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Contact Us
  地址:融鑫路3号自力大厦6楼
  电话:029-88270379
  传真:029-88270379
  手机:杜老师 13572152284
  网址:www.xawq.net
  信箱:923083746@qq.com
  


身患肝癌仍乐观 弈林八闲传美谈——张劲龙的诗弈人生
2013-01-20 16:00:00.0| 发布者: 网络|网络转摘

身患肝癌仍乐观 弈林八闲传美谈——张劲龙的诗弈人生

小记西安市围棋协会荣誉会员张劲龙

张劲龙在住院病房里下棋。

身患肝癌仍乐观 弈林八闲传美谈——张劲龙的诗弈人生

张劲龙沉醉在自己的围棋世界中。

他是个儒商,是个诗人,更是个一直痴迷围棋、支持围棋的超级围棋迷

假如一定要在世界范围内评选出超级围棋迷,张劲龙必然是其中的一位。

张劲龙何许人也?在全球华人棋界,如果不知道张劲龙,套用一句广州谚语就是:“好打有限”。张劲龙最自豪的名衔是“世界象棋联合会永远名誉主席”,但他本人是一名发烧级围棋迷。“世界象棋联合会永远名誉主席”这一名衔是张劲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世象联成立时捐出5万美元的“回报”,之前,张劲龙已为中国棋院大楼捐出了同样的数额。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这两次5万美元捐赠,成为张劲龙众多捐赠和赞助中最大的两笔。当时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介绍张劲龙时说,张先生捐助中国围棋协会的钱,论数额虽然不是最多的,但如果按财产的百分比来计算,绝对是第一位。张劲龙对此半开玩笑说:这说明我的财产还不够多啊。其实,10万美元当时相当于港币80多万元,而北京当时的楼价,一个套间也就20多万元。

棋 身患肝癌仍乐观

“还好还好,自紧一气而已,尚宽数十气。”

说起自己对棋界的赞助,张劲龙真诚地说:“超级棋迷有很多,我绝对算其中一个。如果不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在上海的生意全盘失败,以我自小就向往水浒传里的世界,喜欢急公好义的性格,我会捐得更多,因为钱财毕竟是身外物,而捐赠带来的是更多也更真切的快乐。我的父亲也是乐善好施,甚至自己去借钱来借给别人。钱财少了,快乐多了,财富到了一定程度,更多是体现在精神层面。”让张劲龙骄傲的是人人都说他是一个儒商,没有铜臭味。

现在的张劲龙已从10多年前那场商业惨败中渐渐走了出来,但面对的是人生更大的一场挑战与考验,作为一名肝癌三期患者,他现在正住在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进行抗癌治疗。日前,本报记者与一位棋友一道去探望张劲龙,在他的单人病房里谈诗下棋畅论人生。张劲龙笑称:“肝癌晚期是第四期,我现在被诊断为三期,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气功与中草药治疗,我的精神气色都大有好转,准确地说我现在已退到二期半。况且,肝癌现在并不是绝症,只能说是重症。1998年我在上海亏了三千多万元,我是一笑置之,当时我妈妈写信给我,还叮嘱我不要寻短见。这次得了肝癌我也是微笑面对,很乐观,从来不会担忧。棋友们慰问时,答曰:还好还好,自紧一气而已,尚宽数十气。又说:做好两眼,此劫一定打得赢。”

张劲龙面对病魔从容淡定,豁达乐观:“在香港的医院被确诊为肝癌后,我发短信给家人,一是不会传染,二是拼搏了三十年,这回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三是确诊是肝癌。家人知道我平时爱开玩笑,但没想到我这种情况下还能讲笑话,弄得他们啼笑皆非。”

这一次,一直以欧洲女装香港与内地批发为主业的香港商人张劲龙总算可以彻底放下生意了,但他没有放下诗歌与围棋,也就是今天,在广州棋院,由张劲龙牵头组织的穗鹏新春围棋联谊赛正在进行,张劲龙也将投身比赛,大大地过一番棋瘾。去年12月1日由本报参与主办的岭南棋文化节开幕式与广州棋迷嘉年华活动,张劲龙一大早就到了广州棋院,从早上的开幕式到晚上的围棋高峰论坛,他都全程参与,没有谁能看出他是一位重症患者。“广州日报对岭南棋文化节的报道我是全部收藏,但可惜有一天的报道没有收齐。在大学城我每天一早都要到报亭买报,但那天才迟了半小时,广州日报就全部卖光了,你最好能帮我找一份。”在本报记者到大学城的省中医院看望张劲龙时,他还没有忘记这件事。

