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斋文学论坛>>文学创作>>散文随笔

 主题:闲居杂记(一)读书记

落花风雨  发表于2001-08-07 16:22:41.0


 

这几天总是有雨,或大或小,绵绵的下个不停。空气虽因之湿润起来,却也显得阴冷了些。江南三月已是烟雨如花的季节,而北方却要到夏末才肯痛痛快快的下几场雨。几场雨过后,暑气如潮般退去,天气渐渐转凉,赤着上身坐在电脑旁边打字已经不行了,所以不得不披上件T恤来抵挡间或侵来的寒气。当然一天当中总是有几个小时热时候的,下午1点左右,太阳往往透过阴霾的云层,射出些微弱的光来,只是那一点阳光我也无缘去享受,因为那个时候,我通常正斜倚在床上,读着张恨水先生的《金粉世家》。 我是一个极好静的人,一本线装书,一杯素咖啡,就可以消磨大半日的时光。书自然是用来读的,而咖啡却常常因为书读的入神而忘记去喝,等喝到嘴里的时候已变成了微冷的感觉。 我读书是很杂的,无论小说野史还是传记杂文,都能读得津津有味。但读书虽多,却极少看外国的东西,从这一点上说,我算的上是个彻头彻尾的民族主义者。我的胃虽然不够爱国,但至少眼睛还是爱国的吧。 读书的姿势通常是躺着或斜倚着,当然如厕的时候是个例外。以前也有走路看书的习惯,通常是得了一本好书急不可待,在路上便读起来,自从有几次险些撞到电线秆子上之后,这个习惯渐渐改掉了。所以看书的时候以躺着居多。 每到这时候母亲总是来教训我:“别总是躺着看书,会把眼睛看坏的。”我胡乱的应一声之后,母亲知道再说也是无用,便转回房去,轻声的对父亲说:“这孩子太静了,没有一点青年人的朝气。”父亲便说:“难得他喜欢看,就让他看吧。” 父亲是极爱书的人,年轻的时候去外地求学,那时侯家里穷的很,父亲便常常省下饭钱来买书,几年下来,着实搜罗了不少的好书,装了满满的一柜子,珍而重之的用一把小黄锁头锁起来,不许旁人动的。 我应该是沿袭了父亲吧,从小便也极爱书。 读的第一个长篇,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侯,读三国演义,家里存的是繁体版,中华书局51年版的,还只剩下册。不懂的字查字典也没有的,费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才算拼凑着读完。那时候爷爷还在,到了晚上,和爷爷睡在一屋,祖孙两个聊上一晚都不困,经常和爷爷互相考究,爷爷问,“邓艾字什么啊?”“士载”“李典呢?”“曼成”爷爷笑着又问:“那吕布字什么啊?”我便答不出了,后来才知道,原来吕布在上册的时候就已死了,我自然是不知了。如今爷爷早已去世多年,那本三国演义的下册虽然还在,却也已破败不堪了。 那时候,父亲是很鼓励我看书的,等到上了初中之后,父亲便不再让我看他的书了,说是怕影响学习。被我磨的不行了,便把那本我快翻烂了的《儒林外史》扔过来,还警告说一天只准看一章。偏偏我看书又是极快的,厚厚的一本《儒林外史》,有两三天的时间就看完了,再去磨父亲,他通常是不给的。 父亲的钥匙就压在床底下,于是常常偷来开了柜子,拿一整套书出来,平压在我的褥子下面,晚上打着电筒,藏在被窝里面看。初一的下学期,我就这样零零散散的读完了《二拍》和《玉台新咏》,等到我开始读《小窗幽记》的时候,这种行径终于被父亲发觉了,狠骂了我一顿不说,还把钥匙整天的栓在腰带上,再想要偷书看是不成了。而那本《小窗幽记》也只得看了一小段,作者是姓徐或陈的吧,记不清楚了,只隐约还记得里面的两句话:费长房缩不了相思地,女娲氏补不尽离恨天。等到向父亲重要的时候,父亲翻遍了书柜,也不见那本《小窗幽记》,想是借给了别人,后来不知散轶何处了。 那时候看的最累的就是《红楼梦》了。教我语文的老师姓孙,20出头,是个红楼迷,搞了不少的研究,在圈子里小有名气。知道我喜欢看书,恰好课本中有一段红楼的节选,孙老师便建议我看一看整套的《红楼梦》。这套书父亲是有的,磨了许久,最后还是抬出孙老师来,父亲才答应让我看。初时尚可,后来便渐觉吃力,常是看了后面的人,就忘了和前面人物的关系了,向孙老师求助,他给了我一张红楼人物关系的列表,让我抄一份。我抄了一份贴在床头,有糊涂的地方就查一查,一套红楼足足三个月才读完。读完之后,就把表夹在扉页里,还给父亲锁了起来。前几天向父亲要书读的时候还翻出来看过,那表居然还在,只是纸张已经有些泛黄了。 大概从初二的时候才开始迷上武侠小说,以前也零散的看过几本,总觉没什么意思。那一阵子我的同桌看武侠看得很着迷,我问她有什么好看的,她讥笑我说:“还说爱看书呢,连武侠小说都不看。”我受激不过,便朝她借了本来看,是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没料想这一看就着了迷。家里是没有武侠的,要看只能借,等到把能借的都借完了之后,也只能去租了。记得那时候一本书一天是五毛钱,是我一天零花钱一半的。因为有了经济利益挂钩,看的越发厉害。或许真应了袁先生的那句话:书非借不能读也。 上课的时候常常在桌膛里塞一本,斜着眼睛看。当然只限于在我最不喜欢的英语课上。那一段时间落下一个毛病,走路的时候眼睛总是不自觉的朝下看,这样也好,不用防备哪个下水道的井盖被偷,把我陷进去。