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斋文学论坛>>文学创作>>散文随笔

 主题:没有主题的人生

江 枫  发表于2001-11-01 14:17:19.0


 

没有主题的人生 江枫 看过一份资料,美国的,说有某制片商,请来大街上一群衣杉褴褛的清洁工人和流浪汉,到一个创作中心去,地板上铺开画布,让工人们拿着扫把、墩布,蘸了颜料,随意在画布上涂抹。就这样,一张白纸,终于画出了“最新最美的图画”。摄影师就此拍摄下了电影的上部。 接下来,工作人员把画好的“画”进行了分割,并装裱制作,于是一大批新的作品产生了,将这些作品挂在展厅里,举办了一次展览,同时聘请了国内一大批美术评论家、心理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对这些所谓的作品进行评论,并告诉他们这是某些艺术大师们的作品。结果,大家竟分别从美术、人生、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等角度,对作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摄影师又将这组镜头拍摄下来,做为电影的下半部分。之后,将前后两组影片合并成一组,向社会公演。 结果,舆论为之哗然。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不过,我倒愿意把它看成是一则伟大的寓言。工人们的“画”,是无主题的,专家们硬给它赋予了神圣的主题。人世间很多事情就是如此,所谓伟大的主题不过是信口胡言罢了,与被赋予了主题的东西风牛马不相及。 人需要主题的抚慰,虽然生命无主题。 所谓失望的人生,更多的是对以往曾经相信过的主题的怀疑与解构。 所谓看破人生,实际是看破了人生主题的荒谬,而又没有新的主题做泅渡出苦海的舢板。 亲情、友情与爱情是不可质疑的,可以置疑的是世人赋予它们的花花绿绿的主题。不相信主题的人,不一定不相信人生,甚或更执著于人生。 我们活着,没有主题的活着的时候,可能离真正的主题已经不远了;而我们活着,活在主题的阴影下的时候,可能倒是背离了生命最初始的主题。 靠假命题生活的人,可能会快乐,但永远不会深刻;靠真命题生活的人,可能会痛苦,但不会流于肤浅。 我总相信,生命本来是有它自己的主题的,那就是所谓的“道”。“朝闻道,夕死可以”,人生的过程就是追慕原始主题的过程,但我们都是夸父的后裔,甚或还不如夸父有出息,夸父追不上日了,我们也注定追不上原始的“道”。一轮红日总在天边滚动,而一个原始的“道”,一个关于生命的原始主题,总在心灵的无际中沟通我们企图抵达的欲望,然而,我们总因饥渴而颓然倒下,让茫茫苍苍的的邓林做了我们最后的坟墓。 夸父是一种人生态度,因为他不相信先民所有的关于太阳的主题,于是他要义无返顾地亲证,但我们往往没有夸父的毅力和勇气,甚或把夸父的勇气说成卤莽,把他的毅力视为愚钝。世人不会不渴望看一看太阳的主题,但还没有抵达邓林的边缘,就已经宣布发现了所谓的主题,并筑起温暖的巢,撑开遮阳的伞,停下疲惫的脚,收敛狂妄的心,在太阳的阴影下开始探讨太阳的主题了。 滑稽吗?荒唐吗? 然而我们往往就是这样做的。 我们不仅仅是为追慕原始的主题而活着,我们是为了回到我们自身去。让人类回到人类去,让个体回到个体中,“让每一个人的发展成为他人发展的前提条件”(马克思),而那个原始的主题,就是向我们透露信息并指示我们回归的露出了海平面的桅杆。 然而我们的心灵并不比天高,我们的精神并不比海大,一个虚假的主题就能轻易抚平我们的创伤,点亮我们生活下去的希望。 在回归的路上,羁绊我们的都是似是而非的荒谬而温馨的主题。我们的故乡在远方,但一个又一个虚幻的主题,如温柔的陷阱,陷我们于半途之中,最后心甘情愿地直把杭州做汴州了。 每次读聊斋,最让人痛苦的是,游子客居在被鬼神幻化出来的家里,而真正的家在远方。