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斋文学论坛>>文学创作>>散文随笔

 主题:惜春黄鹂过蔷薇 --读黄山谷《清平乐》

逸云轩主  发表于2001-10-07 08:44:40.0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黄山谷的词品类很杂,精劣不齐。时人与后人对他的词的评价也颇多分歧。说的比较中肯的有“黄山谷词用意深至,自非小才所能办。惟故以生字,俚语侮弄世俗,若为金元曲家滥觞。”(《艺概》四)也就是说他的词佳者则:“妙脱蹊径,迥出慧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比如(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之潇洒超逸,卓然自异。(鹧鸪天·黄菊枝头生晓寒)之旷达倔强等。其浅近俚俗者则“皆亵诨不可名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如(卜算子·要见不的见),(归田乐引·对景还消瘦),(归田乐令·引调得、甚近日心肠不恋家)(丑奴儿·济楚好得些)之类的词,好用一些俚语,俗字,和歇后语。还有一些情节写的很露骨,连他的朋友法秀禅师都说他“以笔墨劝淫,应堕犁舌地狱。”        这首词写的清新雅致,天真活泼。全词通过曲折的手笔,起落有致的句法,含蓄委婉的把作者留春,惜春情态描绘的栩栩如生。词一开篇就把‘春’拟人化,“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春天又到哪里去了?她为什么悄悄地就离去了呢?为什么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似问非问,似答非答,隐约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寻春与留春的热切心理。“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如果有人知道‘春’她去了哪里,就叫她回来和我们一起住吧。突发奇想,希望有人把‘春’给叫回来。问的天真而诚恳。以“无理之妙”的痴语,把恋春和惜春的情绪烘染的更加浓烈。充分的表现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追求。下片承接上片再做推宕,“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春天的行踪谁能知道呢?看来只好去问当初和春同来的黄鹂了。也许它会透露一点春的行藏,黄鹂虽然知道人的意思,用那婉转清脆的歌喉告诉人们春的行踪。但是人们却听不懂它的话语。待到那黄鹂飞过蔷薇了,才茫然有所思,哦,蔷薇花开了,夏天快来了。这片用笔若虚若实,委婉曲折。每一转折处,更加深一层惜春之情。到最后一句煞尾还是不肯道破夏已近,春已不可寻,言已尽而意未完。使得此词韵味幽长。堪称神来之笔。吴熊和先生谓之可与欧阳修《蝶恋花》中的“乱红飞过秋千去。”相比美。    综观山谷词集,这种写作方法在山谷词中是比较少见的。所以研究黄山谷的人,不的不注意这一点。虽然只一首短短的小词,却看能出黄山谷除了严肃,倔强和旷达的一面外,还有可爱,细腻,活泼的另一面。

 


山谷此词力弱,不似其大草有狂奔奇突之势,此一病;转折虽多但矫情,如初学书者喜使转

江 枫  发表于2001-10-10 12:53:29.0


 

我来读《清平乐》 看山谷这首词,别随他做无聊的曲折,那和评点学生作文没有什么差别。 我相信,山谷此词是写着玩玩的。 写着玩玩的作品,最好也赏着玩玩。 这样赏是不是更好玩: 春,不是拟人,而是青楼妓女,小名阿春。 山谷喜逛妓院,与阿春眉来眼去,很有一腿。 阿春不知何故,走了(从良?私奔?被包?)。 山谷抓耳挠腮,去问黄鹂。 黄鹂是谁?同楼妓女,但是个哑巴。说半天也说不清楚。 最后,黄鹂也不见了(从良?私奔?被包?)。 山谷绝望,填词一首,是为《清平乐》。 我要说明,逸云轩主此文,格调好,菊斋随笔坛子里少有(其他多是小儿女唧唧复唧唧,是为醋坛子),还望多出此类随笔,但散漫点更好,或者就深沉到家。 没有唐突各位吧? :)


用图文帖子回复 用所见即所得帖子回复
用 户 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标    题  
标题图标  
无图标 原创 转贴 文章 问题 主意 请进 注意
你好 赞扬 反对 喜欢 不爽 有趣 无聊 好奇 疲倦
摆谱 高兴 忧愁 吐舌 发愁 挤眼 生气 大笑 大哭
晕倒 弱智 急死 鬼脸 羞涩 傻笑 伤心 痛苦 恶魔
帖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