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斋文学论坛>>文学创作>>散文随笔

 主题:关于结婚

沉琴阁主人  发表于2001-07-20 10:40:35.0


 

难得周未空闲,泡一壶好茶,翻我第一百零一遍的《悟空传》。对于一本好书,我从不喜欢从头看起,我总是在有心情的时候从中间随便翻开一页。玄奘正对法明说: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 “乒、乒、乒”有人敲门,我不情愿地放下书,灯光下出现了一张年轻娇美的脸。“沉琴,我买了新衣服,穿给你看。” 来人是我对门住的一个女孩,有着活泼的性格和极好的身材,隔三差五地买新衣服,一副不知人间忧愁的模样。 ······灯光有幸照佳人,我也不得不承认这套衣服非常适合她,恰到好处地突出了女孩玲珑有致的身材。 可是她的脸上却不见丝毫喜悦,她垂下头望着自己的脚说:“沉琴,我心情不好······”我打趣道:怎么了,新衣服很合身啊。 她有些迟疑:“······要是不买就好了······” 我笑了:怎么了,从没见你这样,心痛钱了? “不是,这衣服是他买的······我要跟他······结婚了。” “你不是一直很想嫁给他吗?怎么了?是不是太幸福了,反而不知所措了。我听说很多人有婚前恐惧症哦!”我开玩笑地说:“别让我提以前你因为不能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哭天抹泪的事了” 我们都知道我所说的“他”是那个与女孩苦恋五年,曾一度分手,后又复合的男孩。 “不是的,我早就想嫁他了,只是跟他在一起太幸福了,我反而对未来没信心起来,不知以后会怎么样······” 我又一次仔细地打量着女孩,年轻、美丽、青春焕发,只是一张脸上却有一种我从未见过的犹豫之色。我沉默了,女孩轻轻地咬着嘴角:“要是我们有很多钱就好了······” 从来的爱情小说都只有在结尾写道:从此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至于如何幸福,作家们都不提及,也是许是不屑,也许是没什么可写。我所看过的唯一一篇描写夫妻生活的是沈复的《浮生六记》,可是那样浪漫温馨的婚姻生活却是以芸娘不见容于家庭,郁郁而死告终,唐朝诗人元稹与他的妻子也十分恩爱,但他们过的却是“野蔬充藿甘长膳,落木添薪仰古槐”的生活,最后元稹虽然发达了,可是他妻子却因过渡操劳而死,诗人愤怒地说“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三白也激愤地说:“呜呼!芸一女流,具男子之襟怀才识。归吾门后,余日奔走衣食,中馈缺乏,芸能纤悉不介意。及余家居,惟以文字相辩析而已。卒之疾病颠连,赉恨以没,谁致之耶?余有负闺中良友,又何可胜道哉!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语云:恩爱夫妻不到头。如余者,可作前车之鉴也。”世间凡夫凡妇非此“情之所钟”之辈,但在为一日三餐奔波,每天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操劳下,所谓爱情早不知何往矣。我无法安慰女孩,只好默默地坐着。 也许是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吧,现在的年轻人一谈起结婚就是年龄、学历、身家、品貌什么的,仿佛爱情是由一大堆条件堆砌而成的。我常听一些人很有兴致地谈论自己的求偶条件,至于感情,感情是可以培养的嘛,只要条件达标还怕爱不起来?婚姻成了一桩买卖,我的学识配你的品貌,你的身家换我的青春。人们手中拿着一个标尺寻寻觅觅,婚姻只是一次利益互为的组合······我不寒而栗。三白是幸福的,所以他写出了《浮生六记》这样的好书,元稹是幸福的,所以他有“曾经沧海”的感叹。我在心里默默祝福女孩,那样年轻的生命还未被世俗所污染,她应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个人生活原则不同,水的深浅只有试过才知道。

柔软时间  发表于2001-07-20 15:54:18.0


 


  浮生六记之书,后来者只见文中雅致,当事人诚是思之心酸

人淡如菊  发表于2001-07-25 12:02:19.0


 


用图文帖子回复 用所见即所得帖子回复
用 户 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标    题  
标题图标  
无图标 原创 转贴 文章 问题 主意 请进 注意
你好 赞扬 反对 喜欢 不爽 有趣 无聊 好奇 疲倦
摆谱 高兴 忧愁 吐舌 发愁 挤眼 生气 大笑 大哭
晕倒 弱智 急死 鬼脸 羞涩 傻笑 伤心 痛苦 恶魔
帖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