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赵氏族谱网>>小憩驿站

 主题:【其他】中国美国补碘的十一个不同

赵永红  发表于2018-05-24 08:56:20.0


 

卫生部为了强调强制全民补碘的正确性,多次举出美国补碘的例子证明中国补碘是正确的,但本人调查结果于此恰恰相反,美国的补碘证明了中国补碘的错误。具体如下: 全世界公认美国是医学最发达的国家,因此美国是中国卫生部的理想和样板,无论从医学研究还是医学管理诸方面都是按照美国的模式进行。但实践结果,有的是正确的,也有很多错误出现。 学习美国的补碘经验,有一点是正确的:这就是用食盐加碘,治疗碘缺乏病是好办法。这点是正确的,中国应该学习。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却出现很多差错。 一、中国美国补碘的三个共同点: 1、中国美国都存在缺碘地区 中国和美国,由于地域广大,必然都存在缺碘区,也都存在高碘区和适碘区,因此对缺碘区都有补碘的必要。 2、都采用食盐加碘的办法 用食盐加碘来给碘缺乏地区的人们补碘的方法,确确实实是一种简单易行,效果显著的好方法。 3、中国美国都是高碘位补碘 全世界实行食盐加碘的国家,有的国家是从低碘位开始补碘碘。如瑞士,第一次补碘的加碘量只是3.75-7.5mg/Kg的加碘剂量,就基本根除了甲状腺痴呆症与甲状腺肿大的地方病,随后该国根据科学研究结果多次调整加碘剂量,最后到现在的20mg/Kg。而中国食盐加碘的碘含量是20—60mg/Kg,美国则是46—77mg/Kg,属于食盐碘含量高的,中国和美国开始补碘时都是是从高碘位开始的,在这点上中国和美国是基本一致的 二、中国美国补碘的十一个不同点: 1、加碘历史不同 (1)美国是从1924年开始食盐加碘的,距今已经有86年的历史,有限抑制了碘缺乏病的流行 (2)中国是从1980年开始在病区进行食盐加碘的,距今30年。前14年政策对路,成效显著,皆大欢喜;后16年走人邪路,意见纷纷。 2、加碘原料不同 (1)美国从1924年开始食盐加碘时用的加碘材料是碘化钾,到现在已经85年了,仍然用的是碘化钾。 (2)中国从1980年开始加碘用的是碘化钾,但从1989年改为碘酸钾。 为什么美国一直用碘化钾,中国为什么改为碘酸钾?美国主要是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的多,中国则从补碘效率出发。 碘化钾的稳定性很差,在食盐加碘的过程中、储存、运输、烹调过程中要损失一半以上,食盐敞开散放一个月,碘就损失60%,用碘酸钾的碘盐即使敞开散放一年,碘的损损失只是2—3%,因此很多国家改为碘酸钾。但用碘酸钾的碘盐必须添加拮抗剂,防止食盐结块。拮抗剂用的是俗称“黄血盐”的亚铁氰化钾。 亚铁氰化钾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特别是当遇到高温时会分解出剧毒的氰化钾。虽然经过试验允许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但如果长时间应用是否会对人体有不良影响仍然是未知数,因此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一直用较安全的碘化钾。 日本从中国进口大量食品,但对进口的食品要求不能用碘盐,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日本人由于大量食用海洋食物,碘摄入量高,不缺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回避碘盐里的亚铁氰化钾。 3、人均耗盐量不同 (1)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食盐摄入量是每人每天5~6克, (2)美国人全国平均食盐摄入量是3.4克,美国提出的食用摄入量的目标是2.3克。(《美国专家呼吁国民少吃盐 FDA或制定硬指标》2010-04-22 09:56:36  中国经济网http://news.163.com/10/0422/10/64S8FVDH000146BD.html) (3)中国人全国平均食盐摄入量是13克,(《中国食盐加碘和居民碘营养状况的风险评估》第9页) 由上述数据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出,虽然食盐加碘量相似,但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实际碘摄入量相差近4倍之多。美国不过量,而中国肯定过量。 4、强制不强制不同 (1)美国在食用加碘问题上不存在强制问题,强制是违法的。对公民在正常情况下是不能强制的 (2)中国在缺碘地区(不管是轻度缺碘还是重度缺碘地区)一律经销加碘盐,不准销售非碘盐。销售非碘盐属于非法,属于犯罪。有些领导和专家认为中国人无知的太多,对中国人就必须强制,不强制他们就会缺碘,就会痴呆。 社会发展到现在,文明是时代的主流。