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赵氏族谱网>>小憩驿站

 主题:三国魏之朝阳陵是首阳陵的陪陵  赵德林

赵永红  发表于2014-11-01 10:22:06.0


 

三国魏之朝阳陵是首阳陵的陪陵 赵德林 论文提要 甄后(公元182—221)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女性,一般认为河北临漳县灵芝村的甄后墓就是三国魏时甄后的朝阳陵。本人从甄后墓的名称、修墓时机、修墓主持人、郭后墓位置等方面论证了朝阳陵很可能是首阳陵的陪葬,而灵芝村这个墓很可能是卞太后的假墓. 关键词:甄后 郭后 卞太后 首阳陵 朝阳陵 魏明帝 魏文帝文昭皇后甄氏(公元182—221年),名甄洛,又名甄宓,是三国时又一绝色美女,曹植《洛神赋》中的女主角就是她。据《三国志•魏书•后妃传》(卷五),甄氏是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人,汉太保甄邯的后代,父亲是上蔡令甄逸。甄洛3岁丧父,9岁时因爱读书写字,被哥哥们嬉笑为未来的“女博士”。10岁时,天下大乱,甄家趁机用屯积的粮食换回大量珍宝。甄洛对母亲说:“今乱世而多买珍宝,匹夫无罪,怀璧为罪。又左右皆饥之,不如以谷振(赈)给亲族邻里,广为恩惠也。”全家都认为甄洛讲得对,接受了她的意见。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甄洛是一位漂亮,而又很有头脑的女性。但甄氏嫁与曹丕前,并非处女之身。早在建安年间,袁绍便将甄洛娶给自己二儿子袁熙做媳妇了。袁熙出任幽州刺史,甄洛留下没有随行,留下来侍奉婆婆刘氏。这一留下,使甄洛成了曹操的儿媳妇。甄氏能成为曹家的女人,里面故事就多了。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攻破了袁绍的老巢邺城,把他的家也抄了。城破时,甄洛和婆婆刘氏坐在家中正堂上,曹丕进屋后甄洛很恐惧,被发垢面,伏在婆婆膝盖上啼哭。刘氏自缚双手,等候发落。曹丕问刘氏,你为什么要这样?让新媳妇抬起头来。甄洛一抬头,当即把曹丕的魂给勾了,眼都看直了,赞叹不已。随后进来的曹操见到这个情况,知道儿子看中甄洛,就把她娶给曹丕了。 上面是《魏略》上的说法。《世语》上则是这样说的,曹丕看到甄洛“姿貌绝伦”,便有意娶甄洛为妻,甄洛很紧张,婆婆刘氏告诉她,你不要怕,他怎不了你呢。于是甄洛跟曹丕走了,后被纳为妻,并不是曹操给儿子娶的媳妇,而是曹丕自己先下了手。为何曹丕要先下手,原来曹操也看中了甄洛这个绝色女子。据说曹操听说曹丕娶了甄洛大为震怒,后来在卞氏的再三劝慰下,曹操只好接受了这一婚姻事实,这就是“曹丕乘乱纳甄妃”的故事。此后曹操对甄洛一直“比较关心”,民间遂有传说,曹操与甄洛“有一腿”。 甄洛改嫁曹丕后,亦如当年侍奉袁绍妻子刘氏一样,对曹操的妻子,即新婆婆卞氏也很孝敬,是难得的品貌俱佳女人。但甄洛却没有善终,初期曹丕与甄洛的感情还是很牢固的,被纳次年(公元205年)便生下一子曹睿,即后来的魏明帝,还有一女东乡公主。曹睿是个早产儿,这为甄洛埋下了祸根。在曹丕有了郭女王、李贵人、阴贵人,这些更年轻貌美女人,甄洛渐渐失宠。作为一个女人,基本的吃醋还是知道的,于是说了不少埋怨曹丕的话。结果,居住在洛阳曹丕一气之下,将甄洛打入冷宫,赶到了邺城。 这段郭女王搞跨甄氏的事情,熟读三国的人都应该知道的。接下来就简单了,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六月,甄洛被赐死。据说,甄洛不肯喝下毒酒,曹丕新宠郭女王将糠塞她口中,趁她难以喘息的当儿,再强行灌下毒酒,甄洛就这样被活活整死了,时年40岁。 甄洛死后一个人孤葬于邺城附近,具体地点在临漳县灵芝村,曹丕本人死后则葬在离洛阳近、今渑池县境内的首阳山。或许曹丕是有意让甄洛在阴间再品尝孤独的滋味。 