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斋文学论坛>>文学创作>>散文随笔

 主题:登云龙,念坡仙

西湖初遇  发表于2001-08-08 05:42:29.0


 

徐州五省通衢,古来重镇,英雄辈出,骚客毕至,抒写了无数的佳话。“云从龙,风从虎”,许是古来即有龙虎之象,云龙二字在徐州广受推崇,云龙区、云龙山、云龙湖、云龙宾馆等等,难以全列。当然这只是我的美好想像,按正式的史书所载,应是先有云龙山,后有其它。因为山有云气,蜿蜒若龙,故而有名。在民间,因为云龙山由相连的九座山头组成,俗称九节龙,通常所指的云龙山就在龙首,保留了至北魏以来的古迹。在北宋时期云龙山即是著名的游览胜地,熙宁中苏轼知徐州近两年,常与幕僚登临,迎来送往,接风饯行,吟诗作文,更是为山增色不少。清时乾隆下江南几上云龙,并在山下建行宫,附庸风雅,使山多了些俗气,然游冶之势,得帝王之捧,却更盛了。 坡仙在名篇《放鹤亭记》中写到:“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寥寥数语,尽得真味,今人登临,迎风四望,深以为然。《记》中又写到:“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际,俯仰百变。”好个文字,好个美景,至今读之,仍可想见当年“万木锁云龙”的恢宏气象。只是随时代的变迁,树木殆尽,气候日暖,此种胜景,至今已无法看到,聊作慰籍而已。然而在徐州这块重工业土地上,可以寻得云龙山这一块绿荫之地,行走之间,吟诵古文,至于山巅,俯看全城,胸中渐宁,不能不说仍是一块养性的好去处。 云龙山的古迹,多与东坡有关。东坡生性达观,雅好风流,乐于游冶,彭城两年,足迹踏遍此山,留下不少佳文好诗。一篇《放鹤亭记》,成全了云龙山,成全了张山人,也成全了放鹤亭,使此亭成了山的标志,可惜古亭早毁,新造的毫无生气可言,倒是曾国藩的一副对联:“微雨晴时看鹤舞,小窗幽处听蜂衙”给人以惬意的感觉。亭旁有一深井名“饮鹤泉”:窈窕山头井,潜通伏涧清。欲知深几许?听放辘轳声。试想当年张山人隐居山头,悠悠地从深井中汲水饮鹤,鹤鸣四野,长击蓝天,山人相视而笑,那是何等的境界。古井一直流传至今,可惜基本已成枯井,游客怀古之余,徒增感叹。 沿石阶从另一面下山,于黄茅岗中见一大石板,人云即古东坡石床。当年东坡酒后携友登山,酒意大发,卧于石板上,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一副太守与百姓同乐的场景。读《登云龙山中》,可亲可敬的太守形象若在眼前,让人钦佩不已。 东坡每到一地,必能遗爱民众,不仅仅因为他的诗名,他为民作想,为民担忧,得到了民众的衷心拥戴。当年黄河决口,徐州大水,东坡与军民共同奋战在第一线,几日不眠,音容憔悴,终退大水。至今为官者思之,怎能不汗颜。我曾在彭城街头问人,皆传东坡美名,不少人还能随口说出他的故事,得民心者,众口相传,可见一斑。 云龙山无法和著名的风景点相比,然履及山中,步步皆坡老旧迹,记忆古事,想见为人,会然于心,足矣!

 


  多少美景不在,空留名。

柔软时间  发表于2001-08-09 00:39:30.0


 


用图文帖子回复 用所见即所得帖子回复
用 户 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标    题  
标题图标  
无图标 原创 转贴 文章 问题 主意 请进 注意
你好 赞扬 反对 喜欢 不爽 有趣 无聊 好奇 疲倦
摆谱 高兴 忧愁 吐舌 发愁 挤眼 生气 大笑 大哭
晕倒 弱智 急死 鬼脸 羞涩 傻笑 伤心 痛苦 恶魔
帖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