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斋文学论坛>>文学创作>>小说故事

 主题:七弦引(第一章)

九歌  发表于2001-02-14 16:09:53.0


 

第一章 初逢大变 急促的马蹄声在官道上响起,一阵尘土裹着两匹马奔驰而来。 马上骑士是两位少年。前面骑黑马的眉目清秀,年纪约十六七,身着白衣。后面骑红马的长相却甚是粗豪,身材也壮实,看上去似比前面那人年岁大上两三岁,一身紫色衣衫。这时道上行人渐渐的多了起来,白衣少年轻扯缰绳,放慢了马速,想是怕惊扰了行人。后面的红马也跟着慢下来,与黑马并肩徐行。行人看见二人坐骑甚是神骏,马上两人面目衣着俱皆不凡,均不由在心里喝了声彩。 这时那白衣少年侧转头,对紫衣少年笑道:“三弟,好久没这么痛快了。” 开出口来,是地道的北方官话。听这口气,原来那紫衣少年倒是年岁小些。那被称作三弟的紫衣少年接口道:“是啊,多亏高叔叔这几匹大宛良驹送来的及时,正好赶上出来踏青。”那白衣少年听三弟提到高叔叔,眉头略皱了皱,脸上现出关切之情。那紫衣少年长的虽然朴实,人却还算机警。马上笑道:“高叔叔精通兵法,武功又好,加上手握重兵,不会有事的,二哥不用太担心了。”那二哥摇摇头道:“怕的不是外贼,是内鬼,内鬼发作,连岳爷爷那等声望,也无法幸免。” 原来,那白衣少年名孟远,乃是儒将世家。孟家祖籍原在太原,祖上随高宗渡江后,在江南落户已达百余年,却因家传遗训,孟家子弟至死不得忘乡音,为的是激励后代,时刻铭记中原丧师之辱,待王师北定之时还有叶落归根的意思。孟家子弟从小除了习诗书以外,还专聘老师,教习乡音及北地各种地理风物之事。因此,孟家子弟开出口来俱是北方音。 孟远的父亲孟珙不忘祖训,青年时曾以一介书生领军,北抗金兵,屡奏大捷,尤以大破金兵,逼得金朝最后一位君主自尽的蔡州之战而名动天下,时人以“一鼓竟能褫逆魄,六军从此服儒生”盛赞其功。孟珙曾任宁武军节度使加少师,是朝中倚为柱石的大臣之一。 南宋小朝廷建都临安以来,从皇帝到大臣,都只图江南奢弥安逸,不思励精图治,因此国力一直不盛,朝廷中也历来是主和派占了上风。前代诗人林升目睹此景,愤恨之下,曾做诗“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大加讽喻。南宋与南犯金兵曾有五次大战,胜了也没有乘胜北渡黄河,收复失地,固然有皇帝怕战火扩大偏安不成的可能,国力不敷,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到了孟珙初出仕为官的时候,朝中却是主战派占了上风,此时南宋仍是积弱难返;然而整个军事形势却有所好转。原因在于在金邦的北方崛起了一个新的更为强大的民族蒙古;近二十年来,一直不断的骚扰金国,使得金兵无瑕再南侵。南宋君臣如果利用这一段金国全力应付北方强敌的时间,整理朝政,休生养息,当可以尽取渔翁之利。孟珙是名将之后,自然将局势看的清清楚楚,因之上疏提出了一些培养根基的主张。其时主持朝政的是权相史弥远,其人好大喜功,对孟珙领军的才干很赏识,对他提出的一些固本培元的举措全不以为然。 