甄洛初葬地并不在灵芝村,而在铜雀台北东10公里处的章里集一带,那里是袁绍家族墓地。甄洛生前并不是皇后,母以子贵,在儿子曹睿做了皇帝后,翻身了,被追谥为“文昭皇后”,并建庙祭祀。在营建宗庙时,开工奠基时挖到一块玉玺,上书“天子羡思慈亲”,曹睿为之动容,对生母的思念很强烈了。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十一月,以甄后陵太小为由,在灵芝村一带建了规模很大的陵墓——朝阳陵,将甄洛迁葬陵内。 据《临漳县志》注引《隶续》,北宋赵煦当皇帝的绍圣年间,邺城附近的农民在耕地时,发现了一件甄洛文物,镌刻有“文昭皇后识坐版函”8个字的版函。版函是古代一种用来盛放诗文或信件的木制盒子,这只版函当是曹睿追尊其母,改葬时置于陵庙之中的物品。晚清时,嘉兴太守林衡的父亲任官时经临漳,请人将函盖上的8个隶字临摹下来,遂传于世。清乾隆《彰德府志》中所插绘的漳县图,上面有明确字样——“魏武帝陵”,而且与“甄后陵”靠在一块,呈“翁媳陵寝互倚傍”状。河北曹操墓研究学者刘心长先生认为,这张图并不可信,不足为凭,曹操“暗恋”儿媳妇没有道理。那么,清乾隆《彰德府志》为何要这样绘图?笔者推测,很可能就上述曹操与甄洛不清不白关系,清代的笔杆子为此想当然了,遂在图上让“有情人终成眷属”,让甄氏在阴间与喜欢她的公公曹操重续旧情——实际上,这是清人在绘图上向后人讲述了曹操的“黄段子”呢。 历史学者徐作生先生20年前曾到实地考察,看到甄洛陵庙已毁,蒿草长得比人还高,周围残瓦和石柱础遍地皆是。陵早已被盗墓贼光顾过,墓上封土已削去大半,露出一个大窟窿,里面残砖交错,砖上满是青苔。如今“甄后陵”情况又不一样的,已成了当地的一大景点。 这个墓真的是朝阳陵吗?我认为不是。从魏明帝给甄后所修陵墓的名称、时机、主持人以及郭后墓等四方面来看,魏明帝很可能把朝阳陵修成了首阳陵的陪陵。灵芝村的这个墓不是甄后墓,从出土的镌刻有“文昭皇后识坐版函”8个字的版函看,似乎是生前与甄后关系好、与甄后相依为曾生活在一起的某个女人。 一、陵墓名称 曹丕墓名叫首阳陵,甄后墓叫朝阳陵,首阳和朝阳意思很接近。那么魏明帝给甄后墓取名朝阳陵,表面上无非是说甄后是曹丕的皇后,但也可能暗示了两墓的位置关系,就是在同一地方! 二、修墓时机 《三国志》魏书五.后妃传第四,“明帝即位,有司奏请追谥,使司空王朗持节奉策以太牢告祠于陵,又别立寝庙。魏书载三公奏曰:“盖孝敬之道,笃乎其亲,乃四海所以承化,天地所以明察,是谓生则致其养,殁则光其灵,诵述以尽其美,宣扬以显其名者也。今陛下以圣懿之德,绍承洪业,至孝烝烝,通於神明,遭罹殷忧,每劳谦让。先帝迁神山陵,大礼既备,至於先后,未有显谥。伏惟先后恭让著於幽微,至行显於不言,化流邦国,德侔二南,故能膺神灵嘉祥,为大魏世妃。虽夙年登遐,万载之后,永播融烈,后妃之功莫得而尚也。案谥法:‘圣闻周达曰昭。德明有功曰昭。’昭者,光明之至,盛久而不昧者也。宜上尊谥曰文昭皇后。”是月,三公又奏曰:“自古周人始祖后稷,又特立庙以祀姜嫄。今文昭皇后之於万嗣,圣德至化,岂有量哉!夫以皇家世(祀)之尊,而克让允恭,固推盛位,神灵迁化,而无寝庙以承享(礼),非所以报显德,昭孝敬也。稽之古制,宜依周礼,先妣别立寝庙。”并奏可之。太和元年三月,以中山魏昌之安城乡户千,追封逸,谥曰敬侯;適孙像袭爵。四月,初营宗庙,掘地得玉玺,方一寸九分,其文曰“天子羡思慈亲”,明帝为之改容,以太牢告庙。又尝梦见后,於是差次舅氏亲疏高下,叙用各有差,赏赐累钜万;以像为虎贲中郎将。是月,后母薨,帝制缌服临丧,百僚陪位。四年十一月,以后旧陵庳下,使像兼太尉,持节诣鄴,昭告后土,十二月,改葬朝阳陵。像还,迁散骑常侍。” 也就是说,明帝一当上皇帝就大张旗鼓地追谥母亲甄后为文昭皇后。甄后的身份既然提升为皇后了,她的陵墓肯定不匹配了,为何不马上改修呢?而要等到太和四年十一月才改修呢?原来能制约他的人卞太后于当年五月死去了,七月刚刚安葬了卞后。本来,给母亲修墓又不是见不得人的事,为何要躲着卞太后呢?只有一个理由,就是把甄后墓修成首阳陵的陪葬。