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Contact Us
  地址:融鑫路3号自力大厦6楼
  电话:029-88270379
  传真:029-88270379
  手机:杜老师 13572152284
  网址:www.xawq.net
  信箱:923083746@qq.com
  


走笔海口晚报杯之五:二十三年江湖录
2010-01-22 16:00:00.0| 发布者: admin|本站原创

走笔海口晚报杯之五:二十三年江湖录

                   棚子

    休整半日,杯赛8号再开战。本以为上半场低迷的青岛晚报队,哨声再响会有一个报复性的反弹。谁知涛声依旧。今天继前天“黑色星期三”之后,又一个“更黑的星期五”。小吴昊两盘加起来输了一目,连大夫在2分区里还是不胜,王本东上午遇到一个“太厉害了的”12岁小孩,输得一点脾气都没有;下午对上宝岛台湾的一名小棋手,才为我们队赢了保留面子的一局。至于“聂可”,还是不“和”。改一句歌词用,就是“想要赢你不容易”。

    不说棋的事了。我上午的对手,在葛道学棋有三年了,现在三组。过后王本东说他是云南省的冠军。这样的水平五轮只胜一盘,真不知这“晚报杯”的水到底有多深。问他知不知道王会豪,这个15岁的少年摇摇头。都说葛道的训练与管理严格,看来不是浪得虚名。像王会豪这样的“皮蛋”,在青岛晚报围棋俱乐部学棋时,可谓无人不知。去了四个月了,还没“名满天下”,也算是对葛道之严的一个验证了。昨晚,王会豪的老爸王镇江老师从北京打来电话,说棚子的这组“走笔”很有看头,想把文章转发到齐鲁弈友吧,问行不行。我说,我就是写着玩,你要也觉得好玩就转吧,无所谓的。又问王会豪的事,他说还行吧,挺努力的。这里的孩子,从全国各地来,哪一个也“不是一般的野兽”。王会豪现在十组上下波动,最好时到过七组。

    以上是海口“晚报杯”的事。今天比赛实在是不想写了。正好晚上广州丹朱围棋的刘健来我房间,两个人聊了很长时间,谈的都是围棋市场的开发与创新。围棋原来也可以成为生意,可见市场的力量真是无坚不摧。但这实在非我所愿。我弄围棋也是为了好玩。一件事,只要成了生意,绝大情况下就会变得无趣。刘健走的时候,说,《围棋报》约稿,你能不能写点什么。我想了想,说,好吧。今天的“走笔”还没想好写什么,就写写“晚报杯”吧,写写这个二十三年的围棋江湖。只是我写的这种东西,报纸会不会登,就要看他们总编辑的眼光了。

    在这里,我又要严正声明(写点东西还要声明,一面写一面觉得好笑):因为是随笔,不是纪录,更不是历史,所以写到的和没有写到的,都只与这个叫棚子的人有关系,与他有限的所见所闻有关系,与他已经不太可靠的记忆有关系。如果你想获得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晚报杯”历程,得去找大学里的历史学教授,还得是喜欢围棋、关注“晚报杯”的教授。

    以上有点戏言,专业点叫幽默。至于你笑不笑,并不全是我的事。其实,我下棋有时胡下,写字一般来说就负责任得多。为了再现这个江湖,晚上10点10分去了吕会的房间。他说,1987年,他已是北京晚报体育部的副主任了,括号:主持工作。当时,聂卫平掀起的中日围棋擂台赛,热啊,人都在沸点之上。他常去中日围棋友好会馆下棋。王汝南老(当时还不称“老”)是会馆的馆长。王馆长让吕主任五个子。有一天下完了棋,王老说,日本的围棋大赛都是新闻社办的,你能不能联络一下,用晚报的力量为中国业余围棋办一个比赛。那一年,中国晚报体育新闻学会刚刚成立。吕会就找了中国晚报“四大名旦”的另三“旦”:新民、羊城和今晚,几个电话就把这事给搞定了。第一届在北京,用了一万块钱就办了一个全国性的比赛,共有16家晚报组队参赛。那一年还不叫“晚报杯”,只叫全国业余围棋锦标赛。

    但,这个后来对中国围棋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赛事,开场锣已经敲响,大擂台就此摆下,多少风云激荡,多少绿林豪杰,多少英雄传奇,一一上演。

