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赵氏族谱网>>文化衣冠

 主题:天下英雄一郡多 作者:赵志超

赵璇  发表于2013-08-02 17:24:49.0


 

天下英雄一郡多
——纵观湘潭古今人物

这是一篇神奇的土地,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这是一幅浓墨重彩的历史画卷,这是一首气贯长虹的英雄史诗。这里曾诞生过伟人,这里曾诞生过许多名人,这里正产生无数英雄。
这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湘潭。
上篇:地钟秀灵
南岳衡山逶迤北上,进入湘潭境内,有南岳72峰之一晓霞山,山麓是国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及著名的语言学家黎锦熙的故乡,可谓地钟秀灵,才人辈出。向西延伸,有山清水秀的隐山,侵云插汉的乌石山寨,状如芙蓉的仙女山,舜帝吹韶,引来百鸟朝鸣的韶山,气势如虹的东台山,高耸入云的褒忠山,烟波浩淼的水府庙,色如拖蓝的碧泉潭……
自古以来,湘潭“无土山,无浊水,民禀是气,家好诗书,人清慧而文”。这片神奇的土地曾吸引了无数的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瑰丽的诗篇。“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绿水暖青萍,湘潭万里春”;“楚岫千峰碧,湘潭一叶黄”;“五代河山空旧迹,一洲芦荻莽秋阴”; “钓台石迹埋芳草,古寺钟声送夕阳”;“风卷湘波天影动,云来衡岳雨声长”……无不脍炙人口。
湘潭现辖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雨湖区和岳塘区,面积5010平方公里,人口280万。境内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物富民殷,堪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以盛产粮食和生猪著称的湘潭县和湘乡市,曾跻身全国百强。湘中壮县湘潭县,茂林修竹,沃土良田,古有“天下第一壮县”之雄风,今有“湘中明珠”、“湘莲之乡”等美誉。1993年9月28日,湘潭县治移址庆典,有一副对联耐人寻味:“壮史五千年,生画圣、育文豪、出红日、起将星,神州壮县称四海;雄风九万里,领百强、兴大业、建新城、开盛世,天下雄都耀五洲!”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在湘潭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代有人才,英雄辈出,人文之盛,蔚为大观。毛泽东、彭德怀、齐白石、罗亦农、黄公略、陈赓、谭政、刘道一、王闿运、杨度、八指头陀、黎氏八兄弟、萧三、张天翼……一串串耀眼的名字,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犹如一棵棵参天的大树,屹在华夏大地,光耀着中华史册,染绿了湘潭人才群体这座大气磅礴的高峰。正如湘潭一大桥上的对联所写:“湘中灵秀千秋水,天下英雄一郡多”。
中篇:潭州自古多奇彦
“潭州自古多奇彦,俊杰原唯此处多”。湘潭名人到底知多少?大凡湘潭人,谈古论今湘潭,自豪之情无不溢于言表。《湘潭市志》(上限1840年,下限1986年)立传人物,即达200余人。据估计,湘潭历代(名人包括地师职以上的军政界人士、称职正高级以上的学术界人士,以及商界名流、社会贤达、能工巧匠等)至少在3000人以上。
怎样记住这些人物?历来令人破费思量。其实仔细分析,湘潭名人优势的形成,有其时代性和地域性,还有其家庭因素。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湘潭名人的美称,如果按数字顺序串联排列起来,加以阐释,则有助于人们对湘潭古今人物的了解。
应当说明的是,由于湘潭地域广阔,解放前的湘潭县辖今株洲市区和株洲县大部,湘乡县辖今娄底市区及双峰县、冷水江市大部分区域,因此,谈论湘潭古今人物,不可能不涉及曾国藩曾国荃等历史名人,这绝非存心掠人之美。


