?

志超:要修名谱,目前衡托赵氏已具备一些基本条件。

历史条件主要有:一、衡托赵氏历史上涌现了一大批英才,当今依然人才济济;二、衡托赵氏先人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留下了辉煌的足迹;三、衡托赵氏有着良好的精神,勤劳、俭朴、爱国、敬业、崇文、厚生……家风良好,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有待后人整理、抒写;四是衡托赵氏历来崇德尚文,先人留下了许多名篇丽句,尤其是三、四修谱收录了大量的文稿,如谱序、跋、凡例、传记、艺文等等,都是我们修好今谱的学习典范。

现实条件主要有:一、衡托赵氏族人认识统一,已达成修谱共识,许多热心人士倡导并参与此事,尤其经过一年多来广泛的宣传发动,形成了良好的修谱氛围,广大宗亲积极支持修谱,涌现了一批志愿者;二、族内外有一批懂得文学、历史和编辑知识的文化人,其中不乏文艺名家、大手笔,专业水平比较高,只要充分发挥其作用,是完全能共担此任的;三、族内有一批有经济实力的人士,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他们支持修谱,愿意解囊资助;四、目前有一支比较扎实的纂修队伍,经过38日以来近八个月的努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收集了万余名宗亲信息并接上老谱,为纂修名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宏亮:您说的没错,修名谱确实要做好“名”字文章。但是,大家也感觉目前困难不小,压力很大。

志超:修族谱,尤其修名谱,肯定有困难、有压力。我们的目标是,不仅要修成谱,而且要修好谱、修名谱,所以压力肯定是很大的。

目前的困难,我分柝主要有:一缺人,缺少修谱专职人员;二缺钱,缺乏雄厚的资金实力;三缺资料,宗亲信息不全、不准;四缺缺乏修谱经验。还有少数人可能缺乏大局观念和奉献精神。但是,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竭诚尽智,就没有完不成的任务,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宏亮:是的。有你和协成书记牵头,众人配合,运筹帷幄,统一调度,是不愁修不成名谱的。

志超:大家一起努力吧!

 

五、下一步期待大家共同努力再接再励

洪杰:秘书长,下一步修谱工作有什么打算?

志超: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很多,主要有:一、继续办好《敬彝之声》,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共识;二、尽快草拟修谱大纲,搭建编纂工作班子,着手谱稿撰写;三、拾遗补阙,继续广泛深入收集资料,力求宗亲信息真实、准确、齐全;四、继续网罗族内人才,扩大编委会,凝聚更多的修谱正能;五、积极筹募资金,为修谱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最近,我们做了几件事情,就是对以上思路的落实。一是10中旬将修处进行了一番书画布置,使修谱工作的环境得到了改善,文化氛围更浓了;二是1019日纂修处人员专程到杨嘉桥看望慰问了各联系点修谱人员,充分肯定了他们的成绩,并商量布置了下步工作;三是10月底应协成书记邀请组织部分修谱人员赴岳阳寻亲访问,商讨了修谱事宜。为了修成名谱,我强调,下一步还要加强联络工作,广泛联系族内知名人士,尽量把族内能人吸纳进来;同时,我们也欢迎像罗和平先生这样的族外热心人士参与进来,襄赞五修族谱。为此我们要做好摸底工作,建立知名人士档案,加强联络,便于聚合力量,共襄盛举。在此基础上,将来还可以考虑成立湘潭赵氏宗亲联谊会(或赵氏文化研究会)。

宏亮:秘书长,根据您的要求,修名谱要突出名人,即在记述古代名人事迹的同时,要客观记载当今族内知名人士及其业绩。您说,怎样做好这一工作?

