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斋文学论坛>>文学创作>>现代诗歌

 主题:生于七十年代

柔软时间  发表于2001-04-18 12:57:17.0


 

生于七十年代 其实我想说的生于七十年代是指75年以前出生的人,确切说应该是生于七十年代初的人。75年以后出生的人其实更接近80年代的人。而我们,则更接近于60年代。 我们成长的时候接受的还是传统的教育,是理想主义,集体主意闪光的年代。也许对家长的逆反心理是每个孩童都曾有过的心结。但是对老师的虔诚,对组织的信任却是一直伴随着我们的少年时代。时光倒退,我仍然记得第一次带上红领巾的激动;记得校园里红色的正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记得班级的互助小组,下课后看望孤寡老人,逢年过节上街作好事;记得将手高举过头顶,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记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遇见问题习惯群策群力,习惯找集体,年少的我们曾经那么单纯,那么透明,没有秘密,没有隐私。 当我们渐渐长大,当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渐渐定型,我们面对的世界却是一个巨变的世界,我们进入的社会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社会。我们的信仰渐渐土崩瓦解。我们中的极端分子背井离乡,去追求个人世界的完美;我们中的机灵分子很快进行了角色转换,与整个时代的车轮滚滚前进。而大多数的人,却是迷惘,却是困惑,在纷纷扰扰的浮躁忙乱中固守着一小片心灵的纯净,不停地问自己,何去何从? 我们成长在理想主义的时代,却生活在消费主义的时代。 当那些激昂的简单的乐曲响起的时候,我们不能象大哥哥大姐姐一样激动忘我;也不会象小弟弟小妹妹一样觉得不屑可笑。那些歌曲我们也耳熟能详,可是我们更多是沉思,是迷惘,什么曾是我们的过去?什么将是我们的未来? 我们羡慕60年代简单的朴素的生活,因为他们有信仰;我们也羡慕80年代个性的自由的生活,因为他们没有信仰。而我们,我们曾经有过的,却不知失落在何处? 生于七十年代初,我们是过渡的一代。我们没有自己的时代。

 


  错误!60年代的未必有信仰;70年代的也不是过渡;80年代的很难指望。10年内真正给国家作�

阿甘而已  发表于2001-04-18 18:35:29.0


 

标题: 错误!60年代的未必有信仰;70年代的也不是过渡;80年代的很难指望。10年内真正给国家作一些事情的必然是70年代的。虽然迷茫些,但是却全都经历过,故此也可以在浮躁中找出一条道路去走。 内容:


我有一朋友的一篇帖子也是写这个的,当时看得我想哭。转帖过来让你看。

雨夜昙花  发表于2001-04-19 00:26:56.0


 