一代伟人——毛泽东。乳名石山,字咏芝,亦字润之。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三大伟人之一,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于1893年12月26日诞生在湘潭韶山冲上屋场。他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也是伟大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思想是我们的行动指南,影响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他的文章闳中肆外,富于感染力和说服力;他的诗词气势豪迈,震古铄今;他的书法汪洋恣肆,大气磅礴;他的人格魅力深深赢得了中外人士的崇敬和赞扬。当年美国进步记者埃德加•斯诺把毛泽东比喻为一个“林肯式的人物”,立刻使毛泽东赢得了西方人的好感与认同。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所著的那本有名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当中,毛泽东排名第20位,其名次远远高于亚力山大,甚至高过美国之父华盛顿。美国进步女作家史沫特莱则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其他领导人物,每一个人都可以同古今中外历史上的人物相提并论,但无人能够比得上毛泽东。这无疑是对毛泽东这位世界伟人的高度赞扬和评价。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曾经指出:“毛泽东同志的革命精神具有伟大的凝聚力,他的伟大品格具有动人的感染力。”“他的名字,他的思想和精神永远鼓舞着共产党人和各族人民继续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前进。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一代元勋——彭德怀。名清宗,字得华,号石穿。1898年10月24日诞生在湘潭县乌石寨彭家围子,从小嫉恶如仇,后投湘军。1928年领导平江起义,率部开赴井冈山,从此南征北战,戎马一生,叱咤风云,功勋卓著。曾任八路军副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9年在庐山会议上被罢官,1974年含冤去世,1978年12月平反昭雪。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毛泽东曾赋诗称赞:“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
一代宗师——齐白石。国画大师齐白石,名璜,字濒生,号白石山人,世界文化名人,国际和平奖金获得者;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864年出生在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星斗塘;家境贫寒,从小务农。少为牧童,后业雕花木匠,27岁时拜师学艺,走上绘画艺术道路。后“五出五归”,勤学苦练,在诗、书、画、印诸方面均有很深造诣,被称为“四绝”。60岁以后“衰年变法”,熔冶西方大写意和中国传统工笔画于一炉,自成一体,终成国画巨匠、一代宗师。
一代文宗——王闿运(1833-1916)。国学大师王闿运,字壬甫,亦字壬秋,号湘绮。其号缘自亲友“高文一何绮,小儒安足为”之诗句,预示他终成一代文豪。系湘潭县云湖桥山塘湾人。幼孤贫,力学不倦,通读诗书。清道光三十年(1850)中秀才,咸丰七年中举人。其时与长沙李寿蓉、龙汝霖和武冈邓辅纶、邓绎等组织兰林词社,号“湘中五子”。光绪年间,先后主讲成都尊经书院、长沙城南书院和思贤讲舍、衡阳船山书院和石鼓书院,并主持湘潭昭潭书院。光绪十二年(1886),与八指头陀、郭嵩焘等在长沙组建碧湖诗社。光绪二十八年任江西南昌大学堂总教习。光绪三十四年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讲衔。辛亥革命后,被举为湖南孔教会会长、北京政府国史馆馆长、参议院参政。王氏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举世仰为“文坛泰斗”、“一代儒家”、“一代文宗”、“江南一大文豪”。《清史稿》列入儒林传,尊为“经师”。著有《湘绮楼诗文集》、《湘军志》等。
一代名相——蒋琬。蜀汉大司马蒋琬,字公琰,湘乡县(三国时属零陵郡)人。三国蜀汉时以州书佐随刘备人蜀,授广都长。诸葛亮称其乃“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刘备立为汉中王后,授以尚书郎。后主刘禅立,蒋琬任丞相府东曹椽,举茂才,迁参军,转长史,加抚军将军,总留守丞相府事。诸葛亮病逝后,蒋琬任尚书令,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继诸葛亮掌管朝政军权。延熙元年(238)奉诏统兵进驻汉中,开府,次年升授大司马。蒋琬为人沉静,处事果断,忠于职守,诸葛亮称之为“托志忠雅”,“贞亮死节之臣”。后世称之为“一代名相”。昔时湘乡城内有蒋公祠,祠内为蒋琬故居,祠外有伏虎井。祠内有联云:“蜀中曾继如龙相;湘上今传伏虎名。”
一代状元——王容。王容,字南强,湘乡人,南宋状元。为湘潭唯一状元(余为榜眼龚录约,探花碌藻)。著时湘乡东山文塔,亦称状元塔,为纪念状元王容而建。塔上有一联:“山有七星连北斗;名高一甲起南强。”
一代神童——贺德英,贺德英,湘乡人,南宋神童才子,13岁赴京殿试,才华横溢,语惊四座,为皇帝所赏识。民间有诗云:“京阙人家惊地动;湖南童子破天荒。”
一代才女——杨庄。杨庄,字淑姬,又作少姬,杨度之妹,与兄杨度、弟杨钧合称“湘潭三杨”。三人均拜晓清硕儒、国学大师王闿运为师,并以诗文、书画、金石名世。杨庄擅长诗词,佛学,并嫁王闿运之子王代懿为妻,曾留学日本。梁启超称其为“一代才女”。
此外,还有“一槽猪吃黄叶菜”——指易宗夔,曹指曹毅亭,猪指朱德裳,系维新派人士;黄指王先谦,叶指叶德辉,菜指蔡与循,系守旧派人士。民国初年,湘潭维新派人士与长沙守旧派人士发生了激烈的斗争,双方针锋相对,维新派人士撰檄文声讨守旧势力,令其望风而逃,守旧派人士终告败北。故民间有“湘潭一槽猪吃死长沙黄叶莱”或“一槽猪吃黄叶菜”之谚。


书坛双璧——毛泽东、齐白石。在专家以投票方式评选出的“20世纪中国十大杰出书法家”中,湘潭两位书法家榜上有名,即毛泽东、齐白石。其中毛泽东排名第五,齐白石排名第九。两人书法造诣殊深。毛字飞舞,苍劲老辣,有张有驰,大起大落,气势奔放豪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毛体书法,被称为“行草书圣”。齐字古朴,劲健挺括,朴实清新,大巧若拙,妙趣横生,与其诗、画、印合称为“四绝”,广被世人赞誉。齐毛二人各有千秋,堪称书艺双雄,珠联璧合。
二位大将——陈赓、谭政。开国大将陈赓,1903年生于湘乡龙洞乡柳树铺,1923年考入广州黄埔军校,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云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军事工程学院院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等职。开国大将谭政,1906年生于湘乡龙洞乡,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曾任红军军委秘书、红十二军政委、八路军后方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中南军区第三政治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国防部长等职。在1955年授衔的共和国十大大将中,湘乡龙洞出了陈赓、谭政两位开国大将,且两家相距仅几华里,又系姻亲(谭政乃陈赓妹夫),实属罕见,无论在共和国历史上,还是在人民军队建军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刘氏双雄——刘揆一、刘道一兄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刘揆一,字霖生,1878年生于湘潭县花萼乡,1903年留学日本,1904年与黄兴、宋教仁等组织华兴会,任副会长,1907年加入同盟会。袁世凯篡权后,受黄兴之托,一度任袁内阁工商总长,借以筹措革命经费。新中国成立后,被聘为湖南省军政委员会顾问。辛亥革命先驱刘道一,字炳生,号锄非,1904年参加华兴会,同年东渡日本留学,与秋瑾等组织秘密团体“十人会”。1905年参加同盟会,先后任书记、干事。1906年受同盟会派遣,回湖南组织萍浏醴起义,事败,被捕入狱。在狱中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慷慨陈词:“士可杀不可辱,死则死矣!”从容就义于长沙浏阳门外。孙中山先生有诗痛挽:“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尚余残局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刘氏兄弟,一勋一烈,一个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元老,一个为推翻满清政府最早流血捐躯,兄弟二人毁家兴邦,共赴国难,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拯救中华建立了不朽功业。国民党元老周震鳞曾有挽刘母张老夫人联云:“知废知兴,汉家初定思贤母;有勋有烈,民史新编纪嗣君。”
萧氏二难——萧子升、萧三兄弟,系湘乡横铺乡人。萧子升早年在长沙与毛泽东一起组织新民学会,成为青年毛泽东最亲密的朋友之一,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4年回国,曾任国民党北平市委指导员,国民党农矿部次长。后长期旅居国外,1976年病逝于巴拉圭。萧三字子暲,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北方区委书记、共青团中央组织部长。1930年以中国左翼作家常驻代表名义,出席国际革命作家会议。曾主编《世界革命文学》中文版。1933年回延安。他是著名的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共产主义战士。
    此外,还“胡氏二难”,即胡氏二兄弟——胡光(字廉石)、胡元(字育民),皆为书法家,后龙山七子之一;罗氏二兄弟——罗真吾(名天用)、罗醒吾(名天觉),皆为诗人,早年与齐白石一同发起龙山诗社,为龙山七子之一;孙氏二兄弟——孙文昺(字蔚粼)、孙文昱(字季虞),皆为经史学家,工训诂、考据和诗文;河东二凤——李明志、胡凤毛,皆为饱学之士,于诗词亦有诸多建树。

