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斋文学论坛>>文学创作>>散文随笔

 主题:青青子衿之一

凤兮  发表于2001-08-10 16:04:30.0


 

犹豫再三,还是踏上了北去的列车。那日,正下着大雨,父母小弟一起送我。推开车门,小弟取了行李,我忙给他遮住,雨正纷飞。上了车,爬上去,翻开随身的一本书,看看,想想词境,听听窗外的雨声,隐约有了睡意。对面是个小姑娘,吃吃笑个没完,娇声嗲气的,扰人清梦,不由重重叹了口气。终于睡着的时候,只有火车的行进声在暗夜里荡漾。 出了站,按照萍给的路线一路行来,快到时,拨了电话与她,说来接。下了车,拐进一条巷子里,脚步有些迟疑,不知她变了没有。她总说自己胖许多,也不知是什么样子了。走走停停,每迎面来一个女子,总吃一惊,走近了,方知不是,不是。继续的走,恍惚间,前面有个熟悉的身影慢慢走近。我有些兴奋,这个定是她了。还是那头如怒狮般的乱发,还是那双明亮的眼睛,还是那抹熟悉的笑容,只是多了些柔媚。远远的,脸上不由灿开了笑容,大声喊道:“萍!”她也挥动手,喊:“清清!”“还能看呀。”“嘿,你也没瘦多少嘛!”哈哈,一见面,果真还是互揭伤疤。 吃了早饭。“先睡会吧。”我倒在床上,可了无睡意。萍取本书,坐我身边,不时的碰碰我,“干吗?”“感觉一下质感。”我笑,我也不敢相信我们居然又见面了,拍她一掌,“老兄,我可不想和你家老李决斗。再说了,我又不是lesbian。”“你不是,我是双性恋,好了吧?”“晕。” 迷迷糊糊中,终于睡过去,来到这儿,竟如在家一般,周围是熟悉的氛围。分离的这几年,竟似一道铅笔的划痕,轻轻一抹,便消去了痕迹。 再醒来时,她还在看书,我坐在床头,和她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无非是别后各人的情况,天马行空似,似乎又回到了以前的岁月。 吃过午饭,相偕去了北海。看到那著名的白塔红墙,似乎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面对着一池碧波,说起的竟是那年被困大明湖的事情。她说从此再也不去大明湖玩,我笑,“才不可能,将来你带了孩子去济南,能不去那儿?”她无言。听身后一个导游小姐在那儿介绍团城,说什么这儿是刚开放的,以前只有特殊人物才可以进来参观。一句话翻来覆去说了三四遍,听的厌了,拉了萍就走,什么讲说辞?幸好不是我请的导游,否则真是亏死了。坐船,船上清风徐徐,船下碧波荡漾,身边有人笑颜如花般绽放,不由满意的长叹,嘻嘻。 整个北海逛下来,已经累的不知东西南北。很多地方居然是倒着看的,一路走到正门去。记得在皇帝的书房那儿(我忘了院子名了),艳羡半晌,这种地方用来读书,才不枉了手中的书卷。 回去,萍作菜,看她菜刀铲子一路挥舞来,我不由惊叹:“你好贤惠啊。”她哈哈大笑,说现在正苦修贤妻良母本领,希望可以做专职妻子,我笑,国家培养你这么多年,就让你相夫教子了?她叹一声,唉,我家老李说要和我一起努力建造美好的未来。我哈哈大笑。 晚上畅谈至深夜,早晨两人一例的熊猫眼。更糟糕的是,感冒开始加重了,咳个没完,一咳萍就扑上来猛捶我背,捶的我咳的更厉害了,我开始怀疑她是不是公报私仇。一天都躲在家里大睡特睡,睡醒了就聊天,我开始看《天龙八部》。 晚上去了天安门,那天月亮朦朦胧胧的,我们坐在广场边上,再三的看月亮,赞叹月亮,我突发奇想,说把你挂上去吧。萍撇撇嘴,“才不干,除非收门票。”“怎么收啊?”我奇怪的问。她说:“挂个布帘,让我家老李收票。”我大笑不已。 第三天,去了故宫,历史博物馆。看的我头晕晕,目眩眩,不知东西南北。在太和殿前看左右重重的宫檐飞角,突然想知道,在无数个太阳升起,月亮斜挂天边的时候,这宫里的人是种什么样的想法?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情呢? 人很多,喧嚷无比,不知道那些历代的帝王知道了会不会气愤的从墓中跳出。看陶瓷馆,青铜馆,有些后悔,应该带纸笔的,这么多的步骤年代品种,实在记不下。:( 来回走了三遍,看脚下的青苔暗生,微微打了个寒颤。扒在玻璃上看里边的摆设,想以前这些宫人的生活,想他们的悲伤快乐,竟有些害怕的意思,甩甩头,大步跨了出去,外面更静了,一道一道的门走过,一面一面的墙经过,我不知是走在历史中,还是现实里。抬头时,远方那轮太阳明晃晃的照着,更添一重虚幻。 出来时,又是景山公园,实在没有力气再进去,就跟着一队小学生越过了马路,走了半日,才发现原来故宫门口就有地下通道,55555555555555,真是欲哭无泪:( 回去后,萍的老李终于出现了。胖胖的,人很和善,常微微的笑。有些拘谨,吃饭时便不大说话,萍说都是老李害我胃口不开,我忙否认,老李只是笑。 开始看侠客行了,一直喜欢这个,因为里边的景色描写,总让我想起皇甫松小词的旖旎情境。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无知者无罪  发表于2001-08-10 16:18:50.0