对大多数人强制只能是在特殊情况下的短时行为,中国现在提倡和谐,提倡人性化,就不应该在和平时期对13亿人有长期的强制行为。 5、全民不全民不同 (1)美国也搞食盐加碘,但不是全部食盐加碘,而是非碘盐和加碘盐共同摆在超市的货架上,顾客有选择的权利。 (2)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全民补碘,虽然文件规定高碘地区和有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可以不用碘盐,但是因为在高碘地区也因专营碘盐,老百姓买不到非碘盐,事实上也被强制补碘。 6、尿碘标准变化不同 (1)美国的成年人碘摄入量的标准在1974年前是100微克(相当于尿碘67微克/升)。1974年后成年人碘摄入量的标准为150微克(相当于尿碘100微克/升),到现在36年没改变。 (2)中国的尿碘标准30年升级了三次。 1979年的碘缺乏标准是尿碘低于50微克/升。 第一次升级是1994年的碘缺乏标准是100微克/升,几乎全中国都是碘缺乏病病区,连全世界公认的根本不存在碘缺乏病病例的上海,也被沦为碘缺乏病病区。 第二次提高尿碘的标准是2001年,面对中国大部分省市尿碘超过200微克/升的事实,为了掩盖补碘过量的问题,把尿碘低于100微克/升的还叫碘缺乏,但超过200微克/升称作“超过适宜”,把超过300才叫过量,从而掩盖了补碘过量问题。 第三次升级是2005年,又把尿碘为100——300微克/升的范围称作“基本适宜” 美国标准36年不变,中国三天两头提高标准是为什么? 7、重视程度明显不同 (1)美国政府把食盐加碘当作一般政策,根本没动员全国人民。 (2)中国卫生部把国际控制碘缺乏理事会的建议的“鸡毛”当作“令箭”,置中国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大问题于不顾,过度重视碘缺乏这个地方病,全国总动员,把食盐加碘当作国策。放弃中国5000年的文明历史,放弃高碘地区、适碘地区人民的健康,大规模强制实行全民补碘。 8、纠正高尿碘问题的速度不同 (1)美国在第一次全国尿碘普查后发现尿碘过高,立即就采取了措施,以后尿碘标准陆续下降。 (2)中国在1997年就发现全国大部分地区尿碘高很多,但食盐加碘量标准2010年才征求修改意见,可谓差别巨大。 9、追求目标不同 碘盐的覆盖率和食用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覆盖率是指碘盐有没有,食用率是指吃没吃到碘盐。 (1)美国人在食盐加碘问题上追求的是碘盐的覆盖率,让美国的每个角落都有碘盐存在,因此全世界范围内美国的碘盐覆盖率是最高的。但是美国不追求碘盐的食用率,碘盐和非碘盐同时同价供应,公民有选择权。因此虽然碘盐的覆盖率是99.5%而碘盐的食用率只有70%。 (2)中国追求的是碘盐的食用率,把碘盐的食用率指标当作消除碘缺乏病的首要指标,不允许有非碘盐出现。因此中国的碘盐食用率在2008年达到97.48%. 由于片面追求碘盐的食用率,造成大量的补碘过量问题,引起了很多公民的不满。 10、加碘范围不同 (1)美国食盐加碘的范围,仅是在商业销售的一部分食盐中加碘,在熟食品和淹积食品中不加碘。 (2)中国是所有食盐全部加碘,所有需要食盐的熟食品和淹积食品中全部加碘。牲畜用盐也全部加碘。 11、美国把食盐加碘作为福利,中国把食盐加碘作为盐业公司发财的手段同 食盐加碘是需要原料和加工成本的,对这个费用中国和美国的处理方法是不同的。 (1)美国认为消除碘缺乏病是公共卫生问题,是公益事业,费用应该国家出,因此市场销售的加碘盐和不加碘盐价格相同,加碘盐的额外费用国家出。 (2)中国认为谁受益谁拿钱。食盐加碘的受益人是老百姓,老百姓要拿钱。因此因食盐加碘,碘盐价格要高于非碘盐,盐业公司提高碘盐价格理所应当。盐业公司因此大大受益,因此不管地区缺不缺碘,极力推销碘盐。消除碘缺乏病的食盐加碘,成了盐业公司食盐涨价的理由,发财致富的渠道。 由于国内打击非碘盐,造成很多高碘区和有甲状腺疾病的人买不到非碘盐。这又成了盐业公司发财的良机,非碘盐的价格要明显低于的价格,但是全国销售的非碘盐价格都比普通碘盐的价格高,甚至高2—4倍。盐业公司又打发其不义之财。 卫生部为了强调全民补碘是正确的,只宣传中国美国都采用食盐加碘的方式,而不提中国是食盐全部加碘,而美国是部分食盐加碘。 卫生部为了证明强制补碘是正确的,只宣传补碘的成绩,不宣传高碘地区补碘的危害,不宣传美国人有选择的权利。 卫生部为了宣传全民补碘的必要性,把中国说成是全世界碘缺乏最严重的国家,把地方病吹捧为严重威胁中国人民健康的特大疾病,需要全党全民总动员,是中国继计划生育后的第二大国策。不宣传补碘过量的危害,不宣传美国并十分不重视补碘工作。 卫生部为了强调全民补碘不过量只宣传美国也是高碘位补碘,不强调美国的低盐耗,低到盐耗是中国的四分之一,因此美国不会存在补碘过量,而中国必然过量。也不宣传美国的食盐加的是碘化钾,中国食盐加的是碘酸钾,中国和美国虽然加碘量相似,但实际加碘效果美国因碘化钾损耗大,实际进入人体的碘只有效果18—30毫克/公斤,而中国2008年公布的数字是31.3毫克/公斤. 卫生部为了强调全民补碘不过量,只强调美国的碘盐覆盖率高,而不说美国的碘盐食用率低 卫生部为了强调谁受益谁受益谁拿钱,但事实证明强制食盐加碘受益的是少量的碘缺乏病流行地区的人和盐业公司,大部分高碘区和适碘区的人不但不受益,而且还有害。缺碘的人买碘盐要多花钱,不缺碘的人要买非碘盐也要多花钱。 上面的11个不同都是客观存在的,通过这些不同,可以看出来卫生部的“扬长避短”,实际抵赖强制全民补碘的错误,掩盖补碘过量问题。

 


