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色旗>>支持个人>>这么笨蛋

 主题:读书的驼鸟(随笔)

这么  发表于2002-04-25 11:52:26.0


 

歌曰: 俺是一只驼鸟,遇见大风,就逃啊逃,一头扎进书里去了。 “书贵细读,犹贵慎思。”认真想靠读书来长学问,这两句话是份内的事。尤其是学术性著作,不留点神,自己折腾着理清行文脉络,挖掘立论核心,难保不有意无意间,被作者当鸭来填了。 小说散文之类,似没必要这么讲究,作者能说会道,引得人不自觉地跟他后面走,一路小跑,猛抬头,早不知到了啥料想不到的地方--那是人家的本事。要的就是这种劈头盖脸促不及防的审美效果,过瘾。太冷静了,适合做评论家,但他们从作品中得到的精神愉悦,还不定能有普通读者多。 看过个笑话,一人夜读《说岳》,读至秦桧害岳飞处,拍案大骂。老婆劝道:“家里的几张桌子都让你这么拍坏了,好歹留一张吃饭罢。”此人大怒:“这贱人不许我骂秦桧,难道和他有奸情?”将老婆痛打了一顿。 书读到这份上,也算是出神入。。。。。鬼了。 另一则故事上得了台面些。说北宋苏舜钦年轻时住在舅舅家时,每晚读书,必饮酒一斗。老舅觉得奇怪,某夜遂潜来偷窥。见正看《汉书·张良传》呢,到博浪沙飞椎击始皇一节,跳起来抚掌长叹:“惜未击中!”“咕咚”,一大碗酒下肚。再读,又跳起、鼓掌、拍案、感叹、喝酒,一人一书一斗酒,搅和得十分热闹。老舅心疼曰:“有这样的下酒菜,恐怕一斗酒都不够他喝的呢。”这个苏子美可谓是深诣读书之趣的。 忽然遥想峥嵘岁月,当年一册《共产党宣言》,引无数热血青年闭门夜读,然后跑出门去,抛头颅洒热血,创了个新中国。一本《我的奋斗》,也看得一帮纳粹右翼份子激情彭湃,上街往黑人身上泼汽油。一篇《第一次亲密接触》,害得那段日子网上到处是痞子王、痞子赵。 民国时有读《蜀山剑侠》后入山寻找剑仙的中学生,十九世纪欧洲有抱着《少年维特之烦恼》跳水自杀的失恋青年,法制报上有强奸了邻家女孩,痛哭流涕怪罪色情小说的少年犯。 真是同情他们不起来,想不通呐,这些东西,年少时咱也统统看过,怎么就没事。好比失恋人人都经过,可失完了就变花痴的到底也没几个啊。 如何说?本是你勾我引,你情我愿的事,读者与书,谁都怕遇人不淑,误了终身。 书之误兮,大不了送进厕所,人之误兮,将置之何所? 能进复能出,也许这才是比较适宜的读书态度。出出进进之间的得失耶,我想了想,要往深广里这么一推,俨然也就成了个人生哲理。 中国几千年来的读书人,玩得不也就是这么个“邪活”(咱家乡话,有花招、吊诡的意思,指一切看似高深莫测的东西)? 书里书外,都是个波澜翻覆。有时候,路走不平,实在是自家下盘不稳,怪不得谁。 也有自家扎好了把式,人硬不让你上路的。拉伯雷写《巨人传》,自己逃亡国外,出版商反应慢半拍,被捉去烧死了。那个专写色情虐恋小说的萨德候爵,影片《鹅毛笔》的主角,后半生关在精神病院里研究S/M。咱们家秦皇事迹高古了点,往近到清初中叶,不仅写书人常被诛灭九族,连承印的、校样的、作序的、看的、卖的也一并拿下。再近,余温犹存的,还有八亿人民人手一本红宝书、几乎全部外国、古代文学都改名唤作“大毒草”,瞅一眼就会倒霉的年代,那些大场面,我没经过,可听人说过,看人写过,比韦爷小宝闹不明白的“蚊子肉”更精彩多啦。 看来,比六十年代人晚出生十年,就是好。小学看完四大名著,初中课桌下偷窥《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金瓶梅》,他们有这机会么?再后来,八、九O年代出版业一片混乱,书读得泥沙俱下,人也混得不三不四,可总比现在成天捧着日本漫画的新新人类强哇---那都是啥弱智玩意儿,撇撇嘴角地说。 得,读书的家伙就是如此这般,把人得罪光的。 康庄大道你不走,泥水坑偏踏进来,挨扁,活该。 书乡亦一大世界,跟外面的那个同样广漠、复杂、离奇莫测。唯一不同的是,喜欢时可以流连忘返,没人催赶着关门歇业或查三证;没兴趣呆下去的时候,也大可以拨足离开。 合上与打开,刹那间就“生活在别处”,嗯,就这种感觉蛮好。 可取者,有此一点,足矣。 啦啦啦~~~~ 风停了。看这只驼鸟它,拨出头来,继续奔跑。

 


用图文帖子回复 用所见即所得帖子回复
用 户 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标    题  
标题图标  
无图标 原创 转贴 文章 问题 主意 请进 注意
你好 赞扬 反对 喜欢 不爽 有趣 无聊 好奇 疲倦
摆谱 高兴 忧愁 吐舌 发愁 挤眼 生气 大笑 大哭
晕倒 弱智 急死 鬼脸 羞涩 傻笑 伤心 痛苦 恶魔
帖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