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一,小雪,初晴
黄昏时赶至武汉,经过手机短信、电话频频定位,终于在武昌汽车站门口与二子、老秋同志接上头。老秋一身土黄色美军制服,挎一形似炸药包的电脑包,仍显眉清目秀,帅哥本色。二子作淑女装扮,笑容亲切,脚下却蹬了双军靴,这个马脚可瞒不过HW老同志的眼睛。
大家打的直奔老秋家,目标锁定他家的“宝贝”们。在他家楼下,老秋指给我看他的杰作――一棵布满刀痕皮开肉绽的大树,这才叫劣迹斑班呢,明白为什么从前大家都指控他闲来无事,爱破坏绿化了。二子和我也顿时为自己的飞刀只说不练找到了理由:没有这么好的天然标靶啊。
谁都知道,老秋家最大的宝贝,就是他的宝贝闺女,小家伙才一岁多点,胖乎乎、圆滚滚,走起路象小企鹅样摇摇摆摆,二子说:“象上了发条的玩具”,可爱得要命。特别是脸蛋红通通、粉嫩嫩的,真想扑上去咬一口。后来趁老秋没注意,我还是瞅准机会,在宝宝的脸上狠狠咂了一下,嘿嘿。小家伙长得象他爸,而且对爸爸特粘,小尾巴似的。丁点大的小人儿,竟然不知怎么学会了用长长睫毛的大眼睛放电,“刷刷”两下,妩媚极了,怪不得照片上的老秋,总是对着怀中的闺女,色迷迷地傻笑呢。
一边逗宝宝,一边在老秋家中翻厢倒柜,顺便拿了张二零零年北京相聚的照片走,前年老秋曾寄给我一张,弄丢了,这次重新见到,心里楞了一楞,倒象是隔了不少时间的烟尘似的。
吃饭的时候,我又发挥了三年前在二子家的优良作风,大家都吃饱后手不停筷,将饭锅吃了个底朝天――真是惭愧,没办法,我在路上乘车时总习惯不吃东西,常常一饿就是一天,所以。。。。。。
晚上因为有些其它事情,怕打扰朋友休息,坚持住旅馆。老秋抱着宝宝,和二子一起送至火车站边的宾馆,二子家远,互相预祝情人节快乐后,目送她离去。在宾馆前台为谁付帐,与老秋展开了一场激烈争夺战,结果是,我愉快地失败了,省钱了啊,感谢老秋。
宾馆条件很不错,尤其浴室有电吹风,可以对付我这一出门就飞篷般的头发,大为开心。
正月十二、十三,雨
在路上
睡了极舒服的一觉,为下午四点半武昌到怀化的火车储备好了精力。正值春运期,武汉火车站及其附近,乱成一团。用了不少武警在维持秩序,进站行李检查也很严,我那小小的背包也被扔进机器检了一回,暗暗庆幸,没有为了防身,带任何可能违规的东西。
武汉给我的感觉,就是乱,走到哪里都闹哄哄的,象个大自由集贸市场。已经好久没独自在陌生地了,竟有些惴惴。接连接到几位朋友的电话及短信,心中才安定下来。
在火车上,将茨威格《昨日的世界》看完了,这书看得人很累,可是,太好看拉,什么是真正具有诗意的灵魂?这个就是。虽则茨威格的诗,我一行也没看到过。车过长沙后,座位空了不少,临座女孩用湖南话冲我大喊大叫,好容易才听明白是问我会不会打“升级”?微笑拒绝――火车上若给打麻将多好?