美国为什么规定碘酸钾只能用于给牲畜补碘?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6-08-24 11:10:50

赵永红  发表于2018-05-24 08:57:17.0


 

“虽然动物食品是以碘酸钾作为强化剂,这也是全球除美国外普遍采取的碘剂,主要是由于碘酸钾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同意以此作为碘剂在食用盐中使用。”——(《美国食盐加碘情况介绍——资料选自《美国盐业协会》官方网站》崔静;(中国盐业总公司;浙江盐业2014年第4期 总第157期) 美国知道碘酸钾的稳定性好,但美国从1923年开始到现在一直用碘化钾补碘,碘酸钾只能用于牲畜。这是为什么呢?本人在这里说明如下: 一、1970年左右美国出现明显健康问题 1、癌症发病率明显上升 1960年前的美国主要疾病是心脑血管病,因心脑血管病而死亡的人数排在第一位,1960年开始,美国心脑血管病死亡率高峰逐渐下降,癌症死亡的百分比由1950年的15%上升到1965年的24%,肺癌一跃成为榜首。 【论文题目】《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 【作者】贾卫华教授 【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文献来源】海湖盐与化工 1995年01期 【摘要】 “1970年当癌症成为美国居民疾病死亡第二位死因时,尼克松总统宣布向癌症宣战,抽调全国150名权威专家,经过40多次会议进行论证,提出了关于癌症防治研究的详细建议”。 图片证据: 美国为什么规定碘酸钾只能用于给牲畜补碘? 单纯是为了癌症而研究吗? 不是,其实还有其他原因。 2、肥胖: 1970年左右美国人肥胖的发病率也创下历史最高水平,肥胖成为美国人公认的一大难题。 3、美国人的出生率下降到历史的最低点。 美国人的出生率到1957年上升到最高点,每千名育龄妇女122.7人,可是到1970年下降到65人。下降如此迅速,长此以往,美国岂不不战自亡。 4、1971年12月23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国家癌症法案》 1971年12月23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在签署《国家癌症法案》发表演讲时称,要在1976年美国建国200周年时征服癌症。但这场战争至今已经进行了45年仍未能如愿。目前人们还不知道要在未来多长的时间里与癌症抗争下去,但是美国在这45年里,在预防癌症、治疗癌症方面确实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二、美国专家对部分美国人体检的时候意外发现尿碘超标 为了研究解决美国人的健康问题,抽调全国150名权威专家,经过40多次会议进行论证,对一部分美国人进行了常规体检,发现“三高”人群增多,为了改善这种局面,美国专家们第一次提出了“金字塔”的营养观念,这种观念一直持续到现在仍然提倡。 在对部分美国人的例行体检中发现美国人的各项生理指标没有非常明显的变化,唯独意外发现美国人的尿碘严重超标。 1、1974年时候美国人的尿碘标准是11岁以上,100~115µg/日 【作者】于志恒、胡宣扬、朱惠民(河北医学院)综述,天津医学院附属一院卢倜章审阅 【论文题目】《碘和人体健康》 【文献来源】《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82年第二期 【摘要】由于碘在有机界及无机界广泛存在,加上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及个体的变异性,所以不易确定碘的准确需要量。从生理需要看,碘的每日需要量至少应等于甲状腺激素在周围组织中降解而又未被吸收的碘量。这就是每日至少需要40~100µg碘的依据。1974年美国食品营养委员会推荐的标准是0~6个月婴儿,35µg/日;6~12个月,45µg/日;1~10岁,60~110µg/日;11岁以上,100~115µg/日;妇女在妊娠、授乳期分别为125µg/日和150µg/日。联邦德国推荐的标淮是150µg/日,而意大利则为男140µg,女110µg。 2、1970年美国人的尿碘水平 美国专家为了找到美国癌症高发、出生率下降的根本原因,对美国的环境、食品等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全面的检查。在人体生化检查中意外发现了美国人的尿碘太高。美国全国平均尿碘中位数达320微克/升,最高的地方高达500微克/升。