他不清楚这一点的时候,在一个虚假的家里,照样会有天伦快乐;但只要他有一点清醒,就会夜夜梦还乡。 人们本性里有向往虚幻的一面,像罗子浮向往翩翩和花城为他营造的虚幻的家一样,当他找不见当年神仙洞口的时候,一种无边的怅惘便开始弥漫在人生惨淡的黄昏里了。 世间所有虚假的主题,都是心灵虚幻的家园,都充当着安抚人心的温情的面罩。无论红尘内的体贴的亲情,还是红尘外的空明的云水,都是有形形色色的虚假的主题做成的可以遮风挡雨的心斋。或着换句话说,外面的世界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那么就雕凿出一个小小的心龛,用缭绕的香烟和虔诚的晨钟暮鼓,去供奉一个能护佑我们平安快乐的神灵吧,那个神灵无论是三皇五帝,还是人子佛子,其实都是一种虚幻主题的变形或者物化。 我们从来就是靠供奉主题而使心灵得以栖息于宁静的港湾的。 一切相对的真理都只是通往绝对真理的跳板,但我们始终跳不过去。无奈中,我们只好把一个又一个相对的真理累积起来,建构一个可以暂时安身立命的家园。但相对真理本身的缺欠注定有一天肯定会销蚀于自然的风风雨雨中。支撑起家园大厦的砖石会渐渐风化,围墙会慢慢倾斜乃至倒塌,整个大厦也有可能会在你沉睡的时候突然坍驰,于是心灵的苦难降临了。 所有心灵的劫难,其实都是先前搭建起来的精神家园的破败与坍驰所引发的。所以,我们需要不断更换与重新锻造相对真理的砖石,以使一个又一个虚假的人生主题变得不能轻易被时间摧毁。 我们有过太多的精神废墟的年代,接受暴风雨的洗礼不是人生的目的,而是对人性的摧残,我们需要的是建造能傲视一切自然与社会暴风雨的殿堂,使风不能进,雨不能进,大鬼不能进,小鬼不能进,国王也不能进的神圣的庄园。 为了心灵永恒的宁静,我们需要细细地打量我们的家园,打量那里的每一块主题之砖,以及每一块真理之瓦,小心翼翼地敲击他们,像铁路工人拿着锤子敲击火车的车轮一样。 尼采说,哲学家就是拿铁锤工作的人。但是,拿着铁锤做什么,他没有说。我替他说了,哲学家就是拿着铁锤敲击世界和人生主题的人,看看它们是不是结实,是不是经得住敲打,是不是可以被贴上真理的标签。 而那一切在敲击下断裂了的,破碎了的,腐朽了的,除了修补,就只能抛掉了,或者摆上祭坛,做我们日后的殷鉴。 我们离开主题是注定活不了的,起码是活不好的,在我们还没有抵达人生原始主题的前夜,在我们还没有跳过绝对真理的彼岸的现在,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修补和重建业已显得有些窘迫的家园,不要等风雨来了,再去仓皇应对。 世俗的人生主题,都曾经是或多或少地护佑过我们的福音,是曾经从泥沼中提升过我们的稻草,是曾经从苦海中召唤过我们的舟楫。 但是,曾经施恩过我们的,也会戕害我们;曾经爱过我们的,也会丢弃我们;曾经向我们的杯子里注入了甘泉的手,也会为我们斟满苦涩的酒。 一切都在变,昨天熠熠闪光的主题,今天可能已是锈迹斑斑。 且拳拳的思考、大胆地置疑、殷勤地修正我们所有的主题吧。这不仅仅是哲学家的使命,更是每一个所谓的匹夫应当担负起的人生主题兴亡的宿命。因为我们幸福不幸福,重要的不是诞生过并且还在诞生着主题的世界,而是被诞生出的主题世界里的阴晴。 毛姆说,人人都是哲学家。作为凡人的我们,只要会思考,我们人人手里就都有了一把可以随时敲击人生主题的锤子。 在哲学家拿着他们各自的锤子敲打人生主题的铿锵声里,也操起我们的锤子吧,尽管它不如苏格拉底的锤子灵便,不如尼采的锤子冷酷,不如马克思的锤子坚实,不如罗素的锤子精致,但心灵的合唱里少不了悠扬的和声。 锤子都是冷酷的,像鲁迅的投枪与匕首,它所摧毁的与其说是敌人,不如说是一切虚假的主题及其寄居的巢穴,而所谓的自剖,不啻于向着自己心灵中一切虚假的主题做彻底的围剿。 我们都生活在俗世之中,所以我们谁都免不了世俗,拒绝不了世俗理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浸淫,而那些理念中,有真知灼见,但也决不乏虚假的、荒谬的、似是而非的主题,我们就生活在多重主题拼凑起来的旗帜下,而旗帜上所绣出未必全是符合原始主题的图标。 