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赵氏族谱网>>小憩驿站

 主题:述靓  白龙潭赵氏始祖突迁潭初考

赵永红  发表于2013-12-14 15:39:24.0


 

始祖讳突,字如其,公生三子,曰忠,曰宗,曰裕,明永乐二年(1404),由苏州来潭,忠旋官茶陵卫,遂占彼籍。突率宗、裕卜居白龙潭。予常思究,突公佩武略将军印,天命之年,为何解甲归田,自苏州繁华之地举家徙潭?忠官茶陵卫,占彼籍,去不归宗,有悖常理,公父南雄侯赵庸,明太祖功臣,洪武二十三年(1390)坐胡帷庸党死,爵除,葬苏州虎邱,未牵连子孙,迹象种种,其因何也? 有锦石何氏,始祖必华,字汝川,原姓朱,乃明太祖朱元璋苗裔,因燕王篡位,屠戮宗藩,亦于明永乐二年(1404)徙潭之银塘,从妻改姓何氏。经锦石何氏十八代孙何歌劲先生考证:兹族实为建文帝一支。 今探始祖突公与锦石何氏必华同年来潭,相邻而居,实突公父子护送建文帝父子离开苏州,隐匿湘潭也。 下面我们不妨用公安部门破案时采用的“排除法”,也就是说从时间、历史空间(建文帝当时是否在苏州)、社会条件(赵突家与朱标的关系)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证,看赵突赵忠父子是否护送建文帝出亡湘潭。 先看时间,赵突、何必华(朱文奎)同是明永乐二年(1404),由苏州来潭,赵突卜居白龙潭。何必华初居于易俗河银塘,继移居县城东隅金泥湾,后定居于碧泉。因其于清乾隆年间建祠于锦石,遂称为湘潭锦石何氏。 再看历史空间,根据《文汇报》记者徐作生亲自到江苏吴县去考察,发现了建文帝出亡时遗留下的一些遗迹、遗物,并结合文献资料,认为建文帝当年逃到了离南京并不太远的苏州,溥洽和尚收留了他,藏于吴县普济寺内,不多久姚广孝归隐禅寺,在姚广孝的监护下,建文帝隐藏于穹窿山皇驾庵。故可以肯定的说,明永乐二年建文帝正隐藏于苏州。 再看社会条件,赵突父为明南雄侯赵庸,洪武元年命兼太子(朱标)副詹事。洪武二十三年,坐胡惟庸党死,爵除。末株连子孙,应该是得到了太子朱标的保护。朱标是赵庸子孙的救命恩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建文帝有难,赵家义不容辞要出手相助。当年赵忠出任茶陵卫千户之职,应该不是偶然的巧合,极有可能是赵突为安全护送建文帝离开苏州,上书朝廷请求解甲归田,朝廷居然批准了赵突的请求,并且让赵突长子赵忠袭职出任茶陵卫千户之职。为建文帝出亡湘潭制造了一次绝佳的机会。 赵突赵忠父子暗中护送建文帝出亡湘潭,还可以从中湘白龙潭赵氏族谱和锦石何氏族谱中找到答案。 白龙潭赵氏宗祠墙壁上题录有唐杨炯送赵纵诗: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送君还旧府,明月滿前川。这暗中寓意了什么呢?明眼人都清楚是送人回乡,暗中寓意送建文父子来湘潭。白龙潭赵氏堂号为连璧堂,这连璧堂和朱文奎联系到一块,就是奎壁,奎壁是二十八宿中奎宿和壁宿的并称,旧谓二宿主文运。 白龙潭赵家祠堂正门两侧是双层楼房,有八个大窗户,窗户之上的檐边下有几组大型浮雕彩塑,其中有“赵匡胤陈桥驿黄袍加身”和“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前一幅寓意白龙潭赵氏是赵匡胤后裔,后者又寓意什么呢?