诗 推敲诗词夜难眠

“论道高峰会,黑白问乾坤。万众齐参与,棋迷嘉年华。”

与其说张劲龙是一位商人,还不如说他是一位诗人和棋迷更合适一些。这位笔名“季飞”,以围棋感悟和业余围棋生涯为吟唱内容的诗人,对每位棋友的见面礼就是一把纸折扇,一面印有自己的诗或词,另一面也是自己创作的诗词,但是是亲笔书写。现在,以抗癌为第一要务的张劲龙,更有时间在诗海遨游了,他像以往一样晚上仍是难以入睡,“多年来脑筋总是很兴奋,无论是赢了棋还是输了棋,总是在回味思考。而有时则是因为构思诗词。”张劲龙在病房里对本报记者说。

56岁的张劲龙虽然围棋和诗词都未算专业水平,但是是一名真诚而不懈的求道者。他特别赞赏的是广东在棋文化上走在全国前面,几次棋文化的盛会,广州日报都是主办单位之一,这让全国的棋界和新闻界同行羡慕不已。在暨南大学读过新闻系的张劲龙表示,将棋放在文化的视野下,更能促进棋的全方位发展。为此,张劲龙将“广东棋文化促进会”8个字作为七律的头一个字写了一首藏头诗:广邀名士聚高台,东晓朝阳紫气来。棋海遨游多快意,文山攀越尽抒怀。化云为雨积甘泽,促石成金育栋材。进展复兴新世纪,会当彩卉岭南开。去年12月1日在广州棋院,在本报60周年大庆之日举行的方圆岭南棋文化节开幕式暨广州棋迷嘉年华,张劲龙现场即兴吟诗一首:弈坛南天门,岭南第一家。昂首新世纪,复兴棋文化。云山松涛急,粤海烟波阔。智运启新程,壬辰传佳话。大赛集楹联,艺文涌才情。棋诗展书法,南国迎春花。瞩目国学杯,群雄争逐鹿。少儿三棋赛,羊城开奇葩。论道高峰会,黑白问乾坤。万众齐参与,棋迷嘉年华。

商 谈及商战自淡然

“上海马可勃罗俱乐部是当时上海11家最高级的夜总会之一,最厉害时我有4个保镖。”

说起来,张劲龙的诗词生涯比围棋生涯要早得多,1978年入读暨大新闻系仅月余即发起组成暨大明湖诗社并任社长。次年7月张劲龙休学离校回香港帮忙打理家族的服装生意。在商界,张劲龙的名气远不如在棋界响,甚至也不如在诗界,但张家在大众的眼中还是很有名气的,且不说他家的族谱记载张劲龙为西汉留侯张良八十代孙这一条,他的胞姐张路路就是香港三大著名时装设计师之一。

张劲龙祖籍广东梅县大浪口,在印尼的万隆市出生,4岁回国,居广州海珠区前进路,1972年16岁时赴香港,家族经营服装行业。1982年,他在香港偶然接触围棋,一下子就迷上了。“第一次比赛在我的组就以14盘棋全胜夺冠,不上瘾才怪呢。”张劲龙回忆说:当时在棋社学棋,我是每晚都去。我的前妻是我中学同学,我们是结婚早,23岁就结婚,她对我下棋很不满意,家里人也对我意见很大,责怪我不理公司。而我们一班棋友,只要一挂8号风球就十分开心,因为不用回家,可以通宵在棋社下棋了。1988年至1989年,张劲龙在香港还办过围棋报。

“虽然下棋影响了生意,但我当时对赚多赚少不太在意。那个年代(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压力没有现在那么大,钱来得容易,也就不怎么看在眼里。”而现在做欧洲时装进口批发生意就困难多了,香港的铺租年年上涨,非常贵,使得利润不及当年的十分之一。张劲龙最辉煌的年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初中期,他把生意做到东南西北四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且向时装之外的行业如房地产、夜总会等多元化发展。1993年在上海,张劲龙投入重金投资上海马可勃罗俱乐部,正是这一次投资失败让张劲龙血本无归,亏了3000多万元。“上海马可勃罗俱乐部是当时上海11家最高级的夜总会之一,最厉害时我有4个保镖。但我做生意不太行,不会理财,也过于相信朋友,没有派财务监督,结果老是受骗,再加上当时遇上宏观调控,结果会员钻石卡卖得很不好,我又没向银行借钱,彻底陷入黑洞,把我在北京和成都以及广东的资金全部退股,全部调去上海也填不满这个黑洞,甚至连姐姐与妹妹的钱都亏了不少进去,江湖上都知道我这次生意失败。”张劲龙谈起自己的商业滑铁卢却是轻描淡写。

