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赵氏族谱网>>文化衣冠

 主题:论汤公亮与衡汑赵氏的关系 赵述靓

赵永红  发表于2015-04-29 22:18:05.0


 

论汤公亮与衡汑赵氏的关系 赵述靓 对于中湘衡汑赵氏的来源,赵永红在《中湘衡汑赵氏一世祖至四世祖系丝齿录》一文中已有较为详细的介绍,因查不到榜公明洪武丙子(1396年)特简湖南长沙府湘潭县知县两任八载的记载,于是有宗亲德林提出如下观点:赵榜很可能是以汤公亮之名任湘潭县丞的。:其理由是 1、赵榜齿录说赵榜致仕后是先到九十二都千户塅汤承户。 2、谱载赵榜两个儿子元一、元二的字分别为元公、元亮,合之正为公亮。 对此种说法,开始我也不以为然,在仔细研读了《中湘衡汑赵氏一世祖至四世祖系丝齿录》后,我也觉得衡汑赵氏赵氏一世祖、二世祖记载中存在很多疑点,值得我们去探讨解读。 首先,应查证明时湘潭九十二都有无汤姓。近读鄢光润《湘潭姓氏源流》,P184载【湘潭昌福汤氏】:先代伯起为宋安徽使,居江西吉安府。生子五,三子先声,为西安太守。数传至平章,子三,名洲、宣、柱。明洪武初避战乱,洲偕宣、柱二弟,由吉安迁湘潭县九十二都(清十四都)昌福。可见湘潭九十二都确有汤姓,九十二都千户塅八甲汤氏(公亮)很有可能与昌福汤氏同出一脉。 下面再看汤公亮是何许人也?他在洪武28年至33年间任湘潭县丞,当年的县令是卢兰,并无赵榜(赵殿先,赵南墀)明洪武丙子(1396年)特简湖南长沙府湘潭县知县两任八载的记载。榜公元至顺元年(1330)庚午八月初三日戌时生,明永乐四年(1406年) 丙戌二月11日辰时卒,享年76岁。1396年,榜公已经66周岁了,还特简湖南长沙府湘潭县知县,可能吗?众所周知,朱元璋当时对官员要求是很很苛刻的,榜公冒汤公亮之名去任一名县丞,一旦暴露就会招来杀身之祸,还会连累全家,祸及子孙,故我认为赵榜决不会冒这个险。 赵榜永乐甲申(1404年)74岁致仕(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遂入籍邑之十四都,原系九十二都千户塅八甲汤承户,新立户名赵言。此中疑点之一,为什么他不以赵榜(赵殿先,赵南墀)立户,而要以其父(宜言,箴言)的改名赵言立户,又是汤承户,显然是汤姓(汤公亮)继承了赵言这个户头。为什么汤公亮不以自己的的名立户,而要隐姓埋名呢?这说明汤公亮有难言之隐,查明朝湘潭县官员任职名单,可以看出,从洪武二年至成化十四年共十六任湘潭任职官员名单中,仅有洪武28年至33年间这一届的官员卢兰、汤公亮、朱诚、冯鼎是彻底换班为朱翊、颜禛、张思尧、周伯川的。可以肯定这是一次不正常的大换班,此中原因毕竟年远难究,无从知晓。当时的汤公亮便只能隐姓埋名了。汤公亮当时任县丞,主要职权就是管理文书、仓库等,相当县里的二号人物,完全有权造一个空户头赵言。按现在讲,这是一个家庭,有二个户口本。由于洪武朝对户籍(当是叫红册)的管理很严,汤公亮办一个空户头备用,也自在情理之中。于是汤公亮离职后,兄弟二人(赵元一,字元公;赵元二,字元亮)就在新立户赵言名下隐居下来了。 研读《中湘衡汑赵氏一世祖至四世祖系丝齿录》,大家都会发现只有一世祖母妣杨,生未详,四世祖文通夫妻,生没未详。 妣(陈氏)抚甥(伍姓文英,可能是姨甥)承祀,伍文英不是文通夫妇亲生儿子,生没未详,可以理解。 而一世祖母生未详,就不好理解了,为什么呢?古代人最讲孝顺,每年老夫人生日,子孙都要为之祝寿吧。一世祖母杨氏,明永乐八(1410)年庚寅九月十七日未时没,当时子元一(1347年生)63岁,元二(1349年生)61岁,孙可(1368年生)42岁,曾孙文达 (1391年生)都已经19岁了,元一、元二、赵可、文达、文通如真是榜公夫妇子孙,一定要参加一世祖妣的葬礼,在下葬前家祭肯定还要介绍生平!竟会没有一人知道一世祖妣杨的生辰和享年?这太有悖常理,太不可理解了!这里只有一种可能,即元一、元二不是她的亲生儿子。