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斋文学论坛>>文学创作>>现代诗歌

 主题:读书记之一

凤兮  发表于2001-05-10 10:29:07.0


 

读书记——童年 小时侯,家里有个惯例,每周都要买一本书给我,这是我的特权。开始是父亲回来时带给我,后来索性带了我去书店,让我自己挑。我有一套成语故事的连环画,还有八仙过海,西游记等等小人书,当时整整积了满满一抽屉的。上学了,便开始买童话故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一本一千零一夜,那是父亲送我的儿童节礼物,可惜后来被小弟借了给人,再也没有还给我,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呵呵。我对于书向来十分吝啬。一些儿时的朋友记得最长远的多半是他借我什么书不还,其他的反都忘的一干二净。所以常常想自己将来一定弄个书橱,顶上大书“书、牙刷概不借人”。 然后就是一本德国童话故事选,这本书是因为我考了第一,爸爸奖励我的。很爱这本书,可是最后竟莫名其妙的不见了。真真应了那个成语,不翼而飞。我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找到,如今更不可能。至于不翼而飞这个成语,我从小就很奇怪,不明白为什么是不翼而飞。当时父亲买了本儿童成语词典给我,里边很多插图。封面是黑色的底子,上面有几幅画,很漂亮。当时还没上学,里边有很多字不认识,父亲闲了会教我,他没有时间时我就自己看,其中有这个成语,画面似乎是一个人对着箱子发呆,因为里边的东西不见了。我记得当时很奇怪为什么会不见的,还设想了很多原因,这本书后来在和小弟的争夺中撕破了,我很伤心,大哭了一场,母亲粘好给我,我却再也没有翻过。后来大了在书店中看到这本书,一模一样,摩挲很久,还是放下了,记忆中的东西似乎很难代替的。 再后来,父亲不再买这些书给我,怕我耽误学习。我就自己攒零用钱,还记得那时上学的路上有个小店,什么都卖的,包括小人书。那时正在放一部墨西哥的电视连续剧《女奴》。这家店里居然有这套小人书,当时很想要,就日日的计算什么时候可以攒够钱,日日的去看,惟恐被人买走。后来终于攒够了钱,兴冲冲的去,也买了回来。可回来的时候,摔了一跤,膝盖摔的血肉模糊,很疼,眼泪忍不住的掉。可不敢给父母说。擦掉眼泪,回去自己上了药,躲在床上,翻开书,就忘了疼痛。而最后还是被母亲责骂了一顿。 还有一本书,也是和伤口连在一起的。那是改编本的《格萨儿王传》,很是喜欢。却也奇怪,不知道那些人说话为什么这么喜欢用比喻,现在还记得格萨儿王出征前,他的大王妃在路上摆了酒,为他送行时唱:大王你就象那草原上盘旋的雄鹰等等。似乎还说远行在外千万不要忘了她,也用了比喻,只是时间久远早已忘记了。最后格萨儿王有五个妃子,分别住在五个帐篷里,她们的装束等等,有许多宝石的名称都很有意思。直到两年前,认识了一个藏族的朋友,问起这些宝石来,才知道都是非常珍贵难得的,才明作者写这些宝石的用意。而那本书里提到的酥油茶等等,很是流了一阵口水。至于和伤口有关,是因为当时碰破了脑袋,每隔几日就要去换药的,这本书常常在我候诊的时候陪伴我。 三年级时便缠着父亲办图书证给我。父亲拗不过,只好带我去,可图书馆的阿姨说必须初中才可以。后来见我失望的样子,便建议可以用父亲的名义办。于是我就拥有了一张名不副实的图书证。周末作完作业就跑到图书馆找书看。不久,那位阿姨就开始犯愁,图书馆中的儿童书被我看的差不多了,就开始找传记给我,有一本《卓别林》传,实在不喜欢。好在我终于上了初中。进了中学,读书又是另一番天地了。 小学毕业那年的暑假,父亲打开了他的书箱。钥匙从此交了给我。我自然知道这是父亲把他的藏书悉数给了我。可惜父亲藏书中哲学占很大部分,我实在不喜欢。可《红楼梦》却是那时侯开始看的,很小的时候就一直好奇《红楼梦》是本什么样的书,买了郑渊洁的改编本,可还是想看原著,父亲缠不过我,只得答应等我上了中学就给我。那套书是人民文学的竖版,看着看着就会窜行,可还是坚持着看下来了,近视也是由这套书开始。当时看一次哭一次,因了黛玉的早夭。 进了中学,开始接触很多同学,也开始交流读书的心得,以及交换书来看。一个同学一个晚自习,神秘兮兮的把我叫到一边,拿出一本书给我,是《简爱》,封皮已经很破了,书页也开始发黄。我如获至宝,一晚上看了出来,又是哭又是笑,好不狼狈。后来终于积了钱,买了一本,常常翻来看,后来发现这本书实在不能超过五遍的,第五遍便已经索然无味。我正是看到第五遍。这本书还是珍藏着,后来小表弟要看,就取了给他了。 初中时开始流行琼瑶的小说,同学间疯狂传。我也不例外,找来一一的看。似乎看一本哭一次,哈哈,琼瑶可真得了不少小女生的眼泪。现在有时闲的无聊,翻出来看,似乎读的不再是书,而是我那时的感觉。 再后来就是金庸的小说。当时的班主任一向视武侠为洪水猛兽,把武侠小说和黄色书刊并列的。所以在邻居家的姐姐介绍这本书给我时,实在犹豫了很长时间,可还是抗拒不了诱惑读了。就此一头栽了进去。那是《笑傲江湖》的第二册。那册桃谷六仙开始出场,很讨厌他们把令狐冲搞成那样,却也开心于他们的胡闹。总之当时看的多半是热闹罢。班里有个男生酷爱金庸,买了许多。我便找他借。他开始很犹豫,后来才很不舍的借了给我。一套《倚天屠龙记》五本,他的却不知什么缘故,一本书分成14小本。基本一回一本的。一上自习,他拿一本给我,我开始看,他把风。常常说老师来啦,我慌慌张张的把书藏起来,哪里有老师在?瞪他一眼,继续看。开始不肯借我回家的,禁不住央求,便取几本给我,再三的嘱咐。我拿回去,夹在课本里偷偷的看,心旷神怡,嘿嘿。不过他的书也被没收了很多,至今提起这事,犹恨恨的道吴老师没收了他的《射雕》到毕业也没给。哈哈。 从他那儿,看了大部分的金庸小说,课下悄悄的讨论情节,大家都很慷慨激昂的样子。当时还很迷恋郑渊洁的童话,《童话大王》每期必买。《舒克与贝塔》邮购了两次。第一次梁老虎看时被老师没收了,老师就此充公,再也没有还我。我便又买一本,结果被邻居家的小孩借了去,再也不还我,真是气死,不过从此再也不借书给他了。当时写作文似乎就在模仿郑渊洁,老师的评语是气势有余,含蓄不足。现在想来,似乎真是少年意气,火气十足的。 至于古龙的小说,什么时候开始读已经忘记了。当时看他的《名剑风流》,很是害怕了一阵。那是一种真的恐惧。不知道如果自己周围没有一个可以信任的人,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可能是假的,应该怎么办。也从那时开始知道了面具的可怕,就此告诫自己应该保持自己个性的真实,可如今看来,面具还是需要的,因为社会不允许完全的真实存在,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高中时开始读梁羽生,最喜欢他的《萍踪侠影录》,也最喜欢张丹枫,真觉实在是个完美至极的人物。后来一次和小B在聊天室谈这些主人公,他问我最喜欢哪个,我想半日答张丹枫,问理由,懵然不知。 这一段应该起名为武侠读记。先到这儿罢,以后再写关于飘、荆棘鸟的感想。