曹丕在其《终制》里讲“盖舜葬苍梧,二妃不从,延陵葬子,远在嬴、博,魂而有灵,无不之也,一涧之间,不足为远。若违今诏,妄有所变改造施,吾为戮尸地下,戮而重戮,死而重死。”,那么把甄后墓修成曹丕是明显违反曹丕的《终制》的,魏明帝这样做是对父亲曹丕杀害母亲甄氏的报复。 “四月,初营宗庙,掘地得玉玺,方一寸九分,其文曰“天子羡思慈亲”,明帝为之改容,以太牢告庙。”,这个玉玺出现的时机太不寻常了,真的会天赐玉玺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个玉玺可能就是明帝自己找人埋的,为将来修朝阳陵做准备。卞太后是五月去世,四月时,卞后的身体应该已大不行了,时日无多。所以明帝动了重修甄后墓的想法。本来重修甄后墓卞太后是不会反对的,但把朝阳陵修成首阳陵的陪陵的话,卞太后是绝不可能答应的! 三、修墓主持人 给甄后追谥时的主持人是司空王朗,可是给甄后改陵的主持人是明帝舅舅像,这样就把公事变成了私事,而且舅舅像的官职又不高,营陵后,才迁散骑常待,与营甄后陵这样的大事太不相称。这就说明,把公开改葬甄后变成了秘密的事。只有把新的甄后墓弄成曹丕的陪陵,才解释得通。 四、郭后墓 郭后于青龙三年春,后崩于许昌,以终制营陵,三月庚寅,葬首阳陵西。魏略曰:明帝既嗣立,追痛甄后之薨,故太后以忧暴崩。甄后临没,以帝属李夫人。及太后崩,夫人乃说甄后见谮之祸,不获大敛,被发覆面,帝哀恨流涕,命殡葬太后,皆如甄后故事。汉晋春秋曰:初,甄后之诛,由郭后之宠,及殡,令被发覆面,以糠塞口,遂立郭后,使养明帝。帝知之,心常怀忿,数泣问甄后死状。郭后曰:“先帝自杀,何以责问我?且汝为人子,可追雠死父,为前母枉杀后母邪?”明帝怒,遂逼杀之,敕殡者使如甄后故事。魏书载哀策曰:“维青龙三年三月壬申,皇太后梓宫启殡,将葬于首阳之西陵。哀子皇帝叡亲奉册祖载,遂亲遣奠,叩心擗踊,号咷仰诉,痛灵魂之迁幸,悲容车之向路,背三光以潜翳,就黄垆而安厝。呜呼哀哉!昔二女妃虞,帝道以彰,三母嫔周,圣善弥光,既多受祉,享国延长。哀哀慈妣,兴化闰房,龙飞紫极,作合圣皇,不虞中年,暴罹灾殃。愍予小子,茕茕摧伤,魂虽永逝,定省曷望?呜呼哀哉!” 明帝这么恨郭后,如果没有把其母甄后墓朝阳陵修成首阳陵的陪陵?又岂会按《终制》将郭后葬于首阳陵涧西?!只有在把朝阳陵修成首阳陵的陪陵后,这样安葬郭后才合道理--郭后比甄低一等! 那么灵芝村这个所谓的朝阳陵到底是谁的墓呢?我觉得很可能是魏明帝为卞太后修的假墓。曹丕为曹操修了两个墓:邺城曹操高陵和洛阳曹操高陵,邺城曹操高陵是假墓,是曹魏官方宣称的曹操墓,洛阳曹操高陵是真的曹操墓,是暗中搞的,外人不知道的。那么卞太后死后就给魏明帝带来一个问题,把她陪葬邺城曹操高陵还是把她埋在洛阳(陪葬洛阳曹操高陵)?显然把她陪葬邺城曹操高陵的话,那对卞太后是多么的残酷,可是把她埋在洛阳的话,又会使人怀疑邺城曹操高陵是假的,真的曹操墓在洛阳。所以魏明帝也按曹丕安葬曹操的办法安葬卞太后,就是在邺城为卞太后修假墓,暗中却把卞太后埋在了洛阳!清乾隆《彰德府志》中所插绘的漳县图,上面有明确字样——“魏武帝陵”,而且与“甄后陵”靠在一块,呈“翁媳陵寝互倚傍”状。这个甄后陵是卞太后墓的话,这样布局就顺理成章了!当然这魏武帝陵并非曹丕修的邺城曹操高陵,而很可能是宋朝修的曹操墓,和被毁的邺城曹操高陵位置差不多。 主要参考文献 1、《三国志》魏书五; 2、《甄后•甄后诗•甄后墓》,江达煌,《殷都学刊》1992年04期。 朝阳陵.doc

 


用图文帖子回复 用所见即所得帖子回复
用 户 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标    题  
标题图标  
无图标 原创 转贴 文章 问题 主意 请进 注意
你好 赞扬 反对 喜欢 不爽 有趣 无聊 好奇 疲倦
摆谱 高兴 忧愁 吐舌 发愁 挤眼 生气 大笑 大哭
晕倒 弱智 急死 鬼脸 羞涩 傻笑 伤心 痛苦 恶魔
帖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