终于,在端丰元年,整个形势因了一位蒙古来使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蒙古使者王檝带来了一个宋蒙夹机共破金邦的建议,并许诺马到成功之日,将河南土地归还大宋。史弥远大表赞同,力主其事,理由是一来可以雪却百年耻辱,二来可以收复河南的土地。孟珙则一眼看出其中治一经损一经的大毛病,苦谏不可,指出现在宋金已成唇亡齿寒的形势,因此不仅不该与蒙古结盟,反而应当设法延长金邦的寿命,借机发展大宋的军事力量。可是在当时急功近利的气氛下,他的建议不仅不被采纳,反而在两年后受命出征。孟珙怀着满怀的苦涩,提兵势如破竹,一直打到了当时金邦的都城蔡州。金主在城破前自尽,孟珙算是为遭尽靖康之辱的大宋出了口气。可是孟珙在与蒙古军队的接触中发现蒙古军队远较以前想象的强悍,也看出了蒙古对江南的窥视之心,从而也觉到了南宋更深的危机。 忧心如焚的孟珙回朝以后,一改以前休生养息的主张,提出大力备战。过了几年,史弥远撒手逝去。朝中又是一番气象。新任宰辅是有名的奸相丁大全,只知排除异己,隐瞒战报,欺上瞒下,深得皇帝宠信,几年中将朝中良臣诛尽,然后开始粉饰太平,于是南宋又出现了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 孟珙看势已不可为,以刚刚五十的年纪,于六年前辞官,举家迁往浙东南永嘉府祖上购置的一处田庄,自此于家中耕读教子。那长相粗豪的少年名孟斐,比孟远小三个月,他祖父原是孟家的家仆,父亲是和孟珙一起长大的游伴,跟随孟珙南征北讨,累积军功,也做到了副将的官职。孟斐母亲早逝,五年前父亲又患病去世,孟珙将他接了来,收为义子,让他和小儿子孟远一起读书,兄弟相称,故此孟远唤他三弟。孟远还有个哥哥,名孟遥,比他们大了近十岁,已随父亲征战过多年。 永嘉是浙东南胜地,一条楠溪江贯穿全境,东面是风景绝佳的雁荡山。浙东南因为从未遭战火波及,地肥民富,永嘉更是景色秀美,较之北方的破碎山河与临安的浮华,是一张别样的悠闲自在。孟珙终是不肯将自己的一腔报国的志向付诸山水,对国事仍极其关心,与以前的部属和朝中相得的大臣仍有书信时相往还;时常也有各地官员专程来探望他。言谈间不免带了些抨击时政的话,传入奸相耳中,便更遭其嫉恨了。 前几日是孟珙的五十五岁寿辰,现在各处要津的旧日部属感念旧恩,在他归隐后仍一直当他大帅来尊重。不能亲身到贺的也纷纷遣人送来贺礼。孟家兄弟俩口中所言的高叔叔,便是时下镇守荆襄要地的大将高达。高达早在半个月前,就派人这次送来了四匹购自辽地的良驹给老上司作寿礼。今天兄弟俩读书读得气闷,就骑了出来。一来踏青,二来试试两匹马的脚力,适才一番奔驰,发现果然名不虚传,心下自是兴高采烈。 刚才一路急驰,眼见得离家远了。出来半日的孟斐觉得口渴,恰好路过一个村子。孟斐拖着孟远入村找水喝。村首一所宅子,院墙围了起来,门却大开着。浙地宅居,一般前院后园,前面的院子养鸡鹅,后面的园子种瓜菜,风雅些的还会夹种些花草。永嘉文风极盛,到处是琅琅书声。五十年前的宁宗朝,永嘉有一个村子唤作芙蓉村,同时有十八位官员在朝中任职,世称“十八金带”,一时无双;三十余年前,更是出了一位状元。受孔孟的熏陶,永嘉民风甚好,民间甚少殴斗;加之吴语侬软,间或邻里口角,听起来也温文得很,倒象是拉家常。对行人问路讨水,也无不招呼细致。