湘潭三巨人——一代伟人、共产党和共和国缔造者之一毛泽东;开国元帅,人民军队的创始人之一彭德怀;一代军师、国画艺术大师齐白石。
湘潭三杰——民国时期,共产党领袖毛泽东、国画大师齐白石、国学大师王闿运被尊为“湘潭三杰”。上海、长沙等地许多报刊曾发表文章予以评介,一时广为传播,成为佳话。
    湘潭三石——近年来,人们习惯将湘潭三位杰出人物毛泽东、彭德怀、齐白石合称为“三石”。毛泽东乳名石山,彭德怀自号石穿,齐白石名璜别号白石,故名,此其一;又根据石头颜色及三人出生地,称韶山为红石,称乌石寨为黑石,称白石铺为白石,三者合称“三石”,此其二。因为他们震古铄今,扬名中外,也有人称之为“中国三奇石”。近几年来,有识之士拟在他们的家乡开辟“三石”黄金旅游专线,以大力发展湘潭旅游业。
    伟人金三角——昭山位于长株潭三市的交叉点和中心地带,被称为长株潭“金三角”。其实,在湘潭和长沙范围内,亦即韶山市、宁乡县和湘潭县三县、市,还有一个“伟人金三角”。韶山市韶山冲因诞生了共和国主要缔造者毛泽东,宁乡县花明楼因诞生了共和国主席刘少奇,湘潭县乌石寨因诞生了开国元勋彭德怀而名扬千古,震古铄今,被称为“伟人金三角”。三处伟人故里相互毗邻,前来参观得者络绎不绝,正形成一条“伟人故里黄金旅游”专线,有人称之为“红色经典旅游”。
    碧泉三胡——指宋代大理学家胡安国的养子胡寅,次子胡宁及季子胡宏。胡寅字明仲,号致堂,北宋元符元年生,为胡安国之侄,后由胡夫人黄氏收为养子,视为长子,并随同迁居湘潭县碧泉潭。少年时聪颖过人,读书千卷。宣和三年中进土甲科,历任秘书省秘书郎、起居郎、中书舍人,以徽阁直学士致仕,提举江州太平观,著有《斐然集》30卷及《读史管见)、(论语解说》等,系文学家、书法家。胡宁字和仲,号茆堂,北宋建中靖国元年生,后随父胡安国定居湘潭县碧泉潭。南宋绍兴九年进士,官礼部侍郎,迁大常寺承祠都郎。著有《春秋通旨》,以羽翼乃父所著之《春秋传》,系经学家、书法家。胡宏字仁仲,号五峰,幼从师杨时、侯师圣,为程颢、程颐再传弟子,随父定居碧泉潭后,尽得父学。胡安国病逝后,又继承父志,讲学与碧泉书院,弟子云集,极一时之盛。绍兴中官萌朴右承务郎。卒后葬于湘潭县黄荆坪隐山之麓。著有《五峰集》、《皇天大纪》、《知言》、《胡子短言》等。系经学家、文学家、书法家,与乃父胡安国同为湖湘学派的主要创始人。                 
    王门三匠——指王闿运门下的三位弟子:木匠齐白石、铁匠张登寿、铜匠曾招吉。三人先后从师于一代文宗王闿运。张登寿系湘潭县姜畲镇乌石岭人,名晃,字正阳,号乌石山人,齐白石的儿女亲家。他出身贫寒,幼入蒙塾,即能韵语;后习铁工,某夜见桃花盛开,即兴吟诗:“天上清高月,知无好色心。夭桃今献媚,流盼情何深!”张氏诗学孟郊,深入堂奥,被称为“铁匠诗人”。曾入谭延闿幕,民国年间任湖南高等学堂教务长,由铁匠而成为湘中经师,由塾师而执教于高等学府,一度传为佳话。曾招吉系衡阳人,铜匠出身,曾在江西南昌制造升空大气球,生平不详。“三匠弟子”中,以齐白石成就最高,他刻苦自励,“衰年变法”,终成一代宗师、世界文化名人。但齐白石刚入王门时,因出身寒微,读书不多,诗风浅白、晓畅,被王闿运讥为“薜蟠体”。1904农历七月,时任江西南昌大学堂总教习的王闿运与“三匠弟子”相聚于南昌,正值七夕,王氏以今夕良辰、不可无诗为由,提议与三匠弟子联诗,四人各吟一句。王氏先吟道:“地灵胜江汇,星聚及秋期。”三位弟子吟咏再三,结果均未联上,令他们羞愧难当。齐白石回老家湘潭后,干脆将“借山吟馆”中的吟字删去,以示学诗的决心。                  
    湘乡近代三大书家——指湘乡近代三大书法家萧礼容、曾纪泽、陈壬林。萧字枯劲,曾字飞,陈字富实。三人字风格各有不司,际遇迥异。萧出身清苦,曾出身显宦,陈终老山林;而以曾氏家学渊源深厚,“庭训最严,书功最深,名声最显”。            
杨氏三兄妹——指杨度、杨钧、杨庄三兄妹。系湘潭县姜畲镇石塘人,三人均受业于国学大师王闽运,擅长诗文书画,才气纵横,故又称“湘潭三杨”。杨度字晰子,号虎禅师,早年留学日本,曾为“筹安六君子”祸首,鼓吹君主立宪,后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保皇派成为共产主义战士。杨钧字重子,著名书画家,长于隶书,擅画梅花,文锋犀利,自成一家,著有《草堂之灵》等。杨庄字叔姬,杨度之妹,杨钧之姊,受业于王门,并嫁王氏四子王代懿,后留学日本。系女诗人,诗学谢灵运,韵调极佳;文学范慰宋,文辞流丽。有“一代才女”和“当代诗家”之称。        
 杨氏三兄妹还有一说,即出生在湘潭县河口镇中村的杨第甫,杨迪和杨秋闰(张正文)三兄妹。三人早在外求学,后投笔从戎,抗日战争时期奔赴延安,参加革命。杨第甫后任新中国第一任湘潭县县长、省政协副主席、党组织书记。杨迪早年参军,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曾任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归国后任副军长、任沈阳军区参谋长,著有《彭大将军打败美国五星上将》。张正文曾任中国纺织进出口公司经理、纺织工业部科学技术司司长。                                  
湘潭三神童——指清末翰林赵启霖,清代举人孙蔚粼、黄笃瓒。赵启霖字芷荪,号瀞园,湘潭县十四都人,光绪壬辰科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翰林院编修,任监察御史、四川提学使。为人刚正不阿,终因触忤权贵,遭遣革职,有“铁面御史”之称。一度为湖南高等学堂监督。孙蔚粼名文昺,湘潭市河东人,出身富家,系前清举人,经史训诂学家。黄笃瓒字俯山,三人中年最小,湘潭县藕灵乡成山冲人(今属株洲县群丰乡),四岁入塾,八岁能文,十岁丧父,哀毁异于常人,16岁考中才,中举人时才弱冠,曾任山东曹州知府。赵启霖称之为“同年友”,系湘潭黎氏八兄弟的舅舅。赵、孙、黄三人齐名,性聪慧,才思敏捷,早有文誉,故有“湘潭三神童”之称。
龚氏三父子——指辛亥革命先驱龚霁岩及其长子龚超、次子龚铁铮,三人投身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为推翻封建帝制而奋斗。龚铁铮于1916年2月牺牲于长沙,孙中山先生撰挽联云:“忍将麟凤供庖脯;如此江山待拂除。”
湘军三台柱——指民国初年湘乡籍的三位湘军将领谢国光、吴剑学、宋鹤庚。三人既是三连环的儿女亲家,又都倾向广州革命阵营。谭延闿任湖南讨贼军湘南第一、二军军长,宋任湘中第一军军长。湘军六位军长中竟有三位是湘乡人,被称为“湘乡系”和“湘军三台柱”。三人后来在讨袁、北伐、抗日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投笔抗日三烈女——指抗日战争时期湘乡三位投笔从戎的女烈士谭熙云、彭馨临、陈定亚。三人均系湘乡籍中学生。1939年冬,一同考入国民党军七十六师政治部,参加粤北桂南会战,赴乡间动员群众坚壁清野,为日军所围困,弹尽援绝,不甘受辱,相率自缢于村头大树下,被称为“三烈女”。有挽联云:“千里赴戎边,几见雄关出巾帼;重围完亮节,长留正气寒苍冥。”
萧氏三兄弟——指国际著名诗人萧三及萧子升,弟萧子风。萧氏兄弟字湘乡市梅桥镇横铺人,均有文才。萧子升、萧三(又名萧植藕)早年均与毛泽东交往密切,系湘乡东山学校及长沙省立一师时的同学。