 


  凤凤此文夹杂着嘻嘻,晕,555555,感觉倒象是聊天了。

柔软时间  发表于2001-08-11 01:34:30.0


 


  不出门,哪有好文读:)

醉里挑灯  发表于2001-08-11 02:42:00.0


 


嘻嘻,我在自己跟自己聊。:P

凤兮  发表于2001-08-11 02:52:10.0


 


你那萍可真够泼辣了,既会舞菜刀,又会捶后背,还会吓唬老公。。。嘿嘿。。

*海沃兹  发表于2001-08-11 04:34:18.0


 


喜欢开心的感觉

西湖初遇  发表于2001-08-11 11:58:48.0


 


之二

凤兮  发表于2001-08-11 17:21:48.0


 

第四天,去了雍和宫。 一出地铁,便莫名其妙的被人塞了三柱香在手里。反应过来时,那些卖香的人早不知消失在哪个角落了。摇摇头,继续的前行了。天阴阴的,莫名的有些恍惚。 进了大门,才发现是一处香火鼎盛所在。看看手里的香,有些无奈,也罢,今个就作个善男信女吧。在香炉前点香,才发现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每次都点不着,有点着急,最后看头黑了一些,就双手举香,拜了几拜,插在香炉里,许了愿。许什么呢,想一想,无非家人平安自己快乐罢了。快乐是件很难得的事情,不知道座上的神佛是不是了解快乐的真谛呢?跪拜的人很多,嘴巴里都在喃喃的祈祷着什么,我笑笑,继续的前行。殿很多,一座座拜下来,也很累的,可渐渐的心情开始宁静下来,心底空明,竟也十分的虔诚了。烧完最后一柱香,松了口气,出殿时,回眸看了佛祖一眼,看到他微微的笑意,突然轻松起来,脚步轻快的离开了。 为父母请了护身符,请师父开光,把护身符放在装有米粒的盘中,跪下,听师父念经,不知道他念的什么,只听得铃声越来越响,真的有收敛心神的作用。突然想到要是课堂上老师也摇摇这个铃,授课效果会不会好些?正瞎想间,师父说好了,我起身,突然发现边上的人叩下头去,我慌忙跪倒,恭敬的拜了三下才起来。收好护身符,有些茫然,不知道该去什么地方好。突然想到孔庙,国子监都在这附近,索性一起去了吧。 孔庙人很少,殿堂相当破旧了。一间偏殿正在搞展览,就进去看。是关于北京文化方面的,选材不是很清新,可一些建筑材料还是很有趣的。只是我搞不明白中国的文物在中国展览为什么要用日文做介绍。莫名其妙。出来时,天飘起了小雨。再走,看到很多碑文,就跑去看,是历代的进士姓名,下面还附了一些简单的介绍,江西籍的很多,难怪人家都说江西出才子呢。 国子监就在孔庙的附近。一进门,门口的工作人员就热情的招呼道:参观国子监啊,我点头,她立刻就拿出票据来,我只好掏出钱包:( 雨仍然不紧不慢的下着,我也不紧不慢的走。这儿居然是首都图书馆所在地,还挂着少年儿童图书馆的牌子。首图已经搬了,只留几个办公室在。少儿的还在,简简单单的几间屋子,却给人舒服的感觉。我顺着小路走过去。花木扶疏,总觉深深远远的有些什么在。最后面是彝伦堂,据说是状元公们吃簪花宴的地方,现在做了教室。我瞥了一眼,人很多,日光灯开着,很有些人声鼎沸的样子,他们很幸运啊,居然在这样的地方学习,不知道可以出几个状元榜眼呢。 再过去,就是一棵树,说是乾隆皇帝和刘墉开玩笑的地方。再往前,就是大殿了,进去转了一圈。对面仪门下坐着一对少年,喃喃的不知在说些什么,我微微的笑。年华似水。 顺着小路又绕了回来,我有些不舍,恋恋的又转了一圈,可终究还是走了。