有时主人外出,常门不闭户,路人口渴了,尽管进去,自顾往井台打水饮用。见门开着,兄弟二人便纵下马来,孟斐在敞开的大门轻轻的敲了敲。等了半日不见主人来。 孟家家规甚严,未得主人许可,不敢擅自闯人别人家中。无奈两人再往村里行去。连见了几户人家,却都是门开着,无人应答。孟斐一边再往前行,口里兀自嘟囔不休,大是讶异。孟远听的好笑,伸过手来,在孟斐头上剥的敲了一记,笑问道:“刚才我们一路行来,路边田里的人都在干什么?”孟斐没好气的道:“这有什么好问的,当然是在干活了。”孟远在他额头上又敲了一记,:“你再想想。”孟斐跳将起来:“干吗老敲我?”话没说完,脚没落地,猛醒过来,啊了一声。原来现在是春忙时节,农人都下地干活去了,怨不得十室九空。孟斐犯起愁来,都没人可怎生是好。 不觉二人转到一户人家的后院。这所宅子占地甚广,看来主人颇为殷实,并非普通农户。孟斐面露喜色,看来这家的主人是仕宦之家,料想主人是不会下地干活的。两人正想沿着院墙顺藤摸瓜摸向前门,却闻院内传出女子笑声,随即是打闹声,想是园内有女眷嬉戏。孟斐在孟家学了几年文章,诗词倒也记了不少。登时想起来苏学士的“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与此情景颇合,当下摇头晃脑的念了出来。 墙内听到外面生人声,笑音顿时停息。孟远凑近孟斐耳旁悄笑道:“你这首词念的很切景啊,可不是现在就‘笑渐不闻声渐悄’了么,等会你多半便要‘多情却被无情恼’了。等我回家向爹爹禀报你的这番艳遇。”孟斐这才发觉此处念这首词很不妥当。宋时的男女礼防远较唐为严,尤其是南宋程朱理学已渐渐大行其道。而苏东坡的这几句词不甚庄重,将墙内女子喻做“佳人”更有调笑之嫌。孟斐当下憨态可掬的朝孟远吐吐舌头,算是认错了。孟远忍住笑,清清嗓子,待要开口。院门却自行开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小丫环伸出脑袋,打量他们一番,看看他们可能比较好欺负,走了出来。这丫环一身嫩绿,一手支腰,气冲冲的对二人道:“你们是什么人?敢在此大声喧哗。”孟远忙上前道:“我们是枫林孟家村的,路过此地,口渴了,来讨碗水喝。” 院内听他们道明来历,有个女子“啊”了一声。那小丫环又看了看他们,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说声:“等着。” 转身回去,却也没忘了将门碰的一声关紧。 二人在门口屏声静息了半晌,里面却再没一丝动静。孟远还好,孟斐又渐渐焦躁起来。附耳对孟远叫了声二哥,问道:“那丫头不会耍我们吧?”孟远冷哼了一声:“我还不都是受你所累,陪你罚站,看我不回去告诉爹爹。” 孟斐大急:“是那丫头太刁钻,怎怪得我来?”这时门又呀的一声。两人忙恢复刚才肃立的样子。只见那小丫环手端一个托盘,上面两杯茶,远远的就闻到清香。那丫环又打量了他们一番,似是对他们的态度还算满意,嗯了一声说道:“我家小姐说了,今天老爷不在,不便奉客,两位喝完就走吧。” 孟远忍着口渴,还待道谢,那孟斐已经上前一步,端起自己那杯一口喝干了,接着又端起孟远的那杯。孟远夹手来夺,哪里还来得及,孟斐早已一口咕嘟下去了,然后跳上马背,口里呵呵的笑着。那丫环呀的一声,似乎看孟斐那种饮法甚是为那两杯茶可惜。