志超:第一,必须明确指导思想,挖掘优秀人物的精神闪光点,弘扬正气,传递正能。族谱要突出记述赵氏人物中的国家栋梁之才及其业绩,让族谱所记载的优秀人物成为激励后人奋进的楷模,使中湘衡赵氏五修族谱成为爱国爱家的乡土教材或传家宝。第二,进一步明确作为“名人”的具体对象,并积极做好信息集工作。具体来讲,职务在副县处级以上的行政人员、副团级以上的军人,职称在副高级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经济实力大约在千万元以上的企业人员,以及重大科技发明者、荣获省级以上荣誉称号的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道德模范,还有民间公认的能工巧匠、孝子义士、名医名师、武林高手及寿星等,皆可立传或入名录。为此,我们要整合力量,加强对他们的摸底和了解,做好信息采集和登录工作。对于粘亲带故的族外人士,不论什么人,只要热心修谱,就要欢迎他们的,就要团结他们。如白龙潭的述靓、赵莹,伍赵的国荣、延斌、赵强,回溪的洪杰、大拥军、国庆等,还有著名学者、上湘赵氏宗亲世荣先生,以及本土诗人罗和平、张钊、张笃庆、刘安定等,或是衡托赵氏近亲,或是衡托赵氏世交,都很热心,都是我们修谱的支持力量,应动加强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与帮助。这样才能团结一心,共襄盛举,真正把中湘衡赵氏五修族谱修成湖湘名谱。

宏亮:编纂工作迫在眉睫,我们需要一个修谱指南之类的东西。

志超:我已考虑,目前正在编一套《敬彝堂修谱文丛》,包括《中湘衡托赵氏修谱文荟》、《中湘衡托赵氏修谱论坛》、《中湘衡托赵氏家族探源》。近半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谋划这个问题;近三个月来,我一直在夜以继日的查阅相关资料,写作有关文稿;最近还特意请了十多天工休假,闭门不出,集中精力突击此事,终于在大家的帮助下很快可以杀青了。

宏亮:修谱大纲出来了吗?

志超:我和罗和平老师商量后,初步拟了个修谱总目,还有待征求意见,逐步完善。中湘潭衡赵氏五修族谱总目如下:

卷首 族谱文献

(谱序:初修序、二修序、三修序、四修序、五修序跋、历修族谱任事名录、历代纪元表等)

卷二 赵氏源流(含衡托赵氏字辈歌)

卷三 四房垂丝总图

卷四  河边二房垂丝

卷五  油铺三房垂丝

卷六  伯塘五房垂丝

卷七  樟树六房垂丝

卷八  历代人物传记

卷九  艺文撷英

五修族谱倡议书

编修凡例

祖先功名录

现代英名录

五修族谱编委会名录

入谱红丁统计

五修族谱捐资芳名名单

五修族谱发谱名单

祠宇图及楹联、墓图

(注:以上初步设计,内容可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删,卷次可视内容作调整)

洪杰:这个总目不错,您和和平老师费心了!

志超:不过,还可补充一些内容,结构也可适当作些调整。

宏亮:看来,修谱真不容易啊!按照这个编目,工作量很大,至少要作三年准备。可谓卷帙浩繁,规模宏大。

志超:是啊!要实现修谱目标,人员和经费是关键。首先是人。目前搭建的修撰工作架构是:我牵头,宏亮校长具体负责,罗和平先生主撰,争光协撰,洪杰等参与,鸿斌、赵毅、永红、赵波、永新及各修谱联系点负责人都将给予有力支持。目前主要是专职人员不够,还需广罗人才,继续物色热心的专业人员参与修谱。至于经费问题,主要请协成书记牵头,鸿斌教授、在清书记具体负责的监事会考虑,请永新和纂修处的人员具体做好联络、募集和管理使用工作。一定要保重纂修工作所需的各项经费!

宏亮、洪杰:有了这两个保障,我们纂修名谱就更有信心、有把握了!

志超:是的,纂修名谱任重道远。下一步的工作,期待大家共同努力,再接再励!(握手)

整理)

 

 

 


用图文文章回复 用所见即所得文章回复
用 户 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标    题  
标题图标  
无图标 原创 转贴 文章 问题 主意 请进 注意
你好 赞扬 反对 喜欢 不爽 有趣 无聊 好奇 疲倦
摆谱 高兴 忧愁 吐舌 发愁 挤眼 生气 大笑 大哭
晕倒 弱智 急死 鬼脸 羞涩 傻笑 伤心 痛苦 恶魔
文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