于有一次,我和同桌被英语老师发现了,双双交给了我们班主任,好在我成绩还不错,所以老师只是批评了几句就算了,同桌就比较惨了,把家长找来会同老师训了一下午。自那次之后,再不敢在学校看了,也正好那时候父亲发现我的偷书行径,防备甚严,家中的藏书看不成了,于是晚上打着电筒在被窝里看武侠,常常一看就是一个通宵,直到把眼睛看到了200多度。 少年的读书时光大部分就是这样偷偷摸摸过来的,即便是在备战高考最紧张的时候,也不曾放弃过读书。上了高中之后,其他科目平平无奇,只是语文成绩异常突出,经常单科学年第一,这在理科班级里是不多见的。也是读书快养成的习惯,答语文卷子也是极快,通常前面基础知识20分钟搞定,后面大小两个作文20分钟也足够了,高考的时候也是一样。而考完语文的那天晚上,我一样躺在床上看书,《剪灯新话》刚好看到第十七章:李氏子题名金榜,韦家娘棒打芦花。发榜之后,果然还是语文成绩最高。 古人常说诗酒风流,入了大学,离家千里没人管了,大家都说是要恣意放纵些的。然而我的酒量却实在不值一提,在学校锻炼了许久,也未曾有一星半点的进步,倒是醉过几回之后,落下一点不太严重的胃病。这样也好,毕业的时候借之躲过了不少的酒局。诗勉强可以凑几句的,也多是些无病呻吟之作,上不得台面的。既无诗酒,风流又何谈的上呢?所以大半的时光便只好仍旧耗在读书上了。 大学里到处都是先锋文学,激进诗歌,耳濡目染之下,古典的东西也看的少了些,但读书的习惯却一点没变,非但没有变,反而添了个喝咖啡的毛病,而且是素咖啡。无人时,冲一杯咖啡,捧一本书,倚在床头看上一阵,惬意的很。只是书常有,咖啡却不常有,一听咖啡,没几天就被寝室的弟兄们喝光了。这习惯却已养成,难以改变,在看书的时候总要喝点什么,哪怕开水也好。 白天想看书,只能到课堂上看了,虽然老师们是不管的,可如果总是不听课的话,期末就难逃被抓的厄运了。晚上寝室给电只到11点,如果想看,就只能点蜡了,而点蜡又弄得满屋子烟味,别人是不大高兴的。走廊通宵给电,只是气温太低了些,到走廊看过几次,每次都以感冒告终,也就不敢再去了。 除了喝咖啡之外,还有个毛病是在上厕所的时候非要看些书不可。学校的厕所简陋的很,蹲在里面看书,时间一久于腿功很是锻炼,,奈何气味不佳,读兴大扫。 回到家里就好的多了,可以坐着慢慢看,也正因如此,厕所里是要常备几本书的。但决计不可备长篇,免得读上瘾了,误了家人大事,岂不罪过。常备的是一本旧版千家诗,一本宋词鉴赏,还有一本张晓风散文集,一本文化苦旅。甚急之时,读几首诗词,悠然之际,读一篇散文,诚是人生一大快事。 正因为读了不少的书,所以常常是以读书人自居的。我以为,这辈子作个读书人便足矣。 前几天,从柜子里翻出一本《白话聊斋》,这是我初中的时候最喜欢看的一本书了。拿过来读了几篇,却觉得乏味的很,这才换了这套《金粉世家》。忽然间有一点醒悟:这些年下来,读过的书已经不少,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书是现今已经读不进去了,书虽还是那本书,心境却已大大不同,或许这便是成长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吧,值得庆幸的是,我毕竟曾经在适当的时候读过了适当的书,至少我认为是的。 好容易赶上一个晴天,母亲逼着我出去转转。反正我也很久没出门了,便依了她到外面看看。不大喜欢去喧闹之地的,所以转来转去,还是转到了西城的旧书市场。一共十几家摊子都是卖旧书的,一打眼就看到墙角哪儿坐着个老人,穿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满脸沧桑,花白的胡子梳理得井井有条,戴一付老花镜,我凑过去问:“老同志,有《小窗幽记》么?”他略一低头,从镜子后面翻上眼睛来看了我一眼:“没了,上午卖出去了。”没办法,暗叫一声倒霉,看看别的吧。翻了几下,居然被我找到了一套旧版三国演义,而且也是中华书局51年版的,大喜之下,面上却不动声色,又随便翻了翻其旁边书,然后装做很随意的问:“这一套多少钱?”“十五块钱。”“这么贵啊,这定价才2块多。”老人没有答话,伸手拿过书摩挲着,然后叹了口气,自言自语的说:“这套书陪了我大半辈子了,要不是缺钱,还真舍不得买啊。”我忽然间一阵感动,没有说话,掏出15块钱递给他,接过书,转身离开。听见老人在背后说:“小伙子,看你也是个爱书的人,希望你保存好它。”我没回头,口里应了一声,快步走出旧书市场。 走到大直街转弯的时候,忽听有人喊我的名字,循声一看,是初中的教过我语文的孙老师。两人找个角落坐下来聊天,自然而然的就聊到了以前的事情上。我看了看他手里拿着的书,问:“孙老师现在还研究红楼么?”他略微有些发福的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黯然,一闪即末,接着自我解嘲似的笑了笑,扬了扬手里的书,说:“过几天学校定职称,学外语呢。”顺着他的手看去,他拿的是一本英语六百句。 孙老师急着去念英语补习班,告别之后,看着他的背影渐渐远了,忽然轻轻的叹了口气,待要寻出些理由来,却发觉只能叹气了。 事情往往在那一瞬间模糊,然后又在那一瞬间明了。 在那一刻,我也终于明白,读书人,终究也还是要作人的。

