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个手极巧、心思极细密的女子,属于典型的贤妻良母型。小时候家里并不宽裕,多亏了母亲勤俭持家。然而勤俭归勤俭,她和父亲从未让我和姐姐缺少过什么。那时,我和姐姐的衣服都是母亲利用下班的时间亲手做的。她为我和姐姐做的衣服,从来都是我们的小伙伴们十分羡慕的。我们家里还有一样东西是小伙伴们羡慕的,那就是我妈妈做的泡菜。
妈妈的泡菜坛是自己摸索着做的,风味独特。小时候,我家每天早餐的餐桌上都有一小碗妈妈做的泡菜。妈妈的好些同事吃过我们家的泡菜后也想做泡菜坛,却都屡屡失败,于是只好把泡菜坛搬到单位,让我妈看着,一步一步教她们做,果然一试即成。
也许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吧!那时,天天吃着妈妈做的泡菜的我,虽然觉得这泡菜挺香的,但却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倒是小伙伴们偶然来我家,往往对我家的泡菜坛十分向往。有一次学校组织去夏令营,我带了一罐妈妈做的泡菜,结果一群老师吃得津津有味。从上中学起就常常离家在外的姐姐更是夸张,放假回家的一大嗜好就是躲在厨房“偷吃”妈妈做的泡菜。^_^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小丫头长成了这么大,也成了远离父母在外飘泊的人。逛超市时也时常看见卖泡菜的,想起了家里的泡菜,于是买了回去。一尝之下,却总是觉得远不如妈妈的泡菜好吃。过年回家,早餐的餐桌上也早已不见了泡菜的踪影。问起泡菜坛时,妈妈笑笑说:“还在那儿呢!想吃随时都有。只是现在哪还跟原来那样天天吃呢?”其实,亲情亦是如此。当自己被父母细致的关怀完完全全地包围时,往往会不觉其好;而当自己一个人在清冷的异乡飘泊时,却忽然又想起了那份至真至美的浓情。当你猛然间记起、惶惶然害怕失去、急匆匆去寻找时,却又发现亲情无时无刻不在你身边守护着。
忙碌了一年,终于可以历用过年的时间回家闲一闲,陪爸爸妈妈聊聊天。跟妈妈闲聊时忽然想起有个同事提过想做泡菜,却不知道该如何做,于是向妈妈问了方法。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既然问来了方法,索性写成文字,与大家分享。
要做好的泡菜,好的泡菜坛是关键所在。有了一个好的泡菜坛,可以不用怎么操心,就长年都有清香的泡菜吃。
要做一个好的泡菜坛,首先得找一个好的坛子。这个坛子不是普通的罐子,是一个下大上小,且顶部带有一圈环形渠状边的坛子。那一圈环形渠状边是用来加清水的。渠状边内中加入清水后,再倒扣上一个碗,就可以在坛内形成一个密封的空间。
找好坛子后就可以着手做泡菜坛了。
将一个小坛子(最好是全新的专用泡菜坛)洗干净,在其中放入半坛凉开水。
将1斤(具体量可视泡菜坛大小而作相应调整)大粒的大蒜洗净去皮,晾干明水,放入坛中。
将8两到1斤(具体量可视泡菜坛大小而作相应调整)生姜洗净去皮,晾干明水,放入坛中。
加入适量的盐(稍咸一点没关系)。
在坛边加入清水,用一个瓷碗倒扣在坛上。平时注意观察,不要让坛边的水干涸。大约二至三星期后坛内的水变酸,且有香味溢出。尝一颗大蒜,如果已经里外都是清香的酸味,则表演示泡菜已熟、泡菜坛也已经成形。
泡菜坛中的姜和蒜可以吃,但不能一次全部取出,且取出已经泡制好的姜和蒜后,必须加入新的,因为定量的姜和蒜是维持泡菜坛中清香的酸性环境之必要条件。
姜和蒜泡熟后,可以加入少量(视个人喜好而定,如果不喜欢辣味儿,可以不加)整个的红色尖椒。红色尖椒加入前可用剪刀去梗,但不要整个去蒂,因为那样会使椒肉内外皆暴露在泡菜坛的汁中,易造成椒肉溶在泡菜汁中。辣椒泡好后可以捞出来食用。如果浸泡时间较长,尖椒会溶在泡菜汁中。
加入尖椒后三、五天即可加别的菜了。萝卜片(最好是带皮的,味道会较脆)、晒过的大白菜帮子、刀豆等都可以做成好吃的泡菜。另外,亦可加入黄瓜段、豇豆段、藕片等,但这几种菜一天后就要取出,最长不能超过两天,否则会过酸,而且会破坏泡菜坛中的环境。
做好的泡菜坛很省心,几乎无需特别的照顾。如果经常加入新菜,要注意补充坛中的盐。另外,一定不要让坛边的水干涸。
怎么样?如果你也想试试口味清新的自制泡菜,就动手做一个自家的小泡菜坛吧!^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