世俗理念的肌体中,延伸着的是人间诸般情感的脉络,经由这些脉络,我们的心灵可以抵达快乐,并在快乐着的时候升华出对情感的图腾,于是我们开始讴歌亲情、爱情与友情。 我们的歌声渐渐成了定式,成了凝固的主题,成了钢铁的信条,成了沸腾在我们血液里的律动,我们已经不能容许对它的一丝一毫的亵渎。 然而哲学的本质就是渎神,就是瓦解图腾,就是颠覆传统,就是从世俗的包裹中抽出身来反观作茧自缚的我们。 一切经历了创痛的心,无不在失望甚至绝望中重新审视曾经给自己带来过温情的主题,于是很有可能会发现自己上当了,或者部分地上当了。从原本坚固的心灵大厦的底部抽走了几块断裂的砖石,缺乏足够主题支撑的建筑摇摇欲坠,那就是我们在遭受苦难和打击之后真实的精神写照。 从茫然中回过神来,举起思考的铁锤,对着已经破败的主题敲击,也对着依然辉煌的主题叩问,于是,你将惊醒沉睡在世俗温情里的人们。也许最先醒来的人真的不需要呐喊,因为逃离往往是徒劳的,至多只能成为折磨心灵的砝码,但不在呐喊里极尽疯狂宣泄的欲望,就在缄默中忍受生不如死的刑罚。 有人开始妥协,用天真弥合断裂的主题,并在虚幻的弥合中重新建造被自己怀疑甚至于推翻的精神乐园。站在乐园奠基的地方,不断一一重复曾经被怀疑过的主题,忏悔自己曾经渎神的罪过,在人生终究是美好的总的主题表下,演绎出妈妈总是疼我们的,恋人总是爱我们的,朋友总是帮我们的分主题,并在每一个分主题下裂变出众多的子题,我们用所有这些大大小小的主题重新支撑起生活下去的勇气,重新挖掘出让人快乐的源头。 有的人则不然,直面人生的幸福和真实,也直面人生的苦痛和荒诞,既然拿起了那把思考的铁锤,就义无返顾、百折不挠、永生永世地向着所有裸露的主题敲击不停。他们不是不心动于人间的温情,不是不醉心于奢华的主题,不是不揪心于崩溃的福祉,甚至他们的爱比世人更强烈更醇美,但他们会在匍匐于母亲脚下的时候想到原始的亲子遗传血统,在与恋人相拥的时候想到空空的色相,在与友人的默契唱和中想到一切都源于某种光明或不光明的需要,于是他们不惮于拆幸福的牌,剥爱情的皮,抽亲情的筋,啖友情的骨,最后在所谓的神圣与伟大的缝隙里呐喊出两个字“荒诞”! 问题是,说人生荒诞的人,往往生活得一点也不荒诞;说人生虚无的人,往往也生活得并不虚无。因为,我们的心灵须臾离不开对人生主题、哪怕是最荒谬的人生主题的需求。崇高的意识形态,脉脉的人间温情,神圣的宗教体验,都能在某个特定的时刻给予我们登天的感觉,只是在我们沉醉的时候,别忘了脚下的大地其实是危岩! 你当“怀疑一切”! 人生行色匆匆,从远古的洪荒来,到不可预知的未来去,原本无所谓主题不主题,只是对同一个问题,说的人多了,也便有了主题。那主题是双重的,于过去和未来是生成我们并最终毁灭我们的无所不在的大道,于现在的人生则是向主题而生,为主题而死,甚至要在幸福与痛苦中傲视一切人为的主题,怀疑一切辉煌的主题,以使现有的主题能够在狂风旋起的时候,在暴雨来临的时候,依然是我们放心的家,以及家的屋顶,家的围墙,家的灯光,还有家里的那张暖暖的床…… 没有主题的人生,万岁! 江枫于野草书屋

 


总的来说,就是各人有各人的活法。

*海沃兹  发表于2001-11-01 23:53:52.0


 


  江枫写文章颇有思想

人淡如菊  发表于2001-11-03 02:07:35.0


 


用图文帖子回复 用所见即所得帖子回复
用 户 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标    题  
标题图标  
无图标 原创 转贴 文章 问题 主意 请进 注意
你好 赞扬 反对 喜欢 不爽 有趣 无聊 好奇 疲倦
摆谱 高兴 忧愁 吐舌 发愁 挤眼 生气 大笑 大哭
晕倒 弱智 急死 鬼脸 羞涩 傻笑 伤心 痛苦 恶魔
帖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