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色旗>>支持个人>>这么笨蛋

 主题:中夜不能寐,起读《古诗源》

这么  发表于2002-09-05 15:50:01.0


 

拊缶歌 田彼南山,荒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箕。人生行乐耳,须富贵几时? 这人宦途失意,作负气语。当时的“富贵”,许就是现在的事业?虽不尽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也差不离了。只是最后的两句,矛盾得很,苟不“富贵”,如何能“行乐”得来?名山揽胜,海外猎奇,夜夜笙歌,朝朝花醉,都是要富与贵作底子的。现代物质文明发达,诱惑更多,怎样的泼天富贵,怕还是意不足。 富贵,钱与权耳,能为拥有者带来诸多保障,气壮如牛、腰竿子笔直,才好去“行乐”啊。我等平常布衣,除非在这世间,找到别种清明独立的乐趣,否则,酸葡萄的话还是不必提。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饭,下有长相忆。 交通不发达,一次远行,便近似于生死隔绝。思乡与念远,成了古典文学中重要的主题之一。那些道路,将游子与闺妇的思念,变得悠远绵长,路边的野草,也因为思忆,在双方的眼里,突然如此青翠可怜。道路艰阻,前途已然莫测,家书的抵达,真是一纸万金,然而也没什么多说的:多吃饭,想你。简简单单的话,不知写者与受者如何,千载之下,旁观的人,倒先黯然销魂了。 现代人交通方便,传递信息迅捷,媒体中的爱情,铺天盖地,人反而嚷着孤独。天涯咫尺,换作了咫尺天涯,相恋容易相忆难。 箜篌引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当奈公何! 河流的存在,是为了让人们寻求彼岸。渡河,一个过程,一种宿命,亦是永远的诱惑。这个白发狂夫,我一再地想着他,忆着他的背影,在岁月深处,风高浪急,河阔无梁。 我将有何河可渡,又将在何处渡河? 古诗十九首之一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很奇怪,想到的,不是远行,非关别离,而是包括我在内,大部分人的平凡生活。想起“茶杯里的风暴”这一词,所包涵的悲凉意蕴。所谓道路坎坷,原来并非一些“时运不济”人的专利。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这是多么温柔敦厚的句子,在时间里,真的,除了温婉一笑外,我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日头出来,日头落下,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今人的心事,古人已经道尽,我们所有的,也不过走路而已,永远,在那路上。 古诗十九首之二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隔着这一段窗与桥的距离,风景才有了存在的美感。歌者与听者,也是如此,歌声是联通他们各自世界的桥梁,一旦声音停止,天空也就分裂了。永远不可能双双高举。 记得郭襄之会“昆仑三圣何足道”:“那人随手在琴弦上弹了几下短音,仰天长叹,说道:‘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世间苦无知音,纵活千载,亦复何益?’”何足道此人,我嫌他有些自赏自怜,这段情节,却令人陡生怅惘之情。 会亦突然,散则攸然,金庸安排他二人的分手,互相连道别之意也未曾致过,真是风生水起之笔。正如这首诗中的主人公,当然不会真去寻那楼上弹唱的女子。

 


用图文帖子回复 用所见即所得帖子回复
用 户 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标    题  
标题图标  
无图标 原创 转贴 文章 问题 主意 请进 注意
你好 赞扬 反对 喜欢 不爽 有趣 无聊 好奇 疲倦
摆谱 高兴 忧愁 吐舌 发愁 挤眼 生气 大笑 大哭
晕倒 弱智 急死 鬼脸 羞涩 傻笑 伤心 痛苦 恶魔
帖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