湘潭四异人——指王闿运门下的四位弟子:木匠画家兼诗人齐白石,铁匠诗人张登寿,和尚诗人八指头陀及女诗人杨庄,又称“王门四异”。自古农家多出异材。四人除杨庄外,其余三人均出身农家,家境贫寒,且先后拜王闿运为师。30年代初,杨度在上海与友人谈及“湘潭有四异人”,为以上四人,并为报刊所刊载,广为传颂。八指头陀,俗名黄读山,又名释敬安,号寄禅,自称宋代诗人黄庭坚后裔。少年以佞佛之故,烧去二指,故号八指头陀。幼即能诗,有“洞庭波涌一僧来”之句。后专意于诗,禅其余事,所作五古有王(维)、孟(浩然)之风。曾任浙江宁波天童寺方丈、中华民国佛教协会第一任会长。
    湘潭四异人还有另—说,见诸杨钧《草堂之灵》:“吾邑有四异人焉,曰张乌石,曰寄禅,曰沈山人,曰齐白石。四者皆余至交,事迹特能详焉。”此四异人中无杨庄,代之以沈山人;而“沈以老农,其名不称”,故为世人鲜知。
    去台湘潭四才子——指湘潭籍台湾政坛四位要人:宋楚瑜、马英九、张京育、楚崧秋。宋楚瑜1942年3月生于湘潭县方上桥巨鱼村,其父宋达系台湾国民党“联勤司令部”副总司令、中将。宋楚瑜毕业于美国乔治城大学,获政治学哲学博士,历任台湾“行政院”新闻局局长,国民党党部副秘书长、秘书长,国民党中央委员、常委,台湾省主席,2000年作为独立参选人,与陈水扁竞选台湾“总统”,以高票落选。现任台湾亲民党主席。马英九1950年7月出生于香港九龙,祖籍湘潭县马家堰,父亲马鹤凌,曾任国民党中央考纪委副主委。马英九曾获美国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历任蒋经国英文秘书,台湾“法务部长”、“国统会”研究员、国民党中央副秘书长、中央委员、台北市长,被誉为“台湾政坛突起的青年才俊”。现任台湾国民党中央主席,台北地区领导人。张京育1937年4月生,湘潭市人,历任台湾“行政院”新闻局长,国民党中央委员、台湾政治大学校长、“行政院”政务委员。2001年春回乡省亲,受到当地党政领导热情接待。楚崧秋别名峻湘,1920年8月生于湘潭县白云乡,曾任蒋介石侍从室秘书、台湾《中央日报》发行人兼社长、“中华文化复兴委员会”副秘书长、国民党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学会”理事长、“中央大学”学术基金会董事长。近年来多次回大陆省亲,并在湘潭大学设立“楚魏文芳奖学金”,奖励大陆学子渎书。