让我们荡起双桨(青衣社) 很久以前,我就想写一下我小学的最后一个儿童节。这是因为那一天在我的脑海里怎么也挥不去,美好的却象梦魇一样压着我。每当听到《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时候,我就想哭。现在的儿童节没什么东西,一到这天,就放这个歌,还有《我们的田野》、《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我怕这一天,怕听到那些老歌。远甚于怕贫困,怕欺骗,怕被人打翻在地。 这是因为,那一天的前夜,妈妈用了一夜的时间给我缝了一件白忖衣,的确良的,那时的时髦,现在已没人穿。我现在还能记得那天晚上我第一次失眠,安静的躺在凉席上睁着眼睛。主要是因为六一这天全体五年级的同学爬山、坐大船,冰棍半价,一分钱一根。哦,还有免费的电影。那时学校的要求是这一天要穿白上衣、蓝裤子。妈妈在 为了我的一半装备忙到天亮。我至今清楚的记得那天的绝大部分细节,包括我在什么位置买的冰棍、什么颜色的冰棍箱子,回家的时候是顺着墙根走的 ,一个人,路上还一直低头看我的新白网球鞋。 那天很兴奋,可能还有女同学一起玩的原因。就是那天,我和一个同学因为一件小事闹翻了。他是我那时最好的朋友,这件事小的不能再小了。有个女同学,他说很漂亮,我非常平淡的说不漂亮,他看看我,我们三年以后才说第二句话。当然他现在在学位上已达到顶峰,大家在我的论坛见过他,用的洋名。我们的少先大队是全国优秀,得益于我们的辅导员卜老师,我至今记得他一拐一拐的走路,微笑着。所以我们有很多活动,特别是这一天,坐大船,爬山。 船可真大,若干年以后才知道是舟桥团的杰作,因而并不是船。我们全体五年级的同学站在上面齐唱《让我们荡起双桨》,一切美好定格在这一瞬间。而当时 并不知道这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刻之一。我只是兴奋,看着前面两个快艇拖着我们几百号人在水面上徐行,早上八九点的太阳照在我的脸上,凉快的风吹在我的脸上。我们唱了好几个歌,我记的最清楚的是“水面吹来凉爽的风。。。”。我们在这毕业的前夕都觉得自己挺重要,但又不知道为什么。只有慈祥的老师们知道。我感谢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如此美好的记忆。十七年来我都没说出口,现在终于把这一切写了出来,老师,我对得起您吧。 我们和一个个骄傲的女同学一起下了船,靠岸的时候没停好,老师就过来一个个的背。象我这样爱逞能的男生都自己跳下水,湿着鞋上了岸。我不记得还有没有英雄救美的情节,如果有,那一定很感人。这靠岸的不平凡,对小孩子来说,都是一种新鲜和一种刺激。所以我那么深刻的记着这一天。船在什么地方靠的岸我还记得。然后我有种演电影的感觉,因为我们打着只有游击队才有的大红旗向山上开去。我们又唱起了少先队的队歌,大概意思就是我们想接班了 。我清楚的记得那时神圣的要起鸡皮疙瘩,真的,绝无贬义。那时谁要不让我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我可能会跟他拼命的。我记得我们都打了红领巾,我总是十分爱惜它,因为老师说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 。红领巾飘在那些骄傲的公主的白忖衣上,曾让我也想作个女生。事实上我的白忖衣上飘的也有。那个年纪绝对是清纯无邪的,千万不要误解。 我们行进在山脚下,就是我们那个镇雷山,我觉得自己是光荣的游击队员,而少先队之歌已令我陶醉了,真的迷醉,我清楚的记得全体的歌声飘扬在山路的上空的时候,我差点把拳头举起来了。那歌声是那样清脆,是那样响亮,是那样无邪,是那样充满憧憬。也许成年以后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但那个时光是永远不会再来了。我看着自己的女儿,多少次发誓不让她受一点苦难,所以她最爱磨我买这买那,我从来没有说个不字,从来没有。我可以抽差一点的烟,但绝对给她买最好的零食。不过以后的教育是另外一个问题。 我记得爬山时为了鼓舞士气,还派了个小分队举着红旗先冲,小孩子对老师给的任何一点与众不同的机会都是不会放过的 ,我们目瞪口呆的看他们十几个平常练体育的学生象黄继光和董存瑞一样冲了上去,好象一眨眼就到了半山腰。有个同学好象有点勉为其难,滑了一跤,但迅速抓住了很长的荒草,继续出风头。我们看的如梦如幻,老师吓的都快站不住了。结果是大家不象个少先队员,象一伙进攻的匪徒,战线七零八落,有的到山顶了,有的还在万里长征的前几步。山比较高。 我们在山上又聚齐了,大家都有种骄傲的游击队员的感觉,准确的说应该是啸聚山林。 然后我在电影院门口花了一笔小小的财产,妈妈给我的五分钱的五分之一。冰棍原来是两分的,这天卖冰棍的也半价,好象已是惯例了。我吃着特优价的冰棍,在烈日下站着,觉得世界已美好的不须再美好了,没有必要去解放世界人民。我给卖冰棍的老大爷一分钱,他收了钱,低头去拿冰棍,留给我一个带视觉暂留的微笑。我拿这个微笑去检验成年以后的所有微笑,好象都型号不对。那是我的另一个生命吗?时光永不倒流。 乱哄哄的看完电影,到一个同学家门口的煤堆去玩一会,我一个人疲惫的往家走去。我记得没什么心情,老低头看我的鞋。一路顺着墙根走,我也不知为什么。当时感到有点热。 那天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穿的确良上衣,也是第一件白衣服。今天这一切都没人再珍惜。我看见学生上学提矿泉水,我们那时是用酒瓶在井里打;学生穿的是名牌的套装,在我们那时没人相信;我还听说我爱人同事说她孩子每天上学坐三轮车,还没半里地。我也不再把一分钱很当回事,甚至大把的花花绿绿都不在话下,连秋衣都是名牌的。有了老婆,有了孩子,有了工作的忙碌,经了风霜,见了炎凉;家里装上了电话,住的是那时不可企及的所谓楼房。在水泥的包围中,感情在窒息,回忆在窒息。 我得到了,可我得到的是童年的理想吗?孩子眼里的世界是大块的色彩,是春天和冬天,我还记得小时候每个周末和妈妈去看电影,有个《泥土的芬芳》是歌舞电影,都是些民族舞,现在看会睡着的,可那时的眼里,世界是看不完的。我还记得我趴在墙上看通缉二王的照片,还非常崇拜的在放学的路上,听一个同学吹着二王的武功,连夸张带比划的。还记得非常羡慕一个同学自己住一间屋。还记得当了小组长,非常兴奋的早去晚归,因为每周的某天是我记全班的考勤,头天晚上拿到交接的点名本,一边回家一边还在路上看,生怕全世界都不知道。还记得为搜集烟盒沿着铁道走几公里。连车上扔下来的擦屁股纸都捡着。 我所要追求的是什么,我得到的是我童年的愿望吗?为什么连回忆都很少?如果我欺骗了我的童年,我的命运会欺骗我吗? 那个春天,准确的说也许是夏天了,我和几百个同学一起站在不是船的大船上,迎着水面的风,向一个横在河上的供水管道驶去。我穿着白忖衣,蓝裤子,白网球鞋,系着烈士的鲜血染成的红领巾,向一个兴奋的山头前进。我们唱着少先队之歌,以游击队员的身份走在红旗后面,我看见了女同学的白忖衣,和我一样的红领巾。 我们一齐唱着这首歌,后来我知道是四四拍,作词是乔羽,作曲是刘炽,他们在写作的时候也有一颗孩提般的心吗?他们感到了艺术和生活的差距了吗?他们有办法改变吗?他们为什么要写?在每个六一儿童节,让我沉默,让我眼湿。可铺天盖地总是这几首歌,是充满憧憬的童声齐唱: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倒映着绿树红墙。。 湖面吹来凉爽的风。。是谁为我们创造了幸福生活。。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到湖边。。。


