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五省通衢,古来重镇,英雄辈出,骚客毕至,抒写了无数的佳话。“云从龙,风从虎”,许是古来即有龙虎之象,云龙二字在徐州广受推崇,云龙区、云龙山、云龙湖、云龙宾馆等等,难以全列。当然这只是我的美好想像,按正式的史书所载,应是先有云龙山,后有其它。因为山有云气,蜿蜒若龙,故而有名。在民间,因为云龙山由相连的九座山头组成,俗称九节龙,通常所指的云龙山就在龙首,保留了至北魏以来的古迹。在北宋时期云龙山即是著名的游览胜地,熙宁中苏轼知徐州近两年,常与幕僚登临,迎来送往,接风饯行,吟诗作文,更是为山增色不少。清时乾隆下江南几上云龙,并在山下建行宫,附庸风雅,使山多了些俗气,然游冶之势,得帝王之捧,却更盛了。
坡仙在名篇《放鹤亭记》中写到:“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寥寥数语,尽得真味,今人登临,迎风四望,深以为然。《记》中又写到:“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际,俯仰百变。”好个文字,好个美景,至今读之,仍可想见当年“万木锁云龙”的恢宏气象。只是随时代的变迁,树木殆尽,气候日暖,此种胜景,至今已无法看到,聊作慰籍而已。然而在徐州这块重工业土地上,可以寻得云龙山这一块绿荫之地,行走之间,吟诵古文,至于山巅,俯看全城,胸中渐宁,不能不说仍是一块养性的好去处。
云龙山的古迹,多与东坡有关。东坡生性达观,雅好风流,乐于游冶,彭城两年,足迹踏遍此山,留下不少佳文好诗。一篇《放鹤亭记》,成全了云龙山,成全了张山人,也成全了放鹤亭,使此亭成了山的标志,可惜古亭早毁,新造的毫无生气可言,倒是曾国藩的一副对联:“微雨晴时看鹤舞,小窗幽处听蜂衙”给人以惬意的感觉。亭旁有一深井名“饮鹤泉”:窈窕山头井,潜通伏涧清。欲知深几许?听放辘轳声。试想当年张山人隐居山头,悠悠地从深井中汲水饮鹤,鹤鸣四野,长击蓝天,山人相视而笑,那是何等的境界。古井一直流传至今,可惜基本已成枯井,游客怀古之余,徒增感叹。
沿石阶从另一面下山,于黄茅岗中见一大石板,人云即古东坡石床。当年东坡酒后携友登山,酒意大发,卧于石板上,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一副太守与百姓同乐的场景。读《登云龙山中》,可亲可敬的太守形象若在眼前,让人钦佩不已。
东坡每到一地,必能遗爱民众,不仅仅因为他的诗名,他为民作想,为民担忧,得到了民众的衷心拥戴。当年黄河决口,徐州大水,东坡与军民共同奋战在第一线,几日不眠,音容憔悴,终退大水。至今为官者思之,怎能不汗颜。我曾在彭城街头问人,皆传东坡美名,不少人还能随口说出他的故事,得民心者,众口相传,可见一斑。
云龙山无法和著名的风景点相比,然履及山中,步步皆坡老旧迹,记忆古事,想见为人,会然于心,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