    一个东西,或者说,一个事物,再或者说,一个生命,能够一天天地长大,最终成了今天这个样子,一定是有理由的。要是文字秘书们写成文件,那就是“有着客观规律可循的”。我知道,没有人愿意看文件。我只说理由,不多说,就三点:一是中国围棋的组织者有眼光。有句话叫: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我觉着,想不到是因为看不到。这个“看”,不光用眼,还要用心。比眼光更深邃的是心灵,比视野更宽广的是胸怀。一是媒体里有喜欢围棋的人。这样的人挺多,吕会不用说了,新民的张建东,今晚的盛世,羊城的范伯祥(范伯写足球,二十多年前他的粉丝不比今天郭德纲的钢丝少),我不能算一个,算半个则不过分。这些人别的本事没有,但可以牵头带头甚至并头地吆喝,不停地吆喝,用现在的话是炒作,用范伟话说是:“忽悠的力量是无穷的”。三是总有那么些有钱的人(在我眼里,这样的人都是些“比较最可爱的人”),天生或者后来受了“木狐狸”的魅惑,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围棋,而且痴心不改,从情波频递,到投怀送抱,直至终成眷属。这三种能量加起来,不,是乘起来,就一定会发生精神与物质的裂变,变成一颗威力无比的原子弹。“晚报杯”就是这样的一颗“弹”。如果我再办“晚报杯”,就一定给冠军发一个没装浓缩铀的“弹”。

    打开海口“晚报杯”的秩序册,上面有一个风云录,录制了22年来的个人前六名和团体冠军。先说团体,新民晚报可以说是无可争议的王者之师,22届他们12次登顶。这一纪录,只能用牛X来赞叹,除此之外我再也想不出如何形容。再说个人,已有132名绿林好汉每年排定座次。面对这一英雄谱,想用篇短文来掌控,那得有比聂棋圣还要好的大局观。这样的大局,还是把它留给吕会吧,他现在也不下棋了,再过两年也要退了。他说“晚报杯”可以写一本书呢。你要是个慢性子,就可以等。如果你是个等不及,那就先凑合着听我的。

    先说的是孙宜国。改造一个被人用滥了的成语来描述,他就是:“身残志坚艺更高”。自第一届(也可能是第二届,吕会说他也记不清了)起,宜国(不光是北京队的人很多人都这么称呼他)参加了所有的英雄会。两次摘桂,两次居亚,一次第三,两次第四,一次第五,一次第六,还有几次第几,“风云录”上没有,我就无法写了。更无法写的是,在这些荣耀的背后,一个人所能付出的艰辛。今年在海口,他前两轮都输了,不能不让人生出些“廉颇也有饭熟、美人也有迟暮”的感慨。但,迟暮的是岁月,不倒的是英雄。在赛场里,看着他有些困难地走进去,又走出来,我就想,他会这么一直地走下去。但不管走多远,他都将在我的视线之内。我说过,我对能把一件事做到极端的人,充满了尊敬。

    再说刘钧。这位人称有“职业四段水平”的业余棋手,在1996年的合肥夺冠后,第二年又在沈阳卫冕。这样的情况,这样的情况,22年里只有3人,一位是01、02年的李岱春。另一位是05、06年的唐韦星。刘钧后来又两次获第三名.可惜的是,苍天不怜英雄志,病魔痛断江湖情。刘钧提枪跃马纹枰之上,还有多少壮志未酬,突发心脏病英年早逝。记得当时在网络上,无数棋迷用各种方式为他祈祷,给他送行。有的棋迷还用了“泪飞顿作倾盆雨”,来悼念这位业余围棋的传奇英雄。

     胡煜清的这一段,他自己已经写了。去年在南昌登上冠军宝座后,他在《围棋天地》刊发长文,专述自己的“晚报杯”之路。只是“天地”没有电子版(去年倡棋杯决赛在青岛举办,我对去讲棋的王元八段说,你们真应该网络化了),要不然,我可以在这里作一个链接,让大家直接去看。说到胡煜清,我有个看法,不知诸位意下如何:如果说古力的形象代表了中国职业围棋,那么上海财大的硕士胡煜清,就是中国业余围棋最恰当的符号了。当然,这首先要胡硕士同意。否则,我就不可以对小朋友的家长说,你看,学围棋好呀,学围棋的孩子长大了,气质就是不一样呀。