 


认真地写读后感

人淡如菊  发表于2001-08-07 17:34:13.0


 

读着张恨水先生的《金粉世家》。 这本书我也看过的:)顶记得其中有一节,少爷要厨房做鸭子给那谁送去,结果白秀珠经过时听到了,以为是送来给她的,饿了一整天。 我读书是很杂的,无论小说野史还是传记杂文,都能读得津津有味。但读书虽多,却极少看外国的东西,从这一点上说,我算的上是个彻头彻尾的民族主义者。我的胃虽然不够爱国,但至少眼睛还是爱国的吧。 这点倒是我也是这样,我也不爱看外国的,不过我也不吃外国的,顶喜欢吃白米饭。 晚上打着电筒,藏在被窝里面看。 我也干过,烧坏过一个台灯。那实在叫没办法,有时侯我坐着看,父母来看,一时来不及就会倒在桌上装睡。 走路的时候眼睛总是不自觉的朝下看,这样也好,不用防备哪个下水道的井盖被偷,把我陷进去。 大笑 这些年下来,读过的书已经不少,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书是现今已经读不进去了,书虽还是那本书,心境却已大大不同,或许这便是成长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吧,值得庆幸的是,我毕竟曾经在适当的时候读过了适当的书,至少我认为是的。 确实是这样的。 孙老师急着去念英语补习班,告别之后,看着他的背影渐渐远了,忽然轻轻的叹了口气,待要寻出些理由来,却发觉只能叹气了。 事情往往在那一瞬间模糊,然后又在那一瞬间明了。 在那一刻,我也终于明白,读书人,终究也还是要作人的。 一路看下来,都是不错,然终以结尾最佳!