这个结果是让美国专家感到意外的。于是从1971年到1974年期间开始了全国第一次尿碘水平检测。 辽宁省疾控中心发表了美国波斯顿大学医学院伊丽莎白·珀斯的文章《美国的碘营养现状》,文章说:“自从20年代普及加碘盐,地方性甲状腺肿在美国就被控制和消除了。1971~1974年,美国第一次全国健康与营养监测调查(NHANES I)显示,居民尿碘中位数为320微克/升,1988~1994年,美国第三次全国健康与营养监测调查(NHANES Ⅲ),居民尿碘中位数下降到145微克/升。下面我们讨论了一些可能的解释,但居民碘日常摄入量降低的原因仍不十分明朗,对碘摄入量不足导致危害的担忧促使美国开展了进一步的持续性监测。 2001~2002年,美国全国健康与营养监测调查发现,居民尿碘中位数保持在165微克/升” 证据图片: 美国为什么规定碘酸钾只能用于给牲畜补碘? 美国为什么规定碘酸钾只能用于给牲畜补碘? 三、美国人的补碘政策不会造成补碘过量 美国的补碘是自愿补碘,而且食品和餐饮业是不用碘盐的,只有自己在家做饭的时候才有可能用上碘盐的。美国是用碘化钾补碘,碘盐的含碘量46毫克/公斤。碘化钾易挥发,从出厂,经过运输、销售、烹调后人体吸收最多一半左右。美国人的食盐消耗量是3——6克,因此一个美国人即使全部在家自己做饭,即使全部用碘盐,即使碘盐里的碘没有任何损失,每天从碘盐里获得的碘也就是141-282微克,其尿碘水平不可能达到320微克/升以上。因此美国从1923年补碘开始到1970年的47年中从来不担心补碘过量,这47年也从来没对美国人进行尿碘水平的检测。 但是当时的检测结果显示美国人的尿碘水平大大超过了正常的水平,于是美国开始查找碘过量的原因。 四、美国人尿碘超标的原因 造成美国人补碘过量的原因很多,下面简述主要原因: 1、面包里添加了碘酸钾 美国主食以面包为主,面包里添加了碘酸钾。添加碘酸钾并不是为了补碘,而是为了让面包防腐保鲜,因此造成美国人补碘过度。 【论文题目】《美国的碘营养现状》 【作者】波士顿大学医学院 伊丽莎白·珀斯 【文献来源】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2008年 【摘要】 食用大量的烤制面包可能是美国居民碘摄取的另一个主要途径。碘酸盐保鲜剂被添加到市售的烤面包中以保持新鲜并延长存储期。60年代,碘酸盐面包保鲜剂被广泛应用。1965年伦敦等地区相继报道了这种面包是日常摄取碘的主要来源之一。60年代,美国将其视为可以降低放射性碘吸收的部分原因。出于对碘过量的忧虑,现在许多面包房减少使用碘酸盐面包保鲜剂。 美国为什么规定碘酸钾只能用于给牲畜补碘? 2、牛奶含碘量高 美国人牛奶消耗量很大,在挤奶时用含碘的消毒剂消毒,不可避免的会有碘被混到牛奶里。 3、面包炉清洗剂含碘 【论文题目】《关于碘盐的事实与真相》 【作者】李珊珊 【文献来源】《科学与文化》杂志 2010年12期 【摘要】 国际碘缺乏病防治委员会的一份文件提到,美国曾一度因面包炉清洗剂含碘,导致很多民众每日摄碘量长达10多年处于日均500微克以上,该委员会就此得出结论:“从这件事上看,(碘过量并非威胁公共卫生的紧迫问题),我们有的是时间,好好策划,小心解决这个问题。” 美国为什么规定碘酸钾只能用于给牲畜补碘? 4、很多含碘食品,保健品不标注含碘量 美国食品只有食盐标注了碘含量,其他食品、保健品都没标注碘含量,很多人吃了很多含碘高的食物和保健品,造成碘摄入量过高,引起了补碘过度 上述四个原因是造成美国人补碘过量的主要原因。 五、美国政府怎样对待尿碘超标? 面对美国人尿碘超标,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立即研究碘化钾和碘酸钾过量的危害 美国研究碘摄入过量是不是癌症高发的一个原因?出生率下降与碘摄入过量有没有关系?造成危害的是碘化钾还是碘酸钾等等一系列问题,美国专家进行了实验和研究。为了验证这个补碘‘安全线’,1969年,美国曾利用监狱犯人进行过一次强制补碘实验——他们给犯人供应含碘量为1000-2000毫克/升的饮用水,实验进行了5年,受试者并无异样”。这个实验证明用碘化钾补碘过量的反应是很慢的,五年了还没有明显变化。那么造成美国补碘过量并出现危害 的罪魁祸首只能是碘酸钾了。 2、想方设法降低碘摄入量 当美国发现美国人碘摄入量过高后,积极采取了六项有利措施,使尿碘下降到正常范围。 (1)现在许多面包房减少使用碘酸盐面包保鲜剂。限制面包碘酸钾的添加量,降低面包的含碘量。2002年,对波士顿地区超市中测试18种不同面包的碘含量(9),有3种面包(316至587微克/每片)的含碘量大于300微克/每片,有17个品牌面包含碘量均值为10微克/每片。 (2)烤炉的消毒不用碘制剂,因烤炉消毒引起的面包含碘量增加的现象大大减少了。 (3)1965~1980年,牛饲料的变化使美国牛奶中碘含量增加了3~5倍。1986年起,政府限制牛饲料中有机乙二胺吲哚碘(EDDI)的填加量,使牛奶中碘含量降低 (4)碘曾被用于挤奶前后奶牛乳头及乳腺的清洗和碘伏氟消毒,而使牛奶的碘含量增加,现改为其他消毒方式,降低了牛奶的含碘量。 (5)美国居民增加了对非碘盐加工的方便食品或半成品的摄入,也是碘摄入量降低的一个原因。 (6)美国也是用食盐加碘的办法补碘,控制血压而推荐减少摄盐量,从而降低碘的摄入量 3、加强碘营养水平检测 美国从1923年补碘开始到1970年47年中间从来没进行尿碘水平检测,这次检测发现美国人尿碘严重超标,已经出现不良后果。经过此次教训,美国每两三年进行一次尿碘测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45年保持尿碘水平在150微克/升左右 美国从1970年后加强了碘营养水平检测,严格控制美国人的碘摄入量,从1970年后到现在,45年美国人的尿碘水平一直保持在150微克/升左右 六、美国为什么不允许用碘酸钾对人补碘? 综合上述原因,美国不用碘酸钾补碘的主要原因有如下三个方面: 1、从毒性考虑 (1)碘酸钾的毒性远高于碘化钾 碘化钾属于微毒的纯化学药品,大鼠半致死量为2779mg/kg,碘酸钾为具有中等毒性的纯化学药品,半致死量为136mg/kg。碘酸钾的毒性远远大于碘化钾。 (2)美国专家谈碘酸钾的毒性 【论文题目】《碘酸钾与碘酸钠的毒理学:小鼠中急性毒性》 【作者】Stewart H. Webster et al. 【机构】美国国家关节炎和代谢疾病研究所 【文献来源】美国《宠物杂志》,1957年6月第120卷2期171-178 【摘要】 对小白鼠进行了单一剂量急性毒性实验,使用碘酸钾与碘酸钠及其对应碘化物,导致下述结论: 服用足够量,碘酸钾造成中毒与死亡。某些情况下,死亡由于肾损害与保留非蛋白氮造成。溶血效应由血红蛋白尿体现,而且组织学检查显示,肾脏中血红蛋白和含铁血黄素沉积。 摄入碘酸钾或碘化物后24小时内出现非特异性脂肪内脏改变。禁食动物中发生相似的变化。 口服碘酸钾,在140至500 mgm./kgm剂量,经常提高胃内容物的pH值。这往往伴随着壁细胞退行性变化。这种损伤是短暂的,因为摄入碘酸钾24小时后胃粘膜的组织学外观以及pH值恢复正常。腹腔内和静脉注射碘酸钾对胃pH值的影响很少。 碘酸钾的毒性随不同途径服用方式区别很大;小鼠禁食(夜间喂食锯末)的口服碘酸钾的半致死量(LD50)为腹腔内服用碘酸钾的半致死量(LD50)的六倍。碘酸钾与碘酸钠的口服毒性类似,其腹腔内服用毒性也类似;碘酸钾成分的口服毒性对体重、体轻无论雄性或雌性小鼠差不多相同,而且对刚断奶动物毒性并不增加。 (3)美国碘酸钾生产企业谈碘酸钾的危害 【论文题目】《碘酸钾粉末安全数据清单》2012-08-31更新 【作者】Columbus Chemical Industries, Inc公司 【机构】 Columbus Chemical Industries, Inc公司 【文献来源】Columbus Chemical Industries, Inc公司网站: http://www.columbuschemical.com/MSDS/SDS/Potassium Iodate - Powder - ACS 4360.pdf 【摘要】 碘酸钾粉末的慢性毒性:可能对下述器官造成损伤:肾脏、肝脏、中枢神经系统。致畸性:怀孕期间暴露于过量碘酸钾可能产生胎儿甲状腺功能减退。 (4)美国碘酸钾生产商Alfa Aesar公司》确认碘酸钾的毒性 【论文题目】《材料安全性数据清单:碘酸钾》2009-06-19 【作者】Alfa Aesar公司,Johnson Matthey公司之分公司 【机构】 Alfa Aesar公司,Johnson Matthey公司之分公司 【文献来源】美国Anoka-Ramsey社区学院化学系网站 【摘要】 亚急性至慢性毒性:碘酸化物对眼睛、皮肤、呼吸与胃肠道造成刺激。接触可能造成恶心、呕吐、腹泻或皮疹。 额外毒理学信息:据我们所知,这种物质的急性与慢性毒性并非完全清楚。 (5)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承认从来没有对碘酸钾的致癌性进行过试验 【论文题目】《碘酸钾的毒理学》 【作者】H. Bürgi et al. 【机构】 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 瑞士Berne大学病理学系, 瑞士Interkantonale Kontrollstelle fur Heilmittel (IKS) 【文献来源】瑞士《甲状腺杂志》,第11卷5期,2001 多次重复剂量与慢性毒性:暴露于饮用水中溶解的碘酸钾的动物中毒性有某种程度冲突性的证据。 生殖毒性:试验碘酸钾生殖毒性的正式试验计划不存在。 基因毒性:对碘酸钾的基因毒性与基因突变活动性的数据稀缺。 致癌性:从来没有对碘酸钾的致癌性进行过试验。 (6)《碘酸钾致视网膜病变》 【作者】Apichart Singalavanija et al. 【机构】泰国曼谷Mahidol大学医学院眼科 【文献来源】泰国《眼科学杂志》,07/1994; 72(4):513 - 519. 【摘要】 患者碘酸钾中毒的病例。喝了高剂量碘酸钾溶液后,患者发生了恶心、呕吐、腹泻和视力模糊。两只眼睛的视力是只能看到手运动。眼底检查可显示视网膜水肿与随后的黄斑色素改变,以及视网膜色素聚集,类似于色素性视网膜炎。