    韶山五杰——指韶山第一个党支部的五位成员:毛福轩、毛新梅、李耿侯、钟志申、庞叔侃,均系韶山布人。1925年2月,毛泽东回到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动员毛福轩等五人分别在韶山龙坝湾、旺冲、张旭冲、李氏祠等地秘密组织农民协会,开办农民夜校,教授文化知识,宣传革命道理。6月,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在毛泽东家上屋场阁楼上成立,毛福轩任书记。7月10日,湘潭西二区上七都雪耻会成立,毛新梅任乡“雪耻会”负责人,其余四人当选为执行委员。是年秋,韶山大旱,地主劣绅乘机囤积谷米,哄抬粮价,以牟取暴利。中共韶山特别支部以雪耻会名义发动群众平粜与阻禁,解决渡荒困难,将大地主成胥生准备偷运出去的大批稻谷扣下,平粜给农民。12月,区秘密农民协会成立,李耿侯等当选为执委。同时,中共韶山总支委员会成立,毛福轩任书记,毛新梅、李耿侯、钟志申任委员。1926年初,庞叔侃由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回到韶山,任中共湘潭特别区委员会书记,李耿侯任委员。1927年1月,毛福轩作为省农运特派员陪同毛泽东考察韶山等地农民运动。“韶山五杰”前仆后继,先后为革命流血捐躯。毛新梅于1927年6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湘乡砚池坪,庞叔侃于同年9月牺牲于湘潭十七总柳树巷,钟志申于1928年2月被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李耿侯于1928年牺牲于江西井冈山,毛福轩于1933年5月英勇就义于南京雨花台。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感慨万千,挥笔写下“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光辉诗句,是对韶山英烈最好的凭吊。
  梁氏五兄弟——指民国年间湘潭矿业大王梁焕奎、梁焕章、梁焕彝、梁焕均、梁焕廷兄弟五人。梁氏祖籍广西桂林,太平天国时,其祖辈避难北迁,定居湘潭,自此繁衍生息,殆成旺族。老大梁焕奎,宇星甫,一字辟垣,号青郊居士,1868年生,18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1902年任湖南留日学生监督,率同所拔诸生东渡扶桑求学,归国后特用江苏知县,赴南京侯补,旋被委为金陵火药局提调。1908年与杨度等创办华昌炼锑公司,致富于一时,被称为“矿业大王”、“梁财神”,今人曾为“湘商之父”。后公司破产,梁氏双目失明,从此专心向佛,1929年病逝于江西庐山小天池。梁焕奎雅好吟咏,诗学武冈邓白香,诗风质朴,言简意骇,有《青郊诗存》传世。老二梁焕章,字端甫;老三梁焕彝,字鼎市,早年留学日本,与黄兴等创办《游学译编》杂志,后任华昌炼锑公司板溪锑矿驻山经理;老四梁焕均,字和甫,早年留学日本,后任华昌炼锑公司经理;老五梁焕廷,字硕甫,1902年随兄梁焕奎、梁焕均东渡日本留学。

   毛家六烈士——指毛泽东一家为革命英勇牺牲的六位亲人:毛泽东的大弟毛泽民、小弟毛泽覃、妻于杨开慧、堂妹毛泽建、儿子毛岸英、侄儿毛楚雄。毛泽民字咏莲,化名周彬,1921年离开家乡从事革命活动,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过上海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经理、汉口《民国日报》总经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第一任行长、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新疆省财政厅副厅长、代厅长。1942年9月被新疆军阀盛世才秘密杀害于乌鲁木齐,时年47岁。毛泽覃字咏菊,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六军政治部主任、代理政委、中共永吉泰中心县委书记、中共公略县委书记兼独立师师长、瑞金苏区中央局秘书长。红军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开展游击战争,1935年4月率部突围时阵亡于瑞金黄缮口之红岭,时年29岁。杨开慧字云锦,1901年11月生于长沙东乡板仓,父亲杨昌济,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老师,伦理学家。杨开慧于1920年冬与毛泽东结婚,生有岸英、岸青、岸龙三子。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部上了井冈山,杨开慧带着三个孩子与保姆陈玉英回到板仓,坚持地下工作。1930年10月被捕,狱中受尽酷刑,坚不吐实,于11月14日就义于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毛泽建名达湘,系毛泽东堂叔毛蔚生的女儿,幼时过继给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为养女。1921年春去长沙求学,1923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考入省立衡阳第三女子师范,曾任湘南学联女生部长、中共衡山县委妇运委员兼游击队长。1929年8月就义于该县城南门外马庙坪,时年24岁。毛岸英名远仁,1922年10月生,8岁时随母一起坐牢,1931年春由党组织秘密送往上海大同幼稚园,1936年去苏联,1946年归国,曾任中央宣传部文书、中央社会部秘书、北京机器总厂党总支副书记。1950年赴朝参战,11月牺牲于志愿军司令部驻地之大榆洞。毛楚雄名远大,1927年9月生于长沙小吴门,不到半岁即随母入狱,1930年红军攻打长沙时被营救出狱。1937年由地下党派人接到韶山冲生活、读书,14岁时辍学务农,1945年8月参加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随支队奉命北撤。中原突围,后受派与干部旅旅长张文津、政治部主任吴祖贻前往西安,与胡宗南谈判,途中被敌人无理扣押,活埋于宁陕县东江口镇城隍庙河边的河坝里,年仅19岁。毛泽东一家六位亲人,都是在毛泽东的教育下走上革命道路的,并且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真是“一人引路,满门忠烈”。
    倾涛六逸——指民国时期创办的倾涛吟社六位诗人。该社成立于1946年,社址位于湘潭县继述桥板桥村山斗阁。发起人楚茯根,系湘潭县石潭坝金星村文薮坪人,生于1888年。幼承家学,雅好诗书。一生以授徒为业,尤爱诗赋,尤工七律五古,惜其诗词均已散佚。除楚茯根外,吟社主要成员还有胡光、胡元、唐道纯、陈光宇、陈焕桃等人,均系当地社会名流,长于诗词、书法、绘画。每逢春秋佳日,他们结伴登高,吟诗作赋。有诗云:“春游山斗阁,秋饮龙山寺。”实纪吟社当时之盛。

