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斋文学论坛>>文学创作>>小说故事

 主题:读王维《渭城曲》

逸云轩主  发表于2001-02-25 02:48:01.0


 

读王维《渭城曲》 王维,字摩诘(1)。公元692?—761年(2)。祖籍太原(今山西祁县),父亲时迁居蒲州(今山西洛县)。开元九年(公元721年)进士,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新·旧唐书》皆有传。王维是多才多艺型人物,他不但精诗工画,音乐造诣也很高。《唐才子传》云:“九岁能属辞,工草隶,娴音律。......维诗入上上品,画思亦然。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皆天机所到,非学而能。......客有以《按乐图》示维者,曰:“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对曲果然。”有诗集《王右丞集》,画作传世的有《蓝田烟雨图》等。苏东坡曾赞叹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诗歌创作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作品大都反映现实,有比较进步的政治倾向。后期,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张九龄罢相后始,因官场失意而寄情山水。所作诗歌都以山水田园为主。与孟浩然并称王、孟。成就非常高,后世享有盛名。 “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古代不像现在,有飞机火车等先进的交通工具。交通非常落后,一别经年的情况很多。所以古人对离别很动感情,把送别这一仪式看的非常重要。文人们常常互赠诗文,以诉离情别绪或者相互鼓励。这类诗歌一般都是以诉说难舍难分,忧愁悲苦为题材。王维这首《渭城曲》则不然,此诗虽然也是诉说离别时的忧伤和惆怅,但是在诗中又可以看出诗人的几分旷达。“渭城朝雨(yi)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的早晨刚刚下了一阵蒙蒙细雨,洗去了路上的灰尘。眼前的景色也变的格外清新。旅社前的依依柳树也因为雨水的滋润,青翠欲滴的叶子显得更加的妩媚。随风摆动的柳枝赠添了离别的惆怅。送君千里终须别,朋友就在这里为你饯别吧。就在这杨柳依依的旅社前分别吧。朋友,先敬你一杯酒,这一别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再次相聚了。朋友,再喝了这杯,恐怕今天后,你到了千里之遥的阳关外,再也没有人和你一起痛快的喝酒了。朋友保重!!!诗的前二句点明地点时令,并以柳色突出别意(古有折柳赠别的风尚)。后二句转入抒情,虽有分别在即的惆怅之感,却又现出作者旷达的情怀。因为这首诗语句清新可爱,感情真实,一言道出千万离人的共同心声,音乐感也特别强。所以在唐代的送别筵席上广为传唱。有无名氏乐工将这首诗改编,并为其谱曲,名《阳关词》因此词除第一句外,其余三句都唱两次,又被称为《阳关三叠》,全词如下:“渭城朝雨,一霎(yi)轻尘。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碧,千缕柳色新。更洒遍客舍青青,千缕柳色新。 休烦恼,劝君更进一杯酒,人生会少,自古功名有定分,莫谴容仪瘦损。休烦恼,劝君更进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一唱三叹,让人叫绝。乐工之才情亦是非凡。此曲至宋朝亦久唱不衰。除此之外,唐代其他诗人的诗句中也曾多次提及“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白居易《对酒》。“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绳。”刘禹锡《与歌者何戡》。可见这首诗在当时大红大紫的程度。 注(1):佛教有居士名维摩诘,《唐国史补》卷上云:“王维好释氏,故字摩诘。” 注(2):王维生卒年有三说,一说公元699-759年。二说公元701-761年。此说比较常见。三说据王从仁先生考证定为公元692?-761年,此说最为可靠。

 


  喜欢!

北望  发表于2001-02-25 04:51:17.0


 

孔夫子述而不作不见得就不好。 王诗,林黛玉都推荐给刚学诗的姐妹们,是不错。


我买了一盘古曲琴歌的CD,里面就有阳关三叠,不过应该是明以后的作品,词和文中写的不�

疏影残香  发表于2001-02-25 08:30:35.0


 

标题: 我买了一盘古曲琴歌的CD,里面就有阳关三叠,不过应该是明以后的作品,词和文中写的不同,要复杂的多,竟是套曲了。 内容:


王孟诗词我也非常喜欢,清旷自然,淡而有味

柔软时间  发表于2001-02-25 10:27:04.0


 


我没仔细看,拷出来了,很敬佩你的写作态度,但是我要象你这样,我就不会写了。

胖墩儿  发表于2001-02-27 02:58:20.0


 


用图文帖子回复 用所见即所得帖子回复
用 户 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标    题  
标题图标  
无图标 原创 转贴 文章 问题 主意 请进 注意
你好 赞扬 反对 喜欢 不爽 有趣 无聊 好奇 疲倦
摆谱 高兴 忧愁 吐舌 发愁 挤眼 生气 大笑 大哭
晕倒 弱智 急死 鬼脸 羞涩 傻笑 伤心 痛苦 恶魔
帖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