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散记
杭州最早在我记忆中的是小时候所看《白蛇传》里,白娘子和许仙相会的西湖断桥和镇压白娘子的雷锋塔,这段凄凉感人的爱情故事让我深深的记住了西湖。印象朦胧却美丽。后来在电视里看济公和尚在灵隐寺和飞来峰的故事,更觉得杭州的神奇。上大学后,背诵过许多关于杭州和西湖的诗文,最爱东坡的那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平湖秋月、曲院风荷、柳浪闻莺、苏堤春晓…….景色有尽,意境却无穷。对杭州不觉向往了起来。
来杭州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在外地出差的我,返回的途中要经过杭州,正好周末,一种稍做停留的心情使我决定在杭州停留逗留一日,以了却我多年的心愿。
从上海到杭州,乘火车两个半小时,抵达杭州东站时,已是晚上11点钟。来接我的是网上的好友醉里挑灯。虽是第一次见面,但凭着对相片的记忆,在接站的人群中,我一眼就认出了他,很帅气斯文的一个小伙子。打招呼时,我俩象已交往多年却久违的好友,熟悉而兴奋,宛若对杭州一般,神交已久,当它真实出现在面前时,一种淡淡的喜悦情愫漫上心头。
来杭州,大部分人是为着西湖而来,这已成了游者的一种心态定式。对于西湖,可以赏景怡心,可以凭吊古人,也可以饱览其中所包含的宗教、人文的积淀。
我来西湖,我初抱的是一种走走看看的随和心态,舍去了所有美好的包袱,因为我知道,半天的时间是无法读懂西湖的全部内涵的。所以我和醉里挑灯出门时,选择了一种最轻松的方式去西湖――乘坐人力自行车。一路看杭州城繁华却不拥挤,清爽却不俗气,非常的喜欢。都说苏杭美女如云,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见到所谓的杭州美女,也许是没有眼福吧,呵。
下了车,三步两步,约三分钟,抵达了西湖边。九月的西子湖,望眼过去,湖光滟涟,垂柳如屏,远山如黛,我立刻被那豁达、细致、秀丽景致给震撼住了。也许西湖积聚了太多的人文积淀,初识西湖时,除了美丽的景色之外,剩下的只有一种浓浓的怀古情绪。
因为时间的关系,在西湖堤上好好地走走之前。醉里挑灯决定先带我到灵隐去看看。途中,公车多半是沿着西湖边在行驶。古木参天,荷叶连碧,楼台亭榭,再加上古老的红砖青瓦建筑,我不禁羡慕起住在西湖边的人们。如此幽静清雅的地方,真可算是大自然的造化了。
灵隐应当算是杭州佛教集于大成之地,规模宏大的灵隐寺自不必说了,单单是飞来峰上的摩牙佛像雕刻,就能让人流连忘返。我不信佛,但我却很喜欢佛文化,特别是其中的禅道。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宏大与包容。灵隐内,秋风刹爽,桂花飘香,游人如织。我和醉里挑灯时而跟在旅行团后边,听导游讲解关于飞来峰和灵隐寺的各种奇闻趣事;时而登山攀附,揣摩那副副精美的摩牙石刻;时而驻足小憩亭榭内,看游客来来往往,心思随散。一种宁静淡泊的心情油然而生。
真正游西湖时,已时下午时分。在孤山岛上的楼外楼用完中餐,漫步走在西湖边上。缕缕阳光从树梢上透过来,湖风熏人、山色空蒙,心境顿时开阔了起来。湖心小瀛洲在宽阔的湖面中显得有些缥缈。远处苏堤虽没有春晓妩媚迷人之景色,却垂柳掩映,别有一番滋味。兴许是孤山厚重的人文历史,我们在步履之间都可以嗅到西湖上散落的历代才子、隐士的气息。沿孤山拾级而上,树木葱郁、幽静清雅。当年林和靖在此隐居,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远离世俗的喧嚣,写下了著名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咏梅诗句,也算是中国儒家所谓避世的典范了。我们一边凭吊古人的行迹,一边登顶眺望,自有“蓬莱宫在水中央“之感。醉里挑灯说之前他曾与其网上恋人在此携手漫步,偶遇一乞丐在山顶的平台上小憩,被吓了一大跳。我对醉里挑灯说“所谓良禽择佳木而栖,连乞丐都会大老远跑来如此佳处休息说不定这个乞丐是个得道高人,在此隐居。你们该向他请教请教,或拜他为师,所谓可遇不可求啊。”说完,我俩大笑下山而去。