    杨门七雄——大革命时期,湘乡龙洞杨幼麟一家有七位志士,投身革命或支持革命,出生入死,前仆后继,先后有五人英勇牺牲,其余二人也历尽艰辛,饱经摧残。他们是杨次麟、杨幼麟、杨再麟兄弟三人,杨淑梅、杨淑英姐妹二人,杨氏兄妹的母亲张福慧及杨幼麟的妻子沈素芝。杨幼麟曾任湖南省总工会主席,省维埃政府副主席、代主席,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常委、军事部长,1935年就义于江西端金。杨次麟、杨再麟、杨淑梅也先后为革命牺牲;杨淑英被迫出走,含恨而死;张福慧、沈素芝备受摧残和折磨,逃往深山古寺隐居达十余年之久,直至解放。新中国成立后,杨家七位志士的革命精神受到人民群众的赞誉,被称为“杨门七雄”,人民政府在其家乡立碑纪念。
    龙山七子——清光绪十四年(1894)年,齐白石与王仲言、罗真吾、罗醒吾、陈茯根、谭子铨、胡立三借湘潭县五龙山大杰寺,发起成立龙山诗社,社友一共七人,号“龙山七子”,众推齐白石为社长。山上佳木葱茏,有寺院和银杏,故诗社又名白社。齐白石有诗云:“白社钟声僧佛在,暮云天远简书迟。”龙山七子中,王仲言系齐白石儿女亲家,长于诗词,是齐氏的“友兼师”;罗真吾、罗醒吾系湘潭县花桥棠花村人,早年留学日本。陈茯根系湘潭县继述桥板桥村人,早年留学日本弘文师范学校,著有《逸庵文集》和《逸庵联语》。胡立三系齐白石老师胡沁园之侄。“龙山七子”大都有一个雅号。齐白石诗风淳朴,抒写性灵,被誉为“诗仙”;王仲言诗风纯正,主张诗言志,直抒性灵,被誉为“诗正”;罗醒吾诗风豪迈、劲健,被称为“诗狂”;胡立三因作诗好东抄西凑,被贬为“诗贼”。据齐白石回忆,社外诗友还有黎松庵、黎承礼、黎丹、黄伯魁、胡石庵、吴刚存等人,与龙山七子时有往来,相互酬唱。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或九月九日,他们相约在五龙山聚会,借大杰寺禅院之清静,对酒当歌,吟诗作赋。某日,罗醒吾向齐白石建议,为龙山七子造像。齐白石欣然应允,绘有“龙山七子图”,存于王仲言家,可惜湘潭沦陷时为日军所掠去。齐白石在“龙山七子图”上题写道:“七子者,贞吾罗斌,醒吾罗义,言用王训,子荃谭道,西木胡栗,茯根陈节暨余也。甲午李春过访时园,醒吾兄出纸一幅,嘱余绘画,以用其来。余亦局中人,不得置之度外,遂于酒后驱使山灵,以为缀焉。濒生齐璜并识。”
   后龙山七子 ——指后龙山诗社中的黎丹、胡光、胡元、唐道纯、向菊生、楚茯根、胡葆吾七人,他们大都住在五龙山附近。民国初年,他们继龙山诗社之后,发起成立了后龙山诗社,时号“后龙山七子”。七人中以黎丹声名最显,曾任甘肃西宁道台、青海省政府秘书长、南京国民政府监察委员,长于诗词、书法,著有《藏游诗草》和《御侮烈士诗》。胡光字廉石,号石门山人,年少时从伯父胡沁园学诗文,1906年考入湖南优级师范,毕业后回乡执教,后弃教家居,攻习书法,与友人结社吟诗。其书法成就远超其诗词。工楷书,初法颜柳,后涉篆隶草行,熔百家之长,风格浑厚雄强。胡元字焦安,号贞午山人,胡光之弟,善书法,通经史,乐观旷达。兄弟皆以书法闻名,人称“胡氏二难”。
    罗山七子——1895年,齐白石来到湘潭县晓霞山西麓的石潭坝长塘黎家,造访主人黎松庵。黎家系书香世家,家藏不少典籍,黎松庵乃黎氏八骏之父,擅长诗文书法,著有《松庵书帖》。齐白石在黎家边做木工边博览群书,并与黎松庵研习金石书画。一天,好友王仲言前来造访,三人相见甚欢,相约前往长塘对面的罗山吟诗作赋。黎氏倡议成立罗山诗社,齐、王二人深表赞同,并推黎松庵为社长。龙山诗社的旧友罗醒吾、谭子铨、胡立三及龙山社外诗友黎丹,也参加了罗山诗社,主干共七人,自号“罗山七子”。罗山社友的诗作后编为《罗山诗集》,于1927年出版。
    霞峰七子——指霞峰诗社的七位主要成员、黎承礼、唐润生、马积、唐传社、马凤麟、刘立庵、唐月楼共七人。该社成立于1920年,又名霞幂峰诗社。社长黎承礼,字薇荪,号鲸庵,清贵州巡抚、江苏巡抚、漕运总督黎培敬之子,24岁中举人,1894年恩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曾任四川万县知县、湖北宜昌知县、湖南高等学堂监督。工书法,草书宗米芾,并擅草隶。中年后勤研金石,治印上追秦汉,近宗丁、黄,并法苏展骥、高南阜,取各家之长熔一炉,别树一帜,尤善吟咏,一生作诗约一千首以上;文多骈体,亦有数百篇之多。著有《衢楼集》,其中《诗》、《词》、《文》、《杂俎》各一卷。唐润生系清末秀才,长于诗联;马积字仲炎,前清举人;唐传社号韦山,秀才出身,著有《韦山诗存》;其余生平不详。
    此外,民国年间还有后“龙山七子”、“罗山七子”、“霞峰七子”等组成的民间诗社。