之三

凤兮  发表于2001-08-23 10:15:13.0


 

第五天,我去了天坛。买了只糖葫芦,咬了一口,觉得有些上当。她说又脆又甜的,我看倒应该改成又酸又脆。再咬一口,方觉味道好一些了。一进门,眼前顿时为之一亮,心情为之一爽。那么多的绿色,如此沉郁的铺陈在空旷的视线里,实在令人感动。似乎有点雨。我懒得拿伞,索性冒雨前进了。这儿种满了松柏,似乎还有些别的树木,时间久远,已经忘记了。 慢吞吞的走着,看左右散步锻炼的老人,微微的笑。拐过去,便是皇帝祭祀前斋戒的地方了。那儿更是草木深深,走进去。钟一直响着,说是为人祈福用的。大殿之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了。上面竖了牌子,说明左右房间的用途,以及乾隆皇帝的手书。突然有些佩服这位笔墨泽于天下的十全皇帝。他居然敢四处留下墨宝,应该也是有着无与伦比的自信在吧。记得以前的一位老师,学问实在好的很,可轻易不肯著述。我的另一位师长曾经叹息的说,刘老的学问品德都是一流的,可惜人不免、、、、了些。那时,我曾左思右想,只是觉得世事委实难全。或者应该学学这位皇帝老爷的。一些东西还是不要太小心了,我自做我,别人与我何干? 侍卫的住处离主房还有些距离,如果真的有人来刺杀皇帝,怕是会顾不周全吧。沿着小路走过去,草很茂盛,显是荒凉了很多。不知当时这些帝王前来祭天时,心中都在想些什么,是虔诚呢,还是不耐? 出了斋宫,回到方才的大道上,一直往前,就是有名的回音壁了。看半晌,不由恼恨自己为何穿件行动不便的裙子,不然也可以越过栏杆,去喊喊话,听听回音什么的。到了天坛的另一侧,用途不详。我很喜欢它的配色。黄色的墙壁,蓝色的屋檐,再有蓝天白云,这儿的墙壁很矮,站在这儿,有种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感觉。大片的仍是草地,是那种杂草,郁郁葱葱的长着,几只蜻蜓低低的飞过,还有小蝴蝶,在花上轻触一下,再触一下。我来了兴致,蹲下来,取出相机,猛拍了半晌,天空,矮墙,蜻蜓,蝴蝶,草地,全部录入,这才满意的离开了。 然后是祭祀天帝的地方。据说中间那条路是天帝的专用,别人不可以走,那么是没有人走过了。我细数着边上的砖,一步一步的走过去。想象着在多少年以前,多少帝王百官也这么庄严静默的走过,突然打个寒颤。我只是我,无法以我单纯的心去揣摩其他人的心思,那么,在历史的长河里,这些赫赫有名或者籍籍无名的人,如何走过自己漫长短暂的一生呢?我无法想象。每次经过这些阴暗的殿堂,我总是恐惧,并感到深深的寂寞。 沿着长廊婉转而下的时候,看到祖孙两个,做着游戏。老太太一口的京片子,哄着小孙子玩。我在对面坐下,一面小息,一面看他们游戏。老太太说我睡着了,蚊子不许来咬我。小孙子趴在一边,偷偷的跑过去,在奶奶背上咬了一口,老人哎哟一声,好大一只蚊子呀。打死它,拿起金箍棒打了小孙子一下,小孩一会又去咬,说:虫子来啦。如此周而复始,一直玩下去。我转过头,是碧绿的草坪,前边据说是宰杀祭祀用的祭品用的地方。下午的阳光很好,终于让我感到一丝暖意。 出了长廊,就到了出口了,回头看看青砖灰瓦的建筑,我还是出去了。 想半日,不知再去什么地方好。突然想到琉璃厂的中国书店来,索性去那儿吧。走了很多冤枉路,终于到了目的地。在中国书店逛半晌,找了本《佛典入门》便出去了。小店一路的逛过去,很有几家书店可以看。