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理散文-多情的禅
很久以前,听过这样一首诗: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初初读来,觉此诗遇世达观、了无牵挂的人生态度,很是值得称道。及至后来,方知此诗乃是悟禅诗,开悟人眼中,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何处碧桃谢,满溪流水香.无物不是菩提。
选得幽居惬野情
终年对客不送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
月下披云笑一声
想来如此境界我等只有仰慕的份。世界光如明月,身心皎若琉璃,修禅的人,凡各种种具视为美伦美奂之世界。
达赖六世有个悟道的偈子云:
美人不是母胎生,
应是桃花树长成。
已恨桃花容易落,
落花比你尚多情。
于是发觉很困惑,这禅尤为多情啊。可是,“空不宜色,色不宜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这句电影电视里常常念着的心经,我们不知道有多熟了,佛祖天天告诉我们要四大皆空,万缘放下,性空缘起,却又瞒怨我们“桃花比你尚多情”!!到底我们是有情还是无情,佛是有情还是无情?
有一次去庙里游玩,恰逢老方丈讲经,其间有一老妇人泣泪于其面前,说是要跟佛祖忏悔,只为早晨的时候忘记了给佛上香,谁知午后儿子即被车撞伤住进了医院,求佛祖宽絮。老方丈长叹一声,跟老妇人说,你怎如此无情,说的老太太瞠目结舌。他说人各有业缘,果报,正好的时间,刚好的人,刚好就出了意外,刚好的因果,佛祖的三藐三菩提心怎可就只因了一柱香火而迁怒于你。我想大方丈意思是说佛觉悟了,解脱了世间的一切烦恼,可是,看到世上林林总总的众生,还在苦难中,就要再回到世间广度一切众生。这种牺牲自我,利益一切的行为,就是所谓的有情了,如此冤枉佛祖岂非就是无情啊。说的那老太太唯唯的走了出去,不知道是不是懂了老方丈的意思。
不觉心中忽有所感,这婆娑世界,天天有人出生,有人死去,想是地狱里是不会少了鬼魂的,就只凭菩萨的一念慈悲心就能渡这众生出苦海吗。佛经说释迦牟尼佛的父亲修持佛法,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于前,不得成佛道。想来一定很苦了。可天下人,想必象我这样看的说的不少,真正修佛的恐怕是没有几个吧。如果象佛说的,人各有果报因缘,那么碌碌众生,他上天堂也好,下地狱也罢,都是他的业报,你随他去罢,管他做什么,况且有些人不一定愿意要人渡的,佛不是吃力不讨好?我说佛,又痴、又愚、又蠢,徒自多情。
荷泽神会禅师语录,牛头山袁禅问神会:佛性遍一切处否?答曰:佛性遍一切有情不遍一切无情。有人不明白又问:有大德言: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那你为什么又说,佛性不遍一切无情呢?神会就说:你怎么能将青青翠竹等同于功德法身,或将郁郁黄花等同于般若之智哪,如果那是法身,哪本经中说过与青竹黄花授菩提记的!!!说青竹黄花是法身的,那人是不懂佛法,为什么哪,因为涅磐经说:无佛性者,所谓无情物是也!!
古人云,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