怀念旧时光。。。。

琥珀豆  发表于2001-04-19 00:40:40.0


 


我也来插嘴……

Lamses  发表于2001-04-19 00:53:57.0


 

自己一直认为,不管是70年代的何时,其实都是一群很幸运的人。 比80年代的人有更多的经历, 比60年代的人有更多的青春, 也许柔软说的是这年代初的人心,但我觉得,其实不管前后,其实都是一样的。这群人小时候仍能所接受到一些传统教育,就造成骨子里的那份古典,不同与八十年代的是,这些未满二十的新人类,更多的是激动,而少了那份委婉。 我喜欢七十年代的人,尤其是初期的,他们比更多的晚期人类多了份真诚,也多了思考的地方,经历与社会,造就这一代人对自己的认识。 不是轻薄,不是老迈,也不是冲动。 我喜欢……


  我也有话说!。。。

醉里挑灯  发表于2001-04-19 13:46:38.0


 

其实我觉得用很实际的年代来划分人群过于勉强! 实际的年龄并不代表他的心理年龄。而心理年龄才是最重要的。 向我们并不是没有自己的年代,我们应该是属于“飘一代”吧!注意,这个“飘”不等于“漂泊”的漂!后者是沉重的,漂泊者在精神气质上是一些耽于幻想的诗人,他们漂浮在社会的边缘丝毫不能对大众生活产生多少实质性影响。只会期望沉重的漂泊生涯把自己塑造的更崇高更纯粹更有分量。 而“飘”则是轻盈,灵动的,他们是一群看似平庸的现实主义者,“轻”是他们身上所共有的一种精神状态,而“快乐”则是他们的最高哲学。在这里,“飘”不再像“漂”一样,指向行为,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心态。一个人可以几十年生活在一个城市,或者也不经常更换工作,却是不折不扣的“飘一代”。这是漂泊者无法企及的。 飘一代,在传统人眼里是难以理解的一代,可以为自己的想法抛弃优越的工作,而这就是一种改变自己生存状态的勇气。让自己的梦在或大或小的飞翔中实现,其实,这就是一种,追求“过程的美感”的生活。 飘是一种心态。不在于你的生理年龄,只要你有飘的自信,你就是飘一代! 最近在做这方面的一个策划案,偶有所感,信笔写之!


用图文帖子回复 用所见即所得帖子回复
用 户 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标    题  
标题图标  
无图标 原创 转贴 文章 问题 主意 请进 注意
你好 赞扬 反对 喜欢 不爽 有趣 无聊 好奇 疲倦
摆谱 高兴 忧愁 吐舌 发愁 挤眼 生气 大笑 大哭
晕倒 弱智 急死 鬼脸 羞涩 傻笑 伤心 痛苦 恶魔
帖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