正翻一本《中国结入门》呢,郁郁来了电话,说今晚大家见见吧。我立刻打道回府了。拎着那束荷花和雏菊,回来了。整个城市在车的行走间,似乎更加的奇怪。 约了在甘家口大厦见,我问疏香穿什么衣服,她一愣,说你就找一个金光闪闪,瑞气千条的吧。我听,大笑。见到疏香,很淡雅的人儿,穿着浅黄的衫子。说郁郁在路上呢,先等等吧。又是无言。看窗外人来人往,一会儿郁郁便来了。问了好,大家便商量去哪儿吃,说茶茶在路上呢,等等再说。疏香把这一带的饭馆特色说了一个遍,如数家珍。说起哪儿好玩,香香总会提供有关吃的建议,嘻嘻。我们大笑不已。说话间,茶茶来了,第一句话居然是,今天我们进格林童话了。原来我和郁郁穿的衣服样式都是欧洲17、18世纪流行的那种高收腰的,格林童话的插图里很多的,我们笑,巧合么。不过呢,我发现菊斋的女孩子果真漂亮的很。茶茶真的很好看啊,我常常偷空去瞧她,然后笑笑,呵呵。大家聊了很多,也讲笑话,我听着,很好玩。郁郁是以前见过的了,香香、茶茶都是第一次见。或者网上常见吧,大家也没有太生疏的感觉。时间过的很快,萍打电话来,我说一会儿回去。到11点的时候,大家才分手。回去,萍还在等我。 约了虹见面。说好地点,打了个哈欠。取本鹿鼎,看着看着便睡了。 虹似乎又瘦了很多,还是以前那种桀骜不驯的样子。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只是在商场里乱逛。她说买件衣服吧。我便帮她挑。她看中的一例是黑色的,我不由呻吟:“老兄啊,你知不知道自己长的很吓人?穿衣服和蔼一点好不好?”她嗤之以鼻,“要不是你来,我还不穿这条红裤子呢。”我抚抚额头,险些晕倒。“是,您给我很大的面子。”谈笑间,出了商场,一时不知该去哪儿,索性去图书大厦看,虹很不满,说那儿跟菜市场似的,根本看不了书。我不依,硬拉着去了。果不其然,那里人满为患,书和人大概相差不远,呆一会,便跑了出来。索性坐在路边看行人。沉默,还是沉默,要不,就贫嘴。说说笑笑,虹说带我去三里屯玩。我同意了。三里屯只是一条小街,酒吧很多,可似乎也没什么特别的特色在。找了一家进去,虹点了啤酒,我还是喝我的茶。天渐渐的暗了,服务生把蜡烛点着,影影憧憧的。我们后面那个女孩子多半失恋了,自己边喝酒边掉泪。说起这些年来的事情,我照例的总结,叹口气,仍然是平淡如白开水的口吻。或者很多东西是说不出来的。虹有些感慨,“你终于长大了。”我笑,记得以前她最爱说的一句话便是,“你还小。”每次听到我总要气半天。如今听到这句,心中涌上的反而是悲哀。 忽明忽暗的烛光下,虹的眼睛闪闪发光。说起最近的一些事情来,似乎要落泪,可还是忍住了。我想我可以了解那种身在异乡的孤独痛苦,可更深一层的失落是感觉不出的。我只有沉默。半晌,她笑了,说:“你还是太小。”我作势打她,笑闹间,她的眼角分明有泪光闪烁。离开的时候,华灯已经闪烁了整个城市。我看着车外的灯火,一时间不知该想些什么。等到想起下车的时候,居然已经过了一站。又坐回去,可怎么也找不到我熟悉的路了。有些着急,又觉得好笑。问了人,才发现原来就在边上,自己笑半晌,回去后,跟虹报了平安。 洗了头,萍帮我吹干头发。突然叹气,我怎么这么象你妈妈啊,真受不了。我哈哈大笑,以前,在学校的时候,她也老这么唠叨的,管我这管我那,我说她跟我妈似的,哈哈。积习难改。我取笑她一阵,又安慰她,你这是贤妻良母。她恨恨的走了,离开前,帮我关了窗户,嘿嘿。


