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斋文学论坛>>文学创作>>诗词曲联

 主题:枭眼看诗之八

东海一枭  发表于2001-10-01 09:59:45.0


 

枭眼看诗之八: 关于用典 真正“融汇百家自成一派”的武林大豪,往往是深藏不露的,观其出手,必定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摘叶飞花,伤人之死。如果一招一式,似模似样,但亦步亦趋,不敢越前人半步,则也可成一派强手,至于如老枭般满大街大叫“谁敢打我”之人,除非别有深意,必是二三流小角色也。又有一喻。一等一三代以上大贵族,往往喜欢竹篱茅舍布衣蔬食的,出则名车宝马,入则高楼大厦,食则山珍海味,衣则珠光宝气,毕竞俗气犹存。至于如老枭般,脖子套着胳膊般粗大的金链,手上套着碗口粗的银蛛,炫耀邻里者,小小暴发户无疑也,说不定乃是抢来偷来的,回家里开水泡方便面哩。 诗之用典,其理一也。 网友三江有月说得好:“关于典故,俺的意见是典故如药,适当用点可以去病或者健体,但要用得到位;全仗药力支撑,只能是无根不立、难得挺拔。目前,不少朋友用碘俺觉得如赤脚医生包扎伤口,胆大抑或胆小姑且不论,手法却是生硬的,就算伤口没事,也非得弄个疤迹斑斑。 至于那些除了典故什么也没有的作品,身子骨太弱,不写也罢。用典,俺以为贵在无痕。” 我主张少用旧典,但并不一概反对,典用得好,能为诗增色且添含蓄之味的。词语、典故皆工具耳,关键是如何用,能否用得如盐入水,视之无痕,食之却有味。例如杜爷诗句:“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一般读者只觉其气魄之大、境界之阔,不知其用了典。《祢衡传》:“渔阳掺声悲壮”。汉武帝时“星辰影动摇”,东方朔谓“民劳之应”。读者不知此二事,并不影响对诗的理解。 老枭自己,就颇喜用典(包括旧典新典),且学古人举贤不避亲的风度,略举数例。《杂感一束》,乃是写时事的,其一曰: 堂皇冠冕早违时,遍体虮虱不自知。 安得置君风雨骤,从头换洗焕新姿。 意谓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我们的政治体制已远远适应不了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时代的要求,亟须除蔽换新了。诗中暗用了一个典:《老上海三十年见闻录·国闻脞录》:“有数西人聚饮于一品香,酒酣耳热,畅论时事。一西人攘臂而前曰:‘余观中国官场几同儿戏,贪官污吏充塞衙门,如人之有遍体虮虱而不自知。我辈身处中华,于蝼蚁之微往往不忍伤害,独于此辈痛恨切齿,或剐或杀,日望中国亟除之。’快人快语,闻者为之钦迟不置。” 与诗友廖国华君时相唱和,曾次韵和其七律一首曰: 忽忆当年两鬓青,天涯浪迹苦求经。 滋兰九畹终皆萎,筑梦层霄太易醒。 党禁未开休结党,形容渐败且藏形。 镜中白发杯中泪,你叩铜盆我拊瓴 滋兰九畹,用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意。形容渐败,《韩非子》“豫让乃自黔鼻,败其形容”。叩盆拊瓴,《淮南子-精神》:“今夫穷鄙之社也,叩盆拊瓴,相和而歌,自以为乐矣”。至于天涯浪迹、筑梦层霄等,皆有个人典故在,不足为外人道。但读者不知,无碍理解也。 自题诗中,有句曰:图书十万皆奴仆,宾客三千是后台。清时陈梦雷《古今图书辑成读书部》:“每以读书为务,负恃才地,忽略世人,大署其庐曰:不读五千卷书者,不得入此室”。上联暗用此典,但将五千扩为十万,以示老枭伟大二十倍;下联用孟尝君故事。 张爱萍老将军去年九十大寿,有诗寿之(满腔块垒何从吐,愿向将军借大杯,实乃自浇块垒也),颌联曰“百战河山留硕果,一吟文采壮长城”。分用二典。曾国藩题江西奉新九天阁联:百战河山,剩此接头烟树;九天珠玉,吹成水面文章。香港宋王台古迹牌坊有联:一声望帝啼荒殿,百战河山见落晖。徐州云龙山,传刘邦隐于山中,有联,上联曰:大地俯青徐,看残落曰平原,百战河山谁楚汉。一吟,《世说新语—品藻》“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二吟一咏,许将北面”。 《书怀》二首,有句曰:肯随槽内猪同乐,最羡天涯燕放歌。上句暗用有位美国哲人之语“宁与柏拉图同悲,不与槽猪同乐”,下句用高尔基《海燕》意。 近正读袁枚全集,《诗话补遗卷十》有其女弟子吴江严蕊珠论其师之诗曰:“人但知先生之四六用典,而不知先生之诗用典乎。先生之诗,专主性灵,故运化成语,驱使百家,人习而不察。譬如盐在水中,食者但知盐味,不见有盐也。然非读书被万卷者,不能指其出处”。袁枚确是用典高手,诗话卷六记载,他过马嵬坡吊扬贵妃诗云:“金乌锦袍何处去,只留罗袜与人看”,用的是新唐书李石传中语,并非僻典,可读者人人问其出处,他乃“厌而删之”。他还说,“余每作咏古、咏物诗,必将此题之书籍无所不搜,及诗之成也,仍不用一典。常言人有典而不用,犹之有权势而不逞也”。 有权势而不逞,此话值得世人细细参之。 《枭眼看诗之七》所举胡僧诗,嘘堂以为“沉郁老到,使事工切,询佳作也”自然不错,老枭之意是,已是一流好手,就不必学街头卖艺者,先耍上一套陈式太极;一等富豪,有时竹篱芽舍粗粮野味,更令人倾倒。至于那些三脚猫功夫者、家无隔夜之粮者,当然应从一招一式学起,从一升一斗积起。正雍容妹子所言: “盖驱遣口语,欲似工部、易安难,沦为张打油易。绚烂之极,乃造平淡,但不经绚烂,直趋平淡,则淡而寡味。诗最忌一览无余,语未尽而意尽矣。“老去诗篇浑漫与”乃是在“晚节渐于诗律细”基础上的。我们今天学诗,缺少语言环境,有天然缺陷,更要多读书,锤炼语言。若不是胸中积蓄已到了一定程度,提倡口语化,说得难听点,乃是投机取巧。 ” 老枭说法,乃为上乘、上上乘者说,为上上根器者说。不过,老枭也是口头禅,用巧无斧凿痕,用典无堆砌痕,甚至有典而不用,此等高妙境界,可望而难即。 东海一枭2001、9、30

 


  希望能多看到你的文章!!!

唐风宋雨  发表于2001-10-01 15:39:26.0


 


用图文帖子回复 用所见即所得帖子回复
用 户 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标    题  
标题图标  
无图标 原创 转贴 文章 问题 主意 请进 注意
你好 赞扬 反对 喜欢 不爽 有趣 无聊 好奇 疲倦
摆谱 高兴 忧愁 吐舌 发愁 挤眼 生气 大笑 大哭
晕倒 弱智 急死 鬼脸 羞涩 傻笑 伤心 痛苦 恶魔
帖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