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就有了七年烟龄。
第一支烟,是上大一的时候。因为常跟男生玩在一起,男友又是个标准烟鬼,半开玩笑的,便稀里糊涂地开了头,除了有点呛辣外,倒没什么异样感觉。那些男生不过是喜欢看女孩子抽烟时不适应的窘态,并不真赞成女孩子抽烟,我也没当真对烟发生兴趣。
真正进入烟民行列,是在大二。和他关系越来越差,每次吵完架后,都要冷战好几天。就想起了借烟消愁,第一包自己买给自己抽的烟,是“红梅”。
他发现后,先是反对,接着也就听之任之。每学期开学,他总要从家里带来两整条的“红塔山”,分我一条。青青校树下的日子,就这么在一起抽烟、亲热、吵闹中打发殆净。
彼此明白,大学里的谈恋爱,其实是所有课程之外的一门选修课,及格与否并不重要。
我的成绩不错,除了专业课选修课一课不拉外,还学会了抽烟。
那时候,学生穷,无论男女,能抽到“红梅”就算很不错了。很多现在已看不到的中低档烟都是那时认识的,什么“哈德门”、“红山茶”、“石林”、“老炮台”之类。
女生好歹还讲究点档次,男生就简直穷凶极恶--穷凶了,极恶劣的烟都抽。一次帮人写情书,那小子点头哈腰满脸笑出摺子地敬上烟来,看都没看,一火点着,顿时泼剌剌眼中流泪,那味儿没法形容,活脱就象舌头气管全给砂纸掺着辣椒打磨了一遍,气急败坏地吐出烟一看名字,靠,竟然还叫什么香艳的“桂花”!
痛定思痛,从此养成个挺市侩的习惯,每当接过别人打来的烟,一定飞快地先扫一眼商标。
同寝室有个女孩子,和男友租了房子住在校外,很少和大家碰面。有天课间回寝室拿书,见她拿张报纸垫着坐在床前的地面上,独自静静地抽烟,旁边扔了一堆烟头。跟她打了个招呼,她没吭声。
临出门时,忍不住又向她看了一眼,才发现不对劲:手里还松松地捏着半截烟,头垂着,身子歪到一边,原来已经晕了过去。我慌了神,扑上去又推又叫,正准备狂奔出门喊人,她却睁开眼了,有气无力地说:“别告诉人,我没事,是烟抽多了。”
听说烟抽猛了会急性中毒,象喝醉酒似的,真正地看见有人“醉烟”,却只有那一次。
临毕业的最后一天晚上,十来个最要好的男女生聚在寝室里,喝酒唱歌。到两三点时,蜡烛烧完,大家都沉默了。有人点着了香烟,黑暗中那点寂静明灭着的火光,不知为什么,到现在仍然印象深刻。
一直不喜欢抽国产烟,可能是起点不对。上学时手头有点钱,就爱买五块钱的“希尔顿”,那烟够冲也够劲,渐渐地就觉得国产烟劣质的难以入嘴,好一点的又太平淡。工作后自力更生,放心大胆地买外烟,骆驼、万宝路、七星、三五.......
最后把频道锁定在“三五”上了,它的劲儿不算很大,却醇和,最重要的是在内地城市常见、好买。
喜欢外烟的另一个原因是它们比国产烟精致。无论还是从内外包装或广告宣传来看,都隐然有点造就“香烟文化”的架势。象万宝路的牛仔,再怎么反感,也早已深入人心。
精致的香烟,对人有莫名的诱惑力,令人无法克制打开封装抚摸它享用它的冲动。
曾经买过一种美国烟,忘了名字,普通扁平的外盒,打开来,里面的烟杆竟然分五种色彩,粉紫、绯红、银灰。。。。极艳治的颜色。拈在手里欣赏了半天,才舍得点燃。
还有些偶尔买到的不知国别、名称的烟,买的原因只是为了烟盒的好看。慢慢地打开那些陌生而华丽的包装,坦露出一支支洁白修长的烟,明知道味道没什么特殊,点燃之前心中还是有着几分期待与欣喜。
最近发现街上在卖一种叫“520”的烟,台湾产,过滤嘴里缀着朱红色的一颗心,吸起来有淡淡的玫瑰香。很少吸女士烟的,却不自禁地连买了几盒,喜欢它的名字和形状,搭配起来有种自欺欺人的温存。
市场上刚出来一种“伊妹儿”女士烟,淡紫的外盒,清新雅致,烟标就是IE的图标,第一次看见差点蹶倒:网络就这样深入百姓生活了?这个倒是国产的,不由人不敬畏该烟厂领导敏锐的商业目光。只可惜烟味实在太淡。
曾经有段时间,固执地认为不吸烟的男人都是怪物,后来发现这种想法越来越跟不上时尚,现在流行的全是健康好男人。大约是我少年时代的男孩子们,都以打架吸烟为时髦吧,流毒至今,私心里,对于不吸烟的男人总是亲近不起来。
看到过一张捷克总统哈维尔正在吸烟的侧面像,帅得让人惊艳,手中那枝烟,恰到好处地衬出成熟男人的魅力。以前翻他的文集,半途而止,当时怎么也想不到作者本人是这样的一个美男子--但愿不是摄影师的功劳。
一些发自内心喜爱的作家,原来都是吸烟的。
更喜欢看大庭广众下自自然然吸烟的女人,觉得很好看。进迪厅酒吧等娱乐场所,里面的年轻女孩,几乎人手一支烟,习以为常。向着女友慨叹:新新人类就是轻松,哪象我们年轻时候,公众场合掏出一支烟来,立刻惹得广大群众目光各异。
女友悻悻:咱们老啦,现在别说掏支烟出来,就是扛只炮筒出场,也吸引不到眼球。
那就没啥好说的了,女人过了二十四,就得谨防变成底下一帮生辣丫头眼里的“三八”。
常有朋友劝把烟给戒了,却始终下不了这个决心,所有支持戒烟的理由,包括健康在内,对我来说都不重要。
还有朋友问:为什么一定要吸烟呢?也答不出个所以然,因为理由太多,从形而下可以直说到形而上。
饭后、睡前、厕上。轻松、愉快、麻醉。唇吻间的亲近,神经里的快感,拈之即来,弹指即去。
一枝烟,一个人的一生。生命,在指间被点燃、烧灼、焦黑、化为灰烬。一点淡淡的残酷,一点自虐的快意。
从洁白无疵到破碎灰败;从充满诱惑到了无新意;从热烈燃烧到心如死灰。
向死而生,一支接一支轮回如宿命。
一个从存在到虚无的过程。
都是废话。
需要而已,彼此间的需要,灵魂与肉体象香烟一样被人消费同时也消费着别人。除此之外,不想知道其他任何理由。在不断经过并永久沉淀的事件面前,一切理由无足轻重。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回忆永远是残缺的,被时间冲刷后的印象就是我能所把握到的最大真实。
所以,让我们只谈表象吧,津津乐道那些清晰可见的浮光掠影,永远不要试图抵达事物的核心;描述一支烟的形状,但不要跟我解释它的意义;跟一个人恋爱,永远不要去试图触摸他的灵魂。我累了。
有句话随手弹到烟灰缸里,你看到了吗?
“当我们彼此不被需要,我们就获得了解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