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斋文学论坛>>文学创作>>散文随笔

 主题:杂随三:我就是这个样子,我就是这个德行

北望  发表于2002-01-06 18:23:58.0


 

杂随三:我就是这个样子,我就是这个德行 ——“偷吻”观后 北望 (同我的其它“杂随”一样,它显得是如此罗嗦,但是我无法终止这种不加限制的唠叨,也许不是因为我现在想写的东西太多,而是平常自己写的太少。推而广之,人之所以无情往往是因为基本没有合适的对象表达,如果抓住了一棵救命稻草也许不但多情起来,而且常常情绪高涨——滥情。) ————北望 姜文和王朔——甚至就是他们那一代人,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借夏雨的形象对“革命”情境下男性青春期的骚动进行了有力而节制的回忆,狂欢、暴力、偷窥、强暴……意淫般的回味将革命与性对尚未进入成人世界的准男人生命之激荡演绎成颇具美感的情境,去北方前线驾坦克打仗保卫毛主席伟大祖国的英雄主义理想与对一个女人从精神到肉体的涉入之感性实践共同构成了那一代人青春期的怕和爱。 我宁愿将这部电影看作是一个墓志铭,记载抑或哀悼。其中的意味可用另一影片名来表达:青春祭。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时间的脚步太快。我们来不及向姜文、王朔们致敬就措手不及的首先向自己的青春道别,抽去了革命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绚丽而苍白外壳后的荷尔蒙涌动依然是那样鲜亮动人,至少它曾经如此的令人陶醉和羞涩,我在无耻地羞辱了上一代人之后依然无法隐瞒藏在内心深处的忧伤,罪魁祸首是这部电影——偷吻,它更加让我意识到令我们束手无策的时间之踵。 有朋友说我善于从垃圾中找到钻石,我不知道这是赞赏还是讽刺,但“偷吻”确实是我通过电视遥控器在堆满垃圾的凤凰电影台中发现的,中途换到这一频道,漏过了关于制片、导演等等的字幕,这到有些匿名审稿的味道,如此言说也许更加客观。 Stephen lee,一个香港男孩子,他在大学时期面对的三个女人及其制造出的内在紧张使观者能津津有味地咀嚼下去。 根据我的“解构”, “偷吻”中的三个女性形象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符号,勾搭Stephen lee并与之偷情的女生代表了“肉欲”,他的法文老师Sophia是其“灵魂”渴望的象征,而青梅竹马的女友代表了世俗的力量以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 女性对于逐渐成熟起来的男子永远都是引导“先知”的使者,只有的在诱惑肉欲的魔鬼和激动灵魂的天使共同努力下,男人才能够真正成熟起来。 灵魂与肉体的冲突往往在一个成长中的男人身上得到了全面的冲撞,并最终妥协。 比起“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演绎,“偷吻”更放肆得展现了这种冲撞,在高度商业化的香港,Stephen lee的故事发生得如此顺理成章而又惊险刺激,相比之下米兰.昆德拉、王小波等人虽然将革命光环照耀下的爱情描写到了极致,但其中给人带来的美感总成为无尽痛楚之后一点点麻木后的苦笑,对爱情和性事的反讽与调侃早已离开其本身而成了影射政治以及政治境况下的人的把戏。革命的力量几乎是无坚不摧的,而人性确实是坚不可摧的。不能彻底改变人性的革命一定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米兰.昆德拉、王小波无非是想告诉我们这些。 这还不如从正面着手象“偷吻”这样大大方方的表白:我就是这个样子,我就是这个德行。 在“偷吻”中描写的香港校园中,大学生们热衷与“泡妞”和偷窥偷情,Stephen lee对此提出了困惑:清末的革命者为了共同的理想结成了同盟,而身边同学组成同盟的唯一目的就是“泡妞”?, Stephen lee没有深究,性永远是青春的重大课题,这本无关乎革命不革命,因为它就深植于人性本身。这部电影中没有革命这种公共生活与“性和爱情”这种私人生活对立产生的差异美,但是恰恰因为这样,“偷吻”对一个男孩成长过程中的某些揣摩才更加纯粹,更加接近本质。 对于Stephen lee ,钟丽缇饰演的Sophia无疑是三个女性形象的中心,她能给Stephen lee带来灵魂上的满足,她的艺术气质,她的法国文化情趣、她的性感姿态……Sophia几乎成了Stephen lee的信仰,甚至可以与革命相提并论。Sophia最喜欢的诗句“我就是这个样子,我就是这个德行”在电影中反复出现,似乎这就是她的人生信条。不管如何,Sophia彻底征服了Stephen lee,在精神上Stephen lee无可收拾的成为Sophia的俘虏,而这些竟然是Stephen lee一相情愿的。 Stephen lee同时不能拒绝那个主动出击的女生的诱惑,这个大胆而自负的女孩子在楼梯口、教堂等百无禁忌的导引着Stephen lee放纵肉体的快感,她甚至到Sophia的课堂上来勾引Stephen lee,他也说“她简直是魔鬼”,令人不能拒绝。 