  之四

凤兮  发表于2001-08-25 09:46:30.0


 

一早起来,出玄关时,发现桌上有萍留的字条。上面详细的有去与回来的路线,很详细。看来,她真是怕把我丢了,心里有些感动。把字条塞进口袋,匆匆的走了。路果真很远,我看着窗外,迷糊的没有一丝概念,似乎路只是路,房屋只是房屋,对于我而言,并无任何意义在。也是,这终究不是我的城市,我的家乡。 虹的住处很简单,居然还是以前那床小褥子,呵,那是虹的妈妈亲手为她织的。她们那儿有这个风俗,女儿的嫁妆里必然要有几条这样的床单。她还未出阁,母亲为她织了一条,她走到哪儿都带着。我躺在她床上,看她开始忙活,洗水果,倒水,呵呵,我们这帮人似乎从不知客气为何物,到谁那儿谁就得忙活个没完。以前寝室里吃瓜子,向来是谁买谁扫地,哈哈。原因是要是你不买,怎么会有满地的壳?好人做到底么。问去哪儿,我还是茫然。原定的司马台是去不成了。去清华北大看看吧。 还是车,北京这儿委实奇怪。似乎总是在荒凉与繁华中交错。走着走着,清华到了。人很多,要不要在牌子前照相?我摇摇头,又不是我的学校,照这个做什么?进了学校,旅游的人不少。居然挂出坐车游清华的牌子,我愣半晌,不知是好笑还是别的情绪。清华园里那个很大的荷花池,不知是不是朱自清先生笔下的。很多人聚在这儿玩耍,钓鱼,抓鱼,呵呵,似乎一靠近水,便和鱼挂上了关系。我蹲在河边,看尚自茂盛的荷叶,突然想起射雕里“逍遥鬼独戴逍遥巾”的对子来,“噗嗤”笑出声来。 绕过去,竟然是绿草如茵的小山坡,高低起伏,我有些发呆,不知道这是仿了何地的景色。行在其间,只觉地忽高忽低,而视野却是随行随开的,有学生在山边小径边读书谈笑。再走,居然有一条小瀑布,我吃惊的爬上去,走近来看,水从山石中冒出,汩汩而下,下面是一个很大的潭,看来清华园内这条河竟然是活水,真是很吃了一惊。 清华图书馆,很喜欢它的大窗户,真想能够在冬日暖暖的阳光下,捧本书,靠在这窗边,看人世沧桑变化。 清华研究院,似乎还是以前的老楼。看着这几个字,想到的是当年的清华研究院有名的四位导师。想起陈寅恪先生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心头猛的一震,想起近来的荒唐,不由有点愧色。 一座清华园转下来,竟也花费了不少时间以及体力。在纪念品售卖部里看中一只书签,不锈钢的,很美,可惜人太多,空气污浊,便离开了。直到离开北京依然有些后悔,当时应该多点耐性的:( 然后是人大,进去以后大为失望。虹指着前方说:那儿就是北京最大的英语角。周五她在此奋战三个小时,脑袋晕掉,脚趾都疼。我看了看,撇了撇嘴,没再说什么。在路边的椅子坐下,天开始热了,几乎没有一丝风。周围也没有人,我们瘫在那儿。虹突然叹息:这儿可不比西单那边了,那儿漂亮女孩子多。我笑。 然后去了北大。北大的气氛还是和清华不同的。清华似乎精巧,而北大却是雍容包涵大度的。坐在树下,我只觉得心境平和,看看绿树青草,只觉得心中安宁。毕竟是北大。北大也有荷花池,荷叶大到让人怀疑里面是不是死过人。我坦白的说出来,让虹大大耻笑了一番。翻出相机,发现不能打开了,一时冲动之下,我打开了后盖,于是乎,我的蜻蜓,我的蝴蝶,我的天坛,我的月亮,还有那些、、、、、全部暴光。:(((( 没有心思再逛下去,虹拉了我去杨家。路很远,我在路上睡了又睡。虹一定要我坐她身边,实在忍不住,便又睡过去。朦胧中,感觉虹揽住我的脑袋,轻轻的笼住,怕我碰到椅背。我笑笑,又睡过去了。 杨新搬了家。她是我们寝室最先结婚的人。一毕业,就举行了婚礼。她还是那副样子,只是头发剪了,她以前可是头发极长的,如今短短的,看起来很精神。仍然是温暖的笑容。清清啊清清啊,她丈夫也这么跟着喊了。我发现一个糟糕的现实。似乎我的这个昵称在我们寝室中要永远流传下去了。记得当时我抗议再三无效,才不得不默认了这个称呼,如今竟理所当然的传承到她们的家人口中,我开始想象一群小萝卜头喊我的情景,:( 吃饭,虹突然抗议,喂,杨,你也太偏心了吧。怎么清来,你就炒这许多菜,放这许多油。我来,连油星也看不到呢?大哥哈哈一笑,说你来,杨可是帮你把面条调好才让你吃的啊。谁来有过这个待遇?虹反驳,今天要是面条,搞不好她会喂她!我不由大笑。 出去散步,似乎大家总是默然,但抬头时的相视一笑,带来得是更多的温暖和熟悉。走了,终于离开了杨家,杨远远的仍然在挥手,我看着她,终究是离开了。 这次顺利到家。萍还是在电视边等我。