    黎氏八骏——即黎氏八兄弟。湘潭县晓霞山西麓的长塘黎氏是一个书香世家,在现代史上,这里曾诞生了以语言学家黎锦熙、音乐家黎锦晖为代表的黎氏八兄弟,他们个个特行独立,卓然成材,像八匹扬鬃的骏马驰骋在我国科学文化领域,因而被称为“黎氏八骏”或“八龙八桂”。老大黎锦熙,字劭西,号鹏庵,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北京女子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国文系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首倡白话文文法,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和文字改革家;老二黎锦晖,字均荃,30年代在上海创办明月歌舞社,是著名的音乐家和儿童文学家,我国儿童音乐的鼻祖;老三黎锦曜,字叔翊,矿业家,曾任南京矿学社主事和《中华矿学杂志》主编;老四黎锦纾,又名黎明,字季纯,平民教育家,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留学德国柏林,获哲学博士,解放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老五黎锦炯,又名黎亮,字殿庸,铁道桥梁专家,曾任铁道部局长、高级工程师,全国政协委员;老六黎锦明,字艮甫,号均亮,现代文学家,创作有《尘影》、《出阁》等90余部(篇)中、短篇小说,被鲁迅先生称为“湘中作家”;老七黎锦光,著名音乐家,创作有《拷红》、《接过雷锋的枪》、《送我一支玫瑰花》等千余首歌曲;老八黎锦扬,美籍华人作家,创作有《花鼓歌》、《天堂之角》、《中国外传》等十余部长篇小说,《花鼓歌》还被改编电影,享誉海外。黎氏八兄弟中,有两位被载入《辞海》,两位被载入《中国艺术家辞典》,两位被载人《中国文学家辞典》……
    昭山八烈士——指1940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枪杀于湘潭昭山的彭金华、何鳌、刘集瑞、曾照春、彭仲山、郭熙、杨芝华、楚保文八位烈士。彭金华化名彭钻,湘潭县乌石寨人,系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之大弟,1900年生,1937年赴安参加抗大学习,1938年回家乡开展地下斗争。1940年农历九月初四,湘潭县县长廖佩芝密令警察局派人包围乌石彭家围子,抓捕彭金华。突围中,其弟彭荣华身中数弹,当场牺牲。彭金华当即被捕,押解湘潭县城,他坚贞不屈,经受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农历九月十一日晚,彭金华与何鳖等人一同被押解长沙,途经昭山脚下凤凰坡时,敌人诡称彭金华等八人集体逃跑,执行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中途处决”的密令,用手提机枪扫射,将他们集体枪杀。彭金华牺牲时年仅40岁。一同牺牲的另外七人,除楚保文系湘潭县白云乡乡长、进步人士外,其余均为共产党员,他们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精神不死,浩气长存。
    张氏八诗人——指清顺治至隆年间湘潭城内陶园张文炳一家祖孙三代八位诗人,他们是:张文炳,其子张埴、张垣,其孙张九钧、张九钺、张九键、张九镒、张九镡,个个能诗,奇才辈出。其中以张九钺诗名最高。张九钺系张垣之子,字度西,号紫砚,清乾隆举人,少负才名,13岁时登采矶,赋长歌,人呼“太白后身”。曾主持湘潭昭潭书院,诗文驰誉海内。著有《陶园文集》八卷、《陶园诗集》二卷、《历代诗话》四卷及《晋南随笔》等。
    湘潭诗中八贤——指民国时期的湘潭八位诗人,他们是黎涤尘、胡凤毛、李明志、楚廉山、齐秋江、周顺棠、刘旷和张龄(一说尹壶安)。其中,张龄号剑芬,自幼天资聪颖,有神童之誉,18岁考取县长,步入官场,为蒋介石、陈布雷所赏识,曾任国民党内政部民政司司长、台湾“陆军总司令部”少将参议。晚年仕途失意,潜心诗文。一生作诗500余首,著文数千篇,撰联上千副,有“联王”之称。

    湘乡荷叶九女杰——湘乡县荷叶塘(今属双峰县)是湘代名臣、湘军之父曾国藩的故乡,也是人才辈出的地方。在曾氏家族,继曾国藩、曾国荃两兄弟任总督之后,曾国藩次子曾纪泽成为中国第二位外交家,其三子曾纪鸿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其孙子曾约农、曾孙女曾宝荪成为著名教育家,其侄孙曾昭抡成为著名数学家和教育家,其侄孙女曾昭燏成为著名考古学家,其侄玄孙女曾宪植成为革命家和著名妇女活动家……与此同时,湘乡荷叶还出了以秋瑾为首的、包括曾宝荪、曾昭燏、曾宪植等曾氏亲属在内的九位女杰。她们是:秋瑾,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祖籍浙江绍兴。这位中国近代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女中豪杰,1896年由福建厦门嫁到湖南湘乡荷叶塘,成为曾国藩表兄王黼丞的儿媳。她在湘潭十八总由义巷居住达八年之久,并生下一儿一女,继而怀着“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豪迈气慨,东渡日本求学,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归国后回浙江老家任同盟会浙江主盟,组织策划反清起义。1907年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就义于浙江绍兴轩亭口。王灿芝,又名秋灿芝,秋瑾的女儿,因其母别号“鉴湖女侠”,自号“小侠”。后留学美国纽约大学航空专业班,学习飞机驾驶,成为我国第一个飞上蓝天的女飞行员,在美国被称为“东方女飞将”。蔡畅,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妇联主席,国际妇联副主席,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著名的妇女活动家。其丈夫李富春,系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总理。葛健豪,蔡畅之母,著名的革命母亲。她在丈夫欲将女儿蔡畅卖给人家做童养媳时,毅然将两儿一女带到长沙求学。其在长沙岳麓山的家,后成为毛泽东领导的新民学会的成立地。上个世纪20年代初,葛健豪携儿蔡和森、女蔡畅、媳向警予赴法勤工俭学。一家人全部参加中国共产党,并出了四个中共中央委员,即儿蔡和森、媳向警予,女蔡畅、婿李富春。向警予,蔡和森夫人,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妇女部长,1928年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入狱,牺牲于武汉。曾宝荪,曾国藩之曾孙女,著名教育家,中国第一位在伦敦大学获理科学位的女性,东方第一位在英国皇家贵族学校英伊顿学校演讲的女性,后任台湾大学校长。曾昭燏,曾国藩大弟的曾孙女,著名的考古学家,曾任新中国南京博物院院长,主持发掘南唐李煜、李景二帝陵墓。曾宪植,曾国藩之弟曾国荃的玄孙女,叶剑英元帅的夫人。1927年随叶剑英参加广州起义,并加人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其子叶选平,现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其女叶楚梅,现为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其婿邹家华,现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唐群英,衡山人,曾国藩堂弟曾传纲的夫人,与秋瑾、葛健豪为生死不渝的革命同志。早年与秋瑾一同东渡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任《中国女报》总编辑,系著名的妇女活动家。
    刘氏九才子——又称“刘氏五举四翰林”。指清代湘潭县南谷龟头市刘氏一门所出的九位才子,其中有五位举人四位翰林。清雍正、乾隆年间,钦赐国子监学正刘元烈及其兄弟子侄一共九人,家学渊源极深,均擢登高科显宦,煊赫一时,为时人所称道。刘元夔,雍正殿试进士,翰林院编修;刘元烈,雍正壬子乡试举人,国子监学正;刘元炳,雍正壬子殿试进士,翰林院检讨;刘元耀,乾隆辛酉举人;刘元熙,乾隆辛酉举人,殿试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刘元炜;乾隆癸酉人;刘亨培,乾隆丙辰举人;刘亨基,乾隆庚午举人;刘亨地,乾隆癸酉拔贡,丙壬举人,殿试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

