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棋院>>学生学习群>>灌水乐园

 主题:围棋能带给我们大智慧

唐紫薇  发表于2014-11-08 21:40:11.0


 

下棋要厚,人也要厚道 如今学习围棋的小孩很多,可他们的家长对围棋的认知都集中在围棋的竞技方面,心态越来越功利,围棋的文化色彩却越来越淡薄。一曲古琴,高山流水觅知音;一席手谈,云淡风轻赏明月。 苏东坡曰: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只有功利的心态,不可能下好棋,也不是为人的正道。 人生开始的阶段就像布局,你要选择重实利,还是重厚味,实利当然是现实的马上可以得到的 东西,厚味就是要不断积累,积累知识,积累人生的经验。积累信仰、积累声誉,积累人脉。 下棋要厚,人也要厚道。棋不厚,有很多断点,却不知道加强自己,还要四面出击,到处挑衅, 就会招致失败。人有厚德,能够忍,与人为善,不树敌,才会有强大的力量。做人刻薄,到处 树敌,人生就会有很多处断点。如果不去弥补这些断点,你会发现,到处都有人搞你。经营企 业更是这样,太重实利,不去经营厚势,必不能久。这里面有经商之道、从政之道、做人之道, 所以人生如棋,棋如人生。从幼儿园、小学,走到中学、大学,这就等于布局。有的人走得挺 好,考上了名牌大学,这样的布局对以后发展有利,容易找到好工作。局面没布好,中盘战斗 就不利。你小时候没读好书,就失去了很多机会,到了青壮年,就要努力追回劣势,这是中盘 发力。局面开好了,你也不要得意,你只不过念了好大学,你还没有了不起的才能,你还要到 社会上好好去摔打,去磨炼。中盘过后,还有好多结局。有的人功成名遂身退,有的人在名利 诱惑下有了臭棋,身败名裂。一着不慎,满盘皆输,都是因为忘记自省的原因啊。 君子以棋自省 有一位接待我的老总非常热情,但是我的要求又很简单,一榻一茶足矣。可是他总觉得有些 慢待,就在宾馆里陪着我,对我说要不翟老师我陪你玩点儿游戏吧。我说那咱们下围棋吧, 结果他只擅长跳棋。我对他说:“你这么想学习国学智慧,那一定不能错过围棋这么美的智 慧,围棋既是一项修身的艺术,也是高级的战略学。一阴一阳谓之道。懂了围棋,棋有白黑, 阴阳之分也,智慧得也。 ”对于那些整天周旋于觥筹交错、轻歌曼舞中的人,我也送他一句 孔子的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整天吃得饱 饱的,一点也不肯动脑筋,这样的日子多么无聊,这样的人生多么无趣!为什么不去下下围 棋呢?想要让自己格局更高,视野更高,事业更大,赶紧去学些棋道。 现在的企业都喜欢从古代帝王将相的故事中学习谋略,那可巧了,中国的帝王很少有不喜欢 下围棋的,能做开国之君的,水平都很高。从汉高祖刘邦,到三国的曹操、孙权、孙坚、孙 策等,都是围棋爱好者。曹操是一流的围棋高手。唐朝的唐太宗、唐玄宗和杨贵妃也喜欢下 围棋,明朝皇帝朱元璋禁止全国人民下围棋,怕老百姓玩物丧志,但自己却天天下围棋。南 京玄武湖的胜棋楼就是朱元璋跟徐达下过棋的地方。 纹枰小天地,天地大纹枰。因为围棋充满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如先后、攻守、得失、生 死、厚薄、奇正、动静、虚实等。围棋先教会你在人生中怎么不输,而不是教你怎么赢。输 棋责己,赢棋靠人,只有自身修持没有漏洞,没有弱点,才能以柔弱胜刚强。道德经中的不 争与无为,都能在棋盘上得到精彩演绎。“夫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对弈的胜负不在一 子一地,而在于天下的大势。 围棋是君子自省的艺术,赢棋是因为对手输给你,是对手下错了。你只能做到自己不错。想 要自己不犯错误,就要修身养性,不要妄动杀机,要学会在任何形势下保持平静的心境,学 会等待。每次输棋,都要提醒自己,修身养性的功夫还不到,在生活中千万不要犯了类似的 大错误。而更大的智慧,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 之”,做人如此,天下也是如此。 围棋体现了东方的和谐之道 现代企业间的竞争,不应该追求非要把对方搞垮,而是在公平的原则之下,大家都得到一点, 多得的胜利者,仍需尊重少得的参与者。平等竞争,和谐相处才是正道。 围棋的棋子、棋盘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子是圆的,所谓“天圆而动”;棋盘是方的, 所谓“地方而静”。围棋棋盘有361个交叉点,表示农历的361天。棋盘分为四部分,就是四 季;每一个部分都有90个交叉点,代表一个季度三个月的90天。棋盘的中央是太极,棋子的 黑白两色表示阴阳。围棋是增益的智慧,围棋体现了 东方的和谐之道,看看它的规则:第一, 一人走一手,轮流下子,先行者贴目,它遵循的是公平原则;第二,两眼活棋,棋以气生,气 尽了,你就输了。体现的是中国传统的以气为本的生命观;第三,空多为胜,子多为胜。