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赵氏族谱网>>千年回眸

 主题:宋代十八帝

赵永红  发表于2014-10-31 22:16:04.0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宋初为了避免唐代末期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采取重文抑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另一方面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宋真宗、宋仁宗时期步入了盛世,1127年金兵大举南侵,造成了靖康之耻,北宋灭亡。赵构在江南建立了南宋。后期抗蒙战争连年,到1276年,元朝军队攻占临安,1279年,8岁的小皇帝赵昺被大臣陆秀夫背著跳海而死,厓山海战后,宋朝彻底灭亡。 相对而言,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据历史学者研究,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 宋朝的文化亦得到了长足发展,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较开明,对忤旨或党政失势的刑罚极少;宋太祖的祖训更曾立誓要求其子孙永远不得杀害文人,文人在宋朝地位得到空前的提升。终宋一代更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地方割据,兵变、民变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250万增至大观四年(1110年)的11275万。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西方与日本史学界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盛唐以后又一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时代。 太祖赵匡胤 1、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原为后周大将,掌管殿前禁军。960年元月,殿前禁军于京城汴梁(今开封)东北的陈桥驿哗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史称“陈桥兵变”。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 赵匡胤在位期间,先后灭亡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致力于统一;于961年及969年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976年11月14日,赵匡胤逝世,享年49岁,在位16年。由于北宋中期的笔记《续湘山野录》记载了“烛影斧声”事件,暗示赵匡胤之死是由赵光义所加害。加上帝位非由其子继承,而是由三弟赵光义登基垂统,违反宗法继承原则,使得史家认为赵匡胤的死因并不单纯,成为千古之谜。 太宗赵光义 2、太宗赵光义(939年-997年),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位21年,享年58岁。是太祖赵匡胤的胞弟。太宗治政有为,不善武功。在位期间,改变了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但是两次伐辽,及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企图都失败了。980年更试图统一交趾,但惨败,使交趾(越南)最终得以保持独立地位。太宗好读书,“开卷有益”典故即来自他。真宗赵恒 3、真宗赵恒(968年-1022年),宋朝第三位皇帝,太宗第三子,在位25年,享年55。真宗也是著名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作者,意在于鼓励读书人读书科举,参政治国。真宗时与辽定澶渊之盟,这是宋朝以岁币换取和平的开始。此后,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另外,真宗也是著名戏曲《狸猫换太子》第三主角。仁宗赵祯 4、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41年,享年54岁。民间流传的“狸猫换太子”中的太子就是指仁宗,自古以来在包公剧中,亦以明君形象树立。仁宗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时期名臣辈出,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被称为“仁宗盛治”。仁宗论能力,不如太祖雄才大略,论学问,他不如徽宗多才多艺;但论生前死后的名声,他却是宋朝十八帝中最好的一位皇帝。英宗赵曙 5、英宗赵曙(1032年-1067年),是仁宗的堂兄濮王赵允让之子,过继给仁宗为嗣,是宋朝第五位皇帝。在位5年,享年36岁。英宗多病,但也是一个很勤勉的皇帝。神宗赵顼 6、神宗赵顼(xū,1048年-1085年),是宋朝第六位皇帝。在位17年,享年37岁。即位后即命王安石推行变法,以期振兴宋王朝,史称“王安石变法”。均输、青苗、农田水利、免役、市易、保甲、方田均税、保马等新法相继出笼,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诸多领域。社会经济得到极大发展,尤其是宋廷财政有了很大的改善。神宗初时,苏轼受重用,但不久就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黜出京,此即“乌台诗案”。哲宗赵煦 7、哲宗赵煦(1077年-1100年),宋朝第七位皇帝。在位15年,得年24岁。哲宗是北宋较有作为的皇帝。不过在新党与旧党之间的党争始终未能获得解决,反而在哲宗当政期间激化,多少造成朝廷的动荡。徽宗赵佶 8、徽宗赵佶(1082年-1135年),神宗十一子,是宋朝第八位皇帝,具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他兄长哲宗无子,死后传位于他,在位25年。他自创的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另外,他在书画上的花押是一个类似拉长了的“天”字,象征“天下一人”。靖康之变时和儿子钦宗一道被金国掳去,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元朝的脱脱撰写《宋史》的《徽宗记》时,掷笔感叹道:“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钦宗赵桓 9、钦宗赵桓(1100年-1156年),徽宗赵佶长子,宋朝第九位皇帝,也是北宋最后一位皇帝。