孟远无奈,又不肯在外人面前失却礼数,心里恨恨不已。忙向那小丫环做个揖道谢,心里恨不得当即给孟斐这见茶忘义的家伙一鞭子。那小丫环看着他们两人的表情,脸再也绷不住了,格格的笑了出来。 孟远转身跳上马就追孟斐,他们兄弟自小玩笑惯了,孟斐岂有不知道他心思之理,早去的远了。两匹马一前一后,泼喇喇朝着来路卷了回去。孟远经刚才一闹,茶又没喝到,这一路上口越发觉得渴了。远远的望见了自家村子,已经是黄昏了。却看见孟斐已到了村前,停住马在那发愣。孟远不加思索,伸手向他肩头抓去,要好好教训他一番。那孟斐却不闪夺,依旧是愣愣的看着前方,孟远方觉有异,往前方看去,不由“啊”的一声大叫出来,只见自家屋舍方向正往上冒青烟。孟远在孟斐的马屁股上狠狠的给了一鞭子,大叫:“还等什么,快走。”自己一马当先,朝前冲了过去。 到得门前,发现火势还不算猛,却不见人来救火。两兄弟俱觉怪异,也无瑕思索,抢进门去。门里一片惨酷的景象,死尸遍地,一些兵刃散乱在地上,有的尸身上还插着刀,显是刚刚遭过杀戮。孟家是这里的主户,整个枫林孟家庄的人都是他们家几十年的家仆或佃农,有的更是百年前由太原随主南迁的。孟远和孟斐从小也没把他们当下人看,一直当他们是伯叔。今天却看见他们横七竖八的躺着,眼见的都没生气了。孟家兄弟最担心的自然是父亲和母亲。冲向内院,在门槛那孟斐绊了个跟斗,定睛一看是大哥孟遥的尸体。两人眼睛都红了,待看见堂前,那不是孟珙夫妇的尸体却又是什么。孟远和孟斐抢到跟前抱着两人尸身,放声大哭,却不知为何遭此大劫。突然孟远止住哭声,他发现父亲身子尚是温的。一摸父亲胸前,才发现父亲胸口凹了进去,显是肋骨全断了。 孟家虽然是将门,却是崇兵法,不尚武功。孟珙虽然军功卓著,乃是儒将,不会丝毫武功。退隐之后,归勒子弟,怕他们出去生事,也不让他们学武,最多练练骑术。倒是孟家的家丁,因为一直追随孟珙冲锋陷阵,个个都身怀武功,今天看来也均未能幸免。孟斐少时父亲在世的时候,也学了不少拳脚和刀枪功夫,反不向孟远丝毫不懂武功。而孟远和孟斐在四年前还另有奇遇,孟家当时有位朋友来访,住了三个月。这位朋友姓郭,名沔,字楚望,也是永嘉人氏。郭沔以琴技传名天下,其实他本身极富智计,深谙兵法,更是一位武学大师,一身道家气功已至炉火纯青之境,乃是世不二出的奇人。郭沔看他们两个根基不错,因孟珙不允,没教他们武功招术,只传授了他们一套内功心法,也是为了健体之用。三个月后,长江中游战事吃紧,为免百姓生灵遭蒙古兵涂炭,他应江淮节度使张岩之邀,前往筹划军国大计去了。郭沔走后,两兄弟一直勤练,四年下来,内功已有小成。 当下孟远二人知道孟珙是为内家高手阴柔掌力所伤,因此体外看不出什么伤痕,肋骨却已经尽数断碎,内腑也已错位,无药可医了。这时,突然看见孟珙的眼皮动了动,孟远忙唤声爹爹。却见孟珙勉力睁开一丝眼,看了看他们,嘴唇动了动,孟远和孟斐齐声问道:“是谁来杀人?”孟珙吃力的摇摇头,孟远忙俯下头,只听得孟珙以极其细微的声音说道:“快...快走...找...找...郭老...师...把...”话没说完,声音已细微不可闻,嘴角流出两丝血,头一歪,已是去世了。两人兄弟俩未经人事,突然逢此大变,心神激荡,只知抚尸痛哭。不防后面传来冷冷的一声:“有什么哭的,死人又哭不活。” 两人跳起身来。

