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莱丝.戴克茹》
作者:弗朗索瓦.莫里亚克
译者:罗新璋
柳鸣九主编,法国廿世纪文学从书
出版:安徽文艺出版社
莫里亚克与法国“新小说”派有些瓜葛,知道他是因为玛格丽特.杜拉斯。同被划入新小说流派,杜拉的名气,在中国比莫里亚克响亮得多。
真正拿他的小说来看,促成因素却是另一本书。记得曾有本《格调》流行一时,为小资们所喜,我在书店翻了翻,没肯买,却拿了同系列的《香烟》。
《香烟》将烟这玩意儿,分析出一堆文化、心理、经济上的含义,写得颇不枯燥。就是在这本书中,提到了莫里亚克笔下的人物--黛莱丝.戴克茹,一位烟不离手的神经质女子,象女巫般神秘而狂燥不安。
据说,烟是她逃避平板世界的恩物,是她惨淡命运的暗示,是她无声的代言人.....
据说,她平白无故地下毒谋杀亲夫......
这个星期,我在图书馆看到黛莱丝.戴克茹,把她带回了家。
怎么说呢,对我而言,这是一本触动心灵隐痛,撕扯灵魂不得安息的书,读书笔记寥寥几行字,说不了全部感受。唯有庆幸,我找到了她。
从一位作者发现另一位作者,由一本书进入另一本书,这个充满偶然性而又似乎命定的过程,有时候,宛如宿命。
《潜水衣与蝴蝶》
作者:让.多米尼克.博比
译者:王以培/何欣
出版:作家出版社
作者是时尚周刊《ELLE》的主编。1995年12月,一场突如其来的脑血管疾病,使他丧失了全部运动机能,没有医疗辅助,他将不能动、不能吃、不能说话,甚至不能呼吸。他只剩下一只眼睛--左眼能动,成为他与外面整个世界的惟一联系。
他的思维能力仍然正常,在一动不能动的躯体里面,有无数活泼的思想,急于冲向海滩,飞向天空....这才是最糟糕的事。
作者把这种情况,比喻为潜水衣与蝴蝶的冲突。肉身束缚在潜水衣里,而在潜水衣的玻璃气泡中,飞着蝴蝶。对,就是蝴蝶,那些轻盈美丽,难以捕捉的小东西。我记得,在中国的传说里,它是飞舞在梦与现实中的精灵。
他决定,要将这些蝴蝶释放出来,让它们的翅膀舞动在阳光下。
他用左眼,眨一下表示“是”,眨两下表示“不”,在来访者念到字母表中的某个字母时,示意停下来,就这样,完成了一个字、一句话、一整页.....他完成了整本书。
要命的是,分明一件悲惨的事,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偏时不时要咧嘴而笑。这不能怪我,要怪得怪作者自己,天知道,他哪里来的那么多幽默!
就是那种不知来自于巴黎佬,还是法国佬,亦或命运之神亲手赠予的、活见鬼的幽默!
我没办法不笑,当他开始工作时用眨眼示意想要眼镜(lunettes),急性子的人们却问他是不是想要月亮(lune);当他被直挺挺地悬吊在康复室里,想像自己是歌剧《唐.璜》最后一幕里的那尊骑士雕像;当他如此评价自己的老同事:每周文森特有十个主意,三个棒极了,五个不错,另外两个是灾难性的......
生活中无数有趣可喜的细节,象蝴蝶一般,需要最敏锐的感官才能够捕捉。而且,有时候,还能捕捉到往日从不会注意到的,友谊和爱。你知道,它们,如同最美丽却最羞怯的蝴蝶,虽然不常看见,可的确存在着,我也相信。
看到过一幅油画,战火肆虐后的废墟上,一只蝴蝶在飞舞,没有沉重的底色,又怎么能体验轻盈?
越说废话越多,停住。还是以会心的笑,作为对作者的致敬吧,也许,这也是作者所喜欢的,我想。
《说画集》
端木蕻良、方成选编
华夏出版社
意外地发现家中竟有我没看过的书。这本小册子买于去年春天,打五折。刚买来的书,按习惯我得粗略翻一下,当时不知为什么,翻了头几页,就觉没意思,扔到书柜里,弃置至今。
昨天站在书柜前,冲着一排排书脊发楞,发现有个家伙很眼生,一把揪出列,就是它了。呆会去上卫生间,正好。
是本文人谈论绘画的小品集,因为是约稿,里面好几位便直言不讳:绘画咱不懂的,只好东扯西拉,胡说八道,聊以塞责。其实呢,这种东扯西拉,极能显各人风格,文章又饶有趣味。很想不明白,去年怎么会不喜看这书,可能是心境的原因?
作者们年纪可都不小了,有些已不在人世。抬眼看去,多是年少时耳熟能详的名字。老辈子的文人啊,大部分是值得人敬重的。
周汝昌《看画与观化》中,说国画的妙处,又说坚决不看中国人画的西洋画,甚至所有西洋画一概不喜,理直气壮,倔得可爱。
巴波摆龙门阵,提到有个16岁小司书(国民党军队里抄公文的兵),头次办公,在公文上画了条小狗,以为“艺术”。我一看便乐,想都不用想,这家伙是黄永玉,翻到后页看,果然。
还有很多此类闲谈与故事......对美术,尤其国画,我向来一窍不通,不过,这本说画的小书倒很平实,就慢慢看罢,好玩儿。
一周杂事太多,想看点书,只能到每天夜里十二点以后,躺在床上翻翻。幸亏手边几本都比薄,慢慢地也就看完了。
已经很久未曾买书,一来居无定所,二来节约闹革命。想看书,总上图书馆借--这样也好,看过了觉得喜欢,日后再买不迟。至少,这周笔记中列的前两本,五一前必要买到手不可。
喜欢一本书,有点象喜欢一个人,仅淡淡地打几次交道总是不够,只想去拥有,搂着抱着,在自己怀里跑不了才算放心。当然,人跟书是不能比的,世上可爱的书多,可喜的人少。
读到了自认为的好书,合上最后一页,总忍不住原地跳上几跳,心中狂呼:世上竟有这般好!好看啊好看!一而再,再而三,不知多少的“好书”便如此给生吞活剥了下去。偏偏好书又太多,一本是一婆娑世界,不由人不跌脚而叹。
越来越深深感到自身的浅薄与贫乏,说话做事,往往会蓦地心虚起来。写着这个读书笔记也是如此,停下敲击键盘,问自己:这些书,你都看过了?看明白了?它们对你有何用处?
我真的不知道,有什么用。我只是抱着盲目的乐观相信:它们终将在生命中,送给我一份独属于我的--快乐和充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