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和电生理学的研究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感光细胞退行性改变。 (7)《碘酸钾毒性致视网膜病变五个病例报告》 【作者】Singalavanija A et al. 【机构】泰国曼谷Mahidol大学医学院眼科 【文献来源】泰国《视网膜杂志》,2000年;20(4):378-83. 【摘要】 碘酸钾(KIO3)是一种碘盐,在甲状腺肿流行区域用做补碘剂。人群中超量摄入KIO3极其稀罕。作者们报告了摄入过量碘酸钾造成急性视力丧失的不寻常情况下的视网膜毒性。 (8)碘酸钾不是甲状腺细胞膜脂质潜在的保护剂 【论文题目】《碘化钾,而不是碘酸钾,作为潜在的保护剂对抗猪甲状腺膜脂质的氧化损伤》 【作者】Magdalena Milczarek et al. 【机构】 波兰Łódź医科大学肿瘤内分泌学系,波兰Łódź医科大学内分泌学与代谢疾病系, 波兰母亲纪念医院 【文献来源】波兰《甲状腺研究》,2013年8月30日;6(1):10(Thyroid Res. 2013 Aug 30;6(1):10) 【摘要】 结论 碘化钾(potassium iodide),在一般推荐的碘预防剂量使用,可防止甲状腺膜脂质的氧化损伤。碘过量的毒性作用可能源自它导致促氧化作用。碘酸钾(potassium iodate)对甲状腺膜脂质的氧化损伤,不具备任何直接的有益影响。这对于碘酸钾(potassium iodate)在碘(缺乏)预防中的效用构成一个额外的质疑性因素。 2、从历史应用考虑 到1970年,全世界采用食盐加碘的国家有27个,其中用碘化钾的国家是18个国家,基本都是发达国家;用碘酸钾的国家只有9个,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 3、从应用时间考虑 全世界从1922年应用碘化钾补碘到1970年已经应用了48年,而碘酸钾用于补碘的历史到1970年只有20年,因此从可靠性来说,还是应该用碘化钾。 因此从上述三方面考虑。为了美国人民的健康补碘,美国只允许用碘化钾对人补碘,而对牲畜补碘可以用碘酸钾。 七、预防核辐射也禁止应用碘酸钾 美国非常了解碘酸钾的危害,不但在人类补碘方面不允许使用碘酸钾,在预防核辐射中也禁止应用碘酸钾。 1、碘化钾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治疗放射性碘污染的唯一治疗措施 【论文题目】《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对福岛核电站事故的答复》(2014年3月更新) 【作者】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 【机构】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 【文献来源】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官方网站 http://www.fda.gov/newsevents/publichealthfocus/ucm247403.htm?mkt_tok=3RkMMJWWfF9wsRokv6zOZKXonjHpfsX56eQpXqa3lMI/0ER3fOvrPUfGjI4DRMdnI+SLDwEYGJlv6SgFS7jNMbZkz7gOXRE= 【摘要】 碘化钾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治疗放射性碘污染的唯一治疗措施。 2、世界卫生组织《核事故后稳定碘预防的指导原则》对碘化钾与碘酸钾进行比较后的结论 【论文题目】《核事故后稳定碘预防的指导原则》 【作者】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 【机构】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 【文献来源】世界卫生组织官方网站, 1998-10-19,第17页 【摘要】 碘化钾(KI)是两者中的优先选择,因为碘酸钾(KIO3)的缺点是肠道刺激更强。 3、世界卫生组织(WHO)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1998年10月19日发表《核事故后稳定碘预防的指导原则》对碘化钾与碘酸钾进行比较后的结论 【论文题目】《核事故后稳定碘预防的指导原则》 【作者】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 【机构】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 【文献来源】世界卫生组织官方网站, 1998-10-19,第17页 【摘要】 碘化钾(KI)是两者中的优先选择,因为碘酸钾(KIO3)的缺点是肠道刺激更强。 综上所述,美国政府以人为本,从补碘的安全性考虑,对人补碘只允许用碘化钾,碘酸钾只能用于牲畜。


补碘条例大修 全民补碘转向科学补碘