 


奇怪,这个九歌是谁?

人淡如菊  发表于2001-02-22 12:13:32.0


 


城南,你同时写这个和暗香?

人淡如菊  发表于2001-02-23 15:04:04.0


 


七弦引(第二章)

城南  发表于2001-02-24 08:32:28.0


 

第二章 得道多助 两人转过身顺着声音望去,只见院门里站着四个身着黑衣的汉子,后面还有几十个兵丁。为首的大汉满脸胡子,身形粗豪。那大汉哈哈狂笑道:“两个小杂种自投罗网,大爷打发你们去黄泉路和你们家人团聚吧。” 孟斐怒喝道:“你们是什么人?” 那大汉脸容一肃:“奉皇上密旨,捉拿反贼孟珙全家进京,如有违抗,一律格杀。” 一挥手,身后的兵丁围了上来。 孟家二人看看四周,火已不知什么时候熄了,心下恍然,原来那阵火是敌人故布疑阵,为的是让二人不及细思,自己送上门来。当下两人又惊又怒。眼见敌人往前围过来,孟斐知道孟远不会武功,从地上抢了两把单刀,一把交给孟远,又将孟远护在身后。孟远却不甘示弱,抢前一步,和孟斐并排站着。兵丁们并不急于擒拿,只将两人团团围住,听头领的号令。孟斐斜掠一步,与孟远背靠背,口里用只有孟远能听到的声音悄悄道:“二哥,马。” ,意思是设法逃向院外,骑马逃走。孟远低嗯了一声。 只见那大汉狞笑道:“孟珙等人适才抗旨,已被戕杀,就剩你们两个小杂种了。” 一挥手,内圈兵丁的长枪便刺了过来,孟家兄弟挥刀档格。孟斐尚好,仗着家传的十八路单刀还可以抵挡一阵,格开敌人的枪间或还能还击,无奈枪长刀短,击不及远。孟远那边却已经手忙脚乱,片刻之间就不行了,反需孟斐时不时过来替他挡格。斗不多时,两人闪躲之间便被分开,此时孟斐也无瑕旁顾了。孟远那边则更是危机。孟斐大喝一声:“二哥,使力舞刀。” 原来孟斐发现自己刀法舞动起来,敌人的枪往往刺不进来,想来是郭老师所授内功心法的作用。当下孟远听孟斐所言,只顾自己刀上下左右挥动,内息自然流动,内力渐渐发挥出来,果然敌人的枪刺不进来,敌人一时便奈他们不何。可惜孟远临敌经验不足,加上猝逢家门惨祸,心神不定,眼看一枪刺向他头部,孟远刀往上撩,护住面门,却不防左脚一枪被戳个正着,一阵剧痛,忍不住哎哟一声,身形登时缓了下来。再斗得数合,体力也已不支,手乏脚痛,左臂又吃了一枪。那孟斐眼角扫到他,拼死要过来救,却给七八个人死死缠住。这时,一杆枪刺向孟远的胸口,孟远单刀却架着另一人戳向小腹的长枪,招架已经来不及了,眼角扫见那黑衣大汉一脸奚落的神情,却只得长叹一声等死。 突然耳旁一声清啸,只见院墙外飞过来一件物事,“呼”的一声,将刺向孟远的枪撞开。众人吃了一惊,定睛一看那物事却是守在墙外的一名小卒,危急之际,让人扔了进来,那小卒手脚抽动,眼见的不活了。随即一道身影飞过来,袍袖挥处,众兵丁兵刃均被卷飞,登时两兄弟危机尽解。众人跳开一看,见一人身材不高,年约四十来岁,满脸憔悴,脸色颇不佳,似是受过重伤,或者是身患重病,然而站在那,岳立渊峙,仍是凛然武学高手的风范。 此人名李天齐,原是孟珙麾下的侍卫长,是少林俗家二代高手中的佼佼者,年少即时以少林七十二绝艺中的大悲千叶掌名动江湖,近些年其大悲千叶掌的火候更已经炉火纯青,远远超出了师叔伯辈分中修习大悲手的少林弟子,被公许为全寺第一。十五年前由一位师叔推荐,肩负江湖所望,担起了保护孟大帅的职责。曾有一次,孟珙奉急旨由驻地回临安复命,随身仅李天齐一人相随,被金庭得到消息,于半路遭金邦四大高手狙击,李天齐以一敌四,掌毙三人,伤一人,终于保得孟珙周全,自己却身付重伤,将歇了大半年才好。经此一役,金庭武林人士闻李色变。后来孟珙辞官时,将他举荐到好友江淮节度使张岩处,做了名四品参将,主要目的仍是拱卫主帅的安全。九天前同在张岩处的军师郭沔得到消息,奸相丁大全欲对孟珙大不利,便派李天齐星夜兼程赶来送信。