商业上的忙碌没有影响张劲龙下棋。1994年他在与日本棋手的擂台赛上取得7连胜,将日方主帅请了出来一事至今仍津津乐道:“当时比赛逢每个星期日进行,我当时正在内地忙于生意,多次由北京、成都、上海飞返香港,赛后翌日重回原地,就是为了一场比赛。”

友 弈林八闲传美谈

“棋友来玩都不用给钱,我只收过两个人的钱,一是日本著名棋手依田纪基,一是张璇。”

让张劲龙开心的是这段时间与棋界的密切交往:“由于我这个俱乐部最干净也最安全。因此棋友都喜欢在这里玩。当时我写了一份免费的名单,全部是职业棋手。上海的业余棋界,凡与我的公司同区和附近区的,来下棋都免单,还可以玩通宵。棋友来玩都不用给钱,我只收过两个人的钱,一是日本著名棋手依田纪基,一是张璇。依田来过两次,第一次是和很多人来,第二次是自己提出要与几个朋友来。当时王谊(现在是中国棋院围棋部主任)说,到别的地方不放心,而这里你又是棋友。依田纪基执意要给钱,你必须收,否则他不高兴,你最多只能给他打个八折。张璇也是执意要给钱,张璇当时正与常昊拍拖,要找一处安静的地方玩,但她一定要我收钱,否则就不来。当时我以开业5周年这个理由给他俩来了个大优惠,100元任玩任唱任吃。”

谈起职业棋手们在上海马可勃罗俱乐部的趣事,张劲龙回忆说:“曹薰铉与赵治勋就是在俱乐部里学会玩"大话骰"的,我教他们玩,用英文,但我的大话骰不如聂卫平。”“我有三大爱好,唱歌写诗下围棋。以前年轻时唱歌最好,写诗其次,围棋是第三,但放在围棋上的时间最多。与棋友们欢聚高歌时,我总会使出拿手绝技看家本领:一人进行的男女声混唱。我经营上海马可勃罗俱乐部时已30多岁,还能唱女声,关了灯很多棋手都分不出,当时马晓春也问是谁在唱女声。现在病了,以后放在诗歌上的时间会更多一些,而唱歌,受年龄所限是不可能有进步了。”张劲龙说。

由于在上海的损失太大,张劲龙说他这些年已没有怎么打理生意,主要是搞“快乐围棋”。他现在是香港快乐围棋会的理事长,一年参加六到八个比赛,直到去年9月确诊为肝癌二期,10月扩散为三期。

“快乐围棋”在江湖上的体现是“弈林八闲”。人称“古有竹林七贤,今有弈林八闲”。2009年,张劲龙与各地棋友策划组成“弈林八闲”,来自温哥华、台北、香港、澳门、上海、绍兴、深圳的八位棋友相约每年聚会、对弈、旅游、吟诗把酒,已先后在上海、深圳、香港、台湾举办了四届“八闲赛”。“弈林八闲”的另外7人是台湾棋院院长陈锦堆、绍兴围棋文化研究会会长余镒、香港快乐围棋会会长陈品祺、澳门围棋协会副会长姚建平、上海全国城市围棋联谊会理事沈宝毅、温哥华围棋协会理事曹宏元、上海全国城市围棋联谊会副理事长何森。比赛印纪念册,穿着唐装,唐装为两面可穿,一面为深蓝色,一面为银白色,执黑棋时穿深蓝色,执白棋时反过来穿银白色。每届单循环7轮比赛,决出名次。按名次称呼大爷、二爷至八爷。由于每届的名次都不相同,因此每年的称呼都不同。每届比赛均由张劲龙作诗一首,名为“弈林八闲歌”,八句诗按名次分别嵌入姓名于每一句,在江湖上传为美谈。

这十几年来,张劲龙到各地参加围棋比赛,现在虽然不容易再像以前那样在祖国的各处名山大川和古迹胜地对弈吟诗了,但他在广州还是有比赛就去,就算不参加也要观战。养病期间,他练练字、看看报纸,也可以完全放下心来写诗、下棋。对记者首创并大力倡导的“太极围棋”,张劲龙甚表赞赏,说自己也要以太极来养生。

网站首页 | 关于协会 | 西安棋院 | 棋院论坛 | 学棋天地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西安棋院 地址:融鑫路3号自力大厦6楼 技术支持:恒星天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