下了孤山,沿着湖边的石路前行,才真正体味到西湖天堂的内涵。这里曲栏石桥、楼阁画楹、红舫碧波、红花绿树,一切都成了游人憩息的绝佳之地。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游人散坐其中,或观山看水、纵览胜景,或品味香茗、玩味棋牌。尤以平湖秋月处的景致最佳:三面临水,楼前水面铺筑平台,“湖天一碧”楼阁外湖面碧波万倾。短短不足千米的路程,我和醉里挑灯驻足停留了两次,都为随心而发择一处亭台坐下,舒腰展腿,十分惬意的依在栏杆上远眺,极目远山,思绪随散。念及在中山公园里所见的“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的楹联,不禁感叹了起来,此种随意洒脱赏静的心境平日少之又少,忙忙碌碌为生活,虽没有古人出世入世之烦忧,却也劳心累体,许多美丽的景致、美丽的心境自无法顾及。现在在西湖寻回这种心境,真是难得。“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其实,生活可以更多一些绚丽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行至白堤时,夕阳已西下,清风如水。白堤最迷人的是两旁的绿柳,“间株杨柳间株桃”,随风飘荡,婀娜多姿。西湖如果没有东坡、居易俩先生为疏浚西湖所建的苏堤和白堤这两条生命长长的风景线,西湖就没有了现在厚实的文化和勃勃的生命底蕴了。行在白堤上,这里没有任何为造作而伪饰的景物,一切所感受到的都是自然清新、开阔怡然。也许是中国传统美学里的悖论,在中国的文化里,一切美好的事物里残缺色彩无所不在。西湖也避免不了,一个有多姿多彩文化生命底蕴的美丽白堤,却由一道悲剧色彩极浓的断桥连上岸边。我很敬佩白娘娘对爱情执著的牺牲精神,同时痛恨许仙的木讷与懦弱。这一幕爱情悲剧将西湖的美推向了另一种境界:在自然中悲壮。
离开西湖前,在一个茶庄里买了两盒特级的西湖龙井,回去好好品味,以弥补没有去到的西湖其它景点的遗憾。
来杭州,除了为饱览这片如天堂般的湖光山色外,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品尝这江南美食中的代表――杭州风味。到杭州的当晚,在酒店安顿下来后,醉里挑灯瞧我那兴致,顿时乐了起来:“你胃口还不小嘛,行,那先带你去吃宵夜。”
街上,深夜的杭州城已灯火阑珊,我俩边走边聊,不觉来到了饺子馆。饺子馆不大,和一般的小饭馆差不多,约二十多个平方米,上下两层楼。虽时已至午夜,和街上了无行人的寂廖相比,小店里几乎都坐满了吃宵夜的人们。浓浓的饺子香,吃宵夜、喝啤酒、三三俩俩的好友的畅谈,令午夜的小店里充满了温馨的味道。
在楼上寻了个空位,两人坐了下来,点了半斤煎饺,两份砂锅饺,一瓶啤酒。饺子上来时,扑鼻的香味让我顿时精神一振,迫不及待的开始动筷。这里的饺子和我在平常吃的饺子有点不一样,个头比较大,模样也没家里包的小巧玲珑。醉里挑灯说:“这就是这里的特色了”。煎饺色泽金黄,体形饱满,香味扑鼻,一口咬下去,肉馅香美,再喝上一口冰凉的西湖啤酒,舒畅的感觉直窜了上来;砂锅汤饺皮薄润滑,香馅饱满,再加上料汤鲜美,吃起来自然滋滋有味。风卷残云般,最后我俩吃得撑不住了,碟子上还剩两个煎饺。看看旁边的姑娘吃的津津有味,俩人不禁相互摇摇头:“战斗力真差!”
