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斋文学论坛>>文学创作>>诗词曲联

 主题:七绝梨园春

清风拂水  发表于2001-02-13 01:48:08.0


 

高三日夜苦读,不闻窗外之事,忽见园中梨花,明丽异彩,才知春到,乃作此诗。 梨园春 银花似锦满林梢,疑是寒冬雪又飘。 忽见林中嬉闹影,轻装欲报春来到。 附对七绝荷塘月色的注解:它看似平淡如水,但和作者的经历连在一起就有些内涵了。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描写的是清华园中的景致。所以前两句写荷塘的景色乃是为了表现清华园的诱人之处,表达了作者对清华园的向往。最后那平淡如水的一句,正体现了作者梦想得以实现,来到荷塘边心情的轻松和愉悦。

 


内附了那首荷塘月色含义的注解。没有含义的诗确实很平淡。

清风拂水  发表于2001-02-13 01:55:52.0


 


  还是平淡:( 我所说的平淡,是觉得无诗味。

人淡如菊  发表于2001-02-13 04:33:16.0


 


怎么说呢,可能是你我味觉不太相同

清风拂水  发表于2001-02-14 02:18:40.0


 


我同菊菊味觉差不多,感觉是太白。我是初学,不当处还望见谅。

柔软时间  发表于2001-02-14 03:05:46.0


 


再拍一砖!

疏影残香  发表于2001-02-14 09:53:38.0


 

我说了你可不要生气,我看来你的诗似乎还没入门。平仄压韵全无暂且不谈,就拿意来说吧,写景物诗以寄情于物者为上,也有不寄情而佳者以文字风雅精致取胜。观君之作品似是二者全无。若要是只写景物不抒胸臆,不如专攻炼字用典,作到语意深远而不生僻,就是大成了。


我的一点疑问,敬请指正

清风拂水  发表于2001-02-19 05:56:20.0


 

《梨园春》一首大家还是不要再评了,是明朝一个叫作刘仪锦的进士写的,我故意到图书馆查了一本民国十七年的老书。流传了几百年的诗,应该不会太差的。至于平仄和压韵,我确实了解得不多,以下是我以前学过的一些内容,敬请指正。 七绝是偶句压韵,平仄讲究“一三五不顾,二四六分明”有两种格式:“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和“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入声算作仄。所以我不太明白这两首七绝在平仄和压韵上有什么问题。 至于诗的韵味,也不好强求人人观点一致了,也许甲觉得不错的诗乙却觉得味同嚼蜡,看各人对诗的理解了。


用图文帖子回复 用所见即所得帖子回复
用 户 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标    题  
标题图标  
无图标 原创 转贴 文章 问题 主意 请进 注意
你好 赞扬 反对 喜欢 不爽 有趣 无聊 好奇 疲倦
摆谱 高兴 忧愁 吐舌 发愁 挤眼 生气 大笑 大哭
晕倒 弱智 急死 鬼脸 羞涩 傻笑 伤心 痛苦 恶魔
帖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