    这次在海口,才知道付利8段开了一个围棋学校,学校的名字也叫付利。7号下午他与丹朱围棋还联合搞了一场围棋培训市场的推广会。我们队下得不好,我的心情就有些坏,就不愿意动。过后想想,还是应该去听听。认识付利也是在桂林,那年他是进入前八的惟一的成年人,并且坚持到即将冲线的最后一刻。六强对抗赛他在第二台,被让先对孔杰,一目憾负。我还给青岛晚报写了一篇特写,标题叫“一目定乾坤”。写的什么基本已忘记,但这标题自己比较得意,所以至今还想着。

    1994年石家庄“晚报杯”对于青岛来说,有着双重意义。一是那届的冠军王存7段,去年9月来了青岛,在青岛晚报围棋俱乐部任副总教练,执教希望之星一、二队。问他,这个7段是中国的第一个7段吧。他说,记不准了,也可能是第二个。写到这里,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晚报杯”,中国业余围棋会不会有6段,7段呢?还有8段。尽管这个8段是日本棋院授的。每届的“晚报杯”冠军要去日本,与日本的业余围棋冠军对决,胜者授8段,也叫世界冠军。好像没有奖金,有也不多。吕会说,中国棋院正在研究,准备在8段上有所突破呢。我想,一个业余段位,要突破咱就大点“破”,9段也不是不可以。反正职业与业余,一个是汉字,一个是阿拉伯数字,明白人都明白,不明白也就没必要明白。另一重意义是:青岛“三剑客”的老大于恪强,那一年获得第5名,成为青岛也是山东的第一个6段。遗憾的是,16年过去了,青岛再也没有一个棋手在“晚报杯”上进入前十六。谢赫95年在青岛得了个第八。但小谢全国职业棋赛都拿好几个冠军了,这个业余第八就不用算了。青岛的另一个职业棋手毛睿龙,好像是从九岁起我们就带他参加“晚报杯”。记得小安还写了一篇新闻,说小毛毛是那届杯赛上最小的棋手,青岛晚报赶快给他发了一张挺大的照片。山东除于恪强之外,济南的冯毅也是在“晚报杯”上获得了6段,名次好像是第七,也可能是第八;还有汪禄的6段,是不是“晚报杯”所赐,明天要去找他问问。再,山东有没有其他人,我就不清楚了。

    这张英雄谱上一干好汉,03年后,多是英雄出自少年。现他们中的不少人,已经告别绿林进了紫金城,成了御林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周睿羊。04年桂林“晚报杯”我去了。小羊那时胖胖的,一双小眼睛眯着,还只是个业5,却横扫那一年的江湖,全胜夺杯。即便这样,也没有谁会想到,这只小“羊”,几年后即在世界赛场上扬名立万。再就是时越,03年汕头称雄,兰天第二,古灵益第六。95年青岛“晚报杯”出了古力、谢赫,好像还有邱竣。这几个十几年来被很多青岛人说得很多了,再说就叫人笑话了。08青岛晚报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2岁的范蕴若(据说是上海三个天才小棋手之一)得了个第二,六强对抗赛被让先赢了谢赫。就这样,“小天才”当年职业定段赛都没跳过龙门。可见每年的“围棋高考”,竞争是何等的残酷。残酷得快到了残忍的地步。我常用这个例子,开导那些不知“江湖险恶总想“一步登天”的家长:“长城不是一年垒的,棋力不是一天长的,职业不是容易当的。”

    写到这里,突然发现,这篇“之五”写得太长了。你看到这里是不是已经骂人了:真是“谁谁谁的什么布,又X又长。”

    赶紧打住,睡觉。似梦非梦中,得一“山寨版的骈句”。早上醒来录在这里,不求工整,只博一笑:

    二十三年江湖成就多少绿林豪杰功可盖世惟我晚报杯

    一十九路纹枰谱写无数弈海传奇号令天下再撒英雄帖。

网站首页 | 关于协会 | 西安棋院 | 棋院论坛 | 学棋天地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西安棋院 地址:融鑫路3号自力大厦6楼 技术支持:恒星天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