赵永红  发表于2018-05-24 08:58:35.0


 

实施24年首次整体修订;最新监测结果显示,全国碘营养状况总体适宜,无省份出现人群碘摄入过量 5月15日,上海一超市销售的食盐。作为“全民补碘”的发端,《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在施行24年之后迎来整体修订。图/视觉中国  5月15日,上海一超市销售的食盐。作为“全民补碘”的发端,《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在施行24年之后迎来整体修订。图/视觉中国   作为“全民补碘”的发端,1994年施行至今的《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将迎来首次整体修订。5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公布了征求意见稿全文,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全民补碘实施20余年,政策支持者和反对者的拉锯战持续至今,争议的焦点集中于一刀切补碘是否会导致部分人群碘过量。   本次征求意见稿明确“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和差异化干预、科学与精准补碘”的原则,强调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科学指导其选择食用加碘食盐或不加碘食盐,或选择不同浓度的加碘食盐。此外,无碘盐将不再需要凭处方购买,食品加工也不再强制使用碘盐,但需注明所用加碘食盐的碘含量水平。   现状   部分市民已停吃碘盐多年   拿起、放下、再拿起,北京朝阳区一家大型超市的食盐货架前,一位消费者正在做艰难的抉择。深井岩盐、海藻盐、地中海海盐、天然海晶盐、澳洲天然海盐、竹盐……产自北京、天津、江苏、福建、重庆、青海等多个地区、多种品类的食盐在她面前一字排开。   2016年,国务院印发《盐业体制改革方案》,要求在确保碘盐覆盖率的同时,满足特定人群非碘盐消费需求。近两年,部分城市逐步放宽无碘盐购买限制,曾经需凭医生处方才能购买的无碘盐,如今已常驻一些大型超市的货架。   记者注意到,中国盐业公司生产的无碘盐外包装背面标明了“本产品仅适宜高碘地区居民和不宜食用碘盐人群,请遵医嘱谨慎购买”。   电商网站的无碘盐销量也很可观。中盐公司淘宝旗舰店“无碘精制食用盐”月销量近万包。商品评价显示,不少消费者因患甲状腺疾病须吃无碘盐,也有人因为“听说吃碘盐对身体不好”而购买无碘盐。   王梦(化名)的父亲在四年前一次例行体检中被查出甲状腺癌,自那以后王梦一家再没吃过碘盐。   这并非孤例。河北的唐伊(化名)也已多年不吃碘盐,她妈妈是当地一家二甲医院的医务工作者,“我妈说现在不缺碘了,没必要吃碘盐。”   统计数据或许反映了市民对“碘过量”的担忧。2011年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报告显示,有4个省份合格碘盐食用率不到90%,既包括过去合格碘盐食用率一直较低的西藏和甘肃,也包括新发现的偏低省份,如北京、上海。2014年监测报告显示,有10个省份合格碘盐食用率低于90%,19个省份发现孕妇碘摄入不足。   争议   长期补碘或导致“碘过量”   中国曾是碘缺乏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1994年,《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规划纲要》相继出台,规定除高碘地区外,逐步实施向全民供应碘盐;全国所有食用盐全部加碘;市场只允许销售加碘食盐。   作为维持甲状腺功能的重要微量元素,碘长期摄入不足可引起碘缺乏病,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地方性克汀病,即俗称的“大脖子病”和“呆小症”。   2000年,在推行全民普遍食盐加碘政策5年多后,中国实现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至今持续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状态。但不加区分的“全民补碘”,从一开始便备受争议。   “碘摄入量显著增加的同时,全国各地内分泌临床医师普遍反映各类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中国医科大学内分泌研究所所长滕卫平是食盐加碘政策的研究者,也是国家卫健委日前发布的《中国居民补碘指南》主要编写者之一,他在发表于2010年的一篇研究文章中写道。   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花亚伟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十多年前,日益增多的甲状腺疾病患者引起了他的注意。