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Contact Us
  地址:融鑫路3号自力大厦6楼
  电话:029-88270379
  传真:029-88270379
  手机:杜老师 13572152284
  网址:www.xawq.net
  信箱:923083746@qq.com
  


丝绸之路与围棋(何云波)
2014-11-01 11:27:17.0| 发布者: 赵永红
2014年11月1日陕西·户县“丝绸之路与围棋”论坛:
 
丝绸之路与围棋
何云波(湘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围棋产生于中国,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向周边国家和地区传播,其后又流传到世界各地,从而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圆心,不断地向外辐射的传播方式。 在古代,围棋的传播大致可分两条途径:一路是向东,经由朝鲜半岛,再传到日本;一路是向西,经丝绸之路,传到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地区及中亚、南亚各 国。   
中西文化交流,很早就开始了。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的亚历山大率军东征,灭波斯直抵印度河,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为此后的中西交通与文化交流的拓展创造了地理条件。
汉代以来的史书,往往把我国疆域以西的地区统称为西域。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的发展到汉武帝通使西域,局面为之一新。为联络被匈奴控制的国家,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历史上称为“张骞凿空”。丝绸之路由此被打开。
    “丝绸之路”是20世纪初叶以前沟通亚欧非大陆的主要交通路线的统称。通过它,中国的丝绸、铜镜、瓷器以及造纸技术等等流向西方;而罗马的珍物、伊朗的银器、乾陀罗的美术以及印度的佛教和叙利亚的景教传向东方。
    围棋什么时候开始沿丝绸之路向西传播的,无确切的文献记载。但值得注意的是,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汉译佛经中,就有不少“博弈”的记载。不过,“博弈”应是翻译的产物,代指印度的棋戏,不一定是围棋。
    唐代是中西交流的繁荣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到了唐代最为繁盛。唐王朝在天山南北两路设置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管辖南、北疆地区。大唐帝国威震海内的强盛 国力和吐纳百川的恢弘气度,使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前所未有。都城长安成为亚洲最繁荣的国际都市。随着唐代文化、丝绸、陶瓷等制品的西传,围棋 也逐渐越出国界,在丝绸之路上留下种种的印迹。
唐代在丝绸之路上围棋最盛行的是以敦煌为中心的地区。汉武帝开通西域,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敦煌郡,将内地居民迁到那里以充实边塞, 敦煌遂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随着内地居民的西迁,作为文化活动一部分的围棋,也在那里蓬勃发展起来。座落在今敦煌县城西南75公里处的唐代寿昌城就是一 个著名的围棋棋子制作中心。这些棋子精巧美观,除满足本地需求外,大多为上贡之物。敦煌莫高窟17窟,发现的天宝间写本《唐地志》载:“都四千六百九十, 贡棋子”。《新唐书》载:“沙洲敦煌郡下都督府……土贡:棋子、黄矾、石膏”。敦煌县博物馆曾在寿昌城古遗址中发现66枚围棋子,其中黑子41枚,白子 25,有大小两种规格,均为圆型,中间凸出。
著名的北周写本《棋经》也是发现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
五代时(公元907—960年)开凿的安西榆林窟,31窟《维摩诘经变》有一幅下围棋图,画面长35公分,宽27公分。围内有三人,两人对坐桌 旁,一人观战,轻摇折扇,应该就是维摩诘居士。西域著名弈僧鸠摩罗什(344—413)曾译《维摩诘经》,维摩诘吃喝玩乐、博弈游戏,无所不为,对南北弈 坛乃至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很深影响。桌上摆有围棋盘,棋格直17道,很清楚,横格只能看清9道。棋盘上落有10多个棋子。从作战双方专心致志的神态 来看,一场紧张激烈的搏斗正在进行。这是唐亡后五代时期的一幅反映社会现实的生活图,真实地记录了当时敦煌地区群众下围棋的场面。
安西榆林窟围棋图
 
敦煌莫高窟61窟、454窟也有下围棋图,是隋、唐时代围棋在“丝绸之路”上广泛流行的铁证。
 1972年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娜唐墓中,出土了一幅绢画,名“围棋仕女图”,画的是一位贵族妇人,身着红缎团花斜领长裙、宽袖,腰束黄底绿花 彩带,头梳天宝髻,扎一朵红色小花,端坐棋盘一边,面前摆一小桌,桌上放有木制围棋盘一个,旁边有两个小儿游戏。这位贵妇人在宁静沉思,观察棋局,右手 食、中二指夹子,准备落子的样子。绢画随葬说明墓中人生前是一个围棋爱好者,死后家人为纪念她生前的爱好。才画绢入墓。这一绢画,充分说明了唐代丝绸之路 上围棋的盛况。围棋这一中国艺术瑰宝,正是沿着这条“文化交流之路”逐渐传入亚欧各国的。
   
9—13世纪,在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地区及河中地区(伊犁河流域至锡尔、阿姆河之间的地区和今新疆西部地区),出现了喀拉汗政权。这是古代 维吾尔人参与建立的一个王朝,在整个中亚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中,曾起过重要作用。喀拉汗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已发展成为社会生产的基本部分,定居和城市 化也普及起来,文化繁荣发达,娱乐丰富多样。11世纪喀拉汗朝杰出文学家优素甫·哈斯·哈吉甫(1018或 1019一?)在《福乐智慧》第三十三章《贤明论应派什么人做使节》中曾谈到使节所应具备的素养,其中就包括围棋:
        使节还应具备各种品德、才能,
        才德会给人带来荣幸。
       
        还应博览群书,语言精通,
        既会写诗,又会把诗吟诵。
 
        还应通晓星占、医术和圆梦,
        而圆梦时又能详出梦的吉凶。
 
        算术和几何都要掌握,
        开方、测量学也应精通。
             
        围棋、象棋的棋艺要精,
        能击败对手,大获全胜。
        ……   
    这是11世纪喀拉汗王朝境域内有围棋活动的最早文字记录,具有极重要的研究价值。这里提到的围棋,应是从中原地区传到西域各地的。喀拉汗朝主要是回鹘人,《福乐智慧》一方面蕴含了回鹘文化意识与传统,同时也体现了汉唐中原文化与回鹘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
丝绸之路有一路从帕米尔高原南部穿过,到达印度。古代羌人和其它外来民族,活跃在青藏高原上,建立了吐蕃王朝。公元七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吐 蕃王朝,迁都拉萨。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同时也给青藏高原地区带来了灿烂的唐朝文化,也许就包括围棋。当然,还有一种说法,藏围棋就是藏族人民自 己创造的一种智力游戏。
《旧唐书·吐蕃传》就有藏人下围棋的记载。1999年, 在西藏墨竹工卡县加玛乡村北侧,相传是松赞干布出生地的“强巴米久林宫殿”遗址上,出土了一块石质密芒棋盘,棋盘纵横17路,凿刻在菱形花岗岩表面中央, 棋盘为正方形,长宽均为0.44米,两端各凿了一个放置棋子的凹坑。棋盘现藏于西藏自治区博物馆,充分说明了“吐蕃”王朝时期藏围棋的流行。
 
 
藏围棋藏语的名字叫密芒。密芒汉语的意思是多格子的棋或者多眼睛的棋。藏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保持着一成不变的格局,它使不少古老传统得以完整保存。当我们欲追溯围棋源头的风景时,古老的藏棋给我们提供了一份活的标本。
网站首页 | 关于协会 | 西安棋院 | 棋院论坛 | 学棋天地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西安棋院 地址:融鑫路3号自力大厦6楼 技术支持:恒星天泰