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0月18日 星期一 晴
我们住在徐州北机务折返段,旁边是个很大的编组场,以编组场为中心两边分布着许多化工厂,加上徐州以“煤海”名世,旁边有转运煤的码头,故而这一带空气相当的污浊,漫天煤灰,杂着浓浓的农药味道。让人怀疑这居然是人住的处所,我常常在窗口望着不远的一座小山,上面林木苍翠,山上还有一座塔,想来在上面呆上一天,一定是非常的惬意。
今天下午终于有闲去逛一逛了,走近才发现这里是一座公园,园门为牌坊式,正面楷书“青山公园”几个墨绿大字,转到背后,看到镏金的“楚风汉韵”四个篆体字。这座山原来叫青山,有一条石阶路直通山顶,路旁柏树成荫,散发着诱人的气息。拾级而上,来到山顶的青山塔下,仰望这八层六角形塔,建筑年代不久,顶上有一长长的塔刹,塔颇高,想来在这一带应该算是标志性的建筑了,远远地四面八方都可以看到,运河上的行船看到这塔就知道已经来到徐州界地了。塔门紧锁,门下被什么人开了一个洞,好奇心驱使我也顾不得风度地钻了进去,想到塔顶一览风光。沿着螺旋形石阶盘旋而上,但见塔内四壁、扶梯上,凡是手脚够得着的地方,都刻有许多字,大体是“XX到此一游”、“XX我永远爱你”之类,不时还可看到些歪诗,大部分不忍卒读,也有饶有趣味的。中国的景观文化随处可见,在这种小地方也不能幸免。兴之所致,我也信笔题了几句,诗不像诗,歌不像歌,聊发感想而已。
来到塔顶四面眺望,塔下正北方即是世界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曲曲折折从山东流过来,水面不是很宽,流速也慢,但仍然可以感觉到她特有的气势。自铁路和公路运输发展越来越快,京杭大运河的交通地位日渐下降,但仍可以见到河上的一派繁忙景象,来来往往的船只多为运沙石和煤的,河边有好几个码头,正中是青山港,右首是徐州港,左首是万寨港,都是煤码头,码头上一片忙碌,正在装煤。运河沿岸有不少大城市,污染日重,又不注意处理,故而空气中隐隐会有恶臭。往前方看,一片雾气,对面铜山县渺不可见,隐隐有几个大烟囱,想来是徐州发电厂了。向东看可见运河上的公路桥和铁路桥并列,车辆来来往往,显出交通枢纽的大气象。向南看高矮建筑密布,正是徐州城了。向西琵琶山挡住了视线,隐隐可见连绵的群山,再往远去就该是连云港和大海了。
走下塔,经过一片树林到了运河边上,边上有个人行古渡头,料想当年乾隆爷几下江南,于此登岸,河上画船楼立,龙旗猎猎,江边官员如麻,罗列而跪,然后万人簇拥,直奔行宫而去,上得云龙山,附庸风雅,吟风弄月,当真快事也。到如今这渡头却冷落得不成样子了,一只破木船来回摆渡,几个到城里的铜山农民挑着菜到城里去卖。
河中行来一队船,一机动船拖着十一只驳船,速度有如人行,船上挂着国旗,还有衣物被子之类,一个小朋友牵着黄狗立于船头,咯咯的笑着。大人倚于船边,眼神木然地望着浑浊的河水。
夕阳西下,照得远去的驳船一片黄晕,仿佛身在画图中,转身望着青山塔,依旧傲然地直视着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