比起她们两个,与Stephen lee恋爱7年的女友似乎一无是处,她平庸且保守,不能给Stephen lee以激情又从不让他过多接触身体,但是他的这个女友细心而贤惠,获得了他母亲和整个家庭的赞誉。其实在世俗生活中,我们身边的妻子形象大抵如此——她是那么温和,她并不是肉欲和灵魂冲撞的结果,但她为这种结果提供了完满的对象。只是对于Stephen lee这种有追求、有思想的人来说,她在灵肉冲突之外,似乎无足轻重,何况酒后父亲对母亲诸多不满的诉说早已告诫了Stephen lee所谓美满婚姻的真相。 灵与肉的二元冲突可以追溯到亚当和夏娃,灵魂与肉体不可能真正和解,所以在灵魂得不到安宁时,无奈的人们惟有折磨自己的肉身方能获得暂时的解脱,酗酒、吸毒、自渎、滥交、自虐……所谓颓废的生活方式无一不是如此,说这是资本主义没落的生活方式也并非过分,革命时代人们在精神上还可以用饱满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激情来慰籍自己,而在金钱至上和商品拜物教的市场社会中,这一切都无济于事。在这种冲突下,痛苦也许就是唯一的快乐,痛苦也贯穿身体和灵魂之间,“痛苦往往首先是身体的痛苦,……精神、观念的痛苦达到一定程度也一定会表现为身体的痛苦”(何怀宏,《良心论》)。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与“沉重的肉身”的矛盾将城市中忙乱的现代人挤压的无处可逃,有多少拥有青春的人们依靠伤害自己的身体获得片刻喘息?在通向自己身体的途中,灵魂的极限运载往往充满危险,其中惟有爱情和性能较为充分地缓和它们之间的矛盾,所以人们永无止境的使用它并乐此不疲。只是青春是如此可怕的一种东西,你一开始使用它你就老了,这种欢跃总是让人流连,正如张爱玲的叹息:“生命自顾自走过去了”(张爱玲,《传奇 .等》)。 “偷吻”揭示的狂欢相对国内的作品要坦率地多,这些年轻人没有什么伟大的志向,没有多少堂皇的使命,他们说“我就是这个样子,我就是这个德行”。 在电影中,Stephen lee的性和爱是分离的,他始终无法将其统一起来。Sophia生日那天,这个法文老师的灵魂和肉体无比虚弱,然而在她勾引了Stephen lee并引诱之使他几乎得逞时,Sophia法国男友的出现戏剧性地将Sophia和男主人公的关系打回原形,这种分离的可能性也许就是一个男人为什么可以在不同空间专心爱不同女性的原因,同样一个女人往往可以在不同时间刻苦得爱不同的男人——这个世界原本是如此公平。 “偷吻”作为片名有些滑稽和讽刺意味,在片中Stephen lee的正式女友只能趁Stephen lee熟睡时偷偷吻他,平时则难触肌肤,反倒是名不正、言不顺的Sophia老师以及与Stephen的那位同校女生堂而皇之的成为Stephen lee面对的两大主题,暗恋与偷情的成功僭越使“合法”女友仅仅成为一种象征。 如果认为坦然而毫不吝啬的挥霍自己的青春就是本片主题那就大错特错了,Stephen lee在失恋后对自己的反省和认识很深刻,在父亲的启发下,他发现了世俗承认的力量,追问自己该做什么,他认真上课,努力读书……对于一个自信心受到打击的男人,发现自我并不断充实确实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事业的成功是男人最好的营养品”(池莉,《来来往往》)。被别人抛弃将Stephen lee置于一个孤独的境地,反而令他清醒,这给出了缓解灵魂和肉体矛盾的一个方便法门。 虽然导演力图在结尾制造某种悬念或者继续将灵肉的冲突引入Stephen lee的成人世界,但是最后坐上飞机去法国寻找Sophia的情节还是让人觉得乏味并显得多余,Sophia已经深入其灵魂中成为不可捉摸的一种意想,不但空间阻隔着灵魂与肉体的距离,时间也不能逆转,毕竟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看你是否还青春呢?作一个简单的测试吧,请平静的将“我就是这个样子,我就是这个德行”大声朗诵十遍。 2002年元月5日西安

 


祝你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早早抓到让你情绪高涨的救命稻草,最好三根

胖墩儿  发表于2002-01-07 03:34:01.0


 

一根基本不用~ 一根想用就用~ 一根关键时用~ 嘻嘻~哈哈~嘿嘿~ 代佛祝你早日奔小康~


用图文帖子回复 用所见即所得帖子回复
用 户 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标    题  
标题图标  
无图标 原创 转贴 文章 问题 主意 请进 注意
你好 赞扬 反对 喜欢 不爽 有趣 无聊 好奇 疲倦
摆谱 高兴 忧愁 吐舌 发愁 挤眼 生气 大笑 大哭
晕倒 弱智 急死 鬼脸 羞涩 傻笑 伤心 痛苦 恶魔
帖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