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斋文学论坛>>文学创作>>小说故事

 主题:刺猬与狐狸(散文)

江 枫  发表于2001-03-08 15:21:51.0


 

刺猬与狐狸(散文) 江 枫 古希腊有一句谚语——“狐狸多机巧、刺猬仅一招”。 当代西方思想家伊赛亚·伯林写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刺猬与狐狸》,提出了“刺猬型思想家”与“狐狸型思想家”这一妙喻。说自古以来,人类历史上一直有两种思想家:一类是追求一元论的思想家,他们相信世间存在而且只存在一个绝对真理,并为此不顾路漫漫其修远兮而一直上下求索,他们愿意将这个唯一性的真理贯透于万事万物,恰如刺猬一样,凡事都以一招应之:竖起它那满身的刺儿;另一类则是承认多元论的思想家,他们不相信世上真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他们体察世间万物的复杂微妙,因此宁可自己陷入矛盾,也绝不强求圆融一统的真理,恰如狐狸遇事之灵活花巧、机智多变。 这是比喻思想家的,但依我来看,用狐狸和刺猬来比喻爱情也挺合适。自古以来,爱情史上一直也有两种恋人:“狐狸型的恋人”与“刺猬型的恋人”。 “刺猬型的恋人”,追求的是一元论的恋爱,他们总相信世间真的还有另一半在等待与自己会合,所以总力图找到那个唯一的、绝对的恋人,于是面对在水一方的伊人,望眼欲穿,深情地唱道:“叶利雅,叶利雅,我一定要找到她……”及至找到了,就和她发一番宏愿,说“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信誓旦旦到白头。万一失恋了,就以一招应之:竖起它那满身的刺儿,但刺伤的往往是自己,有时竟刺得鲜血淋漓,惨不忍睹。 “狐狸型的恋人”,是承认多元论恋爱的人,他们不认为爱情是唯一的,他们既不太相信唯一的爱,也不太相信唯一的被爱,他们能体察到爱情的复杂微妙,无论如何也难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因此当情事突变时,不强求完美的结局,不一条路走到黑,未撞南墙头已回,未到黄河心已死,他们也伤感,但仅止于一声凄迷的长叹:莫!莫!莫!之后,该干什么还去干什么,恰如狐狸遇事之灵活花巧、机智多变。 爱情的悲剧,主角都是“刺猬型的恋人”;悲剧的爱情,情结都在于恋人的“刺猬型”。 爱情需要“刺猬型”的忠贞,但不能过于执拗不化;爱情需要“狐狸型”的机智,但不能总是朝秦暮楚。 我一直为一个故事感动,那是庄子讲的,故事说:“尾生期一女子于梁下,女子不来,水来, 尾生遂抱梁柱而死。” 大意是说,尾生和女友约会于桥下,女友不来,河水涨了,尾生还在那里傻傻地等,死死地等,最后真的淹死了。死后,人们发现,他的双臂还抱着桥柱。 现在的女孩,还会遇到痴情如此的尾生吗? 现在的尾生,还会如此地痴情吗? 尾生绝对是一只爱情的刺猬!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为尾生写过无数赞叹的文字。但其中写得最好的,我认为当数洛夫的《爱的辨证》: 爱的辨证(一题二式) 式一:我在水中等你 水深及膝 淹腹 一寸寸漫至喉咙 浮在河面上的两只眼睛 仍炯炯然 望着一条青石小径 两耳倾听裙带抚过蓟草的悉索 日日 月月 千百次升降于我胀大的体内 石柱上苍苔历历 臂上长满了牡蛎 发,在激流中盘缠成一窝水蛇 紧抱桥墩 我在千旬之下等你 火来 我在灰烬中等你 式二:我在桥下等你 风狂,雨点急如过桥的鞋声 是你仓促赴约的脚步? 