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人大举南下时,徽宗禅位于他,在位1年零2个月。为人优柔寡断、反复无常,对政治问题缺乏判断力和敏锐力。他是历史上懦弱无能的昏君,听信奸臣谗言,罢免了李纲。金兵围攻汴京,却无力抵抗。靖康之变时和徽宗一起被金人虏北,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死于燕京,终年57岁,至死也没能南回。(真宗名赵恒,钦宗名赵桓,请各位看官不要弄混了。) 高宗赵构 10、高宗赵构(1107年-1187年),宋朝第十位皇帝。宋朝南迁第一任皇帝,在位35年,得年81岁。徽宗第九子,钦宗之弟。赵构在位初期因为动乱,为了保持江山,起用主战派李纲、岳飞等等。但他中期眼见女真的强势,又为了强化皇权,因此采用了求和政策,大部分时间都是重用主和派的黄潜善、汪伯彦、王伦、秦桧等人,并处死岳飞,罢免李纲、张浚、韩世忠等主战派大臣。他还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 关于赵构,史家多倾向于定位为昏庸之主。不过,宋朝庭是在仓促之间被金人攻陷了都城汴梁,二帝“北狩”。当赵构南渡时,身边亲兵仅一千余人,然而他通过各种方法,迅速调集兵马防守住了淮河、长江,同时建立了南宋的根基。我们可以把赵构和明末的崇祯皇帝做个对比,为什么南宋可以偏安,而南明不行?如果崇祯皇帝能够学习宋高宗的做法,中国历史的走向会是另外的一个样子。说赵构是“投降派”甚或是卖国贼,应是片面言论。 孝宗赵昚 11、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94年),宋朝第十一位皇帝。他是太祖的后裔,高宗养子,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高宗让位于赵昚,是为孝宗,宋朝的皇位真正回到太祖的长房后裔。孝宗在位27年,淳熙十六年(1189年)孝宗逊位,让位与儿子光宗赵惇。基本上,孝宗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期间,平反了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在内政上,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重视农业生产,百姓生活安康,史称“乾淳之治”。 光宗赵惇 12、光宗赵惇(1147年-1200年),宋朝第十二位皇帝(1189年—1194年在位),在位5年,享年53岁。光宗是宋朝皇帝中比较平庸的一位。他受父亲孝宗禅位而登基做皇帝以后,已经42岁。光宗体弱多病,患有精神障碍,没有安邦治国之才,听取奸臣谗言,罢免辛弃疾等主战派大臣,又让当时著名的妒妇、心狠手辣的皇后李凤娘干政,光宗自己对朝政的掌握力不断下降。另外,光宗历来就与父亲孝宗不和,对朝政影响很大。 宁宗赵扩 13、宁宗赵扩(1168年-1224年)是宋朝的第十三位皇帝。光宗被逼退位,由赵扩继位。宁宗在位30年,享年55岁。其统治期间内,宋朝比较安定,百姓比较富裕,还恢复了理学地位。 理宗赵昀 14、理宗赵昀(1205年-1264年),是宋朝的第十四位皇帝(1224年—1264年在位),在位40年,享年59岁。理宗本名赵与莒,本不是皇子,而只是宁宗的远房堂侄。他是太祖赵匡胤的十世孙,是赵匡胤次子赵德昭的后人,机缘巧合得以上位。纵观南宋一代,平庸无能的皇帝好几个,尤其是南宋王朝后期的几代帝王。但南宋走向灭亡之路是从理宗开始的,由于他的无能、昏庸不辨忠奸,任用奸相佞臣,排斥打击忠臣良将。生活上荒淫奢侈,致使南宋统治日益衰退,朝纲不济,终于被蒙古所灭。 【骷髅碗】宋亡后,元朝西藏藏传佛教僧人杨琏真伽盗掘南宋六陵,见宋理宗尸身保存完好,将尸体倒挂在树上三天,结果流出水银,又以理宗头盖骨奉给帝师八思巴为饮器,是为骷髅碗。明初,明太祖得知此事,“叹息久之”。派人找回理宗的头颅,洪武二年(1369年)以帝王礼葬于应天府(江苏南京),次年又将理宗的头骨归葬到绍兴永穆陵旧址。 度宗赵禥 15、度宗赵禥(1240年-1274年),是宋朝第十五位皇帝。太祖十一世孙,理宗的侄儿。在位10年,得年35。《宋史》记载赵禥七岁始会说话,智商低于正常人水平,是历史荒淫无道、昏庸无能的皇帝。他即位时,金国已经灭亡多年,而北方蒙元的军队大举南下,国难当头之际,他却把军国大权交给贾似道执掌,使南宋偏安江南的锦绣江山处于暗无天日之中。当时朝廷政治十分腐败,百姓生活十分困苦,而赵禥自己却依旧穷途奢侈,荒淫无道,长期沉湎于酒色之中。南宋王朝病入膏肓,只有等着走向覆亡。 恭帝赵㬎 16、恭帝赵㬎(xiǎn,1271年-1323年),宋朝第十六位皇帝(1274年—1276年在位),在位2年,得年53岁。咸淳十年(1274年)十月,度宗驾崩,四岁的赵㬎在奸相贾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1276年1月18日伯颜率领的元军兵临临安。南宋朝廷遣陆秀夫求和称侄不成,只好向元军投降。正月十八日(1276年2月4日),谢太皇太后抱着五岁的小皇帝赵㬎出城向元军献上玉玺投降。宋亡后,恭帝被元朝封为瀛国公。到了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世祖忽必烈突叫他去西藏当僧人,于是当年的小皇帝后来成了高僧 。后来恭帝写了一首表达对宋皇朝思念之情的诗,被元英宗赐死。 端宗赵昰 17、端宗赵昰(shì,1269年-1278年),宋朝第十七位皇帝(1276年6月14日—1278年5月8日在位),在位2年。他是度宗的庶长子, 恭帝的长兄。1278年3月,端宗为躲避元将刘深的追逐,上船避入广州对开海面,不到10岁的小皇帝屡受颠簸,又惊病交加,于两个月后去世。 宋帝昺 18、赵昺(bǐng,1272年2月12日-1279年3月19日),又称宋帝昺,宋朝末代皇帝(第十八位,1278年5月10日—1279年3月19日在位),在位十个月。他是度宗赵禥的少子。1279年3月19日宋、元在崖山海上开展决战,宋军全军覆灭,元军随后包围崖山,左丞相陆秀夫眼看靖康之耻又要重演,在广州崖山(今新会崖门)背着8岁的赵昺跳海而死,在崖山的十万军民也相继投海殉国,宋皇朝彻底覆亡。

 


用图文文章回复 用所见即所得文章回复
用 户 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标    题  
标题图标  
无图标 原创 转贴 文章 问题 主意 请进 注意
你好 赞扬 反对 喜欢 不爽 有趣 无聊 好奇 疲倦
摆谱 高兴 忧愁 吐舌 发愁 挤眼 生气 大笑 大哭
晕倒 弱智 急死 鬼脸 羞涩 傻笑 伤心 痛苦 恶魔
文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