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斋文学论坛>>文学创作>>散文随笔

 主题:秋日纪游

西湖初遇  发表于2001-10-04 12:07:02.0


 

上午九时,按预定计划沿321国道往大佛乡进发。川中多丘陵,为减少投资,故路多弯道、坡道,虽为国道柏油路,一路骑行也觉得颇累,特别是腰和腿,常得用力,倍感辛苦。所幸沿途风光差强人意,此心还算愉悦。正是秋收之时,农家的屋顶甚至路边都晾晒着水稻和花生,黄灿灿地映着农人的笑脸。有人正收割晚熟的糯米稻,又见到了少时常用的打谷机和拌桶,竞有些陌生的感觉,回想往事,嘴角不禁有点点笑意。路边多池塘,小儿无聊地用绳拴着肉块在钓虾,时而也有收获。更有甚者,不顾池水的污浊,公然跳入塘中嬉戏,羡煞路人。这一带也是甘蔗产区,高高的蔗田在风中翻动着蔗浪,仿佛空气中也弥漫了甜意。 过迎接镇后但见满山的柑桔,沿路几乎每个农家都在路边放着“昼夜代收柑桔”的牌子。这一带的柑桔在四川闻名遐迩,树不高,多在一到两米之间,却都结满金黄的硕果,个大味甜。注意了一下购桔的车辆,有周边市地州如南充、遂宁、成都、阿坝的,也有外省如甘肃的。良好的销路也带动了相关经济的发展,农家用房前屋后的慈竹来做果筐,他们都是一条龙作业,几人一起,有破竹的、切竹的、成篾的、编筐的。成型后就送至柑桔收购点,装筐上车。 在碑记村人乐村拐上去大佛乡的路。因前几天下雨,土石路未干,满目的稀泥,简直无法下脚,山下即是成渝高速公路,见那飞似的车速,想到自己的寸步而行,徒增感叹而已。顺着汽车碾出的车辙印,小心翼翼地走着,有确实把握时才敢骑一下车。车辙两边和中间都是稀泥的高丘,稍不注意就可能摔倒,弄得满身是泥。如此走走停停,艰难地跋涉了近两个小时才走完了这五里泥路。看着满是稀泥的自行车和那几乎已全无黑色的皮鞋,苦笑而已。 问好了去半月山大佛的路,人似也轻快了很多。豁然间在茂林修竹间看到了一尊高高的含笑的弥勒坐佛,慈祥地望着我。来到大佛脚下,我肃穆地仰望着它,从左到右,又从右到左,它带给我的震撼和见到乐山大佛时一样的真切,在它的面前我体会到自己的渺小和人间的深邃。这一带多石山,往往一座山就是一块巨石。半月山就是这样一座山,远远看去它犹如一弯新月,在月牙弯垂处开出了这样一尊大佛。大佛自腰以下为条石砌成,观察粘合处为水泥和石灰,想来以前是损坏了近代又重新修复的。而佛身饱经风霜的样子显示着它年代的久远,据介绍它最早开于唐朝开元年间,至宋朝绍兴年间才最后完工。总高二十二米多,肩宽七米,光脚趾就可坐一人,在四川仅次于乐山大佛。佛像为弥勒坐佛,长脸螺髻,着双领袈裟,腰间束带,面相慈祥,含笑凝望着人世。奇怪的是佛头有些许歪,不知是否工匠有意为之。佛身原有彩绘,风吹日晒,已斑驳不堪了。头顶石未开空,可挡风雨,这是比乐山大佛高明的地方。大佛右侧原有一小佛像,大约是观音,可惜只剩莲坐了。再往右有一近年建的小庙,供香客祈福,多为财神、送子娘娘、药王,平添了些俗气,却似乎更现实一些,最好笑的是这里的普贤像居然是女身。据闻大佛前原有大佛寺,明时建,规模相当大,当年周围几县的人都到这里进香,热闹非凡。还有书法家杨周冕的手迹:一米见方的两个大字“挂雪”。可惜这一切如今已荡然无存,空留遐思。1991。5。16,四川省文物局以“半月山摩崖造像”的名字定大佛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给款整葺,大佛又获新生。 从小路爬上半月山,放眼四望,池塘点点,翠竹森森,小山环列,桔果累累,而半月山独鹤立于群,真有一览众山小之感。山顶有一小庙,近年所建,毫无特色,只是可做半月山的标记,行人远远即可望见。山上石后有情侣亲热,不知大佛会做何感想? 下山回程。此日行程三十余公里,却如万里长征一样,赞叹大佛之崇高之余,也感叹蜀道之难。

 


你真潇洒。

琥珀豆  发表于2001-10-06 02:19:41.0


 


用图文帖子回复 用所见即所得帖子回复
用 户 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标    题  
标题图标  
无图标 原创 转贴 文章 问题 主意 请进 注意
你好 赞扬 反对 喜欢 不爽 有趣 无聊 好奇 疲倦
摆谱 高兴 忧愁 吐舌 发愁 挤眼 生气 大笑 大哭
晕倒 弱智 急死 鬼脸 羞涩 傻笑 伤心 痛苦 恶魔
帖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