十四半小时后,到了怀化,已是次日清晨六点。把散成一堆的骨头架子重新拼凑起,脚下虚飘地去找汽车站,要到达凤凰,只有乘坐汽车了。向路边小饭馆的老板打听,那矮瘦的家伙,倒抱着膀子丝丝吹冷风:“你现在去汽车站?包会被人抢的!”看看曙光稀微,还下着小雨的天色,四周围人影曈曈,果然有几分危机暗藏的气氛。本是出来游玩,真若被抢,那也太扫兴,而且搞笑,抱怨都没处发去……挨到天光大亮,坐出租车去汽车站,车子发动,才五分钟,司机停下来:到了。
我晕,悻悻地付的费,怀化的士起步价是四块,象其它内地小城市一样,满大街跑得都是红色夏利。到凤凰的车,在汽车西站,非常多,几乎是立刻就坐上了一俩将要满员的中巴,立刻就出发,在听不懂的方言围绕中,车子爬上山路,按山里司机的老传统,山路越险,车开得越快,让人心惊。山越来越多,越来越近,连绵的、青绿的、坦露着被采石炸出的伤口的,一起包围过来,那种亲切熟悉的感觉又出现了。山,终是妩媚如此。
我要去的目的地,群山环抱中的凤凰小城,就快到了。
初见
凤凰城内,家家檐前挑红灯笼,不知是否因为仍在年节中。来时细雨,水烟朦朦中,小城亲切可喜,顿时让人那到陌生地的本能戒心。化为水气而散。一下车,就跟着位长辫子,圆圆脸的中年妇女走,去她家的旅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根本没经过考虑的举动,是正确的。
旅馆二层小楼,依沱水而建,客人住楼上。此时淡季,要了间双人房,看起来挺整洁,每晚收费只三十,最主要的,是有浴室可洗热水澡。这位女老板,土家族的大姐,为人也和善热诚,并无旅游景区生意人常有的狡猾。
安顿之后,轻装出门,飞扑上街。凤凰城其实很小,一条新大街纵穿全城,两侧弯出老街,沱水自城中流过,虹桥横跨,水上有小船无人自横。值得看的是老街,建筑依古风,青砖灰瓦,木石结构的小楼,檐角高翘,屋脊上冬草瑟瑟,阳台上一例摆满花草。街上多的是扎染、蜡染店、银铺、姜糖铺、饭店、客栈。此地民间旅馆极多,多在门楣上标出“XX客栈”字样,别处未曾见过。
城中多狗,当地土生品种为众,修身尖耳,神气平和,见陌生人不亲热亦不警惕。
本地妇女,身上常背竹背篓,里面装满各种杂物,要不就是岁余的小孩,在竹篓里打瞌睡,或东张西望,特别可爱。城中苗、汉、土家族人混居,走来走去,除偶尔有老太太外,竟见不到着少数民族服饰的。好容易有头戴银冠,身穿蜡染的年少男女从身边走过,后面却跟着位拿相机拍照的,一看便是游客在尝新鲜。
另一特色,就是人家门上的对联,不象别处千篇一律,多有新鲜可读者。记忆中印象深的:“好好好好好好好,新新新新新新新”,横批“好也新耶”;“一县好山留客住,百竿秋水为君清”;“秀水绕门蓝作带,远山当户翠为屏”…….
万名塔边一窄小门户,贴着对联是“平生浪迹天涯远,孤雁停飞芦草中”,看着奇怪,正在探头探脑,听见有女子轻声招呼:“进来烤烤火吧?” 时至冬天,城中家家生火盆,见客人俱热情相邀进门烤火,无论是旅游景点收费处,还是河边饭店,纵不参观、不吃饭,也可大摇大摆坐下来,伸出手脚向火,唠嗑一回。
这家名为“歇脚地”的手工艺品店,卖各种那戏脸谱,做工非常精细。女子三十岁左右,斯斯文文,言谈举止不象本地人。聊起来,果然,本也是位背包族,跑了好多地方,突然想歇脚,停在了这里。手头经济紧张,要盘算着用,喜欢那些狞恶憨厚脸谱,却没敢买,只拿了串红豆手链,绕在手上,明知无人可送,心中还是欢喜。
正月十四 仍是雨
在城中苗家银铺,买了几只手镯,呼拉拉全套在手上,活象个暴发户,就这样叮当乱响着,跑去看从文故居。
故居在老街,小小四合院落,干净寥落,陈设的家具,有不少是沈先生旧物,从他住过的京城等地运过来的。墙上挂了先生各时代照片与手迹,一样样看过去,眼熟无比。有张书桌,布满了蛀虫眼,标明是沈府原物,样式竟与外婆家的一张桌子相似。趴在上面看了良久,沈先生小时,其实是很不爱读书的,在军队中呆了数年,反成了个渴望学问的人,终至摆脱湘西少年的惯常道路,走向了另一个新奇世界。
照例要买本沈先生的书,为了贪图上面加盖的记念戳,选了《长河》,其实家中已经有的了。另外精装的《中国服饰研究》,问价要两百,吓了一跳,眼馋得要死。管理人员只顾聚在一处聊天,叫了几声,才听见跑过来收钱。
