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斋文学论坛>>文学创作>>散文随笔

 主题:罗大佑之《乡愁四韵》

闻一枫  发表于2001-12-18 02:20:40.0


 

(一)又一种寂寞 寂寞以各种形态存在着,有时它混于孤独者的酒里,有时它凝滞于期待者的眼中,有时它就是相思,有时它却是乡愁。 不知你可否记得罗大佑早年的一首歌《乡愁四韵》?歌词取于余光中的同名诗作。 给我一抔长江水啊长江水/那酒一样的长江水/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抔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那信一样的雪花白/那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那血一样的海棠红/那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那母亲一样的腊梅香/那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听久了罗大佑的《童年》、《光阴的故事》、《鹿港小镇》以及那一首首恋曲,反过来再听这首曲调朴拙的《乡愁四韵》,心中却荡起了一分久违的感动。低回悠长的曲调,把你带回了一个熟悉而又遥远的地方。你仿佛听到远方母亲唤着你的乳名,那充满温情的声音穿过千山万水,穿过青天白云直入你的耳中。就在这声声撼动你灵魂的呼唤中,身为游子的你动摇了。你以为城市的繁华喧嚣,满桌的珍馐美酒,对事业的追求,对理想的憧憬……能使你忘却乡土的味道。当听到这首歌的时候,你知道你错了,这首歌分明唱出了你对家乡的怀恋。在这一刻,你明白了,为什么你的心底总隐隐的藏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寂寞,原来这份寂寞就是乡愁。 聆听那没有经过“现代化”装饰的吉它弹唱,就如品啜着一坛陈年老酒。随着醇美的酒香在你的舌尖渐渐的释散,你的心绪也与现实慢慢剥离,如梦亦如幻。你真切感受到每根琴弦在你心尖的颤动,以及那弥漫在空气中的久久不能散去的余响。每个音符是如此的清晰却又是那么的遥远,既有响彻云霄的震撼又有沉郁不去的迷茫,看似那样稀薄淡然却又有如千金之石噎于喉中。 (二)乡愁并非只是乡愁 如把这首歌仅解作表达浪迹异乡,行在羁旅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则过于片面了。歌声之所以有如此的穿透力,正因为它激起了我们灵魂深处对“回归本我”的渴望。物质文明越发达,我们的精神家园似乎就越显得空虚,无助和迷惘。 无论外部世界在发生着多么眼花缭乱的变化,而我们的内心总会有一种漂泊在外的不安与寂寞。 其实,罗大佑歌曲的主题之一便是呼唤“回归”,他的许多名作也正是以此为基调的。他的歌声里反复表达着“回归”的渴望,回归无忧的童年,回归小镇的质朴,击碎人性的虚伪与异化,回归到那没有钢筋水泥、没有霓虹灯的时代。很显然,罗大佑并不是在否认现代文明,而是试图呼唤迷失在现代文明中的孤寂灵魂找到自己的“家”。如果我们以更宽广的角度来聆听这首《乡愁四韵》,这首歌也许应该算是罗大佑“回归”主题的开篇之作。歌中游子的声声吟唱,敲击着我们寂寞的灵魂,让我们的心底激荡起这样的声音“母亲呀,我们在这里,带我们回家吧”。 (三) 尾 声 比起罗大佑以后的作品,这首《乡愁四韵》显得清而纯,宁静而淡远。它为你郁郁的灵魂带来清新的空气, 为你小心的拭去积垢在心灵上的尘埃。但它又不像佛教音乐那样把你带离红尘,而是用温馨的母爱把你召唤: “回家吧,我的孩子……”

 


  有些有穿透力的歌不敢多听,怕那种被击中的感觉。正如太好的文字,不敢看。

郁郁其芳  发表于2001-12-18 03:37:41.0


 


  不知有多少人听过这首歌?或是记得这首歌?是不是它已经被隐没罗大佑“经典“歌曲之后

闻一枫  发表于2001-12-18 07:02:28.0


 


听歌吧~~~~~~~

醉里挑灯  发表于2001-12-19 02:26:42.0


 


用图文帖子回复 用所见即所得帖子回复
用 户 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标    题  
标题图标  
无图标 原创 转贴 文章 问题 主意 请进 注意
你好 赞扬 反对 喜欢 不爽 有趣 无聊 好奇 疲倦
摆谱 高兴 忧愁 吐舌 发愁 挤眼 生气 大笑 大哭
晕倒 弱智 急死 鬼脸 羞涩 傻笑 伤心 痛苦 恶魔
帖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