他带了三匹好马,一路换骑,三匹马在路上均已倒毙,他弃马步行两日,没想到在绍兴境内遇上年少时的大仇家,两人力拼一仗,各受重伤,李天齐记着故主的安危,养了两天伤,勉力上路,此时方才赶到,虽是救了外出归来的小兄弟俩的命,但大恨已经铸成。 那孟家兄弟早又惊又喜的叫了出来:“李叔叔。” 李天齐看看他们,冷峻的脸色恢复些暖意,对他们点点头,眼睛一扫,看见为首的那满脸胡须的黑衣大汉,却哼了一声,仍没说话。他先转身拜伏在地,对着孟珙的尸身磕了三个响头。旁边有一兵丁看着想捡便宜争功,一枪戳向他背心。孟家二人惊呼失声,却见那李天奇不回头,只往后不经意般一推,那枪倒撞回去,枪尾正中那兵丁胸口,那人登时狂吐鲜血,显见的便宜没捡成,倒把一条小命便宜的送了。那为首的黑衣大汉脸色一变,喝道:“李天齐,你敢抗旨?” 李天齐站起身来,冷冷道:“你这金狗,上次没杀了你,何时做起我大宋的官,领起我大宋的旨意来了?” 原来那为首的黑衣大汉便是上次狙击过孟珙的金邦四大高手之一,叫哈完洪。 孟珙大破金兵之时,他悄悄化装溜走,一直不知下落,没想到此刻竟领了南宋皇帝的圣旨在此出现。哈完洪喝道:“我早已归顺大宋,现在丁相爷底下供差遣,现在你我已同殿为臣,请勿阻拦我执行公务。” 那哈完洪一挥手,左右兵丁退了开去,哈完洪在前,另外那三名黑衣人成三角形在后,一言不发的朝三人走来。另外那三名黑衣大汉想是也听过李天齐的名头,不敢造次,取出兵刃,全神戒备的向他们围上来。哈完洪练的是摧心掌力,是以空着双手,另三人长相相似,似是同胞兄弟,眼睛森然,太阳穴微微鼓起,手中的兵刃却都是一杆铁尺,应当是点穴高手,显然内力也颇具火候。 李天齐一声闷喝,挥掌当先劈向哈完洪,他知道自己重伤未愈,想先全力解决一个强敌。哈完洪吃过李天齐大悲手的苦头,丝毫不敢大意,腕一错,双掌迎上去。两人掌力相接,碰的一声,哈完洪往后急飞,李天齐也倒退了三步。哈完洪强运真气压下翻涌的气血,看起来似是吃亏不小,却面露喜色道:“此人已经受伤了,大家一起上。” 另三人纵身往前,手上铁尺同时向李天齐招呼。李天齐一叹,原来自己武功已剩下四成不到,刚才自己全力一击,竟没能要得了哈完洪的性命。当即凝神迎敌,见那使铁尺的一人的铁尺往上一划,攻向他的阳跷脉,手法飘忽,与一般的点穴功夫大是不同。李天齐冷哼道:“原来是山西鹰行门的,却不知鹰行门的高手何时替奸相卖起命来了。” 原来山西鹰行门修习的不是鹰爪功,因其点穴手法独特,专攻奇经八脉,且身形手法酷似鹰行长空,发现猎物,突然扑下一啄,故以鹰行门名之。鹰行门在靖康之后,因为位于金兵占领区,不少弟子奋起抵抗,组织义军在北方骚扰金兵,颇有侠名,却很少看到鹰行门的弟子在长江以南出现,更不会去替丁大全当差。这三兄弟大哥名田大兴,老二叫田大望,老三名田大有,因在黄河以北犯下恶事,被师门逐出,在北方无法立足,才来投奔了丁大全,三人武功却颇不弱。当下李天齐喝道:“并肩子上吧。” 展开大悲千叶掌,招招如博命,出手俱是刚猛的拼命招式,将三位鹰行门弟子和哈完洪都笼罩在自己的掌力之下。 原本佛门武功平和安详,这大悲千叶掌却与少林其他绝艺大相径庭,其创始者乃是五代时一名高僧,天资卓绝。某天,这位高僧率四位弟子追赶一名屡屡犯案的采花大盗,不料对方邀来帮手,设下埋伏,两名弟子力战身亡,另两位也身负重伤。这位高僧却于战斗中突然解开了一个苦思十年的武学诀窍,创出了这套掌法。少林佛法属禅宗一脉,中土禅宗于达摩初创时以面壁静息而修行,后六祖慧能南渡倡“即心即佛,见性成佛”的顿悟得道之理,却是不拘地点,时间,一旦豁然开朗,便可得道,故后世常有高僧苦思一世,未得寸进,临终却大悟得道,安详逝去。而佛法武功同是一理,这位高僧眼见师傅惨死,以悲愤之心顿悟,使出这套初创掌法,竟然尽歼强敌,那位高僧也重伤不治,临死前于袈裟上绘下这套掌法,由他未死的弟子携回少林,又经后代少林高手改良,加入一些防守的招式,传至今世,看上去仍全是拼命招式,却是一套攻守兼备的武功。