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笔海口“晚报杯”之一:中国业余围棋校场点兵
棚子
写在前面的话:
带队参加“晚报杯”有几次了,每次都当一回围棋记者。记得2004年我带着于恪强与钱铖去桂林比赛,每晚都跑到网吧里写稿。写完稿回酒店,走在南国的深夜里,总有一种会发生点什么的期待,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发生。但那种清清凉凉的感觉,好像至今还粘在皮肤上。这一次来海口,带了笔记本。写完消息后,觉得有些事还有点意思,有点意义,还可以写。就动了心思,每晚写一篇随笔类的东西,不能上报纸,但可以放在“弈之道”上。喜欢围棋的朋友,愿意看就看看吧;看了,乐一乐,就算我没白忙活。
起了个标题叫“中国业余围棋校场点兵”,有点武侠的味道,本想写成个话本式的的玩艺,试了试,弄起来多费些劲,就算了。还是这么随意地写舒服。因为不是刊在报纸上,文字啦、结构啦,就没有那么讲究,也没有专业的审读给我把关,难免会粗糙。朋友们看了,别太挑剔。如果实在看不下去,你就去弈城找个菜鸟出出气好了。
一、风雪出征路
今年的第二十三届“晚报杯”全国业余围棋锦标赛1月4日至1月12日在海口市举行。这也是海南第二次承接这一中国业余围棋的最高赛事,上一次是2005年在三亚举办。
“晚报杯”自1988年创办以来,已经成为中国业余围棋每年一度的大擂台。青岛曾在1995年和2008年举办过“晚报杯”,成为惟一一座举办过两届“晚报杯”的城市。在1995年的“晚报杯”上,11岁的古力获第七名,青岛10岁的小棋手谢赫获第八名,他们两人都在同年年底成为职业棋手,现已扬名世界赛场。因此,便有了青岛是中国围棋的福地”之说。而前年在黄海饭店举办的第二十一届“晚报杯”,以高质量的赛事组织赢得好评,被中国体育总局棋牌管理中心主任刘思明誉为“最成功的一届围棋赛事”,“开幕式这一场面在职业大赛中也很少见到”。
今年代表青岛晚报出征海口的三名棋手是王本东6段、连军5段和吴昊5段。王本东今年刚满18岁,吴昊还是一名初一的学生。他们都曾在青岛晚报围棋俱乐部学棋,现已成长为山东省业余围棋的顶尖棋手。王本东曾获山东省棋王赛冠军,吴昊也多次获省市围棋比赛的冠军。他们两人都曾多次参加过“晚报杯”比赛。吴昊更是9岁时即参加了三亚的比赛,至今年已经是第六次踏上“晚报杯”的征程。连军5段是一名医术高超的骨科医生,更是一位超级棋迷。自称“每晚不做完4道死活题决不睡觉”。正是靠着这种执著,连大夫的棋力大增,去年市体育大会他获得了自己围棋生涯的第一个冠军。他现在每个周六周日都要到青岛晚报围棋俱乐部去,与小棋手一起训练,听黄焰职业五段、王存7段讲棋,同时义务给小棋手指导。我们给他起了外号叫“冠军陪练”。他是第一次走上“晚报杯”的赛场,给自己定了个“十一轮争取赢五盘棋”的目标。而我给王本东与吴昊定的目标则是“至少赢六盘”。他们说有难度,但一定要完成。
以上算是个背景。下面说出征的事。
4日下午两点,我们在青岛流亭机场会合,办登机牌、安检,一切顺利。可进了候机区,没有多长时间,就听到了广播:大连的航班、北京的航班、济南的航班,因天气的原因,不能按时起飞,抱歉,请耐心等待。再看窗外,已是满天飞絮,机场内皑皑的一片。景色是漂亮了,却漂亮得让人担心。晚上7点的开幕式,场面一定不会小。徐剑波(海南省围棋协会副主席,像我一样,干围棋的事,比种他家的的自留地还来劲)这伙计,三亚那一次,就弄得风生水起的;这一次也错不了,说不定还会整出更让人叫好的营生来。就算是开幕式赶不上了,开幕酒会总得让我们尝尝鲜吧。老天,你要有眼呀。
越是担心,担心的事越是来了。3点半,机场那个动听的女声广播里,传出了海口航班不能按时起飞的消息。到登机口问什么时候好,告诉无法确定。赶紧给徐剑波打电话,“开幕酒是喝不上了,晚9点的领队会也可能到不了,借你的手给我们青岛把签抽了吧。他那边急急地说,不光你们,不少晚报队都没到呢。知道有陪斩的,心理似乎平衡了许多。
王本东说,走不了,下棋吧。我说好呀。再一想,又说,下不了了,只有棋盘,棋子放包里,托运了。吴昊说,那我找地方玩去了,到底还是个孩子。不是孩子是大人的连军说,那就临阵磨枪吧,说着拿了本《围棋天地》磨了起来。
等呀等,等到了快7点半,终于等到了胜利的曙光。换了登机口,又等,终于等到了可以登机。上了飞机坐下,安全带捆上,又等,8点10分,终于起飞了。吃了那么难吃的航空餐后,也拿了本“天地”,也磨枪。磨了几下,眼皮沉了,似睡非睡,睡了又醒,醒了又睡,飞机就落地了。开手机,给老婆发个信息“抵达海口”;看看表快12点了。一下飞机,那是个温暖呀。在马路上,就把保暖衬衣给换下了。坐机场大巴,换的士,凌晨1点10分,都第二天了,都5号了,终于到了目的地——宝华海景大酒店——四星级的,挺气派。我就知道,徐剑波这小子办事,不会丢份的。报到,交费,拿纪念品,会务组的那几位,眼皮都垂着,安慰我们说,别着急,你们不是最后来的,还有的在机场没上机的呢。
进了房间,先看秩序册。这一届叫“中国爱地晚报杯”。赞助企业又是地产企业。房价高,都骂娘。不过,他们要是房子卖得好,就多支持围棋,我敢保证,骂的人,会少一半以上。想到这里,又想起08青岛晚报杯,也是“千禧国际村”的冠名。我对这家企业,对我的文友时任企业的总经理老修,那个感激呀,真是“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老修最让人佩服的还不是这个,而是他写博客,每天都写,一天不落。我对能把一件事不管是什么事坚持到这个份上的人,真是佩服得不能再佩服了。老修的博客,看的人多,评论也不少。等我写完了这组走笔,就把它们挂在他的博客上,借他点人气。
又说远了,还是数数今年的参赛队伍吧,56个队,妈妈的,超过前年青岛的53个队了。明天要对吕会民(原北京晚报体育部主任,中国晚报体育新闻学会会长,人称吕会,“晚报杯”的创办人之一)说,不是说不再过50个队了吗。又想,吕会其实挺愿意看着他的孩子”越来越大的。也是,谁叫这几年围棋的热度像这房价,涨得那叫个快呢。 我和吴昊住一屋,对他说,快睡吧,你明天(其实应该说今天;但人都这样,习惯了,没睡觉总觉得一天还没完)还要比赛,不像我。说这话的时候,谁也不知道,我也是要赛的。此话怎讲,且听下会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