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斋文学论坛>>文学创作>>现代诗歌

 主题:濮存昕印象

人淡如菊  发表于2001-04-07 11:19:06.0


 

很多年前谢晋改编了白先勇的《谪仙记》,拍成《最后的贵族》。那时侯正在掘地三尺地看白先勇的书,连甚不喜欢的《孳子》也借来看了看,听闻此片,心想,好片子,好导演,端的值得一看。 现在留在记忆中的印象是,非常失望,兼且书中人物风骨无存。 唯一有好感的是濮存昕,很儒雅的一张脸,清淡,随和,在纽约街头的风中,怅然独立。 影视新人濮存昕就此出名,此后的清凉寺钟声以及更后来令众人痴狂的英雄无悔,我都不曾再看过。只为接下来很久时间,对国产影片已彻底失望。 拍《最后的贵族》时,濮存昕是中央话剧团的演员(好象是),后来接拍了很多影视,我一直以为,他已经转行至影视界。 七八年后,濮存昕、乔榛、丁建华一干人等到本市演出,才知道他仍是话剧团的演员。 假如要见识明星平易近人的风格,濮存昕便是极好的例子。 那年他已经四十五岁,仍面目清如,高大,和气,看去比实际年纪小了七八岁。不是他拿出身份证来,谁也不能相信他已经是四五十岁的人。 他提了一件西装——大概是演出要用的——和行李进酒店,每天八点与中午两点,我们负责要叫醒他们。 第二天大家即笑不可抑地互相转述,说他昨夜二点起床。 原来他于迷糊中看到表针指向二与八,以为是八点过了十分,跳起来便往电梯跑,等到了已经打烊的餐厅,才知道那是二点四十分。 同行诸人大笑着过来拍他的肩,其余人偷偷挤眉弄眼,濮存昕也笑,并不说什么。 我听到的时侯十分惊异,只不过八点过十分而已,若是我,恐还高卧不起。 后来知道了,他们都是敬业的人,极不好意思的是,本来是我们负责要叫醒他们,有时竟反被他们叫醒。 早上八点的早餐,我们八点过五分到餐厅,自以为已经很早,待到看到他们已经围在一起吃得差不多了,才相顾失色。 这样的情况,当然有些窘,趁人离座时悄悄坐下,忽然对面一把温和的嗓子问:“姑娘,你要喝什么?”我还没有看清楚面前的是豆浆还是牛奶,濮存昕已经拿一个空碗站了起来。 非常震惊。 印象中的大牌,应该都是趾高气扬,颐指气使,拖拖拉拉,高谈阔论才对。 而这位大牌,在为艺与为人已这样了得,谁知道还有更过人的地方。谁能想得到潇洒倜傥的他是小儿麻痹患者,如今仍未完全痊愈?若不是他几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地做治疗运动,他的肢体早已萎缩,而这样的运动,将是一辈子。 大家问到他现在身体的时侯,他也只是笑,英俊的脸上一片温和,并无一点以此为苦的感觉。 演出当天效果算是不错,彩排当日就已经来了不少了。原先担心的冷场并未出现。下了舞台的濮存昕拎着他那套西装穿过台后的走廊时,许多人也不知从哪里偷偷上来的,拥上前来请他签名与留影。工作人员已经拦不住了,濮存昕一边不停手地签着一边往后退,直到顶住了墙壁。他的脸上,仍然是那片温和的笑。 多半是为了他在英雄无悔中的出色造型罢。 而我记得的是他当年的翩翩儒雅。 这许多年来,他的气质未变,而他和光同尘的赤子之心,看来竟也丝毫未变。

 


真是儒雅。豆豆以后也要喝豆桨.牛奶。

琥珀豆  发表于2001-04-07 12:00:58.0


 

但是菊菊姐姐,我却不喜欢现在拍广告的濮存昕。 我喜欢他的当年多一些。


和菊菊有同喜,只是他现在有那么老吗?,是不是真的呀?女演员中我喜欢王姬,很气质的

亦雨  发表于2001-04-07 14:12:08.0


 


真看不出来这些才女们还是追星族,你们如果看到他在舒婷的诗歌朗颂会上的表现,可能就

木川5721  发表于2001-04-10 17:27:27.0


 

标题: 真看不出来这些才女们还是追星族,你们如果看到他在舒婷的诗歌朗颂会上的表现,可能就会改变看法了。他是北京人艺演员,气质还算可以,看过的书没有你们写的书多,其实演员里边真正有修养的是陈宝国和唐国强。陈道明也不错,应该说能够和你们这些小妖才女们对话的就算是陈道明了。其他人和你们在一起呆不上一个星期,你们就会烦了。 内容:


那天,他在我们这里开《茶馆》的新闻发布会。

雨夜昙花  发表于2001-04-11 04:45:28.0


 

还以为明星嘛,就那样,台上是一人台下是另一人。这样想是因为我有一同学是本省电视台的当家节目主持人,台上台下完全是两个人。 结果濮存昕不一样。 他一直微笑着,感觉很好。 从会议室出来,大家让我拿了笔记本去请他签名,可我不喜欢抬了本让人签字,把本子丢在一边去看热闹。 大家也不遗憾。


很多年前有一部小电影

  发表于2001-04-11 10:24:03.0


 

是从陈染的《与往事干杯》改编过来的,不是很出名。片中的男主人公的脸一直看不清楚,想来是故意这样处理的。到了片尾一看演员名单,果然是濮。那时候的他,应该还很年青。 97年武汉发大水,赈灾义演时濮也来了,后来我们这里流传着一个关于他捐款时的传闻,如果真如传闻中所说,他的人品也应该是极好的。 一直喜欢他,一直到他在电视上慷慨激昂地朗诵闻一多先生的《奇迹》。听完他的朗诵后的那种感觉,应该是惋惜吧,既惋惜那诗,也惋惜那人。


用图文帖子回复 用所见即所得帖子回复
用 户 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标    题  
标题图标  
无图标 原创 转贴 文章 问题 主意 请进 注意
你好 赞扬 反对 喜欢 不爽 有趣 无聊 好奇 疲倦
摆谱 高兴 忧愁 吐舌 发愁 挤眼 生气 大笑 大哭
晕倒 弱智 急死 鬼脸 羞涩 傻笑 伤心 痛苦 恶魔
帖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