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斋文学论坛>>文学创作>>现代诗歌

 主题:读晏几道《蝶恋花》

逸云轩主  发表于2001-05-02 17:11:22.0


 

读晏几道《蝶恋花》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依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1030?—1106?)[据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宋名相晏殊第七子。父子都精通填词倚声之道。人称大小晏。他的好友黄庭坚在《小山词序》中说他有“四痴”:一是不依傍权贵;二是文章“不肯一作新进士语”;三是不会理家理财,“费资千百万”而“家人寒饥”。四是好心反遭恶报,“人百负之而不恨,已信人,终不疑欺已。”这说明他的性格天真耿介,不谙人情世故。以至他,虽出身相府却只做过小官,钱财散尽而潦倒一生。有《小山词》一卷传世,收词二百六十首,他的词情韵凄婉,文辞清丽。以小令见长,长调只有寥寥几首。很多人对他的词,评价很高,说的都不甚中肯,有言过其实之嫌。小山词的优点是“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晏叔原非词中正声,而其词则无人不爱,以其情胜也。情不深而为词,虽雅而不韵,何足感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缺点是缺少含蓄,读他的词往往不需要太多解释。题材狭隘,只局限于爱情的回忆,处处流露出伤感惆怅的情调。部分作品感情上大同小异,意境上相互雷同,词语也反复袭用而较少创新。 这是一首写相思的词,写的比较好。整首词上下两片,可分为四节。第一、二句为一节,三、四句为一节。下片也是一样。起句化用岑参《春梦》中句子“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前里。”由“梦”写起,起句就很精炼,梦从哪里来呀,因为那苦苦的相思的人久不归来,伤心不已。现实中不能相见,所以便希望在梦里能够相遇。可是在梦中相遇了吗?没有。“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在梦里寻遍了江南还是见不到所相思之人。“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梦里没见到人,满怀的相思愁苦没地方倾诉。醒来的时候又只有孤零零的一个人,所以更加伤心更加惆怅。“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没有办法,只好把千种相思万种愁绪写在信里寄给你,但是你在哪里呢,人海茫茫,山水迢迢,你究竟在哪里呢?就算有传书的鸿雁和信鱼,又能怎样呢。还是不能把我此刻所思所想寄到你的手中。“却依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百无聊赖的时候,想借一曲清婉的歌曲缓解一下心中的愁绪,可是思念的心总不能安定下来,音高弦急,居然把琴弦也给弹破了。 此词手法犹如剥笋,层层深入,层层顿挫,日日相思而不能相见,本已经十分痛苦,想在梦中求得片刻相聚,却是走遍江南,也见不到想见之人,其痛苦增至百分。梦里见不到人,梦醒后,满腹的相思无处发泄,想把相思之情,梦里不遇之情写在彩笺之中,寄给你。可是你在哪里都不知道。想寄也寄不出去。其痛增至万分。更伤心的是,种种办法都行不通时,想弹一曲歌,安定一下零乱的心,却难以忍受心中的愁苦,把愁苦寄于琴弦,到最后把琴弦也给弹破了。至此时已是凄然。读来千回百转,越到后来越让人伤心欲绝。

 


六如你学问真好,以后我也多读书,和你比赛。。。

琥珀豆  发表于2001-05-05 06:31:45.0


 


  六如怎么不把桃花六友写下去了。

人淡如菊  发表于2001-05-06 11:02:01.0


 


用图文帖子回复 用所见即所得帖子回复
用 户 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标    题  
标题图标  
无图标 原创 转贴 文章 问题 主意 请进 注意
你好 赞扬 反对 喜欢 不爽 有趣 无聊 好奇 疲倦
摆谱 高兴 忧愁 吐舌 发愁 挤眼 生气 大笑 大哭
晕倒 弱智 急死 鬼脸 羞涩 傻笑 伤心 痛苦 恶魔
帖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