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斋文学论坛>>文学创作>>散文随笔

 主题:韦庄菩萨蛮词五首

人淡如菊  发表于2001-11-04 08:19:38.0


 

这是第一首: 红楼别院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这是第二首: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疑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这是第三首: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这是第四首: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这是第五首: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斜晖,忆君君不知。 这五首词中的几首,或者至少是其中许多句子,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当时散乱地记住了“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的相思,“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的乡思,“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的旖旎,“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的旷达,“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的无奈,这些句子无数次地与我相遇,我本没有想过他们之间隐隐的牵系。 直到俞平伯的《读词偶得》里专门列一篇谈到它。“韦氏此章凡五首,实一篇之五节耳”,再回头串连起来看,拍案发觉:真是如此!“而选家每割裂之:如张氏《词选》,周氏《辞辩》,……”这便是了,多少年来,原是一叶障目。 “惟此词是一意的反复周转,……隐喻其生平,”细看来,第一至五分别是思归、晚归、不归、绝望、刻骨之痛。 韦氏仕蜀,远离故国,心中尚想“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至第二首,“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疑霜雪”,一串绮丽之意象,当真是“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在韦氏则是中原战乱,只得偏安西蜀,“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此时犹冀中原战平,犹得还乡。虽然“人人尽说江南好”,至第三首是自己“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这大约是强行给自己找理由,以绝乡思之苦,张惠言《词选》中说是“……其后朱温篡成,中原愈乱,遂决劝进之志……”颇可作为此词主旨参照。至第四首,“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韦氏相蜀,功成意得,一方面蜀主情深,另一方面中原大乱,因此第三第四皆努力为断绝相思找理由,决意不归,于无可奈何中“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然而故国情思,岂能断绝,“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魏王堤,唐贞观年间赐以魏王泰,为东都游赏之地,纵然“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疑霜雪”“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一连串的理由,仍然不能忘记“洛阳城里春光好”,仍恨自己“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五字,于前四首压抑之后喷薄而出,固然韦氏是“此时心转迷”,后世读词之人岂不也是同样凄苦无奈。大唐贞观“踏破魏王堤”之热闹盛事,历历在心,可恨自己却无力回天,中原一乱再乱,一代天朝,就此陨落,微弱的个人只落得“凝恨对斜晖,忆君君不知”,“不知”两字,深得“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之婉转,知与不知,都是一样无奈的回天无力,写到此处,真正绝望!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清空  发表于2001-11-04 08:24:49.0


 


用图文帖子回复 用所见即所得帖子回复
用 户 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标    题  
标题图标  
无图标 原创 转贴 文章 问题 主意 请进 注意
你好 赞扬 反对 喜欢 不爽 有趣 无聊 好奇 疲倦
摆谱 高兴 忧愁 吐舌 发愁 挤眼 生气 大笑 大哭
晕倒 弱智 急死 鬼脸 羞涩 傻笑 伤心 痛苦 恶魔
帖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