    十人团——秋瑾、刘道一等人于1904年在日本横滨留学期间组织的爱国团体,它以反清复明、光复中华为宗旨,隶属同盟会领导,秘密进行暗杀清朝贪官污吏、颠覆清政府的活动。“十人团”成员有秋瑾、刘道一、刘佛船、王时泽、侯菊如、冯焕明、黄人障、于琛、成邦杰、李秉章。刘道一为白扇(军师)。他们于1903年前后东渡日本求学,后加入同盟会。其中刘道一与黄人障系湘潭县人,秋瑾嫁湘潭富商王黼丞之子王廷钧,居湘潭达8年之久。黄人障系刘道一姻亲(其兄刘揆一之舅子)。1906年,黄人障归国,协助刘道一联络湖南会党,组织萍浏醴起义。起义失败,刘道一被捕死难,黄人障被迫逃往他乡,以教书为生,后任北京《庸言报》主笔,1958年病逝于湘潭县茶恩寺老家横湾,著有《樊村杂集》四卷。
    湘潭十大律师——指民国年间湘潭十位著名律师,即周大燮、郭煌、谭台、黎泽荃、李刚、刘先豪、周恂等人。郭煌又名郭耿光,韶山市郭家亭人,早年与毛泽东同学于私塾,后毕业于长沙法政学堂院,当过清溪乡学务委员。大革命失败后迁居湘潭城内“恺园”,以律师为业。为人耿直、仗义,好打不平,因擅长笔讼,故有“铁笔”之称。解放后与毛泽东有书信往来。谭台系湘潭县射埠继述桥人,早年攻读法政,研习法律,擅长笔讼,在湘潭律师界享有名望,后与郭煌结为儿女亲家。
    此外,还有湘乡东山十子,即湘乡诗社的十位骨干诗人,其生平不详。
下篇:时势造英雄
    “江山代有人才出”。在湘潭历史上,曾经形成了四大名人群体:一是以曾国藩为代表的历史名人,主要是清代湘军将军,包括曾国荃、罗泽南、刘蓉、刘锦棠、王明山、谭碧理、章合才、蒋益澧、王鑫以及左宗棠(湘潭方上周氏女婿)、郭松林、郭人漳等。二是王闿运、齐白石为中心的文化名人,主要是近现代以来湘潭涌现的文化界知名人士,包括王门弟子杨度、八指头陀、张登寿、杨钧、杨庄及梁焕奎、黎锦熙、黎承礼、黎丹、周大烈、易宗夔、朱德裳等。三是以秋瑾、刘道一、禹之谟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先驱,主要是指清末民初投身反清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先烈们,包括刘揆一、马福益、杨王鹏、葛谦、钟畸、龚铁铮、陈方度以及谭曙卿、何海清、宋鹤庚、吴剑学、谢国光、成刚、陈林达等民国将领。四是以毛泽东、彭德怀为代表的政治名人,即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英烈(或曰红色名人),包括罗亦农、黄公略、陈赓、谭政、彭绍辉、丁秋生、刘先胜、杨梅生、韶山五杰、毛家六烈士、欧阳梅生一家、林蔚、彭公达、杨昭植、杨幼麟、周小舟、萧三、易礼容、李卓然等。这四大名人群体形成了湘潭历史上的四座名人高峰,曾国藩、齐白石、刘道一、毛泽东和彭德怀无疑是其杰出代表。
    “山川资俊杰,时势造英雄”。湘潭历代人文炳蔚,俊采星驰,风流人物数不胜数。是时势造就了他们,是湘潭这方山水哺育了他们。每一个湘潭人都应当为拥有这么多英才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湘潭之所以地灵人杰,名人辈出,原因是多方面的,据笔者初步分析,主要有:一是湖湘文化的薰陶(隐山、碧泉潭是湖湘文化的源头);二是独特的地理环境(湘潭位于湘中丘陵地区,山川锦绣,钟灵毓秀);三是古朴的民风(湘潭人嗜苦、嗜辣,民风质直、古朴,富于反抗精神);四是敢为天下先(勇于进取,敢于拼搏);五是波澜壮阔,风起云涌,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亦即“时势造英雄”,等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胜利,谱写了湘潭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创造了“湘潭精神”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
    而今,时代已跨入21世纪,湘潭更是人才辈出,竞显风流。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湘潭280万英雄儿女,正继承前人未竟的宏愿,发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为建设省内经济强市而奋力拼搏,开拓进取,自强不息,创造着前所未有的光辉业绩。笔者深信,在新世纪的曙光里,在湘潭这块热土上,将走出更多的时代英雄和风流人物。正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原载《莲城风情》,赵志超主编,2002年五月编印;《湘潭政协》杂志2001年第3期)  

 


用图文文章回复 用所见即所得文章回复
用 户 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标    题  
标题图标  
无图标 原创 转贴 文章 问题 主意 请进 注意
你好 赞扬 反对 喜欢 不爽 有趣 无聊 好奇 疲倦
摆谱 高兴 忧愁 吐舌 发愁 挤眼 生气 大笑 大哭
晕倒 弱智 急死 鬼脸 羞涩 傻笑 伤心 痛苦 恶魔
文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