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斋文学论坛>>站务建设>>闲言坛子

 主题:哪位能在网上帮我找一下托夫勒的《未来的冲击》一书,谢谢了!

醉里挑灯  发表于2001-04-13 07:26:44.0


 

 


http://www.cultureview.com/elite/fur/fur01.htm

人淡如菊  发表于2001-04-13 10:00:31.0


 

未来的冲击 (第二部) Alvin Toffler访谈录 01 [作者] James Daly [译者] 汪 洋 问:1970年,《未来的冲击》一书出版时,您有没有想到过该书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反响呢? 答:当然,我和Heidi在写作该书时,我们并没有想到该书会取得如此轰动的效应。我想这本书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它是一本用通俗语言写成的严肃作品。它是为普通人而写的。我们是在巡回演讲中,才发现该书的销量有可能突破1万册。当时,我们在各大学和各公司之间巡回发表演说,反响之大远远出乎我们的意料。事实上,最受人们欢迎的应该是我们笔下的“变革”,这个话题可以说是说到人们的心坎里去了。体制变化太快了,甚至整个人类都受到了威胁。再者,世界变化也太快了。生活的节奏也提高了很多。 问:确实如此。但是,人类的适应能力之强远远超乎于我的想象。整整二三十年过去了,我们是否已经适应了这种变革呢? 答:我并不这么认为。变革不仅需要我们做出迅速的反应,而且变革与决策也是息息相关的。由于人类自身的基因现状,人类在迅速做出决策的过程中,能力还是非常有限的。无论对个人而言,还是对企业而言,对议会而言,对政府而言,还是对其它机构而言,都是如此。人类的决策很难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公司的发展速度可以加快,机器的速度可以加快,人的速度可以加快。但是,有很多人认为,未来来得如此之快,以至于整个人类似乎完全受制于未来。世界变化如此之快,他们甚至还无法了解决策的全部内涵。 问:过去人们常常认为,能够获得信息是件好事。但现在是否依然如此呢?我们是否已经到了一个信息过载、获得信息也未必是好事的年代呢? 答:任何事情只能适可而止。冰淇淋吃太多了也会死人。我认为问题的症结还不是“信息过载”。而是“策略过载”。我们相信每一个人,或者每一个组织,在给定的时间内只能做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决策。即使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生理机制,个人在处理信息时,在速度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我们也可以利用一些极好的工具,有了这些工具,信息容量就扩大了,信息的构成方式也改善了。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电话号码。为什么人们留电话号码时,先说3个数字,然后再说4个数字,而不是把7位数字一股脑地说出呢?道理很简单,7位数不好记,但是,3、4位数就容易多了。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它告诉我们:信息分块后有助于记忆。如果我们可以将信息分块,我们便可以处理更多的信息,更复杂的信息,甚至可以更好地组织信息。如果有了一种更强有力的模式,我们所能处理的信息自然就更多了。 问:这样,我们的策略的质量也就下降了。 答:确实如此。据我了解,有些人认为,他们苦于无法在策略中体现所有的信息,苦于无法让员工根据这些信息做出更多、更好的决策。我问他们:“你的员工是谁选择的呢?”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人们需要迅速地做出决策,同时,又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再者,你所要做出的决策,你所得到的信息,反映的速度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信息就在那里,只可惜它不是掌握在应该掌握信息的人手中。 问:人是聪明的,但组织是傻的。 答:确实如此。美国议会和参议院中有535位圣人和天才,但他们还是会做出愚蠢的决策,因为在该组织内部,决策的过程已远远落后于这个时代。 问:这对企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答:今天的企业界流传着这么一种奇怪的观念:世界变化太快,策略早已过时;只要灵活、能适应就行了。时下还流行一种说法:放“机灵”点。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机灵”不能取代策略。如果你无法自行制定策略,你只能帮助他人实施策略。事实上,人人都会对外部环境作出反应。如果你并不在乎自己会走向哪里,没有策略也行。如果你是位旅行者,如果你正前往机场,而你又不在乎自己飞往何方,那么你肯定不在乎人潮会将你推向哪一个柜台,你也可以乘坐任何一个航班。这意味着你可能并不在乎自己是去Pago Pago还是去Patagonia,你也不在乎行李是否被送往波兰了。策略不仅是一种极有价值的概念,而且还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有的人,有的国家总是乐衷于制定长期计划,然后拼着老命朝既定目标挺进。这是非常危险的。


用图文帖子回复 用所见即所得帖子回复
用 户 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标    题  
标题图标  
无图标 原创 转贴 文章 问题 主意 请进 注意
你好 赞扬 反对 喜欢 不爽 有趣 无聊 好奇 疲倦
摆谱 高兴 忧愁 吐舌 发愁 挤眼 生气 大笑 大哭
晕倒 弱智 急死 鬼脸 羞涩 傻笑 伤心 痛苦 恶魔
帖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