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斋文学论坛>>文学创作>>散文随笔

 主题:馄饨与饺子

林天洪  发表于2001-05-10 22:38:02.0


 

每次的旅行,由于假期有限,总是行色匆匆,从一个景点赶往另一个景点,于是方便又快捷的馄饨和饺子就成了最常食用的裹腹之物。 馄饨和饺子都是风行全国广为老百姓所喜爱的食品。馄饨和饺子都是用面皮包馅,两者到底有什么异同呢?就此我做了多方考证,在每次旅途中详加留意,终于对它们的来龙去脉有了一些的了解。 在北方,饺子在饭桌上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过年、生日、团聚等等一切喜庆大事都少不了饺子上阵唱主角。馄饨在北方虽也受到人们欢迎,但与饺子的崇高地位则相去甚远。 在南方,如江浙一带,前些年家庭团聚、生日庆祝还以包馄饨为乐,而今已日渐式微,代之以大鱼大肉了。但馄饨在南方的受欢迎程度仍比饺子高,您若去过华东旅游,就一定吃过那里满街满巷的馄饨、小笼包,两三块钱就能吃得饱饱的,并且味道很不错。馄饨是江南最常见的小吃。 馄饨出现在西汉时期,取意天地混沌一片,叫人们吃时莫忘了天地养育之恩。在南北朝馄饨已十分普及,饺子正是这时候从馄饨中分化裂变出来的。北齐颜之推曰:“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这偃月形的馄饨就是饺子。馄饨和饺子都在唐朝达到了鼎盛,据唐代韦巨源书记载,当时已可制作二十四种不同花式和馅料的馄饨。而在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墓石碗中则能找到饺子的化石,可见当时饺子已传遍中华大地。饺子在宋以前一直与馄饨混叫,宋元间改称角子,在《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等书中多有记载,且品种大大地多了起来,到了明朝饺子之名才正式起用。 馄饨和饺子在南北方受欢迎的程度不同,连制作方法也大相径庭。北方馄饨的馅非常少,因此馄饨的个头也很小。一碗馄饨吃到肚子里,一大半是水份。而且馅料十分单一,只以猪肉加些葱姜调味。南方馄饨则馅料多种多样,有荤有素,鸡茸、鸭肾、虾仁、蟹肉、冬菇、木耳等等皆可入馅。南方馄饨个头也比较大,薄薄的皮高高翘起,丰满挺拔,象护士头顶上挺刮的白帽子。在上海雨林苑和金师傅两家馄饨店,就有超过四十种以上荤素馅的馄饨。在黄山甚至有用豆腐入馅的馄饨,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南方的馄饨对皮也十分讲究,象上海的绉纱皮,无锡的手推皮,皆薄如蝉翼,滑如凝脂。我在无锡最有名的王兴记甚至见过摊在报纸上能看到字的馄饨皮,当可称一绝。 北方的馄饨比不上南方的,倒是北方的馄饨汤十分讲究。在北京街边小店您喝到的馄饨汤多半索然寡味,象白开水似的,但那都是外地人在北京开的店,随意胡乱弄出来的。要吃馄饨,您得去同治年间就享誉京城的致美斋,这是老北京的去处,那老母鸡吊的馄饨汤鲜美得让您拍案叫绝。 但不管怎么说,北方的馄饨是无法与南方匹敌的。南方的馄饨不但品种丰富,就连名称也让您眼花缭乱的,广东叫云吞,四川称抄手,江西曰清汤。北方值得骄傲,大放异彩,甚至与京剧一样成了国粹的则是饺子。连俄罗斯总统普京都说最爱吃中国的饺子。 饺子的皮相对馄饨来说就厚实多了,外形也没什么特别,但它的馅则广博多样,就如北方人看人更看重内在品质一样,饺子也更讲究内在。北方的饺子馅讲究搭配,如羊肉要配西葫芦,牛肉就配芹菜,猪肉则配茴香,鸡蛋必配韭菜,甚至还有一些山珍海味馅的饺子。 为了进一步拓展饺子文化,西安的酒家更一改饺子过去单一的外形,用数十种形状、馅心各异的饺子创出了饺子宴。 北方人吃饺子在贫困年代是件十分隆重的事情,难得吃上一顿,小孩子更是一年到头望穿了眼。所以现在稍上点年纪的北方人对饺子都掺杂了一种特殊的感情。 相对来说,南方人吃饺子就随便多了,并且馅也很单调,多是猪肉加大白菜或笋丝而成。南北方的吃法也迥异,北方是水煮熟了捞起来蘸醋吃,吃完后再喝一碗汤以助消化;南方人则是连汤带饺一起吃。当然南北方人也有共同的吃法,就是用油煎来吃,色黄味香,十分诱人。 在我去过的众多城市中,它们对馄饨和饺子各有侧重,只有杭州是一个异数,在它的每一间小食店中的招牌上,最醒目、显眼的都是馄饨饺子,完全不厚此薄彼,且点食的人也一样的多,一样的受欢迎。 这些年来改革开放,南北方的交流多了起来,南北方的饮食文化也在日益交融,就连西方的饮食也渗透了进来。面对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各色食品,中国人对馄饨和饺子的热爱却始终不变,这或许是源于它们累积下来的怀旧感觉和永恒魅力吧。

 


  前些年还能吃到好的,这些年混沌里的馅都不晓得用什么做的

人淡如菊  发表于2001-05-11 02:27:59.0


 


用图文帖子回复 用所见即所得帖子回复
用 户 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标    题  
标题图标  
无图标 原创 转贴 文章 问题 主意 请进 注意
你好 赞扬 反对 喜欢 不爽 有趣 无聊 好奇 疲倦
摆谱 高兴 忧愁 吐舌 发愁 挤眼 生气 大笑 大哭
晕倒 弱智 急死 鬼脸 羞涩 傻笑 伤心 痛苦 恶魔
帖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