此后,花亚伟联合浙江省肿瘤医院开始了小样本量的跟踪对比研究,他想弄明白,长期补碘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去年,花亚伟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提交了关于调整食盐加碘政策的提案。他指出,长期补碘会出现一些人群碘过量的现象,人体摄入过量碘会引起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   调整   从“一刀切”到因地制宜   在建议调整全民补碘政策的声音之外,也有学者希望全面叫停。   曾参与推动取消面粉增白剂的原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高级工程师谢华民就是其中之一。自2010年前后呼吁废止条例至今,谢华民已和碘盐“死磕”近十年。   在她看来,一个不容忽视的国情是,中国人吃得太咸了。按照《中国居民补碘指南》,如果食盐碘量水平为25mg/kg,每天摄入5克食盐,就能达到一般人群碘推荐摄入量——每天120微克。但目前中国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为10克。“这还不包括加工食品里添加的碘盐。每天吃那么多盐,碘摄入量能不超标吗?”谢华民颇为担心。   实际上,全民补碘以来,中国先后7次对全国居民碘营养状况等进行动态监测,并分别于1996年、2000年、2012年三次下调食用盐碘含量,并授权各省根据当地人群碘营养状况,选择适合本地情况的盐碘浓度。   此后,各地采取了不同的盐碘含量标准。北京等15省份选择25mg/kg;天津等12省份选择30mg/kg;黑龙江等4省份选择25mg/kg供普通人群食用、30mg/kg供孕妇等特定人群食用。   回应   官方多次否认碘过量质疑   针对“碘过量”的质疑,国家卫健委曾多次表态:我国大部分地区外环境几乎都缺碘。外环境缺碘现状很难改变,如停止补碘,人体内储存的碘最多维持3个月,如果不长期地、持续地坚持补碘,碘缺乏病就会卷土重来,因此要长期坚持食用碘盐。   不过,花亚伟认为,“随着公众饮食习惯的改变,含碘丰富的肉食品、蛋类、乳制品和海产品等食物频繁走上百姓餐桌,碘完全可以从日常饮食中获得补充。”   今年1月,花亚伟的提案有了回音。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官网公开答复:据最新2016年监测结果显示,全国人群碘营养状况总体处于适宜水平,没有省份出现人群碘摄入过量(儿童尿碘中位数大于300μg/L)。   尿碘是衡量碘总体水平的指标,通过检测尿液中的碘含量可判断碘摄入量是否适宜。世卫组织(WHO)推荐使用尿碘中位数作为碘营养状况判定指标。由于测定学龄儿童尿碘较为便利,并且数值界值与成年人相同,常用来替代一般人群碘营养水平。   “我国实行全民补碘政策20多年间,经历6年碘过量、8年碘超足量,目前处于碘充足状态。”滕卫平在2017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年会上总结说。   2014年全国监测结果支持了这一结论。监测显示,我国儿童尿碘中位数为197.9μg/L,位于WHO标准“碘充足”(100-199μg/L)区间。   变化   修订强调“科学、精准补碘”   进入2018年,施行24年之久的《条例》迎来整体修订。   5月15日,国家卫健委官方网站公布了《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目前仍在征求意见阶段。意见稿第三条在旧《条例》基础上增加“消除碘缺乏危害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和差异化干预、科学与精准补碘的原则”。   此外,旧《条例》中凭医生处方购买无碘盐的规定,改为“因疾病等情况不宜食用加碘食盐的,在医师指导下选择未加碘食盐”;食品加工也不再强制使用加碘食盐,但要在加工食品标签上注明碘含量水平。   征求意见稿发布后,花亚伟准备提交反馈意见。他希望今后医疗机构可以为有需求者提供尿碘检测服务,从而清楚了解自身是否缺碘、缺多少碘,市场提供碘盐、无碘盐、低碘盐方便消费者自行选择,既让补碘更科学精准,也赋予公众更多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新京报记者 许雯


用图文帖子回复 用所见即所得帖子回复
用 户 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标    题  
标题图标  
无图标 原创 转贴 文章 问题 主意 请进 注意
你好 赞扬 反对 喜欢 不爽 有趣 无聊 好奇 疲倦
摆谱 高兴 忧愁 吐舌 发愁 挤眼 生气 大笑 大哭
晕倒 弱智 急死 鬼脸 羞涩 傻笑 伤心 痛苦 恶魔
帖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