然后在城中闲逛,找地方吃饭。凤凰本地菜以牛肝菌、苗家鱼等有名,进到沿河的一家“水上楼”,点了牛肝菌炒腊肉、清炒红菜苔,加饭加半斤本地糯米甜酒,问价才不过十九元。菜份量极足,一个人简直是浪费。等到饭上来,又吓一跳,好大的一钵子!后来发现,凤凰的饭菜,实在是便宜量足,味道也好。
坐在窗边,烤火,吃菜喝酒,听当地人叽叽呱呱的聊天声,感觉很舒服。侧首看河水,水雾轻忽,河中时而飘过橙红色圆形小小物体,研究了半天,才发现那是胡萝卜。当地人喜欢挑一担胡萝卜来河边洗。
不断收到手机短信,都是朋友们的情人节祝福,才想到今天是情人节。一一回了过去,犹豫着给某个人电话,希望听他道声“情人节快乐”,传到耳里的只是冷漠敷衍,放下电话,笑,反反复复颠倒至今,只有笑笑而已。
情人之心,容不下天下之大。纵我走遍山山水水。。。。。。大笑。
正月十五 雨时断时续
丛文墓
从住处沿沱水上行,过桥,上听涛山腰,就是沈先生墓地,到凤凰的主要目的,本也是为此。下雨路滑难行,又摸不着具体方位,连问了几位当地人,才算找到。就是耳熟能详的那个样子:倚山望水,静谧朴素。一块彩石,正面刻着先生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背面,是“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张充和的撰联。两侧及石后各植一棵青翠小树。墓前整齐地放着十几枝黄菊,虽经雨打,仍然新鲜。右手的小树上,竟挂了只草编的蚱蜢,晃晃悠悠,形状逼真。不知是哪位拜访者别出心裁的举动,此时此地看来,却又协和,并不给人不敬之感。
蹲在墓前,没什么可想的。下面小店的老板娘走上来,彼此絮叨了些闲话,向她买了三枝菊花,放到墓前。看到雨势又要加大的样子,赶紧告辞走了。
从青石板小巷走过,迎面来的七八岁男孩子,眉浓目秀,直鼻薄唇,倔倔的模样。当年沈岳焕逃学从这儿跑过,也就是这般年纪。很奇怪,凤凰本地人,七八岁的男孩,与十二三岁的女孩,都极为秀美,一律清亮的眸子,修长眉毛,嘴唇紧抿而鼻子秀挺,尤其女孩子,看人时目光定定的,却又藏着骄傲。大人就相貌平平了,不知那些孩子,长大后都去了哪里。
三王庙
百坪的空地上,梅花正盛,白白红红,本以为是杏花,正惊异湘西的春天,来得如此之早,近前闻到香气,才知不是。
砌下落梅如雪,踩着花瓣,依依不舍地在树下闲逛,叼着烟发呆,被扫地的管理员瞧见,走过来收门票钱。是个中年眼镜男子,笑容和善,问:“要不要烧香?今天十五,来烧香求神的人特别多。”见我连连摇头声称不信神佛亦不恼,指着梅树、尚未开花的五月桃,告我每年的收成------白梅是要结梅子的,可制话梅,几株桃都嫁结过,果实极甜,只是每年还未成熟,就被孩子们摘去许多,看也看不住,轮到庙中人来分,最多只剩三四十斤了。
四块钱的门票,末了只收了一半,向他挥挥手,继续往上走到三王庙正殿,果然虔诚叩拜的人不少。殿前柱子上楹联写着:“建军功X(五笔打不出来了)毒酒问苍茫社会何处寻公理人情和国法,维世道庇黎民看报应昭彰或依靠除奸佑善之天王。”猛省起三王庙的由来。
南宋抚靖州军民总管杨胜龙、杨胜彪、杨胜纂三兄弟,为杨家将后代,与苗族人作战中,功勋卓著,遭朝廷猜忌,皇帝听信谗言,恐他们日后谋反,赐予他们下了毒的“御酒”。大哥喝的少,红脸;二哥喝的多,黑脸;三弟喝的最猛,死时脸煞白。他们的三匹烈马也断僵奔回靖州,倒地而死,三人死后化为冤魂厉鬼,作崇京城,皇帝不得已,为他们平反,在靖州建庙供养神位,即今凤凰境内。
奇怪的是苗族人当年被三杨打得大败,反而对他们敬戴有加,历代香火不绝,民间求福佑,卜凶吉都来此地,甚至将三王庙改称为“天王庙”。王安石从前写李陵诗说:“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所贵在知心”,用到三王身上,也甚妥贴。苗族人传统中,重的是忠勇善战的勇士,却不论民族的。
心念微动,也到殿中烧了三柱香,平生第一次,对泥塑木雕的神像敬拜下去:三位英雄,骁勇战士,但求能佑兄弟们平安吉祥。
黄丝桥古堡,苗塞
下午乘中巴赶到阿拉镇,去看黄丝桥古堡,国内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城堡。“阿拉”是满语吉祥之意,清代在此屯兵,号“阿拉营”。其实这里历代是军事要镇,唐时便已建城,汉人为防苗民起事,把这里当成了苗汉间前线阵地。