这和伍文英不知道文通夫妇生辰是同一个道理。 再回过头来看榜公,元至顺元年(1330)庚午八月初三日戌时生,元一(1347年生),榜公只比元一大17岁,即榜公最晚要在16岁就要娶杨氏才有可能生元一,一般来说17岁生子的可能性小,如杨氏年龄比榜公小,那元一是他(她)们亲生儿子的可能性就更小了。同时,我们也可从元二(1349年生)、赵可(1368年生)、文达 (1391年生)看这个家族的生育年龄,是在19至23岁之间。 或许有人要问为何榜公的生辰记载那么详细,这就是汤公亮的功劳了,这是他当湘潭县丞时,掌握了文书档案,在为赵言新立户时就调查清楚了。他还十分清楚,榜公无子,在为赵言新立户时,榜公夫妇年事已高,就不必担心他们再生育要报户口了。 可能有人要问,为何要载榜公特简湖南长沙府湘潭县知县,两任八载。这就是伏笔了,前面还载有榜公行详府志,这也是伏笔,家谱一般非本族子孙是看不到的。其目的就是引导子孙去查府志,好让子孙弄清汤公亮的身世。试想,当时编谱者不留伏笔,我们今天能揭开汤公亮的身世吗?这正是当事者要隐清楚不能说,造个谜底留与后人查。 下面我们再来看衡汑赵氏二世祖的名字,元一,字元公;元二,字元亮,这名字中字字都透露了汤公亮的信息,元,始也(真正的始祖也),元同时又会使人想到汤圆,在日常接触的同事,朋友中不乏有人经常称汤姓人为汤圆吗!有人会说汤圆,古时叫元宵,是袁世凯才命将元宵改称汤圆。事实是在汉朝之前就有汤圆的称谓了。这说明衡汑赵氏始姐就是汤姓,元公、元亮,合之正为汤公亮。这里我还要说句戏言,元宵元消,元宵煮久了,不也就变汤了吗? 可能有人会问,湘潭九十二都昌福汤氏能查到汤公亮的信息吗?下面我将鄢光润先生著《湘潭姓氏源流》P184载【湘潭昌福汤氏】全文转录如下:先代伯起为宋安徽使,居江西吉安府。生子五,三子先声,为西安太守。数传至平章,子三,名洲、宣、柱。明洪武初避战乱,洲偕宣、柱二弟由吉安迁湘潭县九十二都(清十四都)昌福,是为昌福汤氏。洲生子三,长铭友,友生子二:永忠,其后裔定居昌福;次永吉,迁居湘乡同风五都杞梓岭。昌福汤氏,后人聚居昌福安乐坪、将军桥及四路港一带,至今有620年,生息繁衍24代。派系歌为:“思宗正世道,宜与昌贤良。忠孝光先绪,声名耀楚湘。崇源垂泽久,敦本向荣长。佑启中山后,书传万代香。”直接从文中我们是找不到汤公亮信息的,因为汤公亮兄弟既要隐匿藏藏身,一般就不会登记。但其中可看出洲公二弟宣、柱;洲公次子,三子如有后裔,都未作交待,又谁能肯定其中就没有汤公亮兄弟呢? 关于湘潭昌福汤氏,鄢光润先生录入的原始资料是《石鼓镇志》P65,湘潭县石鼓镇志编纂委员会编,2000年12月,内部刊行。从本文可以看出,衡汑赵氏极有可能是汤公亮兄弟的后裔,那么汤公亮是元一,还是元二呢?其实,我们在这里讨论元一、元二谁是汤公亮,已无多大意义,但既然提出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汤公亮就是元一,理由是元一所生二子佳、益,明宣德元年丙午,子孙迁居安化县,后曾孙名绪,考授石阡府龙泉县知县(今贵州凤冈县),其族至今旺盛。汤公亮要隐,其子孙当然也要隐,隐而不露的方法就是迁居,并且尽量少与祖居地取得联系,至今不知衡汑赵氏是否是与元一子孙取得了联系? 特别申明,本文作者只是就现有资料对明初湘潭县丞汤公亮与衡汑赵氏的关系进行了一些全新的探讨和推测,但并不是想否定中湘衡汑赵氏的存在,一个家族姓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后人能继承发扬先人的美德,造福社会。有目共睹,群中衡汑赵氏子孙个个奋发有为,都无愧于祖先,无愧于社会。

 


用文本文章回复 用所见即所得文章回复
用 户 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标    题  
文章内容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