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斋文学论坛>>文学创作>>诗词曲联

 主题:之襄集.噉饭闲谈(一)

莫大也  发表于2001-06-15 04:43:20.0


 

之襄集.噉饭闲谈(一)   唐人无诗话,诗话肇始于宋,自有诗话而诗亡矣。-----   诗话者何?宋许彦周谓:“诗话者辩句法、备古今、记盛德、正讹误也。”吾生性迂阔疏懒,于思涩滞,于笔拙迟,故不敢以诗话名之,且作闲谈。曩时尝有友谓予曰:“汝向日何为?”予曰:“一则温饱,再则温饱。”友曰:“倘饱食终日何为?”予曰:“宴卧闲谈。”呜呼!吾日为生计,夜陷网络,左右牵萦,未有闲暇,稍一周旋,便已黄昏,略作闲谈,天显微明,惟叹日晷浸短矣。加之学识譾陋,率尔操觚,虽是噉饭闲谈,然则摸象盲人揣籥为日矣。   耳食纷纷说开宝,几人眼见宋元诗----   自宋以来之诗话,论考据,争门户,标宗旨,分奴主,诗话乎?自谓诗之话也。何耶?神宗熙宁间欧阳修之《六一诗话》,司马光之《续诗话》皆笔记,乃诗之品评,故实。《东坡诗话   》《东坡谈诗录》乃后人所集坡公与门人之谈也,皆无大旨。《后山诗话》出,及至南宋初之诗话,实为元祐,绍述二党之争也。元祐也者,承欧阳修,司马光之系统也,苏轼也。绍述也者,荆公也。此由政坛之对立及至诗坛之对立,东坡重之气格,荆公尊之修辞。初坡公门下山谷,往往非难荆公之诗,《冷斋夜话》之:“此老论诗不失解经旨趣,亦何怪耶?”《后山诗话》之:“荆公之诗,暮年方妙,然格高而体下......然学二谢失之巧尔。”若此之类。附王党之魏泰抑黄,其《临汉隐居诗话》云山谷之诗曰:“一二奇字,缀葺而成诗,自以为工,其实所见之僻也,故句虽新奇,而气乏浑厚。”北宋诗话可谓苏天下也,间属苏黄者,僧惠洪之《冷斋夜话》,许顗之《许彦周诗话》略举一二,承荆公一脉者,惟叶梦得之《石村诗话》。   善哉,诗话犹此,诗何以堪。溯诗一源,不离《诗经》,真乃至情至诚,子云:“温柔敦厚,《诗》教也.”实证《诗》之世,乃上古淳朴之世也。然《诗序》云:“敬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呜呼先王,民之何存欤?诗之何存欤?   直饶万里无云,青天也须吃棒-----   礼教可杀人也,道德亦可灭诗矣。流风所及,迨至中唐,韩愈独起复古,不云乎:“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虽立道德与文之本末,然于诗,尚云:“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踪,无灭其源。”惜乎宋矣,诗多说理,诗话更甚,诗话出于诗,本属附庸,只今蔚然离立乃成大国也已。予向素所敬民国蜀人廖平,其《经学四变.孔经哲学发微》中尝言:“《春秋》《周礼》《尚书》人学也,《乐》《诗》《易》天学也。”天学者何?无限宇宙之法则是已。人尚不明,况其天乎?西哲尼采有云:“哲学与诗之冲突。”不若为诗与道德之冲突也。是故嵇叔夜之《声无哀乐论》,不才拙见,乃是艺术与道德之分离,是欲保全天真也者。(此部分暂留以后)由是观之,莫非余之所见,是谓儒乃诗之贼,道乃诗之友乎?非也,是法平等,在智不增,在愚不减,一切由己也矣,虽不似古人,而亦不媿古人。禅宗云:“昂首天际外,无我一般人。”余幼年所受之教育,无有绝对之个人自由,社会之自由,方有个人之自由,非也。读诗以来,渐明西哲斯宾诺莎所言:“一切之否定,必含肯定。”旋吾之倒闻,必先个人,尔后方能社会,佛亦云“自利利他”。倘若有人诘之于予曰:“诗则诗之,何干自由?”莫大慨然自咏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心中暗忖   :“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辛巳年夏月莫大于渝州噉饭居         

 


  看完了……飞花主页论坛上有一个关于古文的问题,莫莫快去帮帮她

人淡如菊  发表于2001-06-15 07:44:40.0


 


天!居然还有比我更像个呆子的古文疯子。哈哈!不错。

秦布衣  发表于2001-06-15 08:36:17.0


 


用图文帖子回复 用所见即所得帖子回复
用 户 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标    题  
标题图标  
无图标 原创 转贴 文章 问题 主意 请进 注意
你好 赞扬 反对 喜欢 不爽 有趣 无聊 好奇 疲倦
摆谱 高兴 忧愁 吐舌 发愁 挤眼 生气 大笑 大哭
晕倒 弱智 急死 鬼脸 羞涩 傻笑 伤心 痛苦 恶魔
帖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