  我也随便说说。

柔软时间  发表于2001-08-08 00:44:21.0


 

我是一个极好静的人,一本线装书,一杯素咖啡,就可以消磨大半日的时光。书自然是用来读的,而咖啡却常常因为书读的入神而忘记去喝,等喝到嘴里的时候已变成了微冷的感觉。 -同感,只是我看书的时候,音乐也是不可少的。还有,看书时最爱喝的是白水。 我读书是很杂的,无论小说野史还是传记杂文,都能读得津津有味。但读书虽多,却极少看外国的东西,从这一点上说,我算的上是个彻头彻尾的民族主义者。我的胃虽然不够爱国,但至少眼睛还是爱国的吧。 -这点我同你们不同,看的外国小说一点也不少于中国小说,但是始终最爱中国古典文化。虽然对于艺术来说,我更喜欢欧洲的。胃是彻头彻尾的爱国,只爱米饭炒菜。 读的第一个长篇,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侯,读三国演义,家里存的是繁体版,中华书局51年版的,还只剩下册。 -我记得小时候读水浒的时候,也是繁体竖排版。居然也看得津津有味,丝毫不觉吃力。现在恐怕都没有这样的精力了。 -《小窗幽记》与《幽梦影》都是陈继儒的。此类箴言集,处处显现作者的智慧与处世哲学,修身养性之道,我也是极喜欢看的。现在还经常翻。 是不是都是从初中开始看武侠言情的啊,我也是。也曾上课被老师收过书,还是借同学的。好在学习一直不错,老师从不为难。 这些年下来,读过的书已经不少,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书是现今已经读不进去了,书虽还是那本书,心境却已大大不同,或许这便是成长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吧,值得庆幸的是,我毕竟曾经在适当的时候读过了适当的书, -很多人的同感。适当的时候很重要,在适当的时候看适当的书,在适当的时候遇见适当的人。 事情往往在那一瞬间模糊,然后又在那一瞬间明了。 在那一刻,我也终于明白,读书人,终究也还是要作人的。 -人生就是这么无奈。总是生计在前,生活在后。对于读书人来说,更加无奈。 奇怪的是我看了那么多的书,语文成绩却始终是中上,最好的还是理工科,最差的始终是历史。也许是看的太杂,太快,都没有记住吧。万书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我也说几句(嘻嘻,嘴痒)

黛含梦  发表于2001-08-08 07:12:05.0


 

我也是好书的那种人,小的时候生在农村,恰逢了二外公是个教师,上小学四年纪的时候便开始接触武侠小说了,记得是梁羽生的冰川天女传,那个时候还闹了一个笑话,因为是在数学课堂上看,数学老师说了一堆,我也没听见,正好听到一句什么拖拉机翻了,我涑然一惊,脱口到:啊,拖拉机翻了?数学老师不无讥讽地说到:我说了一堂课,你就听进了这句。结果哄堂大笑。。。。。。嘻嘻,到了下课铃一响,数学老师朝我借书来了。 说到红楼梦,那应该是上初二的时候了,正在上物理课,天是阴沉沉要下雨的样子,我看到黛玉葬花那章,开始是忍了无声地流泪,到了后来实在是忍不住了,索性趴在桌上大哭起来,弄的所有的同学全部莫名其妙,物理老师(我小舅舅)气得眼睛绿了好几天。 接触比较早的古典书籍类应该是聊斋志异了,因为是外公的书籍,所以版本是半文言文的,我才上五年级,很多不懂,便天天跟了那个美丽的语文老师背后问了长再问短,颇得她青眼。 (还是打住吧,越说越想说了,等下不知道要说到哪年了)


  金粉终于看完了,燕西这畜生:((

落花风雨  发表于2001-08-09 06:32:05.0


 


书痴

ad也  发表于2001-08-10 15:56:17.0


 


用图文帖子回复 用所见即所得帖子回复
用 户 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标    题  
标题图标  
无图标 原创 转贴 文章 问题 主意 请进 注意
你好 赞扬 反对 喜欢 不爽 有趣 无聊 好奇 疲倦
摆谱 高兴 忧愁 吐舌 发愁 挤眼 生气 大笑 大哭
晕倒 弱智 急死 鬼脸 羞涩 傻笑 伤心 痛苦 恶魔
帖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