李天齐重伤在身,本来未必敌的过四人联手,然今天李天齐见故主惨死于旧日仇人之手,朝廷敌我不分,激愤之下,以大悲之心使出这套千叶掌法,实是暗合那位前辈高僧初创大悲千叶掌之宗旨,故此以重伤之身与四名强敌斗了个难解难分。 突闻李天齐一声长啸,但见五道人影分开,田大兴一个身子却象风筝一样飞了出去,碰的一声掉在地上,登时毙命。原来重伤之余的李天齐与敌人斗了四五十合,渐渐已觉内息不均,想到自己首要需设法救孟家两兄弟出重围。当下暗运内息于背,见田大兴,田大望和哈完洪分从前左右三个方位袭来,背后的田大有武功最弱,便打定主意,左掌以小部份力道引开田大望的铁尺与哈完洪的掌力,后背则肌肉一扭,避开田大有点向要穴的铁尺,以背部硬受田大有一尺,右掌则迅猛无比的劈向田大兴,那田大兴硬当一掌,当即被掌力活活震死。李天齐背部结结实实吃了一铁尺,虽然没有伤及要害,却也是痛彻心脾。李天齐不及调息,飞身掠向孟远兄弟,低喝道:“你们先走,去皖南找郭沔伯伯,我自可以逃。” 说完不等孟远二人回复,左脚踢起地上两柄单刀,阻住田大望与田大有,袍袖卷起孟远二人,大喝一声:“去。” 将两人抛向墙外。回身又一掌劈向哈完洪,以防止他追击孟远二人。 孟远二人如腾云驾雾飞出墙外,恰好落在刚才二人留在院外的马上。原来李天齐在入院以前已经观察好落点与方位,故此这一抛,正好将两人送至马鞍上。院门外兵丁不料院内有人飞出,一阵大哗,大部份不及反应,只有少数几人挺枪来刺,被孟斐挡掉。两人一夹马肚,两匹马直窜向村外。兄弟俩心意相通,知道自己武功低微,留下也帮不上忙,不如逃的性命,以待将来复仇。到了村口,听见追兵上马自后赶来,孟斐较有经验,低喝一声:“分头走,皖南见。”说完不等孟远反应,朝孟远的黑马猛抽一鞭,孟远的马朝着今天郊游的方向奔了下去,孟斐自己则掉转马头,朝着另一个方向飞驰。孟远大叫一声:“三弟保重。” 耳闻追兵也分成两路追将下来,便不停狠抽马臀,他的马甚是神骏,奋蹄将追兵甩开。 奔不多时,李天齐的啸声渐渐的听不见了,孟远骑在马上,心里甚是为其安危担忧。他今天使力过度,刚才身上又有两处伤,无暇包扎,血一直没止住,加上刚才一个时辰里发生的事情,生死之间,只怕这一生的十几年加起来也不如这一刻惊心动魄,他心里兀自起伏不定。此时天色还没大黑,他尚可分辨的出今天下午春游时的景致。下午来时同样的是这些景物,还有一双严慈的父母,现在重新见到这些,亲人已是天人永隔。孟远想到这一世再也见不到爹娘和大哥了,心中绞痛难当,内息一阵紊乱,突然往后一仰,倒撞下马来,人事不醒。那马却颇具灵性,见主人落马,转头奔了回来,马头在主人身上拱着。 就在此时,路边小道上两高一矮三道人影向官道飞掠而来。前面那人突然见到有一人倒卧在地,旁边一匹马,甚是奇怪,咦了一声,声音苍老,是一老者。那老者停住脚步,后面一女子娇声道:“爹爹,还是别管闲事,赶快去孟家村吧,迟了怕来不及了。” 最后那矮者却叫出声来:“老爷,小姐,此人便是刚才来讨水喝的孟家村人。” 声音清脆,竟然便是下午孟远和孟斐碰到的那丫环,转眼又看见孟斐身上的血迹,又叫道:”他受伤了。“ 那老者伸手过来一探孟远脉息,失声道:“糟了,果然已经动过手了,看来我们已经迟了。” 那老者抬眼朝孟远来路望去,后面人声喧哗,火把闪烁,已经越来越近。那老者道:“后面有追兵,筠儿,小锦,你们赶快带他回去包扎,我骑他的马去引开追兵。” 那筠儿,小锦齐齐的哦了一声。


用图文帖子回复 用所见即所得帖子回复
用 户 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标    题  
标题图标  
无图标 原创 转贴 文章 问题 主意 请进 注意
你好 赞扬 反对 喜欢 不爽 有趣 无聊 好奇 疲倦
摆谱 高兴 忧愁 吐舌 发愁 挤眼 生气 大笑 大哭
晕倒 弱智 急死 鬼脸 羞涩 傻笑 伤心 痛苦 恶魔
帖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