 


  第一次读红楼是初一,是小人书,也是哭得泪人儿一般。读的第一部武侠是《萍踪侠影》,

柔软时间  发表于2001-05-12 01:33:46.0


 

标题: 第一次读红楼是初一,是小人书,也是哭得泪人儿一般。读的第一部武侠是《萍踪侠影》,第一部言情是《雁儿在林梢》。 内容:


文外话:写文章就写文章,干嘛一直要呵呵?好象在聊天似的。

人淡如菊  发表于2001-05-12 08:24:43.0


 


  我的书。。。。

醉里挑灯  发表于2001-05-12 15:29:54.0


 

我有两大柜子的小人书,五六百本吧。他们是我一切兴趣的来源和启蒙。最珍爱的一套《丁丁历险记》二十来本,是我用拔牙的痛苦换来的!名幅其实的先苦后甜! 我有两橱的书,视若珍宝,想贴的字条是:书和妻子不外借。可是直到离开家的那一天,橱上还只是悬着孤零零的“书不外借”四个歪歪的大字。 有着老鼠的天性,有好东西总会不自觉的往家搬,现在杭州的家也已书满为患,晚上脑袋一偏,就会磕上硬硬的书背! 小时候,父母的工会借书证是我的专用,后来又让老爸去办了县图书馆的证,只是那里非要本人才能借,于是,那段时间,我时常站在楼下翘首盼望父亲早早下班好陪我借书,也很让不知情的人感慨我殷殷盼父的孝心! 怎么搞的,我看的第一本武侠也是《萍踪侠影》,从表姐那拿来的。但第一本拥有的却是《射雕英雄传》,记得当时是海峡出版社推出的大开本,而且起初还只有上本,下本要预定,过一个月才拿到。这主要是托电视《射雕》的福,老爸嫌看电视不过瘾,就,,,于是我也就沾光了。 琼瑶的书没兴趣,只是当时老妈很入迷,我实在没书看时也会拖来翻翻,但实在不好看:(只记得,有同学生日时,送过一本琼瑶的书《秋歌》据称是琼瑶写得最好的书。。。。 皮皮鲁和鲁西西我很爱看,前段时间买了一套送侄女,就时常去她家和她一起看:) 记得有一回在QQ上,一个朋友和我聊了几次后,便硬说我给她的感觉象张丹枫,呵呵,很是让我臭美了一把!


用图文帖子回复 用所见即所得帖子回复
用 户 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标    题  
标题图标  
无图标 原创 转贴 文章 问题 主意 请进 注意
你好 赞扬 反对 喜欢 不爽 有趣 无聊 好奇 疲倦
摆谱 高兴 忧愁 吐舌 发愁 挤眼 生气 大笑 大哭
晕倒 弱智 急死 鬼脸 羞涩 傻笑 伤心 痛苦 恶魔
帖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