以非建筑、考古专业的眼光来看,黄丝桥古堡并没什么好看的。一座四方城池,青石铺就而已。堡内的导游小姐,给人印象却极好。游客来了,主动上前讲解,普通话标准,态度热诚,亦不收多余服务费。在以后的旅游过程中,慢慢发现,凤凰的导游,是当地一景。几乎全部是二十左右的当地小姑娘,化淡妆,着蓝色制服,第一眼看去,只觉亲切朴素,再细看,个个都长得相当秀气。有不少,换了件时髦衣服,便可称得上美女。尤其是十六日在奇梁洞遇见的导游姑娘,个子小巧,大眼睛清澈如水,步伐灵活,不折不扣的一个美少女,看得人直流口水。专业素质也好,要是她们不总问我,情人节为何一个人出来旅游就更十全十美了。
又完全不加多考虑的,跟当地一位青年苗民,去看他们的塞子。小伙子年纪轻轻,不料已经有了个一岁多的女儿,我们进屋时,小家伙正在姥姥怀里大哭,要找妈妈,原来妈妈进山了。拿腕上的红豆逗她,竟然瞪大眼睛不哭了,索性把红豆给了她,飞吻告别,踩着泥水,一步一滑,去看她爸爸极力推荐的“情人桥”。
情人桥架在两山之间,分为两层。上层为石渠,春季灌溉时,引山泉从渠中过,等于是桥上的河。下层是几十道拱门相接,每年春夏季,当地姑娘小伙在这里约会,据说,能容纳百余对情人。可惜,我来的不是时候。
夜雨
晚上接到预料中的坏消息,房间里冷、空寂,很想跟人说说话,翻遍电话本,还是罢了。
大姐送来开水、火盆。泡了壶茶,对火剥桔子吃,桔皮掉到红炭上,烤出微辛的香气。又将靴子脱下来烘脚,忽然记起去年Z写的信,说他们在大巴山打猎,夜间住山民家,生了好大一堆火,大家一起在火前烤那湿重的靴子。便觉这火也亲切起来,跟过往岁月有了隐秘的些微联系。外面又刷刷沙沙,不知下的是雨,还是雪。听到了今年的第一阵雷声,冷归冷,春天可真的又要到了。
日间在沈先生墓边,见黄永玉的题字石:“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这混乱的,充满变态法则的世界上,我们,你和我,谁能逃脱一个小兵的命运呢?
我亲爱的朋友,我的袍泽,今天,我们看起来都失败了,可是,有生之日,谁肯认输?
正月十六,晨雾,放晴
田家祠堂
晨起大雾,天色放晴,阳光呈淡金色,在雾气中淌。有人在岸边洗衣,有载着鱼鹰的小船自河中缓缓撑过。四面鸡声狗吠,又是熟悉的感觉,想了半天,大约曾在画卷、诗文、影视中见过此类景象。时间好象凝固住了,抽着烟倚栏而望,觉得安然,更无所想。
吃过大姐家的糍粑-----早听说凤凰的糍粑,吃到了,才知道就是糯米粑粑,小时在老家也常吃的。凤凰的小吃还有“葛”,其实就是草药葛根,此地是将块根煮熟了拿手中啃,老家却是磨成粉,调糊来吃。当地小吃闻名已久,真尝到了,奇异新鲜的,并没什么。
顺着城墙瞎走,一头撞进了田家祠堂。田是凤凰大姓,田兴恕在凤凰史上也是知名人物,这个祠堂却破败得一塌糊涂。屋子都被居民分占,正中,曾经的戏台上,两个三岁左右的孩子,一男一女,穿着红绿袄子,鼓鼓囊囊,绕台柱互相追逐。一个中年男人,背对着我,面向他们,蹲在地上,不时吆喝着要孩子们小心别摔倒。一条花狗,在他们身边吃食,吃一口,抬头看我一眼,又专注地进餐去了。
阳光下,灰尘历历可见,很有电影镜头感的场面…….我想我曾在哪儿见过……媒体真讨厌,无孔不入地先行占据了人们的心灵体验,一举一动,摆脱不了,独自一个人时,这该死的剧场感。
奇梁洞
洞在距县城四公里处,还未走近,寒气已逼人。洞口巨大,一条四五米宽的河向洞中流入,水声隆隆,震得耳中作响。洞口有水磨盘,有储水池,有状如川人所称“锤子”的大石,被石护栏所围,看起来象个图腾。
洞中不许游客独自进入,必须等其它游客到来,由导游带同入内。淡季人少,前后都无游客到来,只得在门口等待。冻得直抖,想念忽然铺天盖地而来。Z,有他在身边时,感觉总是那么安全,从前却并不觉得,从不珍惜。
终于,还是没有人来,同那位小美女导游进洞,马不停蹄地跑,足足转了一个半小时,据她说,这是最快的速度。洞里的钟乳石果然奇异瑰丽,一路随水声而前,灯光倒影,不似人间,不似仙境,倒象西游记中妖怪洞府。
先还是听美女导游讲解,到后来,索性天南海北,两人乱聊一气。听她说起刚开发洞景,随工人进洞深处,见到巨大如猫的白老鼠,两眼赤红,踞在石上,朝人瞪视,她当时吓得掉头就跑,小儿女憨态,非常可爱,忍不住想抱她一下------只怕要被当成变态。
正月十七,打道回府
无语。凤凰的确是个好地方,要去趁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