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斋文学论坛>>文学创作>>散文随笔

 主题:茶想

短笛清韵  发表于2001-05-17 15:59:30.0


 

茶想 我有一个好茶的朋友曾异想天开:坐火车实在无趣,如能携带了茶具,负一担柴火,引一溜活水,于旅途中火融人暖,水沸茶香,岂非妙事。想归想,现实中,要是在车运繁忙时,不挤个你死我活,能占个坐下去的位置,便是幸运之极了,何以谈论奢想! 茶是要有很优雅的环境,极富悠闲心思才喝得出味道。“茶”字造型就像一舒展而美丽的亭子,有顶,有盖,有柱,亭内置桌椅。似乎告诉我们,喝茶还得去找这样的处所。遥记当年,欧阳修因【醉翁亭记】而让人悠然向往,可惜大文人少写一篇【醉茶亭记】,不然又有不少人该对清茶之饮神羡不已了。茶从字面意思再辨,指人在草木间。人在草木间能做什么呢?细推起来,还真有一点汲自然精华之逸趣。 其实不说古人造字之妙,单凭茶本身的色香味,已经够回味一阵子。色莹碧,香清远,味微甘,此绿茶也;色醇红,香馥久,味厚正,此红茶也;色碧绿带浅黄,入口小苦,润喉即甘,化清香茶香在百脉飘逸洗尘,此乃安溪铁观音也。不仅如此,对喝茶的讲究,亦演化为一种茶道,成为可操作的规矩,举手投足间含了独特的文化底蕴,观赏性,思想性更浓。 茶虽好,能识茶者更好。【陶庵梦忆】中的张岱闻闵老子茶,慕名前往。等了一天,才见一白发老者归,不料闵老子又外出寻忘在外面的手杖,再等许久,才见他归来。闵老子喜张岱爱茶,当炉煮茶。两人言谈间互知对方对于茶事的精通,意趣相和,逐定交。为喝上一口好茶而等上一日者,其诚心如刘备之于诸葛?可因对茶的共同爱好而成为好朋友,这也是没有几个人能做到的吧!君子之交淡入水,可真君子往往以茶会友,试人之深浅于握杯之间。 饮茶并非闲人雅士独有的特好。世人口味各不相同,然男女老幼能自得其所,茶可算是不多的一种。我有一女友,三十岁,单身负担双亲幼弟,每每为生计奔波。有空便坐下来,摆出一套小茶具。拳头大的宜兴茶壶,三个玲珑杯。电热壶一插,水开后,自泡自饮。生活中的诸般滋味就在那盈盈水汽间消失。隔壁的马老师年过六旬,已退休仍在上班。每天必带特大号的连盖塑料杯,杯底积一层厚厚的茶叶。拧开盖子,随口可喝,喝光再泡,反复几次,直到毫无茶味,才换。此景此情衬出了老师已是沧桑的面容,人生或许就是那泡了又泡的茶叶? 一个朋友谈起喝功夫茶的体会。他说:“功夫茶在于品。象平时牛饮鯨吸,是无法体会茶的好。先用舌尖触茶,轻抿一口,在嘴里轻绕几下,方可咽下。功夫茶需要的是时间,磨的是耐性,养的是闲情。平时居家做事,多数人忙碌不堪,哪来的这许多功夫。所幸有的是众多茶楼与茶居,但是那属于都市式的休闲,需要的是金钱,磨的是嘴皮,养的是关系。茶室或称麻将室聊天室打牌室还有幽会室。 说了一通茶,倒是忘了给自己泡上一杯茶,曾私心窃想有一个独居的家,偶尔在午后暖暖的阳光里,摆上心爱的茶具,邀上三五各好友,或煮茶或谈天或养神,不愧是一件好事。只是到现在还没有实现,只好把一个关于清茶的梦,留在午后的阳光里回想。

 


  君醉心于茶,茶见此文亦醉。

柔软时间  发表于2001-05-18 00:15:25.0


 


《醉茶亭记》?^_^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茶之意也不在茶,在乎的是那份悠闲的心境吧。

红茶.  发表于2001-05-18 01:02:33.0


 


  茶言

短笛清韵  发表于2001-05-29 04:51:52.0


 

呵呵~我自小喜欢茶道,有此好的朋友不妨常来品茶,共品那份小苦微甘韵最高的心得


  茶文化

短笛清韵  发表于2001-05-29 07:13:20.0


 

在中华各族人民的心中,茶永远是那么美好。苏东坡曾写诗赞美说:“从来佳茗似佳人”。茶有万种风情,既让人消魂又启人心智。晋代“梦笔生花”的大文豪江淹将茶称为“珍木灵芽”,唐代大诗人杜牧将茶称为“瑞草魁”它可助诗兴,可消虚火延年益寿,可探玄虚参造化。涤心源,使人明心见性。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老百性一日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须品。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是中国知识分子“穷通行止长相伴”的良师益友。文化名人林语堂先生慨括得最妙,他说:只要有一只茶壶在手,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什么是茶文化呢?如茶史,茶诗,茶词,茶道,茶艺,茶树培栽,茶叶制作学等,其中最核心的是茶道和茶艺。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艺的指导思想,在茶道中既包括了“克明峻德,格物致知,以身许国,穷通兼答”的儒家思想,也包括了“天人合一,宁静致远,道法自然,守真养真”的道家哲学理念。还包含了“茶禅-味,梵我-如,普爱万物,见性成佛”的佛法真如。可以说茶道即是在日常生活中去体道悟道。茶道的理论浅到“不过烧水点茶”,深到“思接千载,学贯三教,视通万里”。在茶道中反映了中国名族和平敦厚,从善自然,重生乐生,追求怡真的民族个性。茶道是茶艺的灵魂。中国人是从不轻易言道的。道家祖师爷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大道无形,老子认为能准确表述出来的东西不是道。孔子讲“朝闻道,夕可死”【论语里仁】佛经中记载:“道由心悟”可见儒家和佛教也都认为道是人生的终极追求。道只能由各人用心去感悟。什么是茶道,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给它下一个统一的定义。如果把茶道当成一个固定僵化的理念,反倒失去茶道的韵味,也限制了茶人们的想象力,淡化了茶人们用心灵去体悟茶道的感受好比是“月印千江水,千江水不同,”有的人“浮光跃金”,有的人“静影沉壁”,有的人“江清月近人”有的人“水浅鱼读月”,有的人“月穿江底水无痕”,有的人“江云有影月含羞”有的人“冷月无声蛙自语”,有的人“清江明月露禅心”。月只有一轮,映像各异,茶道如月,人心如江,由于个人的悟性不同,对茶道自有各自不同的感受,所以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去强求一致.


陶庵梦忆这种书多看点倒是很有趣的

西湖初遇  发表于2001-05-29 14:42:01.0


 


千杯美酒,難成知己;一盞清茶,也能醉人.

黃木  发表于2001-06-07 06:43:46.0


 


贈君陸羽<茶經>十訣

黃木  发表于2001-06-07 06:49:59.0


 

一之源 二之具 三之造 四之器 五之煮 六之飲 七之事 八之出 九之略 十之圖


用图文帖子回复 用所见即所得帖子回复
用 户 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标    题  
标题图标  
无图标 原创 转贴 文章 问题 主意 请进 注意
你好 赞扬 反对 喜欢 不爽 有趣 无聊 好奇 疲倦
摆谱 高兴 忧愁 吐舌 发愁 挤眼 生气 大笑 大哭
晕倒 弱智 急死 鬼脸 羞涩 傻笑 伤心 痛苦 恶魔
帖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