说起杭州的美食代表,当然要数叫化童子鸡、西湖醋鱼和东坡肉了。要吃就吃正宗的。我和醉里挑灯游完灵隐,坐观光车沿西湖边和杭州城兜了一圈,然后直奔孤山岛上的楼外楼。楼外楼建于清光绪年间,距今约一百年历史,是一座古老而庞大的二层楼建筑,临窗可眺望西湖风光。当年南宋诗人林洪伤感时人过于享受逸乐,写下了“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感叹。楼中装饰豪华,多处虽挂有名家的书画作品,但整体却显示出一派欧式风格,和我想像中的古香古色大相径庭,令我十分遗憾。
选了一个可远眺风景的位置坐下,因为对我俩胃口的实力不敢苟同。只点了一只叫化童子鸡,一碟西芹炒藕子和素炒上海青。醉里挑灯还为我要了一小份东坡肉,让我尝个味道。西湖醋鱼只能等下一次来杭州在品尝了。
说起东坡先生对杭州的影响,可算是相当深刻了,建了苏堤不说,还为世人留下了“东坡肉”这一美食。东坡肉是用一小陶罐呈上来的,肉块四方,约三两重。我虽然对大块肉,特别是对夹有肥肉的大块肉没有什么兴趣。但“东坡肉”的名声使我动筷品尝了起来。这味道确实与众不同。以薄皮嫩肉用名酒焖制的此菜,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
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叫化童子鸡。在金庸的《射雕侠侣》里的洪七公的叫化鸡早就熟读于耳,垂涎三尺。不知这童子叫化鸡和洪七公的那只有什么渊源。传闻“昔日,叫化子自农舍盗来鸡只,欲食,苦无炊具,遂灵机一动,寻个僻处,将鸡宰杀拔毛,从肛门开个小洞,拉出内脏,然后裹上湿泥,在火堆里烘烤,待湿泥干透,取出往地上一扔,泥块与细鸡毛剥落毕尽,露出白嫩喷香的鸡仔,叫化子吃得眉开眼笑。这‘煨毛鸡’因系叫化子所创,故又名‘叫化鸡’。”
乘上来的童子叫化鸡用薄薄的塑料袋包着,里边裹着数层荷叶,用筷子剥开时,阵阵荷叶香夹杂着泥土的味道扑鼻而来,令人食欲大增。里边的鸡肉疏松味美,入口香甜肥美。鸡腹中填满虾、肉、葱、香辛作料物,别具一番风味。但味道没有想像中的香,略显油腻,可能是各地的口味轻重不同的缘故吧。吃的时候,用喝上几口绿茶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俩一边吃着美食,畅谈网事,一边欣赏窗外西湖美景,真是人生一大幸事也!
杭州除了楼外楼、杏花村等名楼做的叫化童子鸡、西湖醋鱼和东坡肉外,杭州知味观不可不提,它是名小吃的精华荟萃之地。杭州知味观这块亮闪闪的匾牌,已在西子湖畔悬挂了八十多年。“闻香知味停车马”。“知味观”的得名最早要追溯到1913年,民国初年的杭州还为北洋军阀所统治,做汤圆小生意的绍兴人孙翼斋,从《礼记·中庸》中的“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的话,想到了隋时会稽人杜济善烹调、能别味的记载,由此得到启发,他在汤团、馄饨的作料货真价实的基础上,精益求精,以达到“能别味”。同时,要让顾客“能知味”,于是写下了“欲知其味,观料便知”广告招牌,生意从此便蒸蒸日上。后来他从这八个字取下了其中的“知”、“味”、“观”三字组成招牌字号,这就是一直延用至今的“知味观”。
知味观的名小吃有汤团、馄饨、小笼包子、猫耳朵、西施舌、蜜汁藕、幸福双。因为晚上我要乘坐20时的火车回桂林。虽然下午14时半才吃完午饭,18时左右,醉里挑灯为了不让我遗憾而返,极力推荐去知味观用晚餐。之前我们在不停的逛街行走以便消化掉中午的那顿饱餐。即便如此,当我们在食客如云的知味观好不容易找了个位置坐下来时,仍然没有用餐的欲望。看着旁边万分投入的食客,真想饿上一天再来才好。
醉里挑灯去为我点了一份猫耳朵、蜜汁藕、小窝窝头,舍去了馄饨、小笼包子等需肚量之物。猫耳朵以一铜色瓷碗而乘之,里边漂浮的是以面粉为主料捏成极小的猫耳朵形状物,汤成奶白色,汤里有干贝、火腿、虾仁、鸡胸肉、香菇、开洋、四季鲜笋丁等,飘着浓浓的香味;小碟上的蜜汁藕为紫红肥藕,“梅花”空里填满粘牙的晶莹糯米,上边淋了琥珀色的蜂蜜,色泽红润。一看就知道全是色香味俱全的美食。经不起美食的诱惑,我俩迫不及待动起了筷子,猫耳朵一入口,顿时精神一振,果然鲜美无比!蜜汁藕糯软香绵,入口后那醉人的甜蜜没得说。不一会,这些竟也给我们吃了一大半。腆着撑饱的肚子离开知味观时,我俩还抹着嘴回味那无穷尽的美味呢。
离开杭州时,已是入夜十分。晚风如水,清爽怡人,带着对秀丽西湖的眷恋、对杭州美食的回味上了车,和醉里挑灯挥别时,有一种酸酸不知味的惜别心情涌上心头,宛若离开一个很熟悉的旧地和一个交往很久的旧友般。现用几段文字以记之,了以表达这份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