一切 战术以最大效率的围空和保存子的存活来展开,这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财富观,有土地有人,才 算赢。无论是中国象棋还是国际象棋,都是直线攻杀型的,以吃子、最终吃掉对方首领为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一切皆可牺牲,走到最后都是惨烈的残局,一个“残”字,代表着一将功成万 骨枯,胜利者同样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很多东西,例如车和马,众多前赴后继的卒。但是人生 中的很多战役,我们也要打扫战场,看看伤亡大不大。有的人在一次交易中赢了很多钱,但是 损失了名声,伤害了朋友,甚至失去了爱情,他究竟是赢了还是输了?而可能在下一场战役到 来的时候,他一无所有了。而围棋,并非一定是你死我活,不给对方留一点“余地”的争斗。 所谓两眼皆活,一盘棋中,局面中常常呈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平共处的态势,甚至有 非常奇妙的双活,敌我双方共用两口气,体现了一种玄妙的依存关系。围棋赢一目也是赢,赢 半目也是赢,不是斩尽杀绝,甚至能和平共处,这样和谐的艺术不也正是现代人与人、企业与 企业、民族与民族间所提倡和追求的吗。现代企业间的竞争,也不应该追求非要把对方搞垮, 而是在公平的原则之下,大家都得到一点,多得的胜利者,仍需尊重少得的参与者。平等竞争, 和谐相处才是正道。同样,围棋每个子都是平等的,没有将帅的分别,没有车马 的霸道,必须 与周围的子形成互相感应的能量场才能发挥最大作用,这也是围棋独有的众生平等观,天下大同观。 围棋可以延年益寿 孟子说:“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 ”孟子认为, 生活的不孝,第一是懒惰,不养父母,第二不孝就是好下棋饮酒,不管父母。表面上看孔孟似 乎对围棋的评价不高。但孟子的另一篇文章《弈秋》中,弈秋教两个孩子下棋,其中一个专心 致志,另一个老想着天上要有鸟飞过来,想去打鸟,棋艺就比不过前一个了。孟子用围棋比喻 一个人要学本事,就一定要用心,他又把围棋当作一种本事或者一种艺术来对待了。 同样对于围棋,不能过犹不及,沉迷成瘾,否则就会误事。本来棋道是为了修身,为了更好地 做事,不能因为沉迷而本末倒置。围棋还称坐隐,忘忧,甚至还叫烂柯。东晋的时候,有个樵 夫在山上打柴,回家路上看见两个童子在下围棋,于是樵夫就在旁边观看。当樵夫想离开的时 候,他身旁砍柴斧子的木柄都烂掉了。等樵夫回到家,已过了很多代。 还有把围棋称作木野狐的,人一旦迷住就逃不了了。要懂得“围棋十诀”:一、不得贪胜;二、 入界宜缓;三、攻彼顾我;四、弃子争先;五、舍小救大;六、逢危须弃;七、慎勿轻速;八、 动须相应;九、彼强自保;十、势孤取和。这是唐代的一个国手王积薪提出来的。这十句话仔细想一想,每一句话的重点都在于守心,如果真懂了棋道,就应该知道行于当行、止于当止的道理。 中国的文化大都追求一种文雅,比如书法家写字讲究心平气和,所以围棋也是非常文雅的,几乎所有的雅用在围棋上面都很合适:下棋的场所最好环境幽雅;对弈的身形要沉稳端庄,举手落子姿势优雅;棋盘棋子古色古香,式样典雅。还有对围棋的兴趣是雅趣、下棋是雅玩、观棋是雅赏,如果我们把自己变成了瘾君子的模样,就辜负了棋的本意。 我也讲一个金庸戒棋的故事,他从小就迷围棋,后来到香港去创业,生活困难,而那时一下棋就没办法干事情,怎么办?他就把围棋锁到阁楼上,爬上去也不好拿下来的地方,而且一道道地上锁,就这样,他把棋瘾戒掉了。后来他功成名就了,又开始下棋,还把中国棋院的院长陈祖德请去和他下。我推荐以围棋修持自身,一是因为围棋能给我们带来大智慧,二是围棋能让我们得天寿。天寿就是延长寿命。围棋是健脑的运动,人体所有的行动、所有的器官,都是用脑来支配的。你肌肉发达就身体好吗,那只是外表,不说明身体真正强壮,关键在内脏,特别是大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竞争之道,是斗智不斗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下棋的人,自古以来我没见过、也没听说过得老年痴呆的。一些有名的棋手,包括职业棋手竞争那么激烈、那么辛苦,寿命都很长。职业棋手桥本宇太朗九十几岁了,死的前一天还在跟一个六段的在正式比赛,并且赢了。你头脑不清醒了,即使你身体还年轻,你也已经老了。

 


用图文帖子回复 用所见即所得帖子回复
用 户 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标    题  
标题图标  
无图标 原创 转贴 文章 问题 主意 请进 注意
你好 赞扬 反对 喜欢 不爽 有趣 无聊 好奇 疲倦
摆谱 高兴 忧愁 吐舌 发愁 挤眼 生气 大笑 大哭
晕倒 弱智 急死 鬼脸 羞涩 傻笑 伤心 痛苦 恶魔
帖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