救主,救谁,寓意指救建文帝父子。 白龙潭始迁祖赵突,字如其,突如其来,这名字是他出生的名,还是赵氏首次(1503年)修谱者的某种暗示呢?白龙潭赵氏字派,首修说前按庐州老谱,现取“廷帷国”,取三字,二修才补齐为廷帷国继,嘉赵之光,宗祖德泽彰,绍述承先政,文明啟后昌,英才襄盛世,勋业建旗常。这“廷帷国继”,廷:作赵氏家庭解,也可作朝廷解;帷:用布遮挡;国:建文朝廷;继,继嗣,继承。寓意赵氏家庭把建文帝的继嗣者(朱文奎)用布遮挡,暗中保护起来。嘉:赞许,夸奖;光:光荣,赵氏做了一件值得赞许,光宗耀祖的大事。 再来看看锦石何氏第四代人员的名称:绍宗、绍祖、绍荣、绍莘;望卿、望忠、望献。这些人名连接起来,就成了一句比较完整的话,绍宗祖荣莘,望卿忠献。这无疑就是介绍宗祖(建文帝,朱文奎)的荣幸,看爱卿赵忠做出的贡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肯定建文帝出亡湘潭是赵突赵忠父子暗中护送的。赵突解甲归田,自苏州举家徙潭负有暗中护送建文帝出亡湘潭特殊任务。忠官茶陵卫,占彼籍,去不归宗,是避免万一护送建文帝出亡事泄露,不致互相牵连。南雄侯赵庸,坐胡帷庸党死,未牵连子孙,显然是得到了朱标的保护,赵突赵忠父子出手暗中护送理所当然。 下面再来看锦石何氏始祖何必华何许人也, 何歌劲先生认为是建文帝,靓再三斟酌,最终确认何必华即建文帝长子朱文奎。其理如下: 1、银田四甲继述堂何氏族谱中载:始祖道明生何惠,字季业,惠生二子,志高,志荣,二女,长相朱,次相和。长相朱,朱文奎1396年丙子岁生,何惠长女1400年庚辰岁生,相朱(文奎)年龄很匹配。 何必华(朱文奎)岳父何惠(何惠应是后人修谱时,有意私谥的名),父明惠帝(建文帝)同为惠,已明确寓意了何必华与明惠帝朱允炆的父子关系。但在锦石敦本堂何氏首修族谱中,何惠只称何公某,匿名不具,惧露迹招祸。 2、锦石敦本堂何氏宗祠门联,国恩浩荡,宗祀光煇。以“国宗”冠顶,隐寓锦石何氏的皇族身份。光煇寓意谁,可推测是朱文奎和朱允炆。光是文光,“文光射斗,奎壁联辉”, “焕奎壁之光,润文明之色”,正应了他取名文奎的本意。不用光辉和光晖,用光煇,煇火字旁加軍,对应于炆,軍(谐音君),炆君,正是建文帝。宗祀光煇,说明其崇祀的是朱文奎和朱允炆父子。 宗祀光煇的光,如扩展开讲,与朱元璋、懿文太子朱标、朱允炆、朱文奎、纹渊、纹广都有关,朱元璋的元,朱允炆的允,与光字下部都共儿,懿文、允炆、文奎、纹渊、纹广都含文字,文是文光。不过我还是偏向宗祀光煇的光只指朱文奎。 3、何必华生二子,长子纹渊,字如海,一字碧村;次子纹广,字配两,一字碧沧。本意就是文(纹)如泉湧,渊博如海,生于碧泉之村。其文(纹)广博,沧沧碧海。配两是寓意配朱、何两个姓氏。何必华之子,取名用纹字,纹字的绞丝旁,“糸”指丝线、帛带,是用来连接朱文奎与其子的纽带。如果丝带联接到朱允炆,炆字旁的火会烧断丝带,也就是说要断带(代),断代的人还是指向了朱文奎。

 


用文本帖子回复 用图文帖子回复
用 户 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标    题  
标题图标  
无图标 原创 转贴 文章 问题 主意 请进 注意
帖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