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人物百咏.朱德裳
(2014.12.31)
朱德裳(1874~1936),原名还,字师晦,子佩,湘潭县北罐子窑(今属湘潭经开区)人。幼孤力学。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康有为、谭嗣同、唐才常等倡维新变法,他在长沙参加南学会。二十六年参加唐才常的自立军,与易宗夔、曹典植等主张剪发、易服、放脚,倡行新政、办新学、男女读书平等,遭王先谦、叶德辉等为首的旧势力反对。朱、易、曹等撰印《湘潭县人士驱逐叶德辉檄》,反对顽固派,因而时有“一(易)槽(曹)猪(朱)吃黄(王)菜(蔡)叶”之民谣。二十九年(1903)入县学为生员,经省考选官费留日,与长沙杨昌济、湘阴仇亮、邵阳石醉六、新化陈天华、同邑易宗夔、李傥、刘冕执、杨钧、胡迈等34人(不含非官费同去的杨度)东渡。朱习警政,在东京与黄兴、宋教仁、蔡锷、范濂源等友善,参加同盟会,著《中国魂》,揭露清朝政府卖国殃民的罪恶和帝国主义侵略行径,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当时与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及邹容的《革命军》同属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通俗读物。三十二年回国,主办湖南警政学堂,调任京外城警所佥事,右分厅厅丞。宣统二年升民政部郎中。民国元年任交通部佥事。袁世凯窃国后,仇亮办《民主报》,朱任主笔,发表《论社会主义》一文,舆论大哗,被目为“巨怪”。民国6年罢职居京,闭门学佛,不问世事。晚年回乡著述,著《续湘军志》、《三十年闻见录》,均有较高史料价值。另著有《六书哲学》、《管子注》及诗集、文集、日记各若干卷。卒于城内陶园,葬于九华。
东渡扶桑发浩歌,维新救国勇担荷。
船坚炮利师夷技,政善民勤拥共和。
志续湘军闻见广,才堪大用坎坷多。
江山胜迹今安在,依旧摩崖任雨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