  结束篇

凤兮  发表于2001-09-07 12:34:37.0


 

暑假已经结束了,北京之行也已经有如天边的浮云,影象越来越模糊,终至于不见。可这篇青青放在这儿,终成我的心事。在适当的时候结束适当的事情,是很好的事情,语出凤兮语录第三卷第一条,嘻嘻。 周一天气太热,一时忍耐不住,便去买了车票,可没有第二天的,于是买了后天的。萍望望我,没有阻拦,便去作饭了。我反而有些过意不去,抱住她,说我回去一定会想你的。她哼哼两声,还是不肯理我。我只好自己去看电视了:( 傍晚的时候看到窗外的晚霞,不由赞叹。我对北京天津最深的印象全在它的天空上了。每次看到那样广阔的天空,总是目眩神迷的。而最美好的印象也全在这儿。还记得那年冬天,来北京,有着极恶劣的心境,却在初见这片天空时,全然融化。这才晓得原来同一片天空也可以不同。 想去天安门广场看落霞,萍正生着气,不肯陪我,我只好怏怏的倒在床上,继续我的《鹿鼎记》之行了。 周二,决定去恭王府,看了很繁复的门楣,开始赞叹古人的精巧,同时也奇怪他们做这些做什么呢?也有些明白,时间太漫长,没有东西打发实在痛苦。或者世间的一切都可以以时间太多来解释吧。 转了一圈,没什么感觉,只是在得知这儿曾经是辅仁大学校址时很羡慕了一阵,如果生在那个时代…… 唔,我该走啦,下次继续写,有些匆忙了:(


很好

聊无斋  发表于2001-09-08 13:06:01.0


 

高手论道无须多言,朋友的文字是我所认为的后现代文学呀


用图文帖子回复 用所见即所得帖子回复
用 户 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标    题  
标题图标  
无图标 原创 转贴 文章 问题 主意 请进 注意
你好 赞扬 反对 喜欢 不爽 有趣 无聊 好奇 疲倦
摆谱 高兴 忧愁 吐舌 发愁 挤眼 生气 大笑 大哭
晕倒 弱智 急死 鬼脸 羞涩 傻笑 伤心 痛苦 恶魔
帖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