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斋文学论坛>>文学创作>>现代诗歌

 主题:莲

雨夜昙花  发表于2001-04-07 01:43:14.0


 

不知为什么喜欢莲,也许是她田田的叶;也许是她清清的花;也许是她纯洁的寓义;也许,是那些千古流传的诗句…… 不知是什么时候喜欢莲的,也许是从书中看到“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句子时,可是,那时并不懂这些文字表述的是什么;也许是对了一池莲,想起“轻轻资质淡娟娟,点缀园池亦可怜。数点飞来荷叶雨,暮香分得小江天。”的时候,可是,年少的心总是装载了太多的风景,那一池如霞的莲,又怎能留住飘飞的心?也许是“行到闹红无水面,红莲沉醉白莲酣。”,沉醉了的并不只是红莲的时候,可是,那日明明因为欢聚,而浅尝薄酒,醉人的,是那莲,还是那米酒?也许,是对了一池红莲读懂余光中那些爱情诗的年月:“坐莲池畔,怔怔看莲,也让莲看/直到莲也妩媚/人也妩媚,扪心也有香红千瓣”,时至今日,一看到红莲,就想起这首诗,就让爱的香艳,甜甜满了心间……也许,从一开始,莲就驻进了心。 不管是莲世间无物可比的轻盈;还是她飞上诗句的冷香;还是,等候的人,正“步雨后的红莲”,翩翩走来……莲已那样,无知无识地,一径地进到了心。就是莲叶枯了,也要听雨声的,也要,看那一池的萧条与凄清。

 


梦也几曾到清池

人淡如菊  发表于2001-04-07 04:14:21.0


 

记得那雨声滴碎荷声的傍晚么? 记得那越女清越的桨声中,一池盈盈拂动的无奈么? 记得李义山的诗么?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一池的清怨,便是这样自书中氤氲了开来。 江南有十里荷池。 而我要走出了江南,才得亲眼见着满池清怨。 学校近傍有著名的佛寺,夏天来时,中间的放生池便有绿叶亭亭如盖,挤挤挨挨,翠色逼人。 于是五月,六月,清晓薄暮在古寺的钟声里徘徊,渐渐明白为什么有人叫它做粉箭,饱满地向前挺出,然后渐次开放,不象我在书上看到的那样大,可是毕竟是活色生香的荷花了。倚在放生池的栏干上,便有些心神荡漾,总想着什么时侯趁人不备,仔细进池中看个明白,但是寻来寻去,那些荷只是遥遥地开在水中央,教人生恨。 渐渐入秋,便暗暗想,有没有菱?有没有藕?总盼着寺僧采了来卖,却总是不见卖,如果不是没有,想是拿去做了素餐吧。 小时侯熟悉的便是它附生的藕与菱。 在家乡从未见过荷花,可是一入秋,街头巷尾便有很多卖菱的,新鲜的深红色,嫩菱是不扎手的,一剥便开了,雪白的菱肉,水灵灵的,我一向喜欢生吃的脆甜,熟的却是糯了些。菱是好吃的,只是吃相难看,吃完了便是一地的狼籍。 藕粉也是小时常吃的,因为体弱,生病时母亲便时常调了藕粉喂我,调藕粉也是要有手段的,否则粘结成一团,便无法入口了。藕粉好吃兼有营养我便在青瓷细碗的温香里,捱过了连绵不断的多病时光。 七孔玲珑的藕也吃。阿醉说过湖州的雪藕真如雪一般脆嫩,我是没有见过的,从来也不觉得新鲜藕好吃,总是丝丝地有点渣子,颜色亦不好看,微褐色,想是地区不同罢。 新鲜莲子只见过一回。从前想,卧剥莲蓬剔莲子,真个有趣。有一年到长沙,可巧听人说起,边上有卖莲蓬的,果真买到了带着蓬的莲子,只不似画上那般饱满,把莲心剔了来吃,满口的青嫩,不见得多好吃,只是怪好玩,也总算是遂了心愿了。 荷叶亦是好玩,听过荷叶粉蒸鸡,还有荷叶清粥,想来浮着一股子清香,是极好闻的。看见过有卖荷叶的,拿来擎在手中把玩,果然亭亭如盖。 如今,清明饺固是久吃不着,本地卖的菱也总是扎手扎脚,兼且皮老肉糙,色相不佳,如老牛头般又粗又笨。湖州雪藕在此地可改名为琥珀藕吧,因为如琥珀一般是微黄的,我曾尽力择了最嫩的段,薄薄切了片,一层层撒上糖和醋,总算是一盘差强人意的生切藕片,一边吃着,一边想着雪藕的雪字,便有些嫉妒。 还是每年去看那放生池中每年愈开愈小的荷花罢。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琥珀豆  发表于2001-04-07 06:55:24.0


 


昙花的莲,属素莲,青莲,雅莲,为莲中上好品种。

亦雨  发表于2001-04-07 13:57:12.0


 


喜欢后面的三百字节,从余光中的诗句开始到最后……

木川5721  发表于2001-04-14 06:46:44.0


 


用图文帖子回复 用所见即所得帖子回复
用 户 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标    题  
标题图标  
无图标 原创 转贴 文章 问题 主意 请进 注意
你好 赞扬 反对 喜欢 不爽 有趣 无聊 好奇 疲倦
摆谱 高兴 忧愁 吐舌 发愁 挤眼 生气 大笑 大哭
晕倒 弱智 急死 鬼脸 羞涩 傻笑 伤心 痛苦 恶魔
帖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