撑着那把 你我共过微雨黄昏的小伞 装满一口袋的 云彩,以及小铜钱似的 叮当的誓言 我在桥下等你 等你从雨中奔来 河水暴涨 汹涌至脚,及腰,而将浸入惊呼的嘴 漩涡正逐渐扩大为死者的脸 我开始有了临流的怯意 好冷,孤独而空虚 如一尾产卵后的鱼 笃定你是不会来了 所谓在天愿为比翼鸟 我黯然拔下一根白色的羽毛 然后登岸而去 非我无情 只怪水比你来得更快 一束玫瑰被浪卷走 总有一天会漂到你的手中 洛夫的这首诗,如果分开看,每式都算不得绝唱,甚至不及庄子的原文更有诗意。但这首诗好就好在分成了两式,对照着看,就绝妙了! 也就是说,式一中的尾生是一只执拗不化的刺猬;式二中的尾生,就变成一只聪明伶俐的狐狸了。 这就是洛夫超越庄子的地方。他没有肯定刺猬,也没有肯定狐狸,只是把远古的刺猬再变成一只狐狸给大家看。而你在看的时候,可能已经忘了,洛夫写的其实就是你,刺猬或者狐狸。 刺猬的爱,叫我们感动;狐狸的爱,叫我们免受伤害。 至于哪种爱更好,我的看法是:在爱情的精神上,我们要学一学刺猬,忠贞不愉;在爱情的操作上,不妨学一学狐狸,机智多变。没有忠贞的爱情,总是乏味的;没有权变的爱情,总是有些愚昧的。现代的爱情,就应该把忠贞与权变加起来,把刺猬的执著与狐狸的狡猾加起来。有时要像刺猬,比如对恋人发誓的时候,起码要装做一只刺猬;有时要做狐狸,比如失恋了,或者爱不成了,当然在恋人面前,你可千万别暴露你的狐狸尾巴,你只装做刺猬就行了,等他走远了,你再原形毕露。 如果我要恋爱,我希望自己和对方都是“刺猬型的恋人”,那样都有崇高感,但难免苦了自己,也苦了对方。所以,做一对“狐狸型的恋人”也未尝不可,当然可能你不太情愿,但有时也是无可奈何的。   还回到开头吧,读了伯林的文章《刺猬与狐狸》,有个中国学者呼吁:当前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特点是,“闻道”之心太切,以致总是不由自主地认定“真理只有一个”的逻辑。但愿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思想界能使我们多看见几条聪明的狐狸,如此,则中国幸甚!人类幸甚!  最后,我也要呼吁:当前中国的恋人们虽然比以前狡猾多了,但“殉道”之心犹切,以致总是不由自主地认定“白马王子只有一个”的逻辑。但愿二十一世纪的伊甸园里能使我们多看见几条聪明的狐狸,如此,则人类幸甚!爱情幸甚!” 别总当“刺猬型的恋人”了,要试着做一做“狐狸型的恋人”吧! 需要说明,聪明的狐狸,不仅知道该怎样恋爱与求爱,更知道什么时候该放纵情感,什么时候该压制一下情感,你看聊斋中哪一条狐狸不是聪明绝顶呢?该来则来,当去则去,进退有度,适可而止,爱情与事业(狐狸们的事业可能是修炼吧?)两不误。 恋爱中人,你想做(或者想装做)什么呢?聪明的狐狸?还是固执的刺猬? 想一想,冰雪聪明的你,一定会想出答案来。 只是,有了答案之后,你千万别说出来,别说,别说啊! 江枫2001年3月7日于野草书屋

 


  这散文好长

人淡如菊  发表于2001-03-08 16:17:48.0


 


  恩! 不说。。。 今天过节。管它狐狸刺猬,反正俺过节。啦啦啦。。。

*海沃兹  发表于2001-03-09 00:19:42.0


 


嘿嘿,不说,不说。

琥珀豆  发表于2001-03-09 00:35:19.0


 


用图文帖子回复 用所见即所得帖子回复
用 户 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标    题  
标题图标  
无图标 原创 转贴 文章 问题 主意 请进 注意
你好 赞扬 反对 喜欢 不爽 有趣 无聊 好奇 疲倦
摆谱 高兴 忧愁 吐舌 发愁 挤眼 生气 大笑 大哭
晕倒 弱智 